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9026U -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9026U
CN218039026U CN202221861623.4U CN202221861623U CN218039026U CN 218039026 U CN218039026 U CN 218039026U CN 202221861623 U CN202221861623 U CN 202221861623U CN 218039026 U CN218039026 U CN 218039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gate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16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up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16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9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9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9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模组、与门和关断器,比较模组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二高电平;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与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在与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三低电平的情况下,关断器处于关断状态,以断开继电器。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枪由连接状态正常或异常变为非连接状态时,因没有断开继电器,从而使得在充电枪与车断开后枪头依然存在高压,现有方案都是通过控制器软件检测CC1电压(即基准电压),当判断CC1电压状态,由枪连接正常到异常,再控制继电器驱动断开继电器,切断输出使输出电流降至5A或以下。整个过程需要软件介入,对软件的任务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也对MCU的数据处理速度提出很高的要求。稍有差错就无法在50ms内将继电器断开,使输出电流下降到5A或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模组、与门和关断器,比较模组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比较模组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二高电平;与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关断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关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关断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继电器电连接,其中,在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三低电平的情况下,所述关断器处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继电器。
可选地,所述比较模组包括第一比较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高电平或者所述第一低电平;第二比较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高电平或者所述第二低电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源、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四电阻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二电容模块和第三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稳压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三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稳压源的正极分别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包括: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二稳压源、第五电阻模块、第六电阻模块、第七电阻模块、第八电阻模块、第四电容模块、第五电容模块和第六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六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源的正极分别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模块、第七电容模块和第八电容模块,所述第九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七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接地端、所述第七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可选地,所述关断器为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模块,所述第十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任意一种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只有在比较模组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和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和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和第二低电平的情况下,使得与门输出第三低电平,进而关断器使得继电器断开,即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比较模组;11、第一比较模块;12、第二比较模块;20、关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现有方案中由于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枪由连接状态正常或异常变为非连接状态时,因没有断开继电器,从而使得在充电枪与车断开后枪头依然存在高压,为了解决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模组10、与门U4和关断器20,比较模组10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述比较模组10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上述比较模组1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根据上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上述比较模组10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根据上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二高电平;与门U4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与门U4的第一输入端与上述比较模组10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上述与门U4的第二输出端与上述比较模组10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关断器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关断器20的第一端与上述与门U4的输出端电连接,上述关断器20的第二端用于与继电器Relay_LSD电连接,其中,在上述与门U4的输出端输出第三低电平的情况下,上述关断器20处于关断状态,以断开上述继电器Relay_LSD。
上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只有在比较模组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和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和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和第二低电平的情况下,使得与门输出第三低电平,进而关断器使得继电器断开,即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比较模组10包括第一比较模块1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的输出端与上述与门U4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用于输出上述第一高电平或者上述第一低电平;第二比较模块1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2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2用于输出上述第二高电平或者上述第二低电平。便于后续与门U4输出第三高电平或者第三低电平。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第一稳压源U2、第一电阻模块R3、第二电阻模块R5、第三电阻模块R6、第四电阻模块R8、第一电容模块C8、第二电容模块C6和第三电容模块C7,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输出端与上述与门U4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第一输入端与上述第一电阻模块R3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电阻模块R3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2的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上述第一电容模块C8的第一端、上述第二电阻模块R5的第一端、上述第三电阻模块R6的第一端和上述第一稳压源U2的负极电连接,上述第四电阻模块R8的第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稳压源U2的参考极、上述第三电容模块C7的第一端和上述第三电阻模块R6的第二端电连接,上述第二电阻模块R5第二端与上述第二电容模块C6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电容模块C8的第二端、上述第二电容模块C6的第二端、上述第三电容模块C7的第二端、上述第四电阻模块R8的第二端和上述第一稳压源U2的正极分别接地。第一稳压源U2的型号为TL431,第一稳压源U2使得Va处电压为4.8V,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第二输入端输入4.8V电压,进而与基准电压CC1比较,从而确定输出第一高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2包括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第二稳压源U5、第五电阻模块R10、第六电阻模块R12、第七电阻模块R13、第八电阻模块R14、第四电容模块C13、第五电容模块C11和第六电容模块C12,上述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输出端与上述与门U4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第一输入端与上述第五电阻模块R10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五电阻模块R1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的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上述第四电容模块C13的第一端、上述第六电阻模块R12的第一端、上述第七电阻模块R13的第一端和上述第二稳压源U5的负极电连接,上述第八电阻模块R14的第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二稳压源U5的参考极、上述第六电容模块C12的第一端和上述第七电阻模块R13的第二端电连接,上述第六电阻模块R12第二端与上述第五电容模块C11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第四电容模块C13的第二端、上述第五电容模块C11的第二端、上述第六电容模块C12的第二端、上述第八电阻模块R14的第二端和上述第二稳压源U5的正极分别接地。第二稳压源U5的型号为TL431,第二稳压源U5使得Vb处电压为3.2V,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第二输入端输入3.2V电压,进而与基准电压CC1比较,从而确定输出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二低电平。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比较模块11还包括第九电阻模块R1、第七电容模块C1和第八电容模块C4,上述第九电阻模块R1的第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电源端VCC和上述第七电容模块C1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九电阻模块R1的第二端分别与上述第八电容模块C4的第一端和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输出端电连接,上述第一电压比较器U1-1的接地端、上述第七电容模块C1的第二端和上述第八电容模块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九电阻模块R1、第七电容模块C1和第八电容模块C4用于稳压。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比较模块12还包括第十一电阻模块R11和第九电容模块C10,第十一电阻模块R11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模块C1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一电阻模块R11的第二端与5V电压源电连接,第九电容模块C10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十二电阻模块R7、第十电容模块C5和第十一电容模块C9,第十二电阻模块R7的第一端分别与5V电压源、第十电容模块C5的第一端和与门U4的电源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模块R7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容模块C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容模块C9的第一端和与门U4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一电容模块C9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如图1所示,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容模块C2、第十三电容模块C3、第十三电阻模块R2和第十四电阻模块R4,第十二电容模块C2的第一端分别与MCU(即微处理器)的检测端MCU_LSD_AD、第十三电阻模块R2的第一端和第十四电阻模块R4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模块R2的第二端分别与上述关断器的第二端和第十三电容模块C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三电容模块C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阻模块R4的第二端和第十二电容模块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与门U4还具有第三输入端,MCU的使能端MCU_LSD_EN与与门U4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MCU的检测端MCU_LSD_AD通过第十三电阻模块R2和第十四电阻模块R4的分压,检测继电器Relay_LSD的输出电压,但本申请的核心是在比较模组10,因此本申请不再对MCU加以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关断器20为晶体管U3,上述晶体管U3的源极接地,上述晶体管U3的栅极与上述与门U4的输出端电连接,上述晶体管U3的漏极用于与上述继电器Relay_LSD电连接。晶体管U3用于控制继电器Relay_LSD的关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上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上述晶体管U3的漏极电连接,上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用于与上述继电器Relay_LSD电连接。二极管D1用于防止方向电压进入继电器Relay_LSD而损坏芯片。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瞬态二极管D2,上述瞬态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上述晶体管U3的漏极电连接,上述瞬态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瞬态二极管D2用于抑制继电器Relay_LSD断开时,继电器Relay_LSD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压,保护继电器Relay_LSD。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模块R9,上述第十电阻模块R9的第一端与上述与门U4的输出端电连接,上述第十电阻模块R9的第二端与上述晶体管U3的栅极电连接。第十电阻模块R9用于保护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分别在Va和Vb产生4.8V和3.2V电压,分别作为第一电压比较器U1-1和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第一电压比较器U1-1和第二电压比较器U1-2的型号均为LMV393)的参考源,使得只有当基准电压CC1电压在3.2V~4.8V(充电枪正常连接的基准电压CC1电压范围)之间时,第一电压比较器U1-1才会输出第一高电平,第二电压比较器U1-2才会输出第二高电平,此时MCU的使能端MCU_LSD_EN给第四高电平,与门U4(与门U4型号为SN74LVC1G11)的输出才会是第三高电平,晶体管U3才会打开,进而打开继电器Relay_LSD。如果基准电压CC1不在3.2V~4.8V区间内,即说明充电枪未正常连接,则通过上述继电器控制电路逻辑关闭晶体管U3,进而断开继电器Relay_LSD,切断充电枪的高压输出,使输出电流迅速下降到5A以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只有在比较模组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和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和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和第二低电平的情况下,使得与门输出第三低电平,进而关断器使得继电器断开,即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电连接,直接电连接就是指两个器件直接连接,间接电连接就是指相连接的A与B之间还连接有其余类似电容、电阻等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只有在比较模组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和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和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和第二低电平的情况下,使得与门输出第三低电平,进而关断器使得继电器断开,即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2)、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只有在比较模组根据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和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一低电平和第二高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和第二低电平的情况下,使得与门输出第三低电平,进而关断器使得继电器断开,即实现了当基准电压不满足充电枪正常连接时,直接通过硬件电路逻辑,关闭继电器驱动,不需要软件介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充电安全,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控制继电器的精确度较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比较模组,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比较模组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一低电平或者第一高电平,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第二低电平或者第二高电平;
与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比较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关断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关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关断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继电器电连接,其中,在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三低电平的情况下,所述关断器处于关断状态,以断开所述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组包括:
第一比较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高电平或者所述第一低电平;
第二比较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高电平或者所述第二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一稳压源、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四电阻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二电容模块和第三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稳压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三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稳压源的正极分别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包括: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二稳压源、第五电阻模块、第六电阻模块、第七电阻模块、第八电阻模块、第四电容模块、第五电容模块和第六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六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稳压源的正极分别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模块、第七电容模块和第八电容模块,所述第九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七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接地端、所述第七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关断器为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模块,所述第十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CN202221861623.4U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039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1623.4U CN218039026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1623.4U CN218039026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9026U true CN21803902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1623.4U Active CN218039026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90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7834A (zh) * 2023-07-28 2023-08-29 深圳市格睿德电气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及晶闸管驱动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7834A (zh) * 2023-07-28 2023-08-29 深圳市格睿德电气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及晶闸管驱动电路
CN116667834B (zh) * 2023-07-28 2024-04-19 深圳市格睿德电气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及晶闸管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5043A1 (en) Explosion-proof circuit, charging circuit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protection circuit of battery
KR102418710B1 (ko) 충전 장치 및 단말
CN103869869B (zh) 分路调节器
CN103677043A (zh) 低压降稳压器
CN218039026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1316044B (zh) 可提供逆向电流与突波电流保护的充电装置
CN106602532B (zh) 限流电路及其驱动方法、pmic保护系统和显示装置保护系统
CN106058798B (zh) 电压保护装置、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196751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终端
CN111224374A (zh) 一种保护电路
CN210137176U (zh) 过压保护电路
CN112018724B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CN107465173B (zh) 一种空间电源辅助电源保护电路
CN206559074U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0492576A (zh) 充电口温度的控制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4412262U (zh) 保护电路、电路板及保护系统
CN115276171A (zh) 充电控制装置及离网电源系统
CN217362594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正端保护驱动控制电路
CN217522573U (zh) 过压保护电路结构及电器设备
CN220775375U (zh) 一种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580340U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CN112383121B (zh)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CN220985361U (zh) 一种掉电保持电路
CN215772585U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219302904U (zh) 用于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2

Address after: Room 304, 3rd Floor, Building 1, No. 111 Wusongjiang Avenue,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4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UP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1, 10 / F, office building, Shihu Jinling Plaza, 88 Nanxiji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8

Patentee before: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