CN218085055U -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5055U
CN218085055U CN202221637533.7U CN202221637533U CN218085055U CN 218085055 U CN218085055 U CN 218085055U CN 202221637533 U CN202221637533 U CN 202221637533U CN 218085055 U CN218085055 U CN 218085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mechanism
unlocking
shaf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75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仇丹梁
刘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75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5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5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5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二次锁止机构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轴相配合以将电池包连接于电动汽车上,二次锁止机构包括:锁基座,锁基座具有开口以及自开口延伸的锁槽,开口用于供安装于电池包的锁轴进入锁槽;锁舌,锁舌可转动地连接于锁基座,并相对于锁基座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变化;锁连杆,锁舌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锁连杆;在锁止状态时,锁舌伸入至锁槽内并用于阻挡锁轴脱离出锁槽,且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通过二次锁止机构为电池包提供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防止电池包掉落,提高安全性。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

Description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换式,其中固定式的电池包一般固定在汽车上,充电时直接以汽车作为充电对象。而可换式的电池包,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包可以随时取下并更换新的电池包,当采用该种活动安装方式安装电池包时,一般将电池包上的锁轴锁止安装于电动车辆底部的锁止机构上。
在更换新的电池包的过程中,涉及到电池包的锁止和解锁。一般而言,电池包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锁轴;锁止机构固定在快换支架上以组装成快换支架组件,快换支架组件安装到电动车辆的底盘上;锁轴与锁止机构配合,实现电池包的锁止。
而现有的锁止机构中通常为一次锁止机构,缺乏锁止保护,一次锁止机构包括锁基座和锁舌,锁轴与一次锁止机构在锁止配合时,通过锁舌在锁基座内的运动实现一次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由于电动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易造成晃动现象,以及电池包的重量较大,存在锁舌在使用过程中受冲击,出现一次锁止失效风险,进而导致电池包松动或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锁轴与锁止机构在锁止配合时,存在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止可靠性不稳定,锁止机构易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二次锁止机构,所述二次锁止机构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轴相配合以将所述电池包连接于电动汽车上,所述二次锁止机构包括:
锁基座,所述锁基座具有开口以及自所述开口延伸的锁槽,所述开口用于供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所述锁槽;
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基座,并相对于所述锁基座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变化;
锁连杆,所述锁舌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连杆;
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伸入至所述锁槽内并用于阻挡所述锁轴脱离出所述锁槽,且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轴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二次锁止机构为电池包提供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在锁止状态时,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并能够阻挡锁轴从开口脱离出锁槽,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用于阻挡锁轴脱离出锁槽,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电池包掉落,提高安全性。同时,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使得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轴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锁舌将不会受到撞击摩擦,并且防止多个锁止机构与锁轴相抵接导致过定位,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锁舌朝向所述锁轴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锁轴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凹槽将起到避让作用,有效保证了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同时,在锁舌加工制作凹槽,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槽底形状为与所述锁轴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锁舌与锁轴之间可以形成面接触,从而有效增加了锁舌与锁轴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意外解锁,有利于提高锁止的可靠性。
较佳地,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基座旋转,且所述锁轴与所述锁舌之间相互不干涉。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解锁的过程中,通过锁轴与锁舌之间相互不干涉,保证了在解锁的过程中锁舌与锁轴之间也不接触发生干涉现象,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的解锁稳定性,且二次锁的解锁相比于一次锁的解锁更加方便。
较佳地,所述锁舌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基座,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与所述锁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与所述锁舌端部的距离。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锁舌端部将会向上摆动并经过锁轴的外周面,通过旋转轴的轴心与锁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旋转轴的轴心与锁舌端部的距离,使得锁舌端部在解锁的过程中不会与锁轴的外周面接触而发生干涉现象,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的解锁稳定性,且保证了锁舌的结构稳定性,解锁方便。
较佳地,所述锁基座和所述锁舌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锁舌分别连接于所述锁连杆的两端,所述锁连杆带动两个所述锁舌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锁舌能够同步伸入至所述锁槽内或者缩回至所述锁槽外。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锁基座和锁舌的数量分别设计为两个,最优化设计,在实现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的同时锁基座和锁舌数量最少,且成本低。通过锁连杆实现两个锁舌同步解锁,稳定性高。同时,通过锁连杆向下摆动将会带动两个锁舌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同步伸入至锁槽内,进一步能够阻止电池包上的锁轴脱离出锁槽,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在锁止状态下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锁连杆朝向所述锁基座的一侧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用于供一解锁机构抵靠作用以驱动所述锁连杆运动,并带动所述锁舌打开。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解锁部自锁连杆朝向锁基座的一侧向外延伸,使得锁连杆上具有解锁部的相对区域整体厚度较大,在解锁机构运动的过程中,解锁机构一直抵靠作用于解锁部,保证锁连杆向上摆动以实现解锁操作,使得锁连杆在解锁机构的作用力下将会带动多个锁舌保持在解锁状态,解锁更加可靠;同时,通过锁连杆能够实现多个锁舌同步解锁,使用非常方便,降低成本。
较佳地,所述解锁部位于两个所述锁基座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解锁机构将一直作用力在锁连杆的中间区域,实现锁连杆运动时稳定可靠,同步性高。
较佳地,所述解锁部的底面呈水平面,或者所述解锁部的底面呈上凹的方形、上凹的弧形、上凹的三角形或上凹的棱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解锁机构在解锁时将作用于解锁部的底面并在水平面上沿锁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被卡在某个位置,解锁稳定性高,解锁面为水平面,容错性更大,在解锁装置对位偏差或者存在扭转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始终保持在解锁面内;同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解锁面为上凹的方形,可以对解锁装置进行限制作用,使得解锁装置在解锁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出解锁面,解锁面为上凹的弧形、上凹的三角形或者上凹的棱形,可以与解锁装置形成一个最佳的解锁线并适当容错,使得解锁装置在解锁面内沿着锁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方便解锁装置的停留。
较佳地,所述开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锁槽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开口自所述锁基座的底部向上延伸,且所述开口的顶部与所述锁槽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池包通过沿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即可实现锁止或者解锁,安装、拆卸非常方便。
较佳地,所述锁槽沿所述锁基座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锁基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锁轴通过锁槽贯穿于锁基座,锁轴的两端将能够固定连接而实现双边悬挂,实现锁轴稳定锁止在锁基座的锁槽内,使得电动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电池包产生晃动现象,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锁基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连接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连接孔实现锁基座的安装连接,锁基座结构简单,安装连接非常方便。
一种锁止组件,其包括一次锁止机构和如上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所述一次锁止机构包括:
第一锁基座,所述第一锁基座具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的第一锁槽,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所述第一锁槽;
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锁基座;
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舌伸入至所述第一锁槽内并用于阻挡所述锁轴脱离出所述第一锁槽,且所述第一锁舌抵靠于所述锁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一次锁止机构与锁轴配合以实现锁止,通过二次锁止机构具有防护措施,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来用于实现对锁轴的锁止,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使得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轴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快换支架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锁止组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一次锁止机构与锁轴配合以实现锁止,通过二次锁止机构具有防护措施,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来用于实现对锁轴的锁止,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使得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轴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快换支架装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一次锁止机构与锁轴配合以实现锁止,通过二次锁止机构具有防护措施,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来用于实现对锁轴的锁止,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使得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轴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一次锁止机构与锁轴配合以实现锁止,通过二次锁止机构为电池包提供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在锁止状态时,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并能够阻挡锁轴从开口脱离出锁槽,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的锁舌来用于实现对锁轴的锁止,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电池包掉落,提高安全性。同时,锁舌与锁轴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使得锁舌在使用过程中锁轴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并且防止多个锁止机构与锁轴相抵接导致过定位,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二次锁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二次锁止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二次锁止机构在锁舌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次锁止机构在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二次锁止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二次锁止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二次锁止机构1
锁基座11
开口111
锁槽112
安装部113
连接孔1131
缓冲垫114
锁舌12
间隙121
凹槽122
旋转轴123
锁连杆13
解锁部131
一次锁止机构2
第一锁基座21
第一开口211
第一锁槽212
第一锁舌22
第一缓冲垫23
锁轴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为重卡或轻卡等商用车。该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包和快换支架装置,如图1所示,该快换支架装置包括锁止组件和快换支架本体,快换支架本体可以安装于电动汽车的车身纵梁上,也可以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盘上,锁止组件设置在快换支架本体上,电池包通过锁止组件安装设置在电动汽车上,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安装连接。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锁止组件包括一次锁止机构2和二次锁止机构1,一次锁止机构2包括第一锁基座21和第一锁舌22,第一锁基座21具有第一开口211以及自第一开口211延伸的第一锁槽212,第一开口211用于供安装于电池包的锁轴100进入第一锁槽212;第一锁舌2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锁基座21;在锁止状态时,第一锁舌22伸入至第一锁槽212内并用于阻挡锁轴100脱离出第一锁槽212,且第一锁舌22紧密抵靠于锁轴100。
一次锁止机构2还包括第一缓冲垫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23可以设置于第一锁槽212内,第一缓冲垫23的一端与第一锁基座21连接,另一端与锁轴100相抵接,第一缓冲垫23对锁轴100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23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锁槽212外。第一缓冲垫23优选为硅胶垫或橡胶垫。
电池包的锁轴100将通过第一开口211进入至第一锁槽212内,在锁止状态时,第一锁舌22将会旋转进入至第一锁槽212内并紧密抵靠于锁轴100的外表面,以阻挡锁轴100脱离出第一锁槽212,通过一次锁止机构2与锁轴100配合以实现对电池包的锁止。其中,第一缓冲垫23作用于锁轴100,以使得处于锁止状态的锁轴100被第一缓冲垫23和第一锁舌22挤压固定于第一锁槽212内的锁止位置,锁轴100在第一锁舌22和第一缓冲垫23的共同作用下固定于锁止位置,保证电池包的稳固连接。
第一缓冲垫23与第一锁舌22位于锁轴100的不同侧,第一缓冲垫23使得锁轴100抵接于第一锁舌22。当需要解锁时,可以先驱动锁轴100朝着第一缓冲垫23的方向运动,使得锁轴100与第一锁舌22脱离接触,第一锁舌22的底端在向上转动时不会被锁轴100阻挡,随后向上转动第一锁舌22使得锁轴100切换为解锁状态。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二次锁止机构1包括锁基座11和锁舌12,锁基座11具有开口111以及自开口111延伸的锁槽112,开口111用于供安装于电池包的锁轴100进入锁槽112;锁舌12可转动地连接于锁基座11,并相对于锁基座11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变化;在锁止状态时,锁舌12伸入至锁槽112内并用于阻挡锁轴100脱离出锁槽112,且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具有间隙121。
二次锁止机构1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一次锁止机构2与锁轴100配合以实现对电池包的锁止,同时,通过二次锁止机构1为电池包提供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在锁止状态时,二次锁止机构1的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具有间隙而不接触并能够阻挡锁轴100从开口111脱离出锁槽112,使得在一次锁止机构2失效之后可以通过二次锁止机构1的锁舌12用于阻挡锁轴100脱离出锁槽112并对锁轴100的锁止,实现二次锁止机构1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轴100相配合以将电池包连接于电动汽车上,从而对电池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电池包掉落,提高安全性。同时,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具有间隙121而不接触,使得锁舌12在使用过程中锁轴100将不会对其造成破坏,锁舌12将不会受到撞击摩擦,并且防止多个锁止机构与锁轴100相抵接导致过定位,保证了二次锁止机构1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提高了二次锁止机构1的使用寿命。
锁舌12朝向锁轴100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22,凹槽122与锁轴100之间形成间隙121。在锁舌12上开设有凹槽122,通过凹槽122将起到避让作用,有效保证了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具有间隙121而不接触。同时,在锁舌12加工制作凹槽122,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其中,凹槽122的槽底形状为与锁轴100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状。在一次锁止机构2失效之后,二次锁止机构1的锁舌12用于阻挡锁轴100脱离出锁槽112,锁轴100的外表面将会抵靠贴合于凹槽122的槽底,通过凹槽122的槽底形状为与锁轴10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形成面接触,从而有效增加了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意外解锁,有利于提高锁止的可靠性。
二次锁止机构1还包括缓冲垫114,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14可以设置于锁槽112内,如图3和图4所示,锁槽112远离开口111的一端设有缓冲垫安装孔,缓冲垫安装孔设置在锁槽112的侧壁上,缓冲垫114通过凸出其表面的凸柱插入缓冲垫安装孔内。锁基座11上将开设有缓冲垫安装孔并与锁槽112相连通,位于锁槽112内的缓冲垫114将通过凸柱插入缓冲垫安装孔内,安装连接稳定可靠,且在锁止状态时将位于锁槽112内的锁轴100与缓冲垫114相互接触抵靠,缓冲垫114对锁轴100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同时,在电池包解锁过程中,锁轴100能够沿靠近缓冲垫114的方向移动,通过挤压缓冲垫114使得锁轴100以及电池包能够具有一定的水平位移量,以保证解锁操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垫114也可以设置于锁槽112外。缓冲垫114优选为硅胶垫或橡胶垫。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11沿竖直方向延伸,锁槽112沿水平方向延伸,开口111自锁基座11的底部向上延伸,且开口111的顶部与锁槽112连通。在锁止时,锁轴10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自开口111的底部到达开口111与锁槽112的交接位置,之后锁轴100沿水平方向移动并进入锁槽112内,使得锁轴100插入锁定至锁槽112内以实现锁轴100与二次锁止机构1的锁止。在解锁时,锁轴100将沿水平方向移动至开口111与锁槽112的交接位置时,之后锁轴10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使得锁轴100从开口111的底部脱离出锁基座11,以实现了锁轴100与二次锁止机构1的解锁,电池包通过沿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即可实现锁止或者解锁,安装、拆卸非常方便。
其中,锁槽112沿锁基座11的厚度方向贯穿于锁基座11。使得锁轴100通过锁槽112贯穿于锁基座11,锁轴100的两端将能够固定连接而实现双边悬挂,实现锁轴100稳定锁止在锁基座11的锁槽112内,使得电动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电池包产生晃动现象,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锁基座11包括安装部113,安装部113上具有多个用于连接电动汽车的连接孔1131。紧固件将通过连接孔1131安装连接在快换支架本体上,从而实现锁基座11与快换支架本体的安装连接,锁基座11结构简单,安装连接非常方便。
二次锁止机构1还包括锁连杆13,锁舌12的底部通过旋转轴123可转动地连接于锁基座11,锁舌12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锁连杆13。锁基座11和锁舌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解锁机构将作用于锁连杆13以驱动其向上摆动将会带动多个锁舌12向上转动,使得多个锁舌12缩回至锁槽112外并处于解锁状态。通过锁连杆13实现多个锁舌12同步解锁,稳定性高。同时,通过锁连杆13向下摆动将会带动多个锁舌12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同步伸入至锁槽112内,进一步能够阻止电池包上的锁轴100脱离出锁槽112,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在锁止状态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基座11和锁舌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锁舌12分别连接于锁连杆13的两端,锁连杆13带动两个锁舌12转动,以使两个锁舌12能够同步伸入至锁槽112内或者缩回至锁槽112外。将锁基座11和锁舌12的数量分别设计为两个,最优化设计,在实现二次锁止或锁止保护功能的同时锁基座11和锁舌12数量最少,且成本低;同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锁连杆13朝向锁基座11的一侧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解锁部131,解锁部131用于供一解锁机构抵靠作用以驱动锁连杆13运动,并带动锁舌12打开。在解锁时,解锁机构的顶端将抵靠作用力在解锁部131上,且解锁机构将继续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驱动锁连杆13和锁舌12向上摆动,使得锁舌12旋转至解锁状态;解锁部131自锁连杆13朝向锁基座11的一侧向外延伸,使得锁连杆13上具有解锁部131的相对区域整体厚度较大,在解锁机构运动的过程中,解锁机构一直抵靠作用于解锁部131,保证锁连杆13向上摆动以实现解锁操作,使得锁连杆13在解锁机构的作用力下将会带动多个锁舌12保持在解锁状态,解锁更加可靠;同时,通过锁连杆13能够实现多个锁舌12同步解锁,使用非常方便,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部131位于两个锁基座11之间。解锁部131将位于锁连杆13的中间区域并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延伸,解锁机构一直抵靠作用于解锁部131上并在解锁部131上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解锁机构将一直作用力在锁连杆13的中间区域,实现锁连杆13运动时稳定可靠,同步性高。其中,解锁部131自锁连杆13的底面向下延伸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部131的底面呈水平面。水平面将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延伸,解锁机构将作用力在水平面上并在水平面上沿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被卡在某个位置,解锁稳定性高。同时,解锁部131的底面呈水平面,容错性更大,解锁机构对位偏差或者存在扭转角度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解锁面内。
在更进一步的优选方式中,解锁部131的底面设有缓冲结构,例如设置橡胶垫等弹性部件,通过缓冲结构减小解锁机构对锁连杆13的冲击,延长锁连杆13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解锁机构与锁连杆13碰撞以及移动摩擦形成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在锁止状态时,锁舌12能够相对于锁基座11旋转,且锁轴100与锁舌12之间相互不干涉。具体的,锁舌12通过旋转轴123可转动地连接于锁基座11,在锁止状态时,旋转轴123的轴心与锁轴10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旋转轴123的轴心与锁舌12端部的距离。在解锁的过程中,锁舌12端部将会向上摆动并经过锁轴100的外周面,通过旋转轴123的轴心与锁轴10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旋转轴123的轴心与锁舌12端部的距离,使得锁舌12端部在解锁的过程中不会与锁轴100的外周面接触而发生干涉现象,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的解锁稳定性,且保证了锁舌12的结构稳定性,解锁方便。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解锁的过程中,通过外部的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分别对一次锁止机构2和二次锁止机构1进行解锁操作,第一解锁机构作用于一次锁止机构2的锁连杆上以驱动其向上摆动,第二解锁机构也作用于二次锁止机构1的锁连杆13上以驱动其向上摆动。一次锁止机构2在第一解锁机构的预压力(如图5所示箭头指示方向)作用下,由于第一锁舌22紧密抵靠于锁轴100的外表面,使得第一锁舌22无法向上摆动旋转,即一次锁止机构2的锁连杆也无法向上摆动。然而在二次锁止机构1中,二次锁止机构1在第二解锁机构的预压力(如图4所示箭头指示方向)作用下,由于锁轴100与锁舌12之间相互不干涉,使得两个锁舌12同步向上转动并缩回至锁槽112外,打开开口111与锁槽112之间的通道,使锁轴100处于解锁状态,实现解锁,保证了在解锁的过程中锁舌12与锁轴100之间也不接触发生干涉现象,大大提高了锁止组件的解锁稳定性,且二次锁止机构1的解锁相比于一次锁止机构2的解锁更加方便。
在解锁一次锁止机构2的过程中,一次锁止机构2在第一解锁机构的预压力的作用之后,外部解锁设备将作用力在电池包上并驱动电池包沿水平方向移动,即锁轴100沿着远离第一锁舌22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至解锁预紧位置,使得锁轴100与第一锁舌22分离,防止第一锁舌22在打开时与锁轴100干涉;之后第一解锁机构继续作用于一次锁止机构2的锁连杆上以驱动其向上摆动,第一锁舌22产生旋转,打开第一开口211与第一锁槽212之间的通道,使得锁轴100处于解锁状态,锁轴100可以移出。其中,在二次锁止机构1中,由于锁轴100在沿着远离第一锁舌22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锁轴100与锁舌12之间的间隙121距离将进一步增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的二次锁止机构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在本实施例2中,解锁部131的底面呈上凹的方形。解锁部131的底面具有向上凹陷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延伸。解锁机构在解锁时将插入至矩形凹槽内并抵接矩形凹槽的顶面,通过矩形凹槽的两侧内壁面对解锁机构进行限制作用,使得解锁机构在解锁的过程中不能沿锁连杆13的厚度方向移动并脱离出矩形凹槽,解锁更加可靠。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3的二次锁止机构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在本实施例3中,解锁部131的底面呈上凹的弧形。
解锁部131的底面具有向上凹陷的凹槽内,凹槽的两侧均具有内弧面,凹槽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解锁部131的底面呈上凹的弧形。当解锁机构在解锁并插入至凹槽时,通过两侧的内弧面能够增大与解锁机构的接触面积,实现解锁区域最大化,使得解锁机构能够更加可靠、稳定地进入至凹槽内以推动锁连杆13。同时,通过凹槽的顶部可以与解锁机构形成一个最佳的解锁线并适当容错,使得解锁机构在凹槽的顶部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方便解锁机构的停留。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解锁部131的底面还可以呈上凹的三角形或上凹的棱形。可以与解锁机构形成一个最佳的解锁线并适当容错,使得解锁机构在解锁部131内沿着锁连杆13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方便解锁机构的停留。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二次锁止机构,所述二次锁止机构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轴相配合以将所述电池包连接于电动汽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锁止机构包括:
锁基座,所述锁基座具有开口以及自所述开口延伸的锁槽,所述开口用于供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所述锁槽;
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基座,并相对于所述锁基座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变化;
锁连杆,所述锁舌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连杆;
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伸入至所述锁槽内并用于阻挡所述锁轴脱离出所述锁槽,且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轴之间具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朝向所述锁轴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锁轴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形状为与所述锁轴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基座旋转,且所述锁轴与所述锁舌之间相互不干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锁基座,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与所述锁轴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与所述锁舌端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基座和所述锁舌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锁舌分别连接于所述锁连杆的两端,所述锁连杆带动两个所述锁舌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锁舌能够同步伸入至所述锁槽内或者缩回至所述锁槽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连杆朝向所述锁基座的一侧具有向外延伸凸起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用于供一解锁机构抵靠作用以驱动所述锁连杆运动,并带动所述锁舌打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位于两个所述锁基座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的底面呈水平面,或者所述解锁部的底面呈上凹的方形、上凹的弧形、上凹的三角形或上凹的棱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锁槽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开口自所述锁基座的底部向上延伸,且所述开口的顶部与所述锁槽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沿所述锁基座的厚度方向贯穿于所述锁基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基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连接孔。
13.一种锁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次锁止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锁止机构,所述一次锁止机构包括:
第一锁基座,所述第一锁基座具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的第一锁槽,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所述第一锁槽;
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锁基座;
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舌伸入至所述第一锁槽内并用于阻挡所述锁轴脱离出所述第一锁槽,且所述第一锁舌抵靠于所述锁轴。
14.一种快换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止组件。
15.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快换支架装置。
CN202221637533.7U 2022-06-27 2022-06-27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Active CN218085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7533.7U CN218085055U (zh) 2022-06-27 2022-06-27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7533.7U CN218085055U (zh) 2022-06-27 2022-06-27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5055U true CN218085055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7533.7U Active CN218085055U (zh) 2022-06-27 2022-06-27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50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932A1 (zh) * 2021-12-26 2023-06-2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和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932A1 (zh) * 2021-12-26 2023-06-2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和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85055U (zh)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7197753U (zh) 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和电动汽车
CN113910969A (zh) 用于电池包的锁止机构、锁组件、快换支架组件及电动车
CN114161988A (zh) 锁止系统及包含其的快换支架组件
CN217574918U (zh) 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和电动汽车
KR102648669B1 (ko) 빠른 교체 구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 자동차(quick-swapping structure assembly and el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218577494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换电车辆
JP5493820B2 (ja)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のコネクタ構造
CN111391640A (zh) 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13705143U (zh) 锁基座、锁止机构及电动汽车
CN115782549A (zh) 二次锁止机构、锁止组件、快换支架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13511059B (zh) 锁止组件、锁止机构、快换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1942422B (zh) 识别锁定装置、变轨距制动夹钳单元及轨道车辆
CN214355492U (zh) 滑动机构及包含其的解锁装置
CN115288541B (zh) 蝴蝶门铰链及汽车
CN215205083U (zh) 一种限位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33905U (zh) 电池包快换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110816242A (zh) 电池包总成、快换支架总成和电动车
CN218750259U (zh) 锁止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217553601U (zh) 一种转向桥的锁止结构、随动转向桥及车辆
CN218858210U (zh) 电池包组件及电动车辆
CN218750262U (zh) 锁止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218558636U (zh) 一种后排座椅机构
CN218640668U (zh) 锁止机构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15621704U (zh) 一种镜座结构及其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