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5440U - 可调式耳科吸管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式耳科吸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5440U
CN218075440U CN202220028932.7U CN202220028932U CN218075440U CN 218075440 U CN218075440 U CN 218075440U CN 202220028932 U CN202220028932 U CN 202220028932U CN 218075440 U CN218075440 U CN 218075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adjustable
suction
tub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89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红苗
陈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289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5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5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5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该可调式耳科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吸管接头和吸风调节件。其中,吸管接头连接于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吸管接头用于外接抽液泵;吸风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壁且表面沿所述吸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外界和所述吸管本体的通道。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耳科吸管通过吸风调节件的设计实现了耳科吸管的吸力可调功能。

Description

可调式耳科吸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
背景技术
耳科吸管用于吸去暴露术野中的血液。若整根耳科吸管采用线性设计,则对于耳科非开放手术特定位置很难触及,如镫骨周围、上鼓室、及鼓室前下方,特别是部分伴有外耳道狭窄的病人,那么此时医生采用的办法一般是骨凿凿除后电钻磨掉狭窄部位的骨质,又或者改为耳后切口,上述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开放手术特定位置难触及的问题,但是对患者而言,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手术时间大大延长、耳后切口留有疤痕。
现有的耳科吸管末端虽有90°折角设计,但其伸入程度也仅限于到达外耳道鼓膜瓣。因为其末端折角过大,鼓室内空间有限,医生难以利用其在鼓室内操作,而且触碰听小骨可能引起患者术后耳鸣甚至听力下降。
处理圆窗病变时吸管吸力调节至关重要,吸力过大容易引起患者术后头晕、耳鸣等不适,对内耳刺激过大。处理镫骨底板时,尤其是耳硬化患者的镫骨底板开窗后内耳与外界相通,大吸力吸管的噪音易引起患者术后耳鸣,而且吸力过大容易吸走大量外淋巴液,导致患者听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全聋。又如,在铺筋膜或处理外耳道鼓膜瓣时,吸力过大容易引起筋膜移位或者损伤外耳道鼓膜瓣。目前,现有的耳科吸管本身无法调节吸力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实现耳科吸管的吸力可调功能。
该可调式耳科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吸管接头和吸风调节件。其中,吸管接头连接于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吸管接头用于外接抽液泵;吸风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壁且表面沿所述吸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外界和所述吸管本体的通道。
可选地,所述吸管本体背离所述吸管接头的一端的端面垂直于所述吸管本体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吸管本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吸管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设于所述第一管段背离所述吸管接头的一端,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上;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段背离所述第一管段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0°~30°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15°或30°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吸管接头包括与所述吸管本体连接的内接部,所述内接部呈棱柱状。
可选地,所述吸管接头包括用来与所述抽液泵连接的外接部,所述外接部的横截面的面积自其靠近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外接部的外侧面设有凸起。
可选地,所述凸起呈环绕所述外接部的环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式耳科吸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可调式耳科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吸管接头和吸风调节件。其中,吸管接头连接于吸管本体的一端,吸管接头用于外接抽液泵;吸风调节件固定于吸管本体的外壁且表面沿吸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连通外界和吸管本体的通道。在可调式耳科吸管抽液的过程中,通过拇指可选择性地封堵吸风调节件上的若干通孔,进而导致空气进气量大小的变换,从而实现了对吸管吸力大小的调节。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耳科吸管实现了耳科吸管的吸力可调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耳科吸管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100、吸管本体;110、第一管段;120、第二管段;
200、吸管接头;210、内接部;220、外接部;221、凸起;
300、吸风调节件;3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其给出了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00、吸管接头200和吸风调节件300。其中,吸管接头200连接于吸管本体100的一端,吸管接头200用于外接抽液泵;吸风调节件300固定于吸管本体100的外壁且吸风调节件表面沿吸管本体100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310,通孔310连通外界和吸管本体100的通道。以下对各个部件分别阐述。
关于吸管本体100,其是吸出血液的通道。在耳科手术中,常见的吸管管径规格有:0.8mm、1mm、1.5mm、2mm、2.5cm、3.0cm。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吸风调节件的若干通孔310进行封堵,外界的空气进管流量变小,则吸管本体100对暴露术野的血液吸力将增大;反之,若通孔310敞开状,则外界的空气进管流量将变大,则吸管本体100对暴露术野的血液吸力将变小。为了方便医师准确找到孔位,若干个通孔310等间距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吸风调节件300设有三个等间距的通孔310,医师可通过拇指按压不同数目的通孔310进而随时调控吸力大小,以便更好的保护鼓索神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减轻对镫骨、内耳等的刺激,避免引起患者味觉改变、面瘫、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即是,通孔310的设计实现了耳科吸管的吸力可调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吸管本体100的端部存有尖角刺伤损伤外耳道鼓膜瓣或中耳内其他结构,吸管本体100背离吸管接头200的一端的端面垂直于吸管本体100的轴线。
关于吸管接头200,包括内接部210和外接部220。内接部210用于与吸管本体100连接。因吸管本体100最小直径仅为0.8mm,容易变形折断,因此设计有内接部210,其可以避免手指直接握住吸管本体100造成吸管本体100变形甚至折断。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拇指、食指拿捏方便,内接部210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平面。优选地,内接部210采用棱柱状设置。具体地,内接部210是六棱柱状。
至于外接部220,其用于与抽液泵连接。常见地、塑料套管、橡胶管套设于外接部220。基于密闭性需要,外接部220呈圆台状。具体地,外接部220靠近抽液泵的底面的横截面积,小于,外接部220背离抽液泵的底面的面积。进一步地,基于外接管与外接部220的固定需要,外接部220的侧面设有凸起221。优选地,凸起221为环状设置。
实施例2:
关于实施例2,请参考图2,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管本体100包括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第二管段120设于吸管本体100背离吸管接头200的一端,第二管段120的轴线与第一管段110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二管段120的设计意义在于,对于耳部非开放手术位置及吸管本体100难触及之处,可以利用吸管本体100的第二管段120伸入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段120的轴线与第一管段110的轴线呈15°角设置。进一步地,第二管段120和第一管段110的连接处圆角过渡。另外,为了防止吸管本体100的端部存有尖角损伤外耳道鼓膜瓣或中耳内其他结构,第二管段120背离本体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管段120的轴线垂直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管段120的轴线与第一管段110的轴线呈30°角设置。基于方便医师操作的需要,第二管段120的弯折角度不宜超过3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管段120的弯折角度还可以0°-30°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不在此做出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吸管本体100的一端(在实施例2中是第二管段120的一端)直接接触目标血液,另一端的吸管接头200外接抽液泵。血液进入吸管本体100,通过拇指按压吸风调节件300的通孔310实现吸力调节。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00和吸管接头200。其中,吸风调节件300的表面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310,通孔310连通外界空气和吸管本体100的通道;吸管接头200套设于吸管本体100的一端,吸管接头200用于外接抽液泵。在可调式耳科吸管抽液的过程中,通过拇指可选择性地封堵吸风调节件300的表面的若干通孔310,进而导致空气进气量大小的变换,从而实现了对吸管吸力大小的调节。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耳科吸管实现了耳科吸管的吸力可调功能。
在实施例2中又引入第二管段120,第二管段120与第一管段110的折角呈0°-30°之间,折角可以设置成5°、10°、15°、20°、25°、30°等一系列参数的产品。该第二管段120用于伸入耳部非开放手术位置及吸管本体100难触及之处抽取血液,医师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角度的吸管,有效解决了隐藏在术野中血液抽取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管本体;
吸管接头,其连接于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吸管接头用于外接抽液泵;
吸风调节件,其固定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壁且表面沿所述吸管本体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外界和所述吸管本体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背离所述吸管接头的一端的端面垂直于所述吸管本体的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吸管接头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段设于所述第一管段背离所述吸管接头的一端,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上;
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背离所述第一管段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0°~30°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呈15°或30°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接头包括与所述吸管本体连接的内接部,所述内接部呈棱柱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接头包括用来与所述抽液泵连接的外接部,所述外接部的横截面的面积自其靠近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吸管本体的一端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的外侧面设有凸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耳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环绕所述外接部的环状。
CN202220028932.7U 2022-01-05 2022-01-05 可调式耳科吸管 Active CN218075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932.7U CN2180754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可调式耳科吸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932.7U CN2180754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可调式耳科吸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5440U true CN218075440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8932.7U Active CN2180754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可调式耳科吸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5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24726A (en) Middle ear fluid aspirator
EP1553994B1 (en) Surgical suction regulator valve
EP1833439B1 (en) Non-circular ported phacoemulsification irrigation sleeve
US11033427B2 (en) Vitreoretinal instruments for fluid aspiration
AU2014275381B2 (en) Transformer irrigation/aspiration device
EP1962750B1 (en) Aspiration system for ophthalmic medical devices
US6258067B1 (en) Middle ear fluid aspirator
US20080058832A1 (en) Tympanic membrane drain tube
US11433174B2 (en) Retractable backflush instrument
MX2022008758A (es) Adaptador de extraccion de sangre y dispositivos relacionados para reducir la hemolisis.
CN218075440U (zh) 可调式耳科吸管
WO2014205351A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bodily tissue
US11291757B2 (en) Flow control system
EP2883565A1 (en) Epidural space-identifying device
EP3332756B1 (en) Vitreous body cutter
US8529495B1 (en) Middle ear ventilation tube
CN204468952U (zh) 手术负压吸引器用吸引管
US9114202B1 (en) Lighted suction device
WO2000010627A1 (en) Middle ear fluid aspirator
JP5021285B2 (ja) 中空針及びチューブ留置用器具
CN213554181U (zh) 耳吸引管
WO2022159703A1 (en) Ophthalmic cannula with external engagement feature
EP0131053A1 (en) Otologic catheter device
CN217245170U (zh) 一种耳剥离子
CN215082905U (zh) 一种吸引冲洗一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