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5058U - 电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5058U
CN218065058U CN202220721151.6U CN202220721151U CN218065058U CN 218065058 U CN218065058 U CN 218065058U CN 202220721151 U CN202220721151 U CN 202220721151U CN 218065058 U CN218065058 U CN 21806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hell
heat
open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11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学
许广博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11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5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5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装置,包括壳体、发热件和电路板,电路板设于壳体内,壳体内还设有第一腔体,壳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与外界的开口,开口处设有封口结构,发热件设于第一腔体内且与电路板电连接。该电暖装置通过设置开口和封口结构,可在壳体车缝完成后通过开口装设发热件,再通过封口结构封闭开口,避免现有的先安装发热件再安装壳体导致发热件弯折损坏的问题,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方便生产装配;同时该电暖装置用途宽泛,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取暖效果好,携带方便,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Description

电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装置,例如暖手宝、暖宫带等产品,大多是通过内部的发热件进行取暖,小巧便携。
在取暖装置装配过程中,一般先在壳体内部安装发热件,再对发热件外部的壳体进行车缝。在车缝过程中,需对壳体内部的填充物进行挤压以为车缝部分的留出足够的空间。然而,壳体内部的发热件易在挤压过程中因弯折导致短路或损坏,进而影响产品性能,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发热件装配的电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装置,包括壳体、发热件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第一壳层包括第一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层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层之间形成一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有开关键、显示屏和充电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口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腔体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并且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封口结构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端通过拉链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可围合形成一暖手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延伸设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盖设于所述封口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保温件,所述保温件上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邻并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发热件通过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保温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保温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口结构为拉链结构。
本申请的电暖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电暖装置,通过设置开口和封口结构,可在壳体车缝完成后通过开口装设发热件,再通过封口结构封闭开口,避免现有的先安装发热件再安装壳体导致发热件弯折损坏的问题,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方便生产装配。同时,该电暖装置用途宽泛,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取暖效果好,携带方便,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暖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暖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电暖装置形成暖手腔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电暖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暖装置形成暖手腔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壳体10,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暖手腔13;电池14;开关键15;显示屏16;第一壳层21,第一凸起部211;第二凸起部212;柔性部213;第二壳层22;第三凸起部221;遮挡部23;第一拉链带24;第二拉链带25;发热件30;封口结构40;保温件50;安装口51;防水层6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装置,请参阅图1,包括壳体10、发热件30和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发热件30和电路板均设于壳体10内。发热件30与电路板电连接,例如发热件30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电连接。优选地,壳体10可以为绒布层结构,结构结实,触感柔软,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
为适应用户多样化的取暖需求,壳体10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腔体11。具体的,请参阅图3和图4,壳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壳层21和第二壳层22,第一壳层21和第二壳层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第一壳层21和第二壳层22的边缘处缝合连接。第一壳层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212,第二凸起部212与第二壳层2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当第一腔体11为多个时,相邻的第一腔体11连通设置,便于导线的穿设。第一腔体11的数量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以两个第一腔体1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对应的,第二凸起部212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第二壳层22可以包括两个第三凸起部221,每一第二凸起部212与对应一第三凸起部221之间形成一第一腔体11,以保持电暖装置整体对称美观。
发热件30设于第一腔体11内部,用于发出热量以供用户取暖,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腔体11内均设有发热件30,两个发热件30之间可通过导线连接。
为提高发热件30的发热效果,第一腔体11内设有保温件50,保温件50填充于第一腔体11。请参阅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保温件50为一体化结构,保温件50上开设有安装口51,发热件30通过安装口51设于保温件50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件50可以设有两片,如在第二凸起部212和第三凸起部221内各设有一保温件50,发热件30夹设于两片保温件50之间的安装口51内。保温件50可将发热件30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同时其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可减小发热件30的热量流失,进而提高发热件30的发热效果。其中,发热件30优选为石墨烯发热片,保温件50优选为保温棉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口51内还可以设有分隔件,分隔件与壳体10车缝缝合,分隔件位于发热件30和保温件50之间,用于隔开发热件30和保温件50。具体地,分隔件优选为无纺布材质。
进一步的,第一腔体11内设有防水层60,防水层60设于保温件50和壳体10之间,防水层60裹覆于保温件50的外部并与壳体10的内壁紧贴固定。当电暖装置不慎遇水时,绒布材质的壳体10及保温棉材质的保温件50无法阻挡水分,发热件30遇水易发生损坏。通过在保温件50和壳体10之间设有防水层60,可阻挡外部水分由第二凸起部212或第三凸起部221渗入第一腔体11内,避免对发热件30造成损坏,进而提高电暖装置的可靠性。其中,防水层60优选为丁苯橡胶材质,伸缩性强,防水效果好。
壳体10上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用于将第一腔体11与外部连通,开口与安装口51相邻并连通,开口处设有可封闭开口的封口结构40。在电暖装置的装配过程中,一般在壳体10内装入发热件30后,再将壳体10进行车缝缝合,在车缝过程中,为便于固定需对壳体10内部的填充物,如保温件50进行挤压以为车缝部分的留出足够的空间,因石墨烯发热片的弯曲能力较弱,发热件30易在挤压过程中因弯折导致短路或损坏,存在较大风险。如此,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开口和封口结构40,可在壳体10车缝完成后,再通过开口将发热件30装设于保温件50内部,通过封口结构40将开口进行封闭,减小产品的不良率,方便生产装配。当发热件30损坏需要更换时,还可以通过封口结构40将开口打开,从而将发热件30拿出后进行更换。
请参阅图4,外壳内还设有第二腔体12,用于装设电暖装置内部的各电子元件。具体的,第一壳层还包括第一凸起部211,第一凸起部211与第二壳层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2,电路板优选装设于第二腔体12内,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相互连通,便于导线在内部走线穿设,保持电暖装置外部美观,同时可避免发热件30发热进而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二腔体12内设有电池14,电池14与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为电路板以及发热件30提供电力,分别位于不同腔体的电池14和发热件30还能够避免发热件30发热会导致电池14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的危险。第一凸起部211上设有开关键15、显示屏16和电源接口(图中未示出),其中,开关键15用于控制发热件30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档位,显示屏16用于显示发热件30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档位,电源接口可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电源,以为电池14充电,或者直接为电暖装置提供电力。
第一壳层21还包括柔性部213,第二凸起部212通过柔性部213与第一凸起部211连接,两个第二凸起部212之间同样通过柔性部213连接,使得壳体10内的两个第一腔体11之间可相对弯曲折叠,第二凸起部212与第一凸起部211之间可相对弯曲折叠。
请参阅图4和图6,两个第二凸起部212可围合形成一暖手腔13,发热件30具有发热面,发热件30的发热面朝向第二凸起部212设置。第一凸起部211位于暖手腔13的外部,暖手腔13的两侧呈敞口设置,用于供用户的手掌插入取暖。当用户的手掌插入暖手腔13内后,发热件30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用户的手掌进行取暖,围合的两个第二凸起部212起到一定保温作用,提高电暖装置的取暖效果。
优选的,为可固定形成暖手腔13,壳体10远离第一凸起部211的一端与第一凸起部211朝向壳体10的一端可以通过拉链、魔术贴或勾扣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与第一凸起部211通过拉链实现可拆卸地连接,采用拉链结构连接,连接结构稳固,操作便捷,封闭效果更好,可减少热量流失。具体地,壳体10远离第一凸起部211的一端设有第一拉链带24及滑扣,第一凸起部211朝向壳体10的一端设有第二拉链带25,第一拉链带24与第二拉链带25卡合配合,滑扣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拉链带24和第二拉链带25之间,通过拉动滑扣,可控制第一拉链带24和第二拉链带25连接或分离。
封口结构40设于两个第二凸起部212之间。具体地,封口结构40优选设于柔性部213与第二凸起部212的连接处。在装配过程中,封口结构40未封闭时,柔性部213两侧的两个第一腔体11均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设于柔性部213与第二凸起部212的连接处的开口与保温件50上的安装口51位置对应,便于发热件30的装设,同时可通过一个开口一次装设两个发热件30,提高装配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腔体11为更多数量时,可在每两个第二凸起部212之间的柔性部213上设置一个封口结构40,减小封口结构40的布设数量,进而减小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因封口结构40仅在装配发热件30时打开,装配完成后需保持常闭,为避免用户误操作打开封口结构40对第一腔体11内部部件造成损坏,第二凸起部212的至少一侧设有遮挡部23,且遮挡部23朝向柔性部213延伸设置。当形成暖手腔13时,设于第一壳层21的封口结构40可隐藏于暖手腔13内,不易误碰。当壳体10平铺时,遮挡部23可对柔性部213的局部进行遮挡,使得遮挡部23盖设于封口结构40上,对封口结构40进行遮挡隐藏,避免用户误操作打开。本实施例中,封口结构40设于远离第一凸起部211的一个第二凸起部212与柔性部213的连接处,第二凸起部212及第三凸起部221的两侧均设有遮挡部23,隐藏封口结构40的同时,保证整体对称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封口结构40也可以设于柔性部213上。或者,封口结构40也可以设于第二凸起部212的其他位置。或者,两个第二凸起部212之间不设有柔性部213,封口结构40直接连接两个第二凸起部212。
封口结构40可以采用拉链、卡扣件或魔术贴等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封口结构40为拉链结构,连接结构稳固,操作便捷,封闭效果更好。优选的,在发热件30装配完成且拉链封闭后,可将拉链上的滑扣拆除,避免用户误操作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封口结构40设于第一凸起部211和第二凸起部212之间。具体地,第一腔体11可以仅设有一个,第二凸起部212通过柔性部213与第一凸起部211连接,封口结构40可以同前述实施例的结构形式设于柔性部213上。或者,第一凸起部211和第二凸起部212之间不设有柔性部213,封口结构40直接连接第一凸起部211和第二凸起部212。使用时,用户可将壳体10发热的一面贴合至需取暖的部位,如腰、颈椎等位置进行取暖,可相对弯曲折叠的第二凸起部212与第一凸起部211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第一凸起部211的角度位置,便于用户操作开关、观察显示屏16等,提高用户满意度。第一腔体11还可设有三个或更多个,电暖装置可配合外部配件进行使用,如在第一壳层21或第二壳层22的外表面装设有一腰带,用户可通过腰带将电暖装置佩戴至人体腰腹部,多个第二凸起部212依次排设且与人体腰腹部贴合,为人体腰腹部进行加热取暖。如此,通过设有不同数量的第一腔体11的电暖装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取暖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电暖装置,通过设置开口和封口结构40,可在壳体10安装完成后再装设发热件30,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方便生产装配;通过设置遮挡部23,可对封口结构40进行遮挡隐藏,避免用户误操作打开;通过设置保温件50及防水层60,提高电暖装置的发热效率及可靠性;同时设有不同数量第一腔体11的电暖装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申请的电暖装置用途宽泛,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取暖效果好,携带方便,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件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封口结构,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层和第二壳层,所述第一壳层包括第一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层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层之间形成一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有开关键、显示屏和充电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腔体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并且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封口结构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端通过拉链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可围合形成一暖手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延伸设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盖设于所述封口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保温件,所述保温件上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邻并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发热件通过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保温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保温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为拉链结构。
CN202220721151.6U 2022-03-29 2022-03-29 电暖装置 Active CN218065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151.6U CN21806505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电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151.6U CN21806505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电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5058U true CN21806505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1151.6U Active CN21806505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电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5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35763B2 (en) Article of clothing with control button
US20230389630A1 (en) Electrical heatable liner with concealed actuable control switch
EP3235406B1 (en) Electrothermal mattress cover
CN218065058U (zh) 电暖装置
CA2939303C (en) Hand warmer
CN209814672U (zh) 可水洗红外线电加热恒温保温控温袋
KR101638703B1 (ko) 무릎담요
CN218480669U (zh) 电暖装置
CN215020268U (zh) 一种具有保温食品与移动充电功能的暖手宝
CN214759256U (zh) 一种可发热调温的军用、民用棉服
CN214180761U (zh) 电暖套及具有该电暖套的暖宫带
CA3162169A1 (en) Electrical heatable liner with concealed actuable control switch
CN213188264U (zh) 发热手套
CN2857512Y (zh) 一种电热保暖衣
CN216602349U (zh) 电热毯
CN210960557U (zh) 一种防爆热能手套
CN219109924U (zh) 暖手宝
CN220876002U (zh) 一种具有调节收紧功能的加热衣服
CN217118725U (zh) 便于安全使用的暖手宝
CN217409137U (zh) 一种眼罩结构
CN219939797U (zh) 一种发热保暖手套
CN213188273U (zh) 发热围脖
CN213881833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4205870U (zh) 暖脚宝
CN216821880U (zh) 半导体制冷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