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2286U -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 Google Patents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2286U
CN218042286U CN202222161695.4U CN202222161695U CN218042286U CN 218042286 U CN218042286 U CN 218042286U CN 202222161695 U CN202222161695 U CN 202222161695U CN 218042286 U CN218042286 U CN 218042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adiation source
radiator
box body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16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兴国
郑辉
王君振
韩雅楠
冯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16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2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2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2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涉及智能干选机的技术领域,射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射源、散热器和储液腔体,所述射源与散热器通过循环流道连通,装置工作时,第一冷却液能够通过循环流道在射源和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第一冷却液吸收射源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到散热器处。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储液腔体内部,储液腔体内的第二冷却液能够对流经散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幅降低后,再次回流到射源的第一冷却液可以吸收射源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射源位置处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干选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干选机的射源采用水冷降温,射源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散热器连接,冷却液流经循环流经进液管、射源、出液管和散热器,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散热,然后,现有的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射源的散热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以缓解现有智能干选机射源散热不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射源、散热器和储液腔体,所述射源与散热器通过循环流道连通,以使循环流道内的第一冷却液能够在射源和散热器内循环流动;
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储液腔体内部,以使储液腔体内的第二冷却液能够对流经散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
所述储液腔体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流孔连接;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
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二导流孔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一导流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分体设置,且进液管和出液管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
所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射源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射源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开孔连通,所述射源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开孔连通;
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为储液腔体,所述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设置在第二箱体上;
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第一开孔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箱体的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第二开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箱体的第一导流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射源装置包括托架,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安装在所述托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连接,且自进液口至出液口,所述散热管上具有多个弯曲结构,以使散热管的长度大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体内部设置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用于降低第二冷却液对散热管的冲击力。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干选机,包括上述的射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射源、散热器和储液腔体,所述射源与散热器通过循环流道连通,装置工作时,第一冷却液能够通过循环流道在射源和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第一冷却液吸收射源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到散热器处。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储液腔体内部,储液腔体内的第二冷却液能够对流经散热器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幅降低后,再次回流到射源的第一冷却液可以吸收射源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射源位置处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包括上述的射源装置。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引用了上述的射源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也具备射源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源装置的俯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射源;200-散热器;310-第一箱体;311-第一管路;312-第二管路;313-第一开孔;314-第二开孔;320-第二箱体;321-第一导流孔;322-第二导流孔;326-储液腔体;410-进液管;420-出液管;500-泵体;600-托架;700-阻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源装置不仅适用于干选机上,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机器上,下面以应用于干选机进行举例说明。
射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射源100、散热器和储液腔体326,所述射源100与散热器通过循环流道连通,装置工作时,第一冷却液能够通过循环流道在射源100和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第一冷却液吸收射源100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到散热器200处。所述散热器200位于所述储液腔体326内部,储液腔体326内的第二冷却液能够对流经散热器200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幅降低后,再次回流到射源100的第一冷却液可以吸收射源100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射源100位置处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储液腔体326形容一种与外部密闭隔绝同时内部为空心的物体。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可以均为水。
本实施例中的射源装置采用了水冷降温,而非风冷降温,因此,可以避免在装置外壳上通风孔,从而提高了装置密封性,不仅可以适应于井上作业的干选机,而且能够使装置满足Ⅰ类防爆要求,适应于井下作业。
具体的,外壳为密封设置,以使射源100、散热器和储液腔体326均与外界隔绝。
外壳各个位置均进行严格的密封,部件连接处均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不设置与外界连通的风口等开口,符合Ⅰ类爆炸性环境(GB3836-2021)要求。
所述循环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储液腔体326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导流孔321和第二导流孔322,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流孔321连接;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流孔322连接;所述散热器200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二导流孔322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一导流孔321连接。
射源100内流出的第一冷却液经过出液流道、第二导流孔322和进液口进入到散热器200内,第一冷却液在散热器200处与第二冷却液发生热交换,然后依次从出液口、第一导流孔321和进液流道进入到射源100内。需要说明的,可以在进液流道上设置泵体500,泵体500用于使第一冷却液在循环流道内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箱体310、第二箱体320、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所述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分体设置,且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位于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之间;所述第一箱体310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开孔313和第二开孔314,所述射源100位于所述第一箱体310内,所述射源100通过第一管路311与第一开孔313连通,所述射源100通过第二管路312与第二开孔314连通;所述第二箱体320的内腔为储液腔体326,所述第一导流孔321和第二导流孔322设置在第二箱体320上;所述进液管410的一端与第一箱体310的第一开孔3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箱体320的第二导流孔322连通;所述出液管420的一端与第一箱体310的第二开孔314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箱体320的第一导流孔321连通。
本实施例采用外壳分体化设置,将外壳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第一箱体310用于盛放射源100和泵体500,泵体500安装于第一箱体310符合一级防爆要求,而第二箱体320的内腔完全形成储液腔体326,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单独设置第二箱体320,提高第一冷却液的热交换率,更好地为射源散热。可以在第二箱体320上设置连通其内外的进口、出口和溢流口,从而实现第二冷却液的输入、输出以及注满后的溢流。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之间的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连接,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固定,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分别与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焊接,从而使第一箱体310、第二箱体320、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焊接呈一体结构,提高装置的密封性。第一箱体310内的第一管路311和第二管路312可以为软管或者硬管。
在一些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可将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二为一,减小设备体积,内部管路亦可简化。具体的,外壳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则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可以由软管形成。
所述射源装置可以包括托架600,所述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安装在所述托架600上,采用一体式托架,运输、安装方便,且可以保证连接水管的密封性。
一方面,在将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通过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焊接时,托架600可以方便支撑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另一方面,在转运装置时,可以利用吊机连接托架600,方便对装置的转运。
所述散热器200可以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连接,且自进液口至出液口,所述散热管上具有多个弯曲结构,以使散热管的长度大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散热管可以为具有多段弯折的“S”管,从而增加了散热管的长度,增加了与第二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所述散热管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多个散热管可以沿竖向依次排列,具体的,散热器200还可以包括分流管和汇流管,分流管和汇流管分别位于散热管的两端,分流管上具有进液口,汇流管上具有出液口,从进液口流入到分流管的第一冷却液可以在分流管的分流作用下,将第一冷却液分流给各个散热管,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与第二冷却液热交换结束后的第一冷却液汇流到汇流管内,然后一起从出液口流出。
所述储液腔体326内部设置有阻流板700,所述阻流板700设置在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用于降低第二冷却液对散热管的冲击力。
阻流板700设置在散热管的“S”弯的内侧,起到阻流作用,在装置被运输的过程中,储液腔体326内的第二冷却液会发生晃动,从而产生具有冲击力的波浪,如果不设置阻流板700的话,波浪会冲击散热管,长时间后,会对散热管产生损坏,例如,使散热管的接头处松动等问题。阻流板700降低了波浪对散热管的冲击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阻流板可以为封闭的板体;阻流板还可以为格栅板,格栅形式的阻流板在降低冲击力的同时,可以对流动的第二冷却液起到梳理作用,减少缓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包括上述的射源装置。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引用了上述的射源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干选机也具备射源装置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射源(100)、散热器(200)和储液腔体(326),所述射源(100)与散热器通过循环流道连通,以使循环流道内的第一冷却液能够在射源(100)和散热器内循环流动;
所述散热器(200)位于所述储液腔体(326)内部,以使储液腔体(326)内的第二冷却液能够对流经散热器(200)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密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
所述储液腔体(326)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导流孔(321)和第二导流孔(322),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流孔(321)连接;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与射源(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流孔(322)连接;
所述散热器(200)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二导流孔(322)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一导流孔(3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箱体(310)、第二箱体(320)、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所述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分体设置,且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位于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之间;
所述第一箱体(310)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的第一开孔(313)和第二开孔(314),所述射源(100)位于所述第一箱体(310)内,所述射源(100)通过第一管路(311)与第一开孔(313)连通,所述射源(100)通过第二管路(312)与第二开孔(314)连通;
所述第二箱体(320)的内腔为储液腔体(326),所述第一导流孔(321)和第二导流孔(322)设置在第二箱体(320)上;
所述进液管(410)的一端与第一箱体(310)的第一开孔(3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箱体(320)的第二导流孔(322)连通;所述出液管(420)的一端与第一箱体(310)的第二开孔(314)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箱体(320)的第一导流孔(3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10)和出液管(420)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源装置包括托架(600),所述第一箱体(310)和第二箱体(320)安装在所述托架(6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00)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连接,且自进液口至出液口,所述散热管上具有多个弯曲结构,以使散热管的长度大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体(326)内部设置有阻流板(700),所述阻流板(700)设置在所述弯曲结构的内侧,用于降低第二冷却液对散热管的冲击力。
10.一种智能干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射源装置。
CN202222161695.4U 2022-08-15 2022-08-15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Active CN218042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1695.4U CN21804228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1695.4U CN21804228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2286U true CN21804228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1695.4U Active CN21804228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2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218042286U (zh) 射源装置及智能干选机
CN212337417U (zh) 一种热交换管冷却式发动机排气装置
CN212566489U (zh) 一种靶材散热机构
CN212989598U (zh) 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散热系统
CN220857759U (zh) 一种结合风冷与水冷散热发电机
CN112910222B (zh) 散热结构及变频器
CN216852941U (zh) 一种多热源散热装置
CN215335724U (zh) 降温效果优良的稀油站用油箱
CN218821760U (zh) 一种铝芯体水箱散热器
CN21628864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CN212962374U (zh) 一种水冷式流体冷却系统
CN218563751U (zh) 一种冷却水排水装置
CN216642671U (zh) 一种立爪式装载机用风冷液压冷却装置
CN216719934U (zh) 防水数据处理装置的水冷散热系统
CN212864941U (zh) 一种镀铝机用冷却系统
CN216532440U (zh) 一种防爆机柜及防爆机
CN217735838U (zh) 通风机使用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18644379U (zh) 一种发动机壳体
CN218408019U (zh) 一种液压管路用冷却器
CN111322519B (zh) 固态储氢容器
CN114484835B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能量回收系统
CN219068441U (zh) 一种水冷射线源装置
CN219042366U (zh) 一种加固终端的散热装置
CN210628296U (zh) 用于cpu散热器热交换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