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59321U - 一种喷丝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丝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59321U
CN218059321U CN202221220462.0U CN202221220462U CN218059321U CN 218059321 U CN218059321 U CN 218059321U CN 202221220462 U CN202221220462 U CN 202221220462U CN 218059321 U CN218059321 U CN 218059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eret
orifice
spinneret orifice
cross
terephtha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204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建华
周宇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bin Naite Chem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u Highly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bin Naite Chem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u Highly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bin Naite Chem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u Highly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bin Naite Chem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204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59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59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59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丝板,该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以及分别形成在喷丝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喷丝孔,该喷丝孔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之间保持间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丝子孔和第二喷丝子孔,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本实用新型喷丝板制备的PTT/PET复合纤维能够获得优异的导湿快干性能的同时,对于纤维的自卷曲和弹性回复性能几乎没有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喷丝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丝板。
背景技术
复合纤维是很早就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纤维品种,其中两种组份的复合纤维也称双组份纤维,它是将组分、配比、粘度等不同的两种成纤高聚物熔体,分别输送到同一纺丝组件,在组件的适当部位汇合,从同一喷丝孔喷出成为一根纤维。在复合纤维的自卷曲弹性纤维中,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包括PTT/PET复合纤维(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和PET的热收缩率不同,将PTT和PET混合后,这两种热收缩率不同的聚合物具有相容性,相容性的存在使得聚合物通过各自的喷丝孔通道挤出(即两种成纤聚合物熔体一起按照并列复合纺丝方式分配后挤出)后粘合在一起,这种粘合作用与不同的热收缩率作用一起,使得从同一个喷丝孔出来的两种聚合物纤维(即PTT/PET并列复合单丝)在经过定型热处理后可以形成自卷曲形态,从而具有弹性,这种自卷曲形态具体为:PT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内侧,PE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外侧(由PTT、PET分子的刚性和柔性特征可知,PTT的收缩率偏大,而PET的收缩率偏小,故复合纤维中PT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内侧,PE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外侧),该种PTT/PET复合纤维能够适应人体形状、易洗免烫、可水洗、抗折皱保持褶裥,但是现有的喷丝板制备出的PTT/PET复合纤维仍然存在对水分的传输性能较差,在导湿速干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高的要求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喷丝板,利用该喷丝板可以制备出既具有良好的自卷曲和弹性回复性能、又具有优异的导湿快干性能的PTT/PET复合纤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丝板,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该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喷丝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喷丝孔,该喷丝孔包括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之间保持间隙;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丝子孔和第二喷丝子孔,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喷丝子孔、所述第二喷丝子孔分别呈长条狭缝状,且各自远离相互连通一端的另一端分别呈弧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分别为1.1-6∶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宽度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具有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喷丝子孔、所述第二喷丝子孔呈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夹角为45°-110°。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60°-110°。更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95°-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可以为60°、65°、68°、70°、75°、80°、95°、100°、105°、108°、109°或110°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该喷丝孔自身沿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呈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相差0-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相差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80%、200%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1-0.25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喷丝板制备出的PTT/PET复合纤维仍然存在对水分的传输性能较差,在导湿速干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增高的要求标准的问题,创新地提供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喷丝板,该喷丝板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相对位置和结构进行特殊设计,使得利用该结构制备出的PTT/PET复合单丝能够具有特定的沟槽结构,实现了PTT/PET复合纤维在导湿速干、机械(力学)性能等性能方面的兼顾,尤其是导湿快干性能得以较大提升,对于纤维的自卷曲和弹性回复性能几乎没有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丝板的内部熔体流通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丝板上喷丝孔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丝板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的放大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丝板制备出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的端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喷丝板;11、喷丝板本体;12、喷丝孔;121、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1、第一喷丝子孔;1212、第二喷丝子孔;12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3、导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提供一种喷丝板,该喷丝板1包括喷丝板本体11以及分别形成在喷丝板本体11上的至少一个喷丝孔12,该喷丝孔12包括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均独立地与对应导料孔13连通以获得进料;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之间保持间隙;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丝子孔1211和第二喷丝子孔1212,第一喷丝子孔1211、第二喷丝子孔1212呈对称设置,第一喷丝子孔1211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105°的夹角,第一喷丝子孔1211的横截面、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分别为3∶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横截面为圆形;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1mm。
具体地,本例中,第一喷丝子孔1211、第二喷丝子孔1212分别呈长条狭缝状,且各自远离相互连通一端的另一端分别呈弧形结构。
具体地,本例中,第一喷丝子孔1211的横截面的宽度、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横截面的宽度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具有变化,该变化的设置便于第一喷丝子孔1211与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连通,进而有利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形成类似于V型结构的横截面,从而有利于制备具有显著沟槽特征的复合单丝。
具体地,本例中,该喷丝孔12自身沿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的几何中心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呈对称设置。
具体地,本例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的横截面面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横截面面积相差约1倍。
该喷丝板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相对位置和结构进行特殊设计,使得利用该结构制备出的PTT/PET复合单丝能够具有特定的沟槽结构,实现了PTT/PET复合纤维在导湿速干、机械(力学)性能等性能方面的兼顾,尤其是导湿快干性能得以较大提升,对于纤维的自卷曲和弹性回复性能几乎没有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提高。
实施例2
本例提供的喷丝板,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仅在于:夹角为:1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一喷丝子孔1211的横截面、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分别为4∶1。
实施例3
本例提供的喷丝板,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仅在于:夹角为:110°;第一喷丝子孔1211的横截面、第二喷丝子孔1212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分别为3.5∶1。
实施例4
本例提供的喷丝板,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仅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15mm,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121的横截面面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122的横截面面积相差5%。
实施例5
本例提供一种采用实施例1的喷丝板制备的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该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1.02dL/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47dL/g)为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投料质量比为45∶55;按照FDY工艺采用实施例1的喷丝板进行制备,即得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该自卷曲弹性纤维由多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组成;
该FDY工艺的参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箱体纺丝温度为272℃,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箱体纺丝温度为250.5℃,吹风冷(吹风冷却采用环吹风)却温度为22℃,风压为16Pa,一辊速度为1420m/min,一辊温度为76℃,二辊速度为4120m/min,二辊温度为155℃,卷绕速度为4000m/min。
制得的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由多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组成,复合单丝的结构放大图如图4所示,从该整体图中可以看到本例制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具有多个显著的沟槽特征,同时表面轮廓具有更多的变化,不仅相对常规圆形或椭圆形比表面积更大,而且更多的变化赋予使其具有更好地拦截诸如汗液并吸收的能力,而且能够与空气接触更充分,提升干燥能力,同时,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每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的端面示意图,形成大致为具有显著三沟槽兔耳式截面,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可以更清晰地看见单丝为具有显著三沟槽兔耳式截面。
对制备的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进行如下性能测试,卷曲收缩率是采用GB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对丝束进行测试得到,弹性回复率及速干性能是将纤维制成针织物裁片后进行测试。
卷曲收缩率(%):36.1%【GB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
弹性回复率(%):92.3%【FZ/T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
导湿速干性能:芯吸高度:169.3mm、蒸发速率:0.22g/h、吸水率:211%【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对比例1
基本同实施例5,其区别仅在于:将喷丝板替换为常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均为圆孔的设置方式。
对制备的自卷曲弹性纤维进行如下性能测试,卷曲收缩率是采用GB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对丝束进行测试得到,弹性回复率及速干性能是将纤维制成针织物裁片后进行测试。
卷曲收缩率(%):36.2%【GB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
弹性回复率(%):92.7%【FZ/T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
导湿速干性能:芯吸高度:151.1mm、蒸发速率:0.20g/h、吸水率:202%【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由上述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喷丝板制备出的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导湿速干能力,而且还兼具优异的自卷曲和弹性回复性能。可以将上述所述的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引用在导湿速干型面料中,并且能够预期取得优异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丝板,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单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喷丝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喷丝孔,该喷丝孔包括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用于喷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之间保持间隙;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丝子孔和第二喷丝子孔,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小于180°的夹角;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丝子孔、所述第二喷丝子孔分别呈长条狭缝状,且各自远离相互连通一端的另一端分别呈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分别为1.1-6∶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喷丝子孔的横截面的宽度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具有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丝子孔、所述第二喷丝子孔呈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5°-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该喷丝孔自身沿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呈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的横截面面积相差0-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喷丝孔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喷丝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1-0.25mm。
CN202221220462.0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喷丝板 Active CN218059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0462.0U CN218059321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喷丝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0462.0U CN218059321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喷丝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59321U true CN218059321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3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20462.0U Active CN218059321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喷丝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59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7352B (zh) 石墨烯聚乳酸双组分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03882538B (zh) 一种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6062A (zh) 一种自卷曲复合长丝及其加工工艺
CN101168855A (zh) 十字中空形涤纶长丝及其生产用的喷丝板
CN103882539B (zh) 一种灰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9225A (zh) 一种弹性短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CN112064126A (zh) 一种聚乳酸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831720B (zh) 一种异形截面纤维及其喷丝板和制备方法
CN218059321U (zh) 一种喷丝板
KR102516295B1 (ko) 편성용 복합 권축 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908437B (zh) 一种导湿速干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64812B (zh) 一种异形锦纶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87000B1 (ko) 폴리아세탈을 포함하는 분할형 복합 섬유, 이 복합 섬유로부터 얻어지는 섬유 성형체 및 제품
CN111041575A (zh) 一种高导湿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US3728428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ollow filaments
CN114855289B (zh) 一种用于生产多锐角沟槽多叶中空涤纶长丝喷丝板
CN108893793B (zh) 一种喷丝板、异形锦纶6牵伸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16738650U (zh) 一种月亮型中空纤维喷丝板
CN101498079B (zh) 聚酯中空长丝纺丝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41580B (zh) 一种pet/pbt同板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120827A (ko) 이형단면 복합섬유 및 이를 이용한 섬유집합체
CN220537999U (zh) 一种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用喷丝板
CN212560537U (zh) 一种带异形喷丝孔的喷丝板
CN111058112A (zh) 一种低摩擦绷带的制备方法
CN111041579B (zh) 一种地毯纱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