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2270U -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2270U
CN218072270U CN202221830382.7U CN202221830382U CN218072270U CN 218072270 U CN218072270 U CN 218072270U CN 202221830382 U CN202221830382 U CN 202221830382U CN 218072270 U CN218072270 U CN 218072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ase
power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0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锋
张宇童
陈谦
李冰
任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id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id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id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id Smar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0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2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2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2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底座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部设有第一扇叶,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转动,使空气循环,电力储能设备本体之中的热空气通过散热管进行散热,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避免外部湿气进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之中,同时驱动电机通过锥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第二扇叶带动外部空气流动,对散热管进行散热,提升散热管内部的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内部的散热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广泛被使用,电力设备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与电线直连的供电设备集中供电,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时,供电设备断电,此时就需要用到电力储能系统,电力储能系统可以通过一定介质存储电能,在需要时将所存能量释放发电。现有的电力储能设备一般通过安装的排风扇进行风冷散热,但是,通过风冷散热容易将外界湿气通入到电力储能设备内部,会在电力储能设备的内壁上由于凝露现象产生水滴,水滴会对电路储能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影响。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79029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电力储能柜,包括电力储能柜本体,所述电力储能柜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箱,底箱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动门,底箱的内下表面安装有风机,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除尘机构,风机的进口固定连通有抽气管。上述专利中的一种高效的电力储能柜存在以下不足:该装置通过热管进行设备内部的热交换,其交换效率较低,电力储能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需要通过空气传导热量,再被热管吸热,效率较低,不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进行热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底座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部设有第一扇叶,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底端和转动杆的一端均设有锥齿轮,转动轴的顶部设有第二扇叶,电力储能设备本体的顶部设有出风管,底座的顶部设有进风管和连接管,进风管延伸至电力储能设备本体的内部,连接管与出风管之间设有散热管。
进一步的,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扇叶处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进风管贯穿第一隔板,连接管贯穿第二隔板。
进一步的,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第二扇叶处于固定环之中。
进一步的,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
进一步的,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转动轴在圆形通孔处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散热管呈S形。
进一步的,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扇叶、第二扇叶、锥齿轮和散热管,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转动,使空气循环,电力储能设备本体之中的热空气通过散热管进行散热,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避免外部湿气进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之中,同时驱动电机通过锥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第二扇叶带动外部空气流动,对散热管进行散热,提升散热管内部的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内部的散热管理;
2、通过锥齿轮的啮合传动,便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空气循环的同时,使外界空气对循环空气进行散热,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3、通过设置滤网,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被第二扇叶吸入,造成损坏;
4、通过设置呈S形的散热管,可以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与外界空气热交换的时间和面积,从而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进行散热;
5、通过设置防护罩,可以避免异物落入第二扇叶的内部,造成第二扇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的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的散热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路储能设备本体、3驱动电机、4进风管、5第一隔板、6转动杆、7第一扇叶、8第二隔板、9连接管、10滤网、11锥齿轮、12转动轴、13固定杆、14固定环、15第二扇叶、16散热管、17出风管、1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底座1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外部设有第一扇叶7,转动杆6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底座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的底端和转动杆6的一端均设有锥齿轮11,转动轴12的顶部设有第二扇叶15,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顶部设有出风管17,底座1的顶部设有进风管4和连接管9,进风管4延伸至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内部,连接管9与出风管17之间设有散热管16,进行散热时,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7转动,使空气从连接管9抽入,从而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进行散热,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管17进入散热管16的内部,从而来到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外部进行散热,最后再通过连接管9进入底座1内部,进行循环,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避免外部湿气进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的同时,会通过锥齿轮11带动转动轴12转动,从而使第二扇叶15转动,第二扇叶15带动外部空气流动,从而使外界空气流经散热管16,对散热管16进行散热,提升散热管16内部的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的散热管理。
其中,底座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8,第一扇叶7处于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8之间,进风管4贯穿第一隔板5,连接管9贯穿第二隔板8,第一扇叶7转动时,会抽取连接管9的空气,并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
其中,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第二扇叶15处于固定环14之中,通过锥齿轮11的啮合传动,便于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5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空气循环的同时,使外界空气对循环空气进行散热,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其中,固定环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10,通过滤网10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被第二扇叶15吸入,造成损坏。
其中,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转动轴12在圆形通孔处与固定杆13转动连接,通过固定杆13便于转动轴12进行转动,提升稳定性。
其中,散热管16呈S形,通过呈S形的散热管16,可以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与外界空气热交换的时间和面积,从而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进行散热。
工作原理:进行散热时,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7转动,使空气从连接管9抽入,从而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进行散热,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管17进入散热管16的内部,从而来到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外部进行散热,最后再通过连接管9进入底座1内部,进行循环,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避免外部湿气进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的同时,会通过锥齿轮11带动转动轴12转动,从而使第二扇叶15转动,第二扇叶15带动外部空气流动,从而使外界空气流经散热管16,对散热管16进行散热,提升散热管16内部的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的散热管理;
第一扇叶7转动时,会抽取连接管9的空气,并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
通过锥齿轮11的啮合传动,便于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5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空气循环的同时,使外界空气对循环空气进行散热,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通过滤网10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被第二扇叶15吸入,造成损坏;
通过呈S形的散热管16,可以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与外界空气热交换的时间和面积,从而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进行散热。
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固定环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8,通过防护罩18可以避免异物落入第二扇叶15的内部,造成第二扇叶15损坏。
工作原理:进行散热时,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从而使第一扇叶7转动,使空气从连接管9抽入,从而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进行散热,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管17进入散热管16的内部,从而来到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外部进行散热,最后再通过连接管9进入底座1内部,进行循环,便于对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避免外部湿气进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驱动电机3带动转动杆6转动的同时,会通过锥齿轮11带动转动轴12转动,从而使第二扇叶15转动,第二扇叶15带动外部空气流动,从而使外界空气流经散热管16,对散热管16进行散热,提升散热管16内部的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内部的散热管理;
第一扇叶7转动时,会抽取连接管9的空气,并将其通过进风管4鼓入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之中;
通过锥齿轮11的啮合传动,便于第一扇叶7和第二扇叶15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空气循环的同时,使外界空气对循环空气进行散热,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通过滤网10可以避免外界异物被第二扇叶15吸入,造成损坏;
通过呈S形的散热管16,可以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与外界空气热交换的时间和面积,从而提升设备内部循环空气的散热效果,便于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进行散热;
通过防护罩18可以避免异物落入第二扇叶15的内部,造成第二扇叶15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外部设有第一扇叶(7),所述转动杆(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外部,所述底座(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的底端和转动杆(6)的一端均设有锥齿轮(11),所述转动轴(12)的顶部设有第二扇叶(15),所述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顶部设有出风管(17),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进风管(4)和连接管(9),进风管(4)延伸至所述电力储能设备本体(2)的内部,所述连接管(9)与所述出风管(17)之间设有散热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扇叶(7)处于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8)之间,所述进风管(4)贯穿第一隔板(5),所述连接管(9)贯穿第二隔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所述第二扇叶(15)处于固定环(14)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转动轴(12)在圆形通孔处与固定杆(13)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6)呈S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8)。
CN202221830382.7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Active CN218072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0382.7U CN218072270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0382.7U CN218072270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2270U true CN218072270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0382.7U Active CN218072270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2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1829U (zh) 一种智能化系统集成用网络机柜
CN218072270U (zh) 一种基于热管理的电力储能设备
CN220066519U (zh) 一种能够自动除尘的配电柜
CN215398221U (zh) 一种节能管理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CN215897045U (zh) 一种带温度检测调节的配电柜
CN21475761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气箱
CN208479485U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防护机构
CN111786285A (zh) 一种智能配变终端主动化监测柜
CN216361407U (zh) 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
CN215672372U (zh) 涡轮冷却装置
CN219513619U (zh) 一种自调节散热型高低压配电柜
CN215648047U (zh)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19536640U (zh) 一种用于增量配电网的安全生产管理装置
CN216450977U (zh) 一种电力配电柜
CN212784438U (zh) 一种配电箱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4044661U (zh) 一种中置式开关柜的散热系统
CN216310679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机构
CN213755468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CN213521567U (zh) 一种平衡制动的起重电机
CN219144843U (zh) 一种改进散热控制结构的电柜
CN21236005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
CN219611557U (zh) 一种高速发电机的转子温度检测装置
CN212811057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电力设备散热装置
CN219812039U (zh) 一种防尘的散热结构
CN209415765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结合供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