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9919U -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9919U
CN218039919U CN202221513828.3U CN202221513828U CN218039919U CN 218039919 U CN218039919 U CN 218039919U CN 202221513828 U CN202221513828 U CN 202221513828U CN 218039919 U CN218039919 U CN 218039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pening
side plate
sid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38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ruip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ruip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ruip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ruip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38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9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9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9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外壳包括本体和凸缘,本体具有第一开口、内腔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与内腔连通,第一开口用于插入线缆,第二开口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凸缘连接于第二开口的边缘并沿第二开口的边缘延伸,且凸缘向背离内腔的方向凸出本体的一端。上述连接器公头的外壳,在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穿设至外壳后,凸缘可以延长外壳与插接端的接触长度,外壳受到垂直于插接端轴向的外力时,更大的接触长度和接触面积可以防止外壳轻易相对插接端发生扭转变形,从而提升连接器公头的抗扭性能。

Description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连接器公头可用于插接至对应的外部接口内,以传输电流或数据。一般的连接器公头包括用于插接至外部接口内的插接端以及组装于插接端的外壳,外壳套设在插接端的末端,线缆伸入外壳内并与插接端内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由于外壳与插接端的接触长度较小,外壳受到垂直于插接端轴向的外力时,外壳易相对插接端发生扭转变形,造成连接器公头的抗扭性能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以提升连接器公头的抗扭性能。
一种外壳,包括本体和凸缘,所述本体具有第一开口、内腔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用于插入线缆,所述第二开口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并沿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延伸,且所述凸缘向背离所述内腔的方向凸出所述本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的第二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围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本体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凸缘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凸缘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卡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端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端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的一端,所述端壁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的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端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开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壳设有用于与所述凸块相卡接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对应平齐,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覆盖所述第二壳的背离所述内腔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的远离所述端壁的一端设有包饶部,所述包饶部用于在所述线缆插入所述外壳后弯曲变形以包饶所述线缆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所述端板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的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侧壁覆盖第一侧板所述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卡接,所述第二侧壁覆盖所述第二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壁的背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二侧壁的背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壁与所述端板相抵接以使所述凸缘呈周向闭合状。
一种连接器公头,包括插接端及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外壳,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具有插接口,所述插接端的远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限位凸筋及凸台,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插接端的周向延伸,且所述限位凸筋相比所述凸台更靠近所述插接口,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凸台之间。
上述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外壳包括本体和凸缘,本体具有第一开口、内腔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与内腔连通,第一开口用于插入线缆,第二开口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凸缘连接于第二开口的边缘并沿第二开口的边缘延伸,且凸缘向背离内腔的方向凸出本体的一端,在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穿设至外壳后,凸缘可以延长外壳与插接端的接触长度,外壳受到垂直于插接端轴向的外力时,更大的接触长度和接触面积可以防止外壳轻易相对插接端发生扭转变形,从而提升连接器公头的抗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公头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公头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的爆炸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公头的外壳的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连接器公头的外壳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公头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连接器公头 11、插接端 11a、插接口
11b、限位凸筋 11c、凸台 111、绝缘座
111a、插槽 113、导电端子 115、屏蔽罩
13、外壳 131、本体 131a、第一开口
131b、内腔 131c、第二开口 133、凸缘
135、第一壳 1351、第一侧壁 1353、第二侧壁
1355、第三侧壁 1357、端壁 1358、凸块
1359、包饶部 137、第二壳 1371、通孔
1373、第一侧板 1375、第二侧板 1377、第三侧板
1379、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公头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公头10为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公头,连接器公头10可插接至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等外部设备,以进行高清晰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公头10也可以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公头。
参考图2,连接器公头10包括插接端11及外壳13,插接端11的一端具有插接口11a,插接端11可从插接口11a插入HDMI母座内。参考图3,插接端11进一步可包括绝缘座111、导电端子113和屏蔽罩115,绝缘座111一般采用塑胶或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其内可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插槽111a,多个导电端子113一一对应地嵌设于插槽111a内,以保证导电端子113之间的相互绝缘。屏蔽罩115为金属材质,其作用在于防止外界的电磁信号对导电端子113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屏蔽罩115套设于绝缘座111外,并可与绝缘座111热熔连接或者过盈配合,以保证屏蔽罩115与绝缘座111的连接可靠性。
参考图2和图3,插接端11的远离插接口11a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限位凸筋11b及凸台11c,限位凸筋11b沿插接端11的周向延伸。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接端11的绝缘座111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状,屏蔽罩115具有限位凸筋11b和凸台11c,例如限位凸筋11b和凸台11c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成型于屏蔽罩115,且在屏蔽罩115与绝缘座111组装成型后,限位凸筋11b、凸台11c凸出于屏蔽罩115的平坦区域的背离绝缘座11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插接端11的外周方向,限位凸筋11b可以连续延伸并于周向闭合。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凸筋11b在插接端11的外周方向间隔设置,也即插接端11不必连续延伸。进一步,限位凸筋11b相比凸台11c更靠近插接口11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凸筋11b大致位于插接端11的2/3的位置。
外壳13为金属外壳,例如外壳13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或者镁合金。外壳13呈薄壳状且可采用冲压折弯工艺成型。外壳13包括本体131和凸缘133,本体131具有第一开口131a、内腔131b和第二开口131c,第一开口131a与第二开口131c分别与内腔131b连通,第一开口131a的形状大致呈圆形且用于插入线缆,第二开口131c的形状与插接端11的横截面的形状适配且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10的插接端11。凸缘133连接于第二开口131c的边缘并沿第二开口131c的边缘延伸,且凸缘133向背离内腔131b的方向凸出本体131的一端。在外壳13与插接端11组装成型后,凸缘133设置于限位凸筋11b与凸台11c之间。
外壳13可以包括第一壳135和连接于第一壳135的第二壳137,第一壳135和第二壳137的横截面分别大致呈U型,第一壳135与第二壳137围合成中空的外壳13,并形成内腔131b、第一开口131a及第二开口131c,本体13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135,本体13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壳137,凸缘13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135,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壳137。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3的一端呈矩形盒状,外壳13的相对另一端大致呈梯形盒状,梯形盒的宽度向着远离插接端11的方向逐渐缩小,梯形盒的高度和矩形盒的高度则基本不变。
参考图4和图5,第一壳135与第二壳137卡接固定。具体地,第一壳135包括第一侧壁1351、第二侧壁1353、第三侧壁1355以及端壁1357,第一侧壁1351、第二侧壁1353、第三侧壁1355以及端壁1357构成位于第一壳135的那部分本体131,第一侧壁1351与第二侧壁1353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355连接于第一侧壁1351与第二侧壁1353之间,端壁1357连接于第一侧壁1351、第二侧壁1353及第三侧壁1355的一端,端壁1357具有第二开口131c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135的凸缘133连接于端壁1357,第一侧壁1351、第二侧壁1353分别设有凸块1358,第二壳137设有用于与凸块1358相卡接的通孔137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351与第二侧壁1353之间的内侧宽度可以略小于第二壳137的外侧宽度,在第一壳135组装于第二壳137时,第一侧壁1351和第二侧壁1353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对第二壳137的两侧产生夹持作用,以保证凸块1358伸入通孔1371进而保证第一壳135与第二壳137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35与第二壳137也可以焊接或者粘接固定。
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壁1357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351和第二侧壁1353对应平齐,第一侧壁1351和第二侧壁1353覆盖第二壳137的背离内腔131b的一侧。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35罩设在第二壳137上,第一壳135的凸块1358位于第一侧壁1351、第二侧壁1353的内侧,以防止外壳13的表面产生明显的凸起而影响外观或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31a与第二开口131c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开口131a的中心、第二开口131c的中心以及插接口11a的中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可以理解理解为,当线缆被拉直时,线缆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连接器公头1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31c的位置可以改变,例如当线缆被拉直时,线缆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连接器公头10的长度延伸方向呈直角或锐角,以缩减连接器公头10的长度以适应小空间插拔的情况,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第一壳135的远离端壁1357的一端设有包饶部1359,包饶部1359用于在线缆插入外壳13后弯曲变形以包饶线缆的外周。在外壳13未与插接端11组装时,包饶部1359可以呈平直状,以防止包饶部1359对第一壳135与第二壳137的组装造成干涉;在线缆与插接端11的导电端子113电性连接后,可将外壳13组装至插接端11,以使线缆从第一开口131a伸出,进而可将包饶部1359弯折以对线缆形成一定的夹紧力,使得线缆能够较为可靠地安装在外壳13,防止线缆轻易相对外壳13滑动而造成线缆与导电端子113出现电接触不良。
继续参考图4和图5,第二壳137与第一壳135的结构相似,其包括第一侧板1373、第二侧板1375、第三侧板1377以及端板1379,第一侧板1373、第二侧板1375、第三侧板1377以及端板1379构成位于第二壳137的那部分本体131,第一侧板1373与第二侧板1375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377连接于第一侧板1373与第二侧板1375之间,端板1379连接于第一侧板1373、第二侧板1375及第三侧板1377的一端,端板1379具有第二开口131c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壳137的凸缘133连接于端板13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壁1357与端板1379相抵接以使凸缘133呈周向闭合状。端壁1357的厚度可以与端板1379的厚度相等,以使端壁1357与端板1379的背离内腔131b的一侧平齐,以获得较好的外观特性并利于连接端与外壳13的组装。
第一侧板1373与第二侧板1375分别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壳135的凸起卡接的通孔1371,且第一侧壁1351覆盖第一侧板1373并与第一侧板1373卡接,第二侧壁1353覆盖第二侧板1375并与第二侧板1375卡接。
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端板1379的相对两端分别凸出于第一侧板1373和第二侧板1375,第一侧壁1351的背向第一侧板1373的一侧与端板1379的一端的端面平齐,第二侧壁1353的背向第二侧板1375的一侧与端板1379的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平齐。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防止端板1379的相对的两端凸出第一侧板1373和第二侧板1375,以保证连接器公头10的外观整洁性,并防止凸出部分对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上述连接器公头10及其外壳13,由于外壳13包括本体131和凸缘133,本体131具有第一开口131a、内腔131b和第二开口131c,第一开口131a与第二开口131c分别与内腔131b连通,第一开口131a用于插入线缆,第二开口131c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10的插接端11,凸缘133连接于第二开口131c的边缘并沿第二开口131c的边缘延伸,且凸缘133向背离内腔131b的方向凸出本体131的一端,在连接器公头10的插接端11穿设至外壳13后,凸缘133可以延长外壳13与插接端11的接触长度。
相关技术中,外壳13的第二开口131c的朝向插接口11a的一端的端面一般呈平面状,由于端壁1357和端板1379较薄,与插接端11的接触宽度较小,且限位凸筋11b与凸台11c之间的间距可能存在误差而导致外壳13与插接端11组装后,端壁1357和端板1379与限位凸筋11b之间的间隙较大,参考图6,因此当外壳13或插接端11受力使得外壳13与插接端11产生相对扭转的趋势(转动方向为图6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时,由于外壳13与连接端的接触宽度较小,容易发生扭转而造成外壳13的松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3后,凸缘133的设置可以增大外壳13与插接端11的接触长度,在受到垂直于插接端11轴向的外力时,更大的接触长度和接触面积可以防止外壳13轻易相对插接端11发生扭转变形,从而提升连接器公头10的抗扭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凸缘,所述本体具有第一开口、内腔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用于插入线缆,所述第二开口用于穿设连接器公头的插接端;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并沿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延伸,且所述凸缘向背离所述内腔的方向凸出所述本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壳的第二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围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本体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凸缘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凸缘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端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端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的一端,所述端壁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的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端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壳设有用于与所述凸块相卡接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对应平齐,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覆盖所述第二壳的背离所述内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的远离所述端壁的一端设有包饶部,所述包饶部用于在所述线缆插入所述外壳后弯曲变形以包饶所述线缆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所述端板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的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侧壁覆盖所述第一侧板并与所述第一侧板卡接,所述第二侧壁覆盖所述第二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壁的背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二侧壁的背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端板的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与所述端板相抵接以使所述凸缘呈周向闭合状。
10.一种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端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外壳,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具有插接口,所述插接端的远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设有间隔设置的限位凸筋及凸台,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插接端的周向延伸,且所述限位凸筋相比所述凸台更靠近所述插接口,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凸台之间。
CN202221513828.3U 2022-06-15 2022-06-15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Active CN218039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828.3U CN218039919U (zh) 2022-06-15 2022-06-15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828.3U CN218039919U (zh) 2022-06-15 2022-06-15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9919U true CN21803991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7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3828.3U Active CN218039919U (zh) 2022-06-15 2022-06-15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9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79209B1 (ko) 접지 접촉 스프링을 구비한 차폐형 전기 커넥터
US5718605A (en) Connector socket
CN101630782B (zh) 用于端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
US84397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ntilevered arm integrally formed on metal shell
US7094103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hield members
US74850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ver
US6217378B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EP3849020A1 (en)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8025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irmly retaining an insulative housing
US6024606A (en) Connector plug
WO2011158809A1 (ja) コネクタ
CN110391532B (zh) 连接器
US7112099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18039919U (zh) 连接器公头及其外壳
CN218039920U (zh) 连接器公头及其插接端
US200602582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0138837B1 (ko) 전기 커넥터용 터미널 위치 보장 시스템
CN111864479A (zh) 高压连接器
CN114284806A (zh)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CN108199200B (zh) 连接器
CN215989387U (zh) 电连接器
CN220797152U (zh)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组件、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
US11996657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CN214849381U (zh) 电连接器
CN218482452U (zh) 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