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0126U -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0126U
CN218040126U CN202221927570.1U CN202221927570U CN218040126U CN 218040126 U CN218040126 U CN 218040126U CN 202221927570 U CN202221927570 U CN 202221927570U CN 218040126 U CN218040126 U CN 218040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ble connector
rod
terminal
connecto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75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承华
尹蕾
马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75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0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0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0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其中所述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内部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空腔;端子,限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端子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连接杆,贯穿所述端子并与所述端子远离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堵件,所述堵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以及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邻接的转换头和转换杆,所述转换头与所述转换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杆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用于与所述堵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可分离连接器无法直接通过螺杆实现有效性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可分离连接器主要用于连接电缆与电气设备,现有的可分离连接器通常是通过螺杆将端子、连接器主体、以及堵头连接。
然而,由于端子插入孔的尺寸受到限制,时常发生无法直接通过螺杆将三者连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可分离连接器无法直接通过螺杆实现有效性连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器本体,内部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空腔;
端子,限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端子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
连接杆,贯穿所述端子并与所述端子远离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堵件,所述堵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以及
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邻接的转换头和转换杆,所述转换头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杆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用于与所述堵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头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转换杆与所述堵件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头为内六角螺母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换组件收容于所述堵件内,所述堵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嵌件,所述堵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嵌件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换杆与所述嵌件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其中所述可分离连接器包括以上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远离所述堵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变径螺杆,所述变径螺杆包括与所述转换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导电杆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不同。
优选地,所述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套管座,所述套管座套设于所述导电杆的外周面。
优选地,所述可分离连接器包括绝缘密封层,所述绝缘密封层设于所述套管座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通过设置端子连接线缆,将连接杆贯穿端子,以实现线缆与连接杆的导电连接;在连接器本体的开口处设置堵件,以增强可分离连接器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可分离连接器的内部进水;通过设置转换组件,将连接杆与转换组件的转换头连接,将堵件与转换组件的转换杆连接,以在端子安装处的尺寸受限时,保证端子、连接杆、堵件在可分离连接器内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可分离连接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中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中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分离连接器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连接器本体 110 开口
200 端子 300 连接杆
400 转换组件 410 转换头
420 转换杆 500 堵件
510 嵌件 600 导电杆
700 套管座 800 绝缘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套管座在行业内作为标准件,需要将端子、连接器主体、及堵件与其配合连接,然而由于端子插入孔的尺寸受到限制,时常无法直接通过连接杆将三者连接的情况。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器本体100,内部形成一具有开口110的空腔;
端子200,限位于空腔内,端子200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
连接杆300,贯穿端子200并与端子200远离线缆的一端连接;
堵件500,堵件500设于连接器本体100靠近开口110的一侧;以及
转换组件400,转换组件400包括邻接的转换头410和转换杆420,转换头410与连接杆300的一端连接,转换杆420靠近开口110设置,用于与堵件50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端子200连接线缆,设置连接杆300,将连接杆300贯穿端子200,以实现线缆与连接杆300的导电连接;在连接器本体100的开口110处设置堵件500,以增强可分离连接器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可分离连接器的内部进水;通过设置转换组件400,将连接杆300与转换组件400的转换头410连接,将堵件500与转换组件400的转换杆420连接,以在端子200安装处的尺寸受限时,保证端子200、连接杆300、堵件500在可分离连接器内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可分离连接器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连接器本体100的形状可以为T形,如此使得该可分离连接器结构紧凑,密封性强,且更便于安装线缆和堵件500。连接器本体100的材质可以为聚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等。
端子200竖直设于T形连接器本体100内部,端子200的一端抵靠连接器本体100,端子20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线缆通过该安装孔与端子200连接。
另外,端子200上还沿横向开设有一通孔,连接杆300通过插入该通孔从而贯穿端子200,进而连接连接器本体100和转换组件400。
此外,转换组件400包括邻接的转换头410和转换杆420,其中,转换头410与连接杆300的一端连接,转换杆420与堵件500连接。优选的,转换头410与转换杆420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且使转换组件400对连接杆300及堵件500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转换头410与连接杆300螺纹连接,转换杆420与堵件500螺纹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方案中,转换头410上设有内螺纹,相应地,连接杆300上与转换头410连接的部分设有外螺纹;转换杆420上设有外螺纹,相应地,堵件500与转换杆420连接的部分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转换头410为内六角螺母结构。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方案中,内六角螺母的结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它的受力面有六个,相对于两个面的一字螺钉和十字形螺钉承受力更强。内六角螺母结构适合较多的装配场合,特别是狭窄的场合,因此装配和维修时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转换组件400收容于堵件500内,堵件50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材料制成的堵件500可以将可分离连接器内的线缆与大地在电气上彼此隔离,从而保证在输送电能时不发生击穿短路。
具体地,该堵件500采用的绝缘材料可以为人造橡胶、绝缘橡胶、以及硅橡胶等。
可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嵌件510,堵件500上开设有安装槽,嵌件510嵌设于安装槽内,转换杆420与嵌件51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堵件500的形状可以为锥台形、柱形等多种形状,优选地,将堵件500设为锥台形,以有效分散应力,增强线缆的安全性能。在堵件500上开设安装槽后再将嵌件510嵌设于安装槽内,进一步提高了可分离连接器结构的紧凑性,从而减小了可分离连接器的装配体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该可分离连接器包括上述连接结构。由于该可分离连接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导电杆600,导电杆600设于连接器本体100远离堵件50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可分离连接器可以用于连接电气设备和线缆,此时,设置导电杆600用于在可分离连接器内部形成电路,实现线缆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导电杆600上可以开设一孔,该孔可以为盲孔,连接杆300远离堵件500的一端伸入该盲孔内,以连接导电杆600,增大了连接杆300与导电杆600的接触面积。
此外,对导电杆600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有效导电即可,如黄铜、紫铜等。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连接杆300为变径螺杆,变径螺杆包括与转换头4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端子20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导电杆600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外径不同。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方案中,连接杆300为变径螺杆,该变径螺杆上设有不同规格的螺杆,不同规格的螺杆分别用于连接导电杆600、端子200、以及转换头410。
可选地,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套管座700,套管座700套设于导电杆600的外周面。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套管座700包覆导电杆600和连接导电杆600的部分连接杆300,使得导电杆600和连接杆300的接头处具有高防水性能,如此避免导电杆600内部进水,进而防止可分离连接器击穿引发故障,从而确保电缆和电气设备安全连接。
另外,套管座700可以是柱状的,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便于安装导电杆600和电气设备即可。套管座700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耐腐蚀且防水即可,如聚乙烯、聚氨酯等。
可选地,可分离连接器包括绝缘密封层800,绝缘密封层800设于套管座700的外周面。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该绝缘密封层800可以为缠绕在套管座700外表面的绝缘胶带,也可以为喷涂于套管座700外表面的绝缘涂层。该绝缘密封层800可以增强套管座700的绝缘性能,进而保证导电杆600安全导电。
另外,在连接器本体100上可以开设安装套管座700的安装腔,使得导电杆600外部依次包覆套管座700、绝缘密封层800、以及连接器本体100。有效防止导电杆600进水,进而避免发生短路。
此外,在连接器本体10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外屏蔽层。外屏蔽层可以将线缆通电时引起的电磁场屏蔽在可分离连接器内,以减少对外界产生的电磁干扰,也可以限制外界电磁场对内部产生的影响。同时,外屏蔽层还具有均化电场,防止轴向导电的作用。
具体地,该外屏蔽层的材质可以为铜,可以是铜带、也可以是铜丝,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器本体,内部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空腔;
端子,限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端子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
连接杆,贯穿所述端子并与所述端子远离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
堵件,所述堵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以及
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邻接的转换头和转换杆,所述转换头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杆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用于与所述堵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头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转换杆与所述堵件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头为内六角螺母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收容于所述堵件内,所述堵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嵌件,所述堵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嵌件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换杆与所述嵌件连接。
6.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远离所述堵件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变径螺杆,所述变径螺杆包括与所述转换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导电杆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径不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连接器还包括套管座,所述套管座套设于所述导电杆的外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分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连接器包括绝缘密封层,所述绝缘密封层设于所述套管座的外周面。
CN202221927570.1U 2022-07-20 2022-07-20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Active CN218040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7570.1U CN2180401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7570.1U CN2180401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0126U true CN21804012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7570.1U Active CN2180401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0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83258U (zh) 一种具有高压互锁信号延迟功能的大电流金属连接器
CN105305362A (zh) 一种电缆连接头
CN205304197U (zh) 一种电缆连接头
CN218040126U (zh) 可分离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可分离连接器
CN210806074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航空连接器
CN109066228B (zh) 一种工业用高密封连接器
CN109411925A (zh) 一种防水防漏电的电力耦合器
CN214589436U (zh) 一种防击穿及防水连接器
CN208889896U (zh) 连接端子及可分离式连接器
CN204156205U (zh) 防水线束
CN207896385U (zh) 一种四芯车载监控连接线
CN208571114U (zh) 一种两芯加热膜连接器
CN220086896U (zh) 一种防水接线盒
CN207282860U (zh) 用于板端线缆连接的防水连接器
CN213753312U (zh) 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
CN217010270U (zh) 一种新型复合绝缘母线连接结构
CN212011414U (zh) 一种防水屏蔽结构
CN215266861U (zh) 一种车用插接器防水装置
CN219696798U (zh) 具有稳固插接功能的抗老化电源线
CN215771661U (zh) 一种改进型推拉连接器
CN220985308U (zh) 一种油浸式超高压电缆密封均压结构
CN214313682U (zh) 一种防水电缆接头
CN211958026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防振防水防撞控制连接器
CN219321660U (zh) 一种重载连接器
CN209374775U (zh) 一种8孔90度弯型防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