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0188U - 一种面板坝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0188U
CN218060188U CN202221962335.8U CN202221962335U CN218060188U CN 218060188 U CN218060188 U CN 218060188U CN 202221962335 U CN202221962335 U CN 202221962335U CN 218060188 U CN218060188 U CN 218060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panel
concrete
compacting concrete
rockf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2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建华
温维康
张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2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0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0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0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板坝,包括堆石、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以及垂直设置在堆石内部的自密实混凝土柱和水平设置在堆石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柱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与水压力方向重直的混凝土面板且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柱连接,增强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运行期产生的面板挠度由水压力引起,作用范围为坝基宽度的三分之一,在该范围内设自密实混凝土增大垂直面板方向的变形模量,从而减少在水压力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此外,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兼作第二层防渗作用,增加坝体防渗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石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板坝。
背景技术
出于兴利除害的目的,人类在全世界的江川河流上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其中修坝蓄水的水库工程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拦河坝是水库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等优点,在世界坝工建设中,土石坝是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按照防渗体类型,土石坝可分为均质坝、黏土心墙或斜墙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土石坝以及多种土石混合坝等。
用堆石料或砂砾石料分层碾压填筑、混凝土面板作上游防渗体的大坝,称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也称面板堆石坝、面板坝,是堆石坝的一种型式。因为砂砾石性质与堆石相似,一般将面板砂砾石坝也划为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面板与水压力方向重直,在运行期会产生由水压力引起的面板挠度。因此急需一种方法,减少在水压力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坝,来解决现有的面板坝由于水压力引起的挠度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板坝,达到减少在水压力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面板坝,包括堆石、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堆石迎水面上的混凝土面板、垫层料、过渡料、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堆石内部的自密实混凝土柱和水平设置在所述堆石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雨纵向支撑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的上端以及所述混凝土柱的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距离迎水面坝脚的距离为整个面板坝宽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迎水面坝脚处的趾板,所述趾板下部设置有防渗帷幕,所述防渗帷幕与所述趾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顶部的L型防浪墙。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自密实混凝土柱以及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范围内的5mm填筑料颗粒含量不大于50%。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厚度为0.8m至1.0m。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直径为1.5m至2.0m。
优选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的厚度为1.0m至2.0m。
优选地,所述堆石包括主堆石和次堆石。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与水压力方向重直的混凝土面板且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柱连接,增强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运行期产生的面板挠度由水压力引起,作用范围为坝基宽度的三分之一,在该范围内设自密实混凝土增大垂直面板方向的变形模量,从而减少在水压力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此外,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兼作第二层防渗作用,增加坝体防渗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面板坝的结构示意;
附图2为A-A截面图;
其中,1、正常蓄水位;2、混凝土面板;3、垫层料;4、过渡料;5、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6、自密实混凝土柱;7、水压力;8、趾板;9、防渗帷幕;10、防浪墙;11、主堆石;12、次堆石;13、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板坝,达到减少在水压力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的目的。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2,一种面板坝,包括堆石、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堆石迎水面上的混凝土面板2、垫层料3、过渡料4、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堆石内部的自密实混凝土柱6和水平设置在所述堆石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13,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13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6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与水压力7方向重直的混凝土面板2且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自密实混凝土柱6连接,增强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运行期产生的面板挠度由水压力7引起,作用范围为坝基宽度的三分之一,在该范围内设自密实混凝土增大垂直面板方向的变形模量,从而减少在水压力7荷载下的面板挠度,避免面板挠度过大产生裂缝;此外,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兼作第二层防渗作用,增加坝体防渗性能。
参考图1,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13的两端分别与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的上端以及混凝土柱的顶端连接。
参考图1,自密实混凝土柱6距离迎水面坝脚的距离为整个面板坝宽度的三分之一。
参考图1,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迎水面坝脚处的趾板8,趾板8下部设置有防渗帷幕9,防渗帷幕9与趾板8连接。
参考图1,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顶部的L型防浪墙10。
进一步的,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自密实混凝土柱6以及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13范围内的5mm填筑料颗粒含量不大于50%。
进一步的,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5厚度为0.8m至1.0m。
进一步的,自密实混凝土柱直径为1.5m至2.0m。
进一步的,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的厚度为1.0m至2.0m。
进一步的,堆石包括主堆石11和次堆石1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首先,清理坝基;然后,施工坝体主、次堆石区;施工一或两个升程主堆石11碾压层前,浇筑相应范围内自密实混凝土柱6及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坝体填筑完成后,自下而上逐层施工过渡料4、垫层料3、混凝土面板;最后,施工坝顶设施。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堆石、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堆石迎水面上的混凝土面板、垫层料、过渡料、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堆石内部的自密实混凝土柱和水平设置在所述堆石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墙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雨纵向支撑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的上端以及所述混凝土柱的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距离迎水面坝脚的距离为整个面板坝宽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迎水面坝脚处的趾板,所述趾板下部设置有防渗帷幕,所述防渗帷幕与所述趾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面板坝顶部的L型防浪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自密实混凝土柱以及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范围内的5mm填筑料颗粒含量不大于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支撑板厚度为0.8m至1.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柱直径为1.5m至2.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纵向支撑墙的厚度为1.0m至2.0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包括主堆石和次堆石。
CN202221962335.8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面板坝 Active CN218060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335.8U CN21806018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面板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335.8U CN21806018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面板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0188U true CN21806018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2335.8U Active CN21806018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面板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0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7262B (zh) 一种岩溶落水洞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52626U (zh) 一种具有多重防渗结构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N111472326A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12248109U (zh) 一种采用高液限、高塑性、高粘粒含量土料进行筑坝的粘土心墙堆石坝
CN218060188U (zh) 一种面板坝
CN218969919U (zh)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
CN217710582U (zh) 一种碾压与浇筑组合的沥青混凝土直心墙坝
CN217629964U (zh) 地下室深基坑替换撑
CN211036890U (zh) 狭窄河谷深厚淤泥质覆盖层超高面板坝窄趾板结构
CN113123301A (zh) 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
CN206768890U (zh) 一种河岸边的建筑基础的加固作业平台
CN208748686U (zh) 一种上字型挡土墙结构
CN210122735U (zh) 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
CN111364420A (zh) 采用高液限、高塑性、高粘粒含量土料进行筑坝的粘土心墙堆石坝
CN112813931A (zh) 结合已建土石坝的加高混合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261081U (zh) 一种降标高基础与地下室底板节点连接构造
CN216075213U (zh) 一种防沉降坝基
CN112064590B (zh) 一种高地震区粘土心墙堆石坝的抗震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77620U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结构
CN215252689U (zh) 一种面板堆石坝的连拱高趾墙
CN204690691U (zh) 一种土石混合坝上下连体防渗结构
CN110185005B (zh) 狭窄河谷窄趾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252687U (zh) 一种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
CN213867661U (zh) 一种高地震区粘土心墙堆石坝的抗震结构
CN104250976A (zh) 地下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