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4028U -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84028U CN218084028U CN202221616822.9U CN202221616822U CN218084028U CN 218084028 U CN218084028 U CN 218084028U CN 202221616822 U CN202221616822 U CN 202221616822U CN 218084028 U CN218084028 U CN 218084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inflow
- cooling
- outflow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通过合理改进冷却通路,使冷却通路中的冷却通道可以采用并行式随形冷却通道设计,增强冷却效果,使冷却高效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薄壁深腔高流长比的瓶盖、杯子等制品,在现有的注塑模具中,模腔采用一体式结构,且模腔冷却通路采用环绕式或多边形式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1、模腔采用一体式结构,为了抵抗注塑压力,模腔需要保证一定的壁厚,模腔壁厚较厚时,会影响模腔的冷却效果。
2、模腔冷却通路采用环绕式或多边形式结构时,一方面,不能根据模腔的内腔形状进行设计,模腔冷却通路与内腔之间的距离不同,会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影响了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存在加工难度大的问题,不利于节约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却通路,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所述流入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连通,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之间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流出端包括流出口和z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所述流出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出区连通,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通道之间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通道具有6层冷却流道,所述流入端具有3层流入区,所述流出端具有3层流出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第三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三层流出区连通。
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冷却通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包括模腔和衬套,所述衬套套装于所述模腔外侧;所述模腔具有外轮廓面和用以限定制品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的内腔面;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上设有x层沿所述模腔轴向叠置的冷却槽,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外轮廓面对应的内轮廓面和外柱形面,所述内轮廓面与x层冷却槽限定形成x层冷却流道;其中;x≥3,且x为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衬套的内轮廓面与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一侧设有流入阶梯槽,所述流入阶梯槽限定y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另一侧设有流出阶梯槽,所述流出阶梯槽限定z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同轴安装的推套、模芯结构、模腔底及上述的分体式模腔结构,所述推套、模芯结构、分体式模腔结构和模腔底经配置共同限定制品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合理改进冷却通路,使冷却通路中的冷却通道可以采用并行式随形冷却通道设计,增强冷却效果,使冷却高效均匀;
2、衬套对模腔产生一定的预压力,利于抵抗注塑压力,有效防止裂腔,增加模腔的寿命,同时模腔的壁厚能够相应变薄,加强冷却效果;
3、模腔冷却流道采用随形设计,与内腔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保证冷却均匀,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
4、模腔的流入区和流入管道在衬套的一侧上加工,流出区和流出管道在衬套的另一侧上加工,模腔上只需加工x层随形冷却槽,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过程更加简便;
5、流入区和流出区均采用阶梯环槽结构,拓展了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时的空间,使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各层冷却流道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冷却通路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冷却通路的正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模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模腔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施例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完整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零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安装,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却通路,包括流入端1、冷却通道2和流出端3;所述冷却通道2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21,冷却流道21之间相互不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流入端1设置在冷却通道2的一侧,流入端1包括流入口11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12,所述流入口11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12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12连通,外部冷却介质通过流入口11进入流入区12,每一层流入区12与对应的冷却流道21之间通过流入管道13连通;其中,当x为偶数时,y≤x/2,y≥2,且y为整数;当x为奇数时,y≤(x+1)/2,y≥2,且y为整数。其中,所述冷却流道21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x层;所述流入区12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y层;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二层和/或第(x-1)层冷却流道与第二层流入区连通···;直至,当x为偶数时,第x/2层和/或第(x/2)+1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或者当x为奇数时,第(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流入口11与位于流入端1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而流出端3设置在冷却通道2的另一侧,所述流出端3与流入端1对称设置在冷却通道2的左右两侧。流出端3包括流出口31和z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32,所述流出口31与位于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32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出区32连通,进入流出区32的冷却介质通过流出口31流出;每一层流出区32与对应的冷却通道2之间通过流出管道33连通;其中,当x为偶数时,z≤x/2,z≥2,且z为整数;当x为奇数时,z≤(x+1)/2,z≥2,且z为整数。其中,所述冷却流道21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x层;所述流出区32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z层;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和/或第(x-1)层冷却流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直至,当x为偶数时,第x/2层和/或第(x/2)+1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或者当x为奇数时,第(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流出口31与位于流出端3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x为6,y和z均为3,即冷却通道2具有6层冷却流道21,流入端1具有3层流入区12,流出端3具有3层流出区32。第一层流入区121经流入管道13与第一层冷却流道211和第六层冷却流道216连通,第一层冷却流道211和第六层冷却流道216经流出管道33与第一层流出区321连通;第二层流入区122经流入管道13与第二层冷却流道212和第五层冷却流道215连通,第二层冷却流道212和第五层冷却流道215经流出管道33与第二层流出区322连通;第三层流入区123经流入管道13与第三层冷却流道213和第四层冷却流道214连通;第三层冷却流道213和第四层冷却流道214经流出管道33与第三层流出区323连通。冷却介质经流入口11流入第一层流入区121、第二层流入区122和第三层流入区123;第一层流入区121的冷却介质经流入管道13流入第一层冷却流道211和第六层冷却流道216,第一层冷却流道211和第六层冷却流道216的冷却介质经流出管道33进入第一层流出区321后,通过流出口31流出;第二层流入区122的冷却介质经流入管道13流入第二层冷却流道212和第五层冷却流道215,第二层冷却流道212和第五层冷却流道215的冷却介质经流出管道33进入第二层流出区322后,通过流出口31流出;第三层流入区123的冷却介质经流入管道13流入第三层冷却流道213和第四层冷却流道214;第三层冷却流道213和第四层冷却流道214的冷却介质经流出管道33进入第三层流出区323后,通过流出口31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21为随形冷却流道21,可以提供最大的冷却效率,例如在模腔A满足强度要求前提下,冷却流道21具有与模腔A最接近的距离,且冷却流道21与模腔A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一致,模腔A各部分冷却均匀。上述冷却通路,既可以应用于分体式模腔,也可以应用于一体式结构的模腔中,其中一体式结构的模腔可由3D打印等增材技术制备。
为了便于上述冷却通路的加工,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包括模腔A和衬套B,衬套B套装于模腔A外侧;其中,模腔A具有内腔面A1和外轮廓面A2,内腔面A1用以限定制品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外轮廓面A2与内腔面A1具有大致近似的形状;模腔A的外轮廓面A2上设有x层沿模腔A轴向叠置的冷却槽A3,同样的,x≥3,且x为整数,冷却槽A3之间相互不连通,每一层冷却槽A3与内腔面A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从而保证模腔A冷却的均匀性。当冷却槽A3对应的部分内腔面A1为轴向平行面时,冷却槽A3横截面底部为圆弧形;当冷却槽A3对应的部分内腔面A1为轴向斜面时,冷却槽A3横截面底部为直线形,冷却槽A3横截面的底部与该部分对应的内腔面A1近乎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衬套B具有与外轮廓面A2对应的内轮廓面B1和外柱形面B2,内轮廓面B1与x层冷却槽A3限定形成x层冷却流道21;外柱形面B2优选为外圆柱面。进一步的,衬套B的内轮廓面B1与模腔A的外轮廓面A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使衬套B对模腔A产生一定的预压力,有利于模腔A在注塑过程中抵抗注塑压力,防止裂腔,增加模腔A寿命;且模腔A壁厚可以设计得更薄,增强模腔A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衬套B的外柱形面B2的一侧设有流入阶梯槽B3,流入阶梯槽B3限定y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12,每一层流入区12与对应的冷却流道21通过流入管道13连通,同样的,当x为偶数时,y≤x/2,y≥2,且y为整数;当x为奇数时,y≤(x+1)/2,y≥2,且y为整数。所述冷却流道21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x层;所述流入区12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y层;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二层和/或第(x-1)层冷却流道与第二层流入区连通···;直至,当x为偶数时,第x/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或者当x为奇数时,第(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流入口11与位于流入阶梯槽B3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流入口11位于衬套B的安装板上,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衬套B的外柱形面B2的另一侧设有流出阶梯槽B4,流出阶梯槽B4与流入阶梯槽B3对称设置在外柱形面B2的左右两侧,流出阶梯槽B4限定z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32,每一层流出区32与对应的冷却流道21通过流出管道33连通。同样的,当x为偶数时,z≤x/2,z≥2,且z为整数;当x为奇数时,z≤(x+1)/2,z≥2,且z为整数。其中,所述冷却流道21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x层;所述流出区32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z层;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和/或第(x-1)层冷却流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直至,当x为偶数时,第x/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或者当x为奇数时,第(x+1)/2层冷却流道21与第z层流出区32连通;流出口31与位于流出阶梯槽B4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32相对,流出口31位于衬套B的安装板上,图中未示出。流入阶梯槽B3、流入管道13、x层冷却流道21、流出管道33和流出阶梯槽B4依次连通构成模腔A的冷却通路。
另外,对于有些实施方式中,流入区12通过三个或者一个流入管道13配置与三层或者一层冷却流道21连通,从而实现不同的模腔A冷却结构的设计要求,特别是出现在第一层流入区121或者第y层流入区。流入区12和流出区32优选为对称设置,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的方式设置。
基于上述公开的分体式模腔结构,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同轴安装的推套、模芯结构、模腔底C及分体式模腔结构,所述推套、模芯结构、分体式模腔结构和模腔底经配置共同限定制品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端、冷却通道和流出端;所述冷却通道包括x层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相互不连通;所述流入端与所述流出端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两侧,所述流入端包括流入口和y层从外至内套设并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所述流入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y层流入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入区连通,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之间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流出端包括流出口和z层从外至内套设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所述流出口与位于最内侧的第z层流出区相对且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层流出区连通,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通道之间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x≥3,且x为整数;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具有6层冷却流道,所述流入端具有3层流入区,所述流出端具有3层流出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一层冷却流道和第六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二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层冷却流道和第五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二层流出区连通;第三层流入区经流入管道与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却流道连通;第三层冷却流道和第四层冷却流道经流出管道与第三层流出区连通。
6.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腔和衬套,所述衬套套装于所述模腔外侧;所述模腔具有外轮廓面和用以限定制品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的内腔面;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上设有x层沿所述模腔轴向叠置的冷却槽,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外轮廓面对应的内轮廓面和外柱形面,所述内轮廓面与x层冷却槽限定形成x层冷却流道;其中;x≥3,且x为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内轮廓面与所述模腔的外轮廓面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一侧设有流入阶梯槽,所述流入阶梯槽限定y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入区,每一层流入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入管道连通;所述衬套的外柱形面的另一侧设有流出阶梯槽,所述流出阶梯槽限定z层由外至内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流出区,每一层流出区与对应的冷却流道通过流出管道连通;其中,y≤x/2或y≤(x+1)/2,且y≥2,y为整数:z≤x/2或z≤(x+1)/2,且z≥2,z为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入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y层流入区连通;至少第一层和/或第x层冷却流道与第一层流出区连通,第x/2或(x+1)/2层冷却流道与第z层流出区连通。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安装的推套、模芯结构、模腔底及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分体式模腔结构,所述推套、模芯结构、分体式模腔结构和模腔底经配置共同限定制品的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6822.9U CN218084028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6822.9U CN218084028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84028U true CN218084028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7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6822.9U Active CN218084028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84028U (zh) |
-
2022
- 2022-06-24 CN CN202221616822.9U patent/CN2180840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84028U (zh) | 一种冷却通路、分体式模腔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107020363A (zh) | 一种整体式压铸模具浇口套 | |
CN209955261U (zh) | 一种用于弯管3pe外防腐的复合包覆模具 | |
CN104128585B (zh) | 一种气缸盖低压铸造模具的型芯排气装置 | |
CN110159446B (zh) |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 | |
CN210087491U (zh) |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 | |
CN214000471U (zh) | 一种具有随形冷却通道的模芯结构 | |
CN111791397B (zh) | 随形3d水路模具 | |
CN212419571U (zh) | 一种泵体压铸模具的型芯冷却结构 | |
CN214163854U (zh) | 一种运用于注坯模具的分体式模唇水道结构 | |
CN211101526U (zh) | 曲轴泵箱体压力铸造模具 | |
CN212352807U (zh) | 一种吹膜模头 | |
CN115091706A (zh) | 一种成型组件及注塑模具 | |
CN219095712U (zh) | 一种二次发泡机的加热板及二次发泡机 | |
US20180135923A1 (en) | Cylindrical member for cooling and heating | |
CN216267457U (zh) | 一种螺旋运水的3d打印镶件 | |
CN217729538U (zh) | 一种模芯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1968326U (zh) | 一种便于水冷的键盘加工模具 | |
CN221048913U (zh) | 一种带有多层冷却通道的模唇、成型组件及注坯模具 | |
CN218083959U (zh) | 一种冷却通道、模芯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8985663U (zh) | 市政环卫专用超大型厚壁塑料垃圾桶模具 | |
CN206839110U (zh) | 一种整体式压铸模具浇口套 | |
CN220227045U (zh) | 一种出水口支座 | |
CN217858734U (zh) | 一种新型的并联冷却通道结构 | |
CN218015712U (zh) | 一种新型的随型冷却通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