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510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5106U
CN218065106U CN202222598427.9U CN202222598427U CN218065106U CN 218065106 U CN218065106 U CN 218065106U CN 202222598427 U CN202222598427 U CN 202222598427U CN 218065106 U CN218065106 U CN 218065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air conditioner
air
enriched gas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84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海洋
卢化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84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5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5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5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增氧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上,用于供应富氧气体;以及除湿装置,与所述增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冷凝腔,其位于富氧气体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散热腔,其内设有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其设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其中,富氧气体中的水蒸汽在所述冷凝腔内经过所述冷凝器时被冷凝成冷凝水。本空调器可以去除富氧气体中的水分,保证了增氧装置能够持续、高效的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增氧空调器在采用富氧膜结构进行氧气富集时,大量的水蒸汽同时也会透过分离膜进入管道内,水蒸汽在管道内冷凝造成管道发霉或者冬季管道结冰的现象,进而堵塞输氧管路,富氧气体在输送管路内损失较多,引入室内的富氧气体量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可以去除富氧气体中的水分,保证了增氧装置能够持续、高效的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增氧装置,其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用于供应富氧气体;以及除湿装置,与增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除湿装置包括:冷凝腔,其位于富氧气体的流动路径上,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散热腔,其内设有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其设于冷凝器和散热器之间;其中,富氧气体中的水蒸汽在冷凝腔内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凝成冷凝水。
本申请的空调器由于在增氧装置的输出端设置了除湿装置,通过除湿装置可以达到干燥富氧气体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增氧装置输出的富氧气体附带水蒸汽而造成管道发霉或冬季管道结冰的现象,有效保证了增氧装置能够持续、高效的为室内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本申请的空调器中除湿装置采用了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除湿,相较于其他除湿装置,具有体积小、噪音低的优点。
本申请的空调器由于在除湿装置上设置了冷凝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连接,可以保持低温提高冷凝效率,散热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可以将冷凝腔的热量传递出去,具有除湿效率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腔内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冷凝水。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包括:阀开关,连接在排水口处,用于控制排水口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包括:加热体,其设于冷凝腔内,用于对冷凝腔内加热。
本申请的空调器由于在除湿装置的冷凝腔内设置加热体,可以对冷凝器除霜,保证了除湿装置的冷凝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包括:风扇,设于散热腔内;冷凝器上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经风扇强制换气散发出去。
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腔的腔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对应进风口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有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新风管,用于将室外空气输送至空调室内机;除湿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氧管路与新风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和冷凝腔上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氧装置和除湿装置上下分布于空调室外机的侧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增氧装置和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湿装置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凝部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半导体制冷片部分的立体图;
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散热部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10、空调室外机;20、增氧装置;30、除湿装置;1、冷凝部;11、冷凝腔;12、冷凝器;13、进气口;14、出气口;15、排水口;2、散热部,21、散热腔;22、散热器;23、进风口;24、出风口;3、半导体制冷片;4、阀开关;5、风扇;6、加热体;7、输氧管路;8、新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照图1、图2,空调器包括增氧装置20,本申请的空调器适用于任意空调结构形式。
增氧装置20用于产生富氧气体,其可安装在空调室外机10上。在当前示例中,增氧装置20安装在空调室外机10的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增氧装置20还可安装空调室外机10的顶面,
本申请将增氧装置20安装在空调室外机10的外侧,可以避免将其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0内部时需要对空调室外机10的内部结构进行更改,因此,本申请的结构适用范围更广,降低了产品成本。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结构中增氧装置20也可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0的内部。
增氧装置20包括富氧膜和真空泵,富氧膜用于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富集并分离出氮气,真空泵与富氧膜连接,用于将富氧膜富集的富氧气体抽出,从而向外供应富氧气体。增氧装置20适用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由于增氧装置20需要收集室外空气,因此,本申请中将增氧装置20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0的外部也更加有利于室外空气的收集。
增氧装置20在采用富氧膜结构进行氧气富集时,大量的水蒸汽同时也会透过富氧膜进入输氧管路7内,水蒸汽在管路内冷凝易造成管路发霉或者冬季管路结冰的现象,进而堵塞输氧管路7,富氧气体在输氧管路7内损失较多,引入室内的富氧气体量大大降低。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设置了与增氧装置20连接的除湿装置30,通过除湿装置30对富氧气体中的水蒸汽去除,保障了增氧装置20能够持续高效的为室内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该除湿装置30同增氧装置20一样安装在空调室外机10的外侧。示例性的,除湿装置30位于增氧装置20的下方,除湿装置30与增氧装置20的输出端连接,从而使得增氧装置20产生的富氧气体流向除湿装置30,被去除水分后再供应到室内。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3至图6,除湿装置30包括冷凝部1和散热部2。
冷凝部1位于富氧气体的流动路径上,当富氧气体流经冷凝部1时,富氧气体中附带的水蒸汽被冷凝成冷凝水析出,达到除湿、干燥富氧气体的目的。
具体参照图5、图6、图7,冷凝部1上形成有冷凝腔11,冷凝器12设置于冷凝腔11内,具体的,冷凝器12可以是翅片结构;冷凝器12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连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来降低冷凝器12的温度。当富氧气体附带的高温水蒸汽在冷凝腔11内流经低温的冷凝器12时被冷凝成冷凝水析出,同时干燥的富氧气体流出除湿装置30。
冷凝部1上还设置有与冷凝腔11连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进气口13与增氧装置20的输出端d连接。富氧气体从进气口13进入冷凝腔11,然后从出气口14流出除湿装置30。
冷凝器12由多个翅片构成,翅片之间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位于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这样有利于富氧气体经过气流通道,从而提高对富氧气体的除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腔11的底部具有接水盘的作用,冷凝水沿冷凝器12流到接水盘内。
冷凝部1上还设有与冷凝腔11连通的排水口15,冷凝水可从排水口15流出冷凝部1。
排水口15具体可以设于冷凝腔11的侧面靠下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口15也可设置在冷凝腔11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3、图4,除湿装置30还可以包括阀开关4,阀开关4连接在排水口15处,用于控制排水口15的通断。阀开关4具体可以是电磁阀。当接水盘内冷凝水达到一定量时,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停止工作,电磁阀打开,将冷凝水排出除湿装置30;冷凝水排尽后,电磁阀关闭,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恢复工作。
散热部2用于对冷凝部1传递的热量进行散热,避免了富氧气体的高温会使得冷凝部1升温而降低冷凝效果的问题,保证了除湿装置30的持续高效工作。
继续参照图5、图6,散热部2上形成有散热腔21,散热腔21内设置有散热器22,具体的,散热器22可以是翅片结构;散热器22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端连接,冷凝腔11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22上被散发出去。
半导体制冷片3位于冷凝部1和散热部2之间,将冷凝部1和散热部2隔开。冷凝部1和散热部2的外壳可以是一整体结构,或者为两体连接结构。
示例性的,散热部2位于冷凝部1的上侧,散热器22位于半导体制冷片3的上侧,冷凝器12位于半导体制冷片3的下侧。
散热腔21的侧壁上设有贯穿的散热孔,风扇5对应散热孔设置在散热腔21内,风扇5强制换气将冷凝腔11散发到散热腔21的热量吹出除湿装置30。
参照图8,本申请的除湿装置30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进行除湿,半导体制冷片3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帕尔贴效应,当有直流电通过两种材料制成的电偶时,其一面吸热,另一面放热,将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面贴合冷凝器12,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面贴合散热器22。当半导体制冷片3工作时,使得冷凝器12保持低温同时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22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散热腔21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23和出风口24,进风口23和出风口24分别位于散热腔21相对的两侧壁上。风扇5工作时,室外空气从进风口23进入带走散热器22上的热量,从出风口24吹出。这样,可以利用室外的自然冷源来为冷凝腔11散热,例如在冬季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风扇5可由全功率运行转为部分功率运行,以节约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除湿装置30位于室外,空气的较多的灰尘杂质等很容易从进风口23和出风口24处进入除湿装置30内进而引起散热部2散热不畅、冷凝效果不佳,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申请中,进风口23和出风口24处均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过滤到灰尘杂质,保证了除湿装置30的散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当增氧装置20在冬季运行时,室外空气温度较低,因为增氧装置20产生的富氧气体温度较低,当富氧气体与冷凝器12相接触时可能会在翅片表面形成结霜现象,进而会影响除湿装置30的除湿效果。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除湿装置30还包括加热体6,加热体6设于冷凝腔11内,用于加热化霜。
加热体6可以是电加热控制。冬季富氧模式运行时,每间隔一段时间加热体6通电加热,使得冷凝器12上附着的霜融化。加热体6工作时,增氧装置20及除湿装置30停止工作;加热体6断电、停止工作后,增氧装置20及除湿装置30重新恢复工作。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一般将增氧装置20的输氧管路7直接引入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此种方案由于管路较长会导致富氧气体输入阻力大的问题。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基于新风空调,本申请的空调器将从除湿装置30的出气口14引出的输氧管路7连接到新风管8上。
新风空调的空调室内机内通常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通过新风管8连通向室外,即室外空气通过新风管8进入室内。输氧管路7连接到新风管8上可以减少长度,同时新风模块中的风机可作为富氧气体的动力源,使得富氧气体供应阻力小、输送效率高。
工作模式说明:
当除湿装置30的冷凝腔11内外温差较小时,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启动运行,冷凝部1对富氧气体进行冷凝干燥,空气中的水蒸汽能够很快地在冷凝器12上发生冷凝并顺着冷凝器12流下,当冷凝水的量超过一定高度后,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停止工作,阀开关4打开,将冷凝水排出冷凝腔11,冷凝水排尽后,阀开关4关闭,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恢复工作。
当除湿装置30的冷凝腔11内外温差较大时,散热部2的风扇5由全功率运行转为部分功率运行;冷凝部1对富氧气体进行除湿干燥;每隔一段时间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停止工作,加热体6开启,使得冷凝器12上附着的霜融化;加热体6停止工作后,增氧装置20和除湿装置30恢复工作。
根据第一发明构思,由于在输氧管路7上设置了除湿装置30,通过除湿装置30可以达到干燥富氧气体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增氧装置20输出的富氧气体附带水蒸汽而造成管道发霉或冬季管道结冰的现象,有效保证了增氧装置20能够持续、高效的为室内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根据第二发明构思,由于除湿装置30采用了半导体制冷片3进行除湿,相较于其他除湿装置30,具有体积小、噪音低的优点。
根据第三发明构思,由于在除湿装置30上设置冷凝部1和散热部2,冷凝部1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连接,可以保持低温提高冷凝效率,散热部2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端连接,可以将冷凝腔11的热量传递出去,具有除湿效率高的优点。
根据第四发明构思,由于在除湿装置30的冷凝腔11内设置加热体6,可以对冷凝器12除霜,保证了除湿装置30的冷凝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
增氧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上,用于供应富氧气体;以及
除湿装置,与所述增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冷凝腔,其位于富氧气体的流动路径上,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
散热腔,其内设有散热器;
半导体制冷片,其设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
其中,富氧气体中的水蒸汽在所述冷凝腔内经过所述冷凝器时被冷凝成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内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冷凝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阀开关,连接在所述排水口处,用于控制排水口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加热体,其设于所述冷凝腔内,用于对所述冷凝腔内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风扇,设于所述散热腔内;
所述冷凝器上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散热器上,经所述风扇强制换气散发出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的腔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设有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风管,用于将室外空气输送至空调室内机;
所述除湿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氧管路与所述新风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和所述冷凝腔上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上下分布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侧面。
CN202222598427.9U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Active CN218065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427.9U CN21806510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427.9U CN21806510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5106U true CN218065106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9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8427.9U Active CN21806510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5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7469B1 (ko) 다중 영역의 실내 냉난방 시스템 및 환기 제어 시스템과 그효율적인 에너지 제어 방법
KR100781267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JP2018159524A (ja)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US10047991B2 (en) Heat pump
CN108278810A (zh) 冰箱
CN109373669B (zh) 冰箱
KR100430278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적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KR100437678B1 (ko) 일체형 항온 공조기
CN218065106U (zh) 空调器
KR100728590B1 (ko) 절전형 고효율 히트펌프 환기장치
KR200392911Y1 (ko) 기화식 가습기를 갖는 항온항습기
CN213273672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18065107U (zh) 空调器
CN112097352A (zh) 一种具有防霜结构的蒸发冷却机组
JP2011102672A (ja) 換気空調装置
CN107917482B (zh) 一种平面辐射空调系统
KR200239556Y1 (ko) 일체형 항온 공조기
CN112594799B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KR200176060Y1 (ko) 일체형 항온 항습장치
KR100871116B1 (ko)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냉난방기
CN213273676U (zh) 一种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17653993U (zh) 湿膜空调设备
WO20010967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using waste heat
KR20050074107A (ko) 히트 펌프식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102246320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