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3070U -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3070U
CN218063070U CN202220886141.8U CN202220886141U CN218063070U CN 218063070 U CN218063070 U CN 218063070U CN 202220886141 U CN202220886141 U CN 202220886141U CN 218063070 U CN218063070 U CN 218063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
connection
connection portion
rota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61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剑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61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3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3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3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该枢转连接件包括转动套、保持件和调整件,转动套上设置有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固定连接部用于固定转动套,转动连接部用于与转动套相配合的支杆枢转连接,保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预定阻尼力与转动套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支杆,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套之间可相对枢转运动并在预定阻尼力作用下保持在某一相对位置,调整件用于调整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套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枢转连接件,在需要调整支撑板的倾斜角度时,只需操作其自由端上下起落即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而且还可根据目标物件的重量合理调整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和转动松紧度。

Description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支撑台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便携式电子产品来说,例如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散热不畅,将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因此,大多用户都会为这类产品配置支撑支架,这样,不方便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而且方便调整显示角度。对于现有的支撑支架来说,大致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固定高度和支撑角度的支架,另一种是支撑角度可调的支架,但是,这种支撑角度可调的支架,一般是通过多级连杆结构来实现的,又或者是通过其他复杂结构来实现的,具有结构复杂,且操作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便于操作调节支撑角度的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枢转连接件,其包括转动套、保持件和调整件,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转动套,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动套相配合的支杆枢转连接,所述保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预定阻尼力与所述转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支杆,在所述保持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套之间可相对枢转运动并在预定阻尼力作用下保持在某一相对位置,所述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套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
较佳地,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两相对分离的壁板,两所述壁板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作所述转动连接部的卡槽,两所述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第一轴孔,所述支杆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轮廓为相适配的非圆形结构,两所述壁板上背离所述卡槽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容置部,所述保持件上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轴孔,所述调整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的锁杆和与所述锁杆相适配的锁帽,所述锁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容置部的结合深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轮廓为椭圆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锁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帽上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杆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帽分别贴合在两所述壁板处的保持件处。
较佳地,所述容置部的内壁的截面直径自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一连接部截面直径自靠近所述容置部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容置部的一侧逐渐变大。
较佳地,所述容置部的内壁面呈锥形碗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转动支撑装置,其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架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如上所述的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转动套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转动套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放置目标物件。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杆,两所述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转动套的固定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一支撑底板,两所述支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位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的所述转动套的固定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向上弯曲的折弯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动支撑装置,通过枢转连接件连接支撑板,该枢转连接件包括转动套、保持件和调整件,转动套与保持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通过调整件所施加的紧固力贴合在一起,这样,当需要调整支撑板的倾斜角度时,只需对支撑板的自由端施加转动力,当该转动力超过转动套与保持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预定阻尼力时,支撑板绕转动套的中轴线发生转动,当将支撑板调整到合适角度时,在转动套与保持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预定阻尼力的作用下,支撑板保持在该位置,另外,对于不同重量的目标物件,通过调整件可调整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套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从而保证具有足够保持力的情况下操作更加轻便;由此可知,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枢转连接件,在需要调整支撑板的倾斜角度时,只需操作其自由端上下起落即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而且还可根据目标物件的重量合理调整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和转动松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其处于收合状态。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转动支撑装置一级打开状态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图1中转动支撑装置二级打开状态图。
图6为图1中枢转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7为图1中枢转连接件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8为图6中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6中转动套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转动套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另一种转动支撑装置,以用于支撑便携式目标物件,该目标物件可为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亦或者画板等需要支撑的物品,且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支撑角度,该转动支撑装置基于转动阻尼结构进行枢转连接,以方便调整,并精简结构。
具体地,如图1至图6,该转动支撑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架3和位于支撑架3上方的支撑板10,支撑板10用于放置目标物件,支撑板10通枢转连接件2与支撑架3连接。
如图2以及图6至图10,本实施例中的枢转连接件2包括转动套20、保持件21和调整件22。转动套20上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0和转动连接部201,固定连接部200用于固定转动套20,转动连接部201用于与转动套20相配合的支杆31枢转连接。
保持件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0以预定阻尼力(也即摩擦力)与转动套2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211用于连接支杆31,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1与支杆31固定连接,以使得支杆31与保持件21保持在同步状态,在该保持件21的作用下,第一连接部210与转动套20之间可相对枢转运动并在预定阻尼力作用下保持在某一相对位置,调整件22用于调整第一连接部210与转动套20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套20通过固定连接部200和转动连接部201中的其中一者与支撑板10连接,转动套20通过固定连接部200和转动连接部201中的另一者与支撑架3连接。
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动支撑装置的过程中,当需要调整支撑板10的倾斜角度时,如图1至图3,只需对支撑板10的自由端施加转动力F1,当该转动力超过转动套20与保持件21的第一连接部210之间的预定阻尼力时,支撑板10绕转动套20的中轴线发生转动,当将支撑板10调整到合适角度时,在转动套20与保持件的第一连接部210之间的预定阻尼力的作用下,支撑板10保持在该位置,另外,对于不同重量的目标物件,通过调整件22可调整第一连接部210与转动套20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从而保证具有足够保持力的情况下操作更加轻便。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枢转连接件2,在需要调整支撑板10的倾斜角度时,只需操作其自由端上下起落即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而且还可根据目标物件的重量合理调整支撑板10的支撑强度和转动松紧度。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2以及图6至图10,转动套20上设置有两相对分离的壁板202,两壁板202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作转动连接部201的卡槽201。两壁板202上设置有与卡槽201连通的第一轴孔204,支杆31上设置有第二轴孔310,第二轴孔310和第二连接部211的周轮廓为相适配的非圆形结构,以使得保持件21与支杆31之间不能发生转动。两壁板202上背离卡槽20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210的容置部203,保持件21上设置有贯通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11的第三轴孔212,调整件22包括穿过第一轴孔204、第二轴孔310和第三轴孔212的锁杆220和与螺旋锁杆220相适配的锁帽221,锁杆220用于调节第一连接部210与容置部203的结合深度,从而调节转动套20的容置部203与保持件21的第一保持部之间的相对压力,进而调节转动套20与保持件21之间的转动和保持阻力。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孔310和第二连接部211的周轮廓为椭圆形。另外,保持件21上的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11一体成型。
更具体地,容置部203的内壁的截面直径自靠近卡槽201的一侧向远离卡槽201的一侧逐渐变大,第一连接部210截面直径自靠近容置部203的一侧向远离容置部203的一侧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通过内壁截面直径渐变的容置部203的设置和第一连接部210相适配的轮廓面配置,可无极调节保持件21与转动套20之间的阻尼力。本实施例中,容置部203的内壁面呈锥形碗状。
如图6,本实用新型转动支撑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锁杆220上设置有外螺纹2200,锁帽221上设置有锁槽2210,锁槽22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杆220上的外螺纹2200相适配的内螺纹2211,锁杆220和锁帽221分别贴合在两壁板202处的保持件21处。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锁杆220即可调节两保持件21与转动套20之间的贴合紧密度,从而方便调节转动支撑板10过程的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转动支撑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支撑架3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杆31,两支杆31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两支杆31的第一端311分别通过枢转连接件2与支撑板10连接,转动套20的固定连接部200与支撑板10连接。本实施例中,操作支撑板10的自由端上下移动时,支撑板10带动转动套20绕保持件21的第一连接部210转动,保持件21与支杆31保持不动。
进一步地,如图5,支撑架3还包括一支撑底板30,两支杆31的第二端312分别通过枢转连接件2与支撑底板30连接,位于支杆31的第二端312的转动套20的固定连接部200与支撑底板3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支撑装置具有两级调节结构,即支撑板10相对支杆31转动,以实现一级调节,支杆31的第二端312带动保持件21绕转动套20转动,以实现第二级调节,支杆31转动时带动支撑板10一起向另一方向转动。
为便于放置在支撑板10上的笔记本的散热,支撑板10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通孔11,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1的面积占支撑板10面积的2/3以上,以使得支撑板10呈框架结构。
再者,为避免放置在支撑板10上的目标物件滑落,支撑板10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向上弯曲的折弯挡板12。本实施例中,该折弯挡板12设置在支撑板10上靠近支杆31的第一端311的端部。
另外,支撑板10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条40,折弯挡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条41(图4),本实施例中,通孔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防滑条4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套、保持件和调整件,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转动套,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转动套相配合的支杆枢转连接,所述保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预定阻尼力与所述转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支杆,在所述保持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套之间可相对枢转运动并在预定阻尼力作用下保持在某一相对位置,所述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套之间的阻尼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两相对分离的壁板,两所述壁板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作所述转动连接部的卡槽,两所述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第一轴孔,所述支杆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轮廓为相适配的非圆形结构,两所述壁板上背离所述卡槽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容置部,所述保持件上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轴孔,所述调整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的锁杆和与所述锁杆相适配的锁帽,所述锁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容置部的结合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轮廓为椭圆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帽上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杆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帽分别贴合在两所述壁板处的保持件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的内壁的截面直径自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一连接部截面直径自靠近所述容置部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容置部的一侧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转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的内壁面呈锥形碗状。
7.一种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架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转动套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转动套通过所述固定连接部和转动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放置目标物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杆,两所述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转动套的固定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支撑底板,两所述支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枢转连接件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位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的所述转动套的固定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向上弯曲的折弯挡板。
CN202220886141.8U 2022-04-15 2022-04-15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8063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6141.8U CN21806307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6141.8U CN21806307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3070U true CN218063070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6141.8U Active CN21806307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3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4957B2 (en) Display and keyboard position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6027090A (en) Supporting assembly for articles
US20140197289A1 (en) Support arm
US20070152114A1 (en) Stand for display device
US20120074286A1 (en) Foldable support base
WO2005089046A2 (en) Flat screen display stand
TWM547814U (zh) 電腦支撐架改良結構
CN211399111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平板支架
CN218063070U (zh) 枢转连接件及转动支撑装置
KR200456534Y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CN114185399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230255346A1 (en) Display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2776481U (zh) 一种计算机支架
KR200455787Y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겸용 독서대
CN214744553U (zh) 桌面平板支架
CN213405265U (zh) 一种多功能桌
CN21971277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KR200310970Y1 (ko) 독서대
CN213930211U (zh) 一种简易伸缩的笔记本电脑折叠支架
CN112413438A (zh) 一种折叠型led台灯
CN215862504U (zh) 一种支架
CN217951791U (zh) 一种可升降折叠的桌面支架
CN212900593U (zh) 一种板式可调节支撑架
CN215173830U (zh) 多功能电子设备增高架
CN219227644U (zh) 一种重力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