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3476U - 流量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流量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3476U
CN218063476U CN202221845424.4U CN202221845424U CN218063476U CN 218063476 U CN218063476 U CN 218063476U CN 202221845424 U CN202221845424 U CN 202221845424U CN 218063476 U CN218063476 U CN 218063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ow
spool
valve hou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5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5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3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3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3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其具有内腔(4)和与内腔连通的流体入口(7);阀套(2),其固定设置在内腔内,阀套具有与流体出口(8)连通的阀套孔(15),阀套沿周向设有直径不同的多个阻尼孔(5),阀芯(3),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内腔内并且具有与所述多个阻尼孔相对应的过流部(6);其中阀套与阀芯相互嵌套叠置,阀套的每个阻尼孔具有被阀芯阻挡以阻断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流路的状态,并具有与阀芯的过流部连通以连通所述流路的状态,阻尼孔的状态通过阀芯的旋转而改变。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阀芯可以连通不同直径的阻尼孔,从而可以调节流量。

Description

流量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在减速机等机械设备中,压力润滑系统是很普遍的配置。在既定压力系统(如已选定的法兰泵、油站等)中,轴承、齿轮等各支路的润滑油量分配是通过调节该支路的过流面积来实现的。
目前,通常通过在某些压力连接件中钻孔或增加带固定直径过流孔的阻尼板等方式来实现流量控制。这些方案具有如下缺点:当某些支路的实际压力/流量未取得预期效果或需要重新分配流量时,由于不能从系统外部确认是哪一支路的问题,且当前方案中过流孔直径不可调,必须拆解各路管件,并重新加工压力连接件或阻尼板,造成工时及物料浪费。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流量调节阀来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过流面积的流量调节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
阀体,其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流体入口;
阀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阀套具有与流体出口连通的阀套孔,所述阀套沿周向设有直径不同的多个阻尼孔,
阀芯,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并且具有与所述多个阻尼孔相对应的过流部;
其中所述阀套与所述阀芯相互嵌套叠置,所述阀套的每个阻尼孔具有被所述阀芯阻挡以阻断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流路的状态,并具有与所述阀芯的所述过流部连通以连通所述流路的状态,所述阻尼孔的状态通过所述阀芯的旋转而改变。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套孔内,所述过流部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阀套在与所述阻尼孔对应的轴向位置与所述阀体的内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阀套和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将所述流体入口与所有阻尼孔始终连通的连通腔。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过流部为形成在阀芯表面上的凹陷部或平坦部,所述多个阻尼孔沿所述阀套的周向均匀间隔,所述过流部被构造为在连通状态下仅连通一个阻尼孔。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体形成为沿轴向延伸并且两端开口的筒状件,所述阀体的轴向一端抵接地接收所述阀套,所述阀套从所述阀体的轴向另一端伸出,所述阀芯就座于阀套内表面上的阀座上并通过附接到所述阀套的保持件保持就位,所述阀芯的用于致动阀芯旋转的致动部穿过所述保持件并暴露到外部。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芯形成为筒状并套在所述阀套外侧,所述阀芯在与所述过流部对应的轴向位置与所述阀体的内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将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过流部始终连通的连通腔,所述过流部形成为穿透阀芯本体的过流孔。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在与所述阻尼孔对应的周向位置设有指示相应阻尼孔信息的阻尼孔标记,所述阀芯的外表面设有指示当前所连通的阻尼孔的指向标记,所述指向标记通过所述阀芯的旋转而改变对相应的所述阻尼孔标记的指向。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指向标记设置在所述阀芯的通过操作来致动阀芯旋转的致动部上,所述致动部形成为在所述阀芯的外表面内的箭头状致动凹槽或者形成为抓握结构。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所述过流部和所述阻尼孔彼此对准,和/或所述阀体、所述阀套和所述阀芯同轴对准。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套在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通过密封件来密封,在靠近所述流体出口的另一侧通过与所述阀体紧配合来密封。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流量调节阀在所述流体入口处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的快速接头,和/或延伸到所述阀体之外的所述阀套形成有与被供应流体的装置连接的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调节阀通过旋转阀芯可以连通不同直径的阻尼孔,从而可以调节流量,方便流量的重新分配。
附图说明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具体细节,根据这些描述和图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在旋转阀芯时的变化状态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在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变型。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来定义各个部件及其连接关系。然而这并非具有限制意义。当部件的放置方位改变时,这些空间相对关系也可以被颠倒或改变而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该流量调节阀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流量调节阀的纵向剖视图。该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流体系统中流过的流体流量。例如,该流量调节阀可以调节齿轮箱润滑系统中流过的润滑油流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位于阀体1内的阀套2和可旋转的阀芯3。阀体1具有内腔4,阀套2和阀芯3设置在阀体1的内腔4内并相互嵌套叠置。阀套2在与阀芯3径向重叠的部分处设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直径不同的阻尼孔5,阀芯3在与阀套2的阻尼孔5对应的轴向位置设有允许流体流过的过流部6,阀芯3的旋转使得相应的阻尼孔5被阀芯3选择性地阻挡或不阻挡,以分别阻断或连通流体入口7和流体出口8之间的流路。
下面详细描述流量调节阀的各部件的示例性构造。
如图2所示,阀体1可以形成为轴向(即,纵向)两端开口的筒状件,在筒状件内限定内腔4以容纳阀芯3和阀套2。阀芯3和阀套2可以通过阀体1的一端开口接收并安装在内腔4内。在阀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内腔4连通的流体入口7,在该流体入口7处设有用于将流量调节阀与流体源连接的流入端口9。该流入端口9可以形成为用于与外部如流体源或管路连接的快速接头的形式。快速接头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4所示的一种形式,例如,该流入端口9包括从阀体1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的螺纹突出部10,在该螺纹突出部10上安装有连接螺母11,中空的锥形连接件12以轴向两侧的楔形面抵接在该螺纹突出部10和连接螺母11之间,外部管路13(如图7所示)可以插入该锥形连接件12内。通过拧紧连接螺母11,该锥形连接件12被轴向和径向向内推压变形,从而将外部管路13紧固到流入端口9。然而,快速接头也可以采用能够将流量调节阀与外部快速连接的任意其它形式,例如螺纹接头、卡扣接头等。在阀体1的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流出端口14(如图4所示),该流出端口14可以由从阀体1伸出的阀套2端部的螺纹部形成。然而可以想到的是,该流出端口14也可以形成在阀体1上。
如图4所示,阀套2固定安装在阀体1的内腔4内。阀套2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阀套孔15,阀套孔15的一端形成有阀座16以接收阀芯3,阀套孔15的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8。可以想到的是,在阀套2没有伸出阀体1的情况下,流体出口8也可以由阀体1的另一端开口形成。
阀套2在其一端形成有安装凸缘17,该安装凸缘17的底面抵靠阀体1一端开口的端面实现阀套2的定位。阀套2在安装凸缘17的轴向内侧沿周向形成有密封凹槽18,在该密封凹槽18内安装有密封件如密封圈以在阀体1和阀套2之间实现密封。阀套2在与安装凸缘17轴向相反的另一侧形成有紧固部19,该紧固部19与阀体1的内表面形成紧固配合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该紧固部19可以由阀套2的外表面形成。由此,阀套2在轴向一侧(图4中的上侧)通过密封件实现密封,而在轴向另一侧(图4中的下侧)形成紧固配合而无需任何密封件,因此可以降低密封件失效的风险,并且易于装配。然而,可以想到的是,阀套2在所述轴向另一侧也可以不采用紧固配合的形式,而通过密封件实现密封。或者,阀套2在所述轴向一侧通过紧配合实现密封,而在所述轴向另一侧通过密封件密封。只要阀套2能够在轴向一侧和另一侧都与阀体1之间形成密封并且固定在阀体1内即可。
阀套2在与流体入口7相对应的轴向位置设有从外表面径向向内凹陷并沿周向延伸的凹陷部20,该凹陷部20例如沿整个周向延伸,其与阀体1的内表面之间间隔,从而形成与流体入口7始终连通的连通腔21,如图4和图6所示。此外,阀套2在凹陷部20处沿周向间隔地设有穿透其侧壁的多个直径不同的阻尼孔5,这些阻尼孔5始终与连通腔21连通进而与流体入口7连通,并且根据阀芯3的旋转而选择性地与阀芯3的过流部6连通(将在后面描述)。换句话说,阻尼孔5具有被阀芯3阻挡以阻断流体入口7和流体出口8之间的流路的状态和与阀芯3的过流部6连通以连通流体入口7和流体出口8之间的流路的状态。阻尼孔5的这两种状态可以通过旋转阀芯3来改变。替代地,阀套2也可以不形成上述凹陷部20,该连通腔21也可以通过阀体1的内表面径向向外凹陷来形成。只要阀套2在与阻尼孔5对应的轴向位置与阀体1间隔以在阀套2和阀体1之间形成该连通腔21即可。有利的是,流体入口7、过流部6和阻尼孔5彼此对准,使得结构紧凑。
由于通过阀芯3的旋转使得不同的阻尼孔5将流体入口7和流体出口8连通,为了从外部获知当前所连通的是哪个阻尼孔5,在阀套2的外表面比如安装凸缘17的顶面上示出了标识。如图3所示,这些标识包括位于与各个阻尼孔5相对应的周向位置上的阻尼孔标记22,例如阻尼孔代码或阻尼孔尺寸如直径。图3中示出了作为阻尼孔标记22的4个阻尼孔5的直径2mm、3mm、4mm和5mm,分别对应于设置在阀套2上的4个阻尼孔5。然而该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或更少的阻尼孔5从而更多或更少的阻尼孔标记22。这些阻尼孔标记22与阀芯3上的指向标记23(将在后面描述)配合来表明当前哪个阻尼孔5处于连通状态。图7示出了通过旋转阀芯3而改变所连通的阻尼孔5的变化状态,其中左侧视图示出了当前所连通的阻尼孔5的直径为4mm,右侧视图示出了在旋转阀芯3之后所连通的阻尼孔5的直径变成5mm。通过在流量调节阀上设置标识,可以从外部直观地获知当前所连通的阻尼孔5信息,进而获知流量调节阀的当前流量。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旋转阀芯3来调节流体流量。
如前所述,阀套2在轴向另一端形成带外螺纹的流出端口14,以螺纹连接至被供应流体的装置。然而,根据所连接至的装置配置,该流出端口14也可以形成为带有内螺纹,或者形成为其它形式的接头,比如卡扣式接头等。
阀芯3可旋转地安装在阀套2的阀套孔15内并落座于阀套孔15上的阀座16上,如图4所示。为此,阀芯3具有落座于阀座16上的就座部24,该就座部24可以形成为图2所示的沿周向连续的环形,也可以由沿周向彼此间隔的不连续的多个部分构成。另外,该就座部24可以形成为沿轴向具有相同直径的恒径部,也可以形成为沿轴向渐细的锥形部。该就座部24可以与阀芯3的本体形成为一体。该就座部24的径向外侧与阀套2的阀套孔15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以易于实现阀芯3的周向旋转。
阀芯3在就座部24的轴向外侧(图4中的上侧)设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致动部25,在该致动部25上套装有保持件26比如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与阀套2内表面拧紧以将阀芯3保持就位,同时遮盖阀芯3和阀套2之间的间隙。该锁紧螺母的顶面可以与阀套2的上端面齐平。该保持件26也可以采用卡紧件等其它形式。
如图3所示,阀芯3的致动部25可以在外表面处设有致动凹槽27,该致动凹槽27可以形成为如图3所示的空心箭头形状,在致动凹槽27的端部形成指向标记23(如图3中箭头的头部)。可以在该致动凹槽27内插入螺丝刀等致动工具来转动阀芯3以改变所连通的阻尼孔5(如图7所示),致动凹槽27端部的指向标记23用来指向阀套2上的阻尼孔标记22,以表明所连通的阻尼孔5。可以想到的是,该指向标记23也可以形成为箭头以外的其它形式,例如图形或文字符号等标记。替代地,阀芯3的外露端面可以设有致动凹槽27之外的其它形式的致动部,如旋钮或抓手等抓握结构,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旋转阀芯3。同样,在该致动部25上形成有指向标记23。
如图4所示,阀芯3在就座部24的靠近流体入口7的一侧与阀套2的内表面形成密封,避免流体向外泄漏。阀芯3在与流体入口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过流部6,该过流部6与阀套2的内表面间隔开,并沿轴向延伸至阀芯3的靠近流体出口8的一端以与流体出口8连通。过流部6可以为形成在阀芯3表面上的凹陷部或平坦部。过流部6的周向尺寸不超过相邻两个阻尼孔5之间的周向距离,以使得不会同时连通相邻的两个或多个阻尼孔5。也即,过流部6被构造为一次只连通一个阻尼孔5。然而,该过流部6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其它设置,只要能够从流量调节阀外部获知所连通的阻尼孔信息即可。通过旋转阀芯3,该过流部6可以与部分阻尼孔5连通,而其余阻尼孔5被阀芯3阻挡,由此过流部6可以选择性地经由相应的阻尼孔5将流体入口7与流体出口8连通。
另外,有利的是,阀体1、阀套2和阀芯3设置为彼此同轴对准。
图8是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在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流量调节阀的流入端口9连接至供应流体的外部管路13,流出端口14连接到齿轮箱28,以从外部管路13经由流量调节阀将流体供应至齿轮箱28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调节阀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旋转流量调节阀的阀芯可以连通不同直径的阻尼孔使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连通,也即可以调节阀门开度,方便系统调试及流量重新分配。并且,由于阻尼孔的直径可调,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对连接件进行加工,无需增加阻尼板,从而节省加工费用,节省物料。
(2)流量调节阀的不同阀门开度可通过阀顶部的标识显示出来,即可从系统外部确认阻尼孔直径,方便识别当前流量,并且有益于系统故障的排查。
(3)流量调节阀的流入端口集成了快速接头,减少了管路连接的工作量。该快速接头与常规的快速接头尺寸接近,不需增加额外的安装空间。并且,该流量调节阀通过其构造集成了万向接头的功能,不限制与管路的连接方向,增加了管路连接的灵活性。
(第二实施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的示意性构造。该实施例中各部件的附图标记通过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部件的附图标记之前加上数字20来表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阀芯203的设置位置,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或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阀芯203形成为筒状并且套在阀套202外侧,也即,阀芯203可旋转地设置在阀体201和阀套202之间。为避免干涉阀芯203的旋转,阀套202仅在流体出口侧固定到阀体201。连通腔221从第一实施例的形成在阀套与阀体之间改变为形成在阀芯203与过流部206对应的轴向位置和阀体201之间,该过流部206可以是穿透阀芯203本体的过流孔。通过旋转阀芯203使得过流孔连通或阻挡阀套202的阻尼孔205,从而选择性地连通或阻断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流路。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结构,而是涵盖各种变形及等同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
阀体(1),其具有内腔(4)和与所述内腔(4)连通的流体入口(7);
阀套(2),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4)内,所述阀套(2)具有与流体出口(8)连通的阀套孔(15),所述阀套(2)沿周向设有直径不同的多个阻尼孔(5),
阀芯(3),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腔(4)内并且具有与所述多个阻尼孔(5)相对应的过流部(6);
其中所述阀套(2)与所述阀芯(3)相互嵌套叠置,所述阀套(2)的每个阻尼孔(5)具有被所述阀芯(3)阻挡以阻断所述流体入口(7)和所述流体出口(8)之间的流路的状态,并具有与所述阀芯(3)的所述过流部(6)连通以连通所述流路的状态,所述阻尼孔(5)的状态通过所述阀芯(3)的旋转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设置在所述阀套孔(15)内,所述过流部(6)与所述流体出口(8)连通,所述阀套(2)在与所述阻尼孔(5)对应的轴向位置与所述阀体(1)的内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阀套(2)和所述阀体(1)之间形成将所述流体入口(7)与所有阻尼孔(5)始终连通的连通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6)为形成在阀芯(3)表面上的凹陷部或平坦部,所述多个阻尼孔(5)沿所述阀套(2)的周向均匀间隔,所述过流部(6)被构造为在连通状态下仅连通一个阻尼孔(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形成为沿轴向延伸并且两端开口的筒状件,所述阀体(1)的轴向一端抵接地接收所述阀套(2),所述阀套(2)从所述阀体(1)的轴向另一端伸出,所述阀芯(3)就座于阀套(2)内表面上的阀座(16)上并通过附接到所述阀套(2)的保持件(26)保持就位,所述阀芯(3)的用于致动阀芯旋转的致动部(25)穿过所述保持件(26)并暴露到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形成为筒状并套在所述阀套外侧,所述阀芯在与所述过流部对应的轴向位置与所述阀体的内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将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过流部始终连通的连通腔,所述过流部形成为穿透阀芯本体的过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2)的外表面在与所述阻尼孔(5)对应的周向位置设有指示相应阻尼孔(5)信息的阻尼孔标记(22),所述阀芯(3)的外表面设有指示当前所连通的阻尼孔(5)的指向标记(23),所述指向标记(23)通过所述阀芯(3)的旋转而改变对相应的所述阻尼孔标记(22)的指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标记(23)设置在所述阀芯(3)的通过操作来致动阀芯(3)旋转的致动部(25)上,所述致动部(25)形成为在所述阀芯(3)的外表面内的箭头状致动凹槽或者形成为抓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7)、所述过流部(6)和所述阻尼孔(5)彼此对准,和/或所述阀体(1)、所述阀套(2)和所述阀芯(3)同轴对准。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2)在靠近所述流体入口(7)的一侧通过密封件来密封,在靠近所述流体出口(8)的另一侧通过与所述阀体(1)紧配合来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在所述流体入口(7)处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的快速接头,和/或延伸到所述阀体(1)之外的所述阀套(2)形成有与被供应流体的装置连接的接头。
CN202221845424.4U 2022-07-18 2022-07-18 流量调节阀 Active CN218063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5424.4U CN218063476U (zh) 2022-07-18 2022-07-18 流量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5424.4U CN218063476U (zh) 2022-07-18 2022-07-18 流量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3476U true CN218063476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5424.4U Active CN218063476U (zh) 2022-07-18 2022-07-18 流量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3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83611B1 (ko) 파일롯 체크밸브 부착식 스피드 콘트롤러 및 그것이 적용된 유체압 제어회로
EP0432873B1 (en) Pressure balanced cartridge choke valve
US4073311A (en) Flow control valve
US20020100510A1 (en) Valve group for supply and control of hot, cold and mixed water flow
US20110062367A1 (en) Valve for Tankless Water Heater
EP0946910B1 (de) Strangregulierarmatur
US9816635B2 (en) Valve having an exchangeable cartridge
CN218063476U (zh) 流量调节阀
EP2310727B1 (en) Apparatus to control a fluid flow characteristic of fluid regulator bypass valves
US3538938A (en) Automatic sealant sealed valves
USRE31529E (en) Electronic valve assembly for glassware forming machinery
US4237922A (en) In-line flow control valve
JP2002081557A (ja) 混合比率制御弁構造
EP1155250B1 (de) Armatur
EP0014942B1 (en) Valve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glassware forming machinery
EP1649201A1 (de) Mehrwegeventil
US3213888A (en) Hydraulic metering valves
FI57482B (fi) Koppel foer valbar anslutning av en vaermeradiator till ett ettroers- eller tvaoroerssystem
US20160369908A1 (en) Ball Valve Assembly
US5396924A (en)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with replacement control valve
GB2091385A (en) Lubricated split plug valve
CA3094865C (en) Mixing valves, valve modules, and valve module assemblies
EP3919788B1 (en) Mechanical fluid valve
DE112007003794B4 (de) Hydraulikventil mit integrierten Dichtungen
SE510431C2 (sv) Membran-reglerad differentialtryckvent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