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479U -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3479U
CN218033479U CN202221878343.4U CN202221878343U CN218033479U CN 218033479 U CN218033479 U CN 218033479U CN 202221878343 U CN202221878343 U CN 202221878343U CN 218033479 U CN218033479 U CN 218033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irculation cavity
heat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83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进忠
张咪
李景琦
付京斌
陈晓永
魏京胜
王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zhong Energy Fengfeng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Jizhong Energy Fengfeng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zhong Energy Fengfeng Group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Jizhong Energy Fengf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83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3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3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3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涉及能量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第一换热装置连接,第一换热装置用于与制冷装置、空调系统和洗浴供应系统均连接,第一换热装置能够利用制冷装置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空调系统供暖后产生的低温循环水和/或洗浴水进行加热,且空调系统供冷后产生的高温循环水流经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至流经第一换热装置的洗浴水并使洗浴水温度升高,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介质流经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对流经第一换热装置的且与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高温循环水降温。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稳定性高,回收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制冷冻结凿井制冷站需要全年制冷运行,并将冻结壁内的冷凝热转移至地面后散放至大气中。在冻结凿井施工现场的生活区的洗浴水加热及宿舍、厂房、食堂等的冬季采暖都需要充足的热源。制冷站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热品位较高、余热量较大,是可以利用的优良余热资源。
现有的冻结凿井地面生活区供暖方案主要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热锅炉、太阳能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但上述热源均存在不足,均无法完全兼顾效率、生态和经济性。其中,燃煤锅炉供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不满足环保要求。燃气锅炉燃烧需要保证燃气供应系统气源稳定并充足,运行总体费用较高,尤其是无燃气管网系统需要增加燃气储运装备及加压供气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和运行费用。电热锅炉采用电能进行能源供应,但电能属于高品位能源,具有无限转化可能,生活厂区供热所需能源为低品位能源,将高品位能源应用于低品位能源应用方式上,能源品级极不对等,用能浪费。太阳能热泵受天气影响较大,运行存在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缺点,无法实现全天运行。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季节效率低,实际的供热量无法满足供热要求。地源热泵投资大、安装难度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对临时性施工现场来说不经济。现有的冻结凿井地面生活区供暖方案未对制冷站的冷凝热和生活区的空调系统的热量进行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稳定性高,回收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用于与制冷装置、空调系统和洗浴供应系统均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能够利用所述制冷装置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所述空调系统供暖后产生的低温循环水和/或所述洗浴水进行加热,且所述空调系统供冷后产生的高温循环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至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所述洗浴水并使所述洗浴水温度升高,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对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且与所述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所述高温循环水降温。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高温介质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
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洗浴水出口连通,且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洗浴水进口连通,所述洗浴水能够由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洗浴水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通,且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循环水进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能够由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冷却介质流通腔,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出口连通,且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且与所述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降温。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具有第一换热流通腔和第二换热流通腔,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具有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用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制冷装置内流通有第二介质,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还具有第四进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四进口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冷凝热;
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后由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三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三出口流出,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所述高温循环水的热量,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三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三出口流出,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降温。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蒸发装置、过热回收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和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所述过热回收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所述洗浴水流通腔,所述冷凝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和存储罐,所述压缩装置的介质进口用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压缩装置的介质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连通,所述存储罐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制冷装置进入所述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升温升压后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且与所述第一介质换热后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经由所述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和所述存储罐的进口进入所述存储罐。
所述蒸发装置为蒸发器,所述过热回收装置为过热回收器,所述冷凝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压缩装置为压缩机,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冬季时,冷却装置不工作,利用制冷装置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空调系统和/或洗浴供应系统供热,实现对制冷装置冷凝热的回收利用。夏季时,第一换热装置能够利用空调系统的热量为洗浴供应系统的洗浴水供热,实现了对夏季空调系统热量的回收利用;空调系统经洗浴供应系统利用后剩余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实现了空调系统的制冷。制冷装置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热和空调系统制冷产生的热量品位较高、余热量较大,满足环保的需求,便于回收和利用;且仅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即可实现对制冷装置和空调系统的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均较低,且运行稳定性高,回收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1、第一换热装置;101、蒸发装置;102、过热回收装置;103、冷凝装置;2、冷却装置;3、制冷装置;4、空调系统;5、洗浴供应系统;6、第二换热装置;7、压缩装置;8、存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稳定性高,回收效率较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100,包括第一换热装置1和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优选为冷却塔,冷却装置2与第一换热装置1连接,第一换热装置1用于与制冷装置3、空调系统4和洗浴供应系统5均连接,第一换热装置1能够利用制冷装置3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空调系统4供暖后产生的低温循环水和/或洗浴水进行加热,且空调系统4供冷后产生的高温循环水流经第一换热装置1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至流经第一换热装置1的洗浴水并使洗浴水温度升高,冷却装置2中的冷却介质流经第一换热装置1时能够对流经第一换热装置1的且与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高温循环水降温。冬季时,冷却装置2不工作,利用制冷装置3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空调系统4和/或洗浴供应系统5供热,实现对制冷装置3冷凝热的回收利用。夏季时,第一换热装置1能够利用空调系统4的热量为洗浴水供热,实现了对夏季空调系统4热量的回收利用;空调系统4经洗浴供应系统5利用后剩余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2进行降温,实现了空调系统4的制冷。制冷装置3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热和空调系统4制冷产生的热量品位较高、余热量较大,满足环保的需求,便于回收和利用;且仅通过第一换热装置1和冷却装置2即可实现对制冷装置3和空调系统4的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均较低,且运行稳定性高,回收效率较高。制冷装置3可以为人工制冷冻结凿井制冷站。
第一换热装置1具有高温介质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携带有冷凝热热量的介质能够由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洗浴水出口连通,且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洗浴水进口连通,洗浴水能够由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洗浴水流通腔且能够由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洗浴水流通腔的洗浴水,实现了利用制冷装置3的冷凝热为洗浴供应系统5供热;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空调系统4的循环水出口连通,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空调系统4的循环水进口连通,空调系统4的低温循环水能够由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空调循环水流通腔且能够由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与洗浴水换热后的携带有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空调系统4的低温循环水。洗浴水需加热至较高的温度,故先给洗浴供应系统5供热,剩余的热量再用于为空调系统4供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第一换热装置1具有冷却介质流通腔,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能够由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流经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洗浴水流通腔的洗浴水,实现了对夏季空调系统4热量的回收利用;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冷却装置2的冷却介质出口连通,且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冷却装置2的冷却介质进口连通,冷却介质能够由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冷却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冷却介质流经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流经高温介质流通腔的且与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降温,空调系统4经洗浴供应系统5利用后剩余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2进行降温,实现了空调系统4的制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6,第二换热装置6具有第一换热流通腔和第二换热流通腔,第一换热装置1具有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具有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第一出口能够与第二进口连通,第二出口能够与第三进口连通,第三出口能够与第一进口连通,形成了第一介质的循环通道。
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用于与制冷装置3的介质出口连通,制冷装置3内流通有第二介质,第二介质能够由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流入第一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还具有第四进口和第四出口,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第四出口连通,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第四进口连通,第一介质能够由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第二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第一介质流经第二换热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第一换热流通腔的第二介质的冷凝热,第一介质在第二换热装置6内实现了对第一介质的热量的回收。吸收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第一介质能够经由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后由第二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二出口流出,吸收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第一介质流经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洗浴水流通腔的洗浴水,即先用于为洗浴供应系统5供热,提高效率。吸收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洗浴水换热后的第一介质能够由第三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三出口流出,吸收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洗浴水换热后的第一介质流经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空调系统4的低温循环水。升温后的空调系统4循环水供入末端进行采暖,实现了对空调系统4的供热。
第一介质流经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高温介质流通腔的高温循环水的热量,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的第一介质能够由第二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二出口流出,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的第一介质流经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洗浴水流通腔的洗浴水,实现了对空调系统4的高温循环水的热量的利用。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洗浴水换热后的第一介质能够由第三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第三出口流出,冷却介质流经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携带有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洗浴水换热后的第一介质降温。冷却后的空调循环水进入末端空调系统4向室内供冷,实现了对空调系统4的供冷。
作为优选的实时方式,第一换热装置1包括蒸发装置101、过热回收装置102和冷凝装置103,优选的,蒸发装置101为蒸发器,过热回收装置102为过热回收器,冷凝装置103为冷凝器。蒸发装置101、过热回收装置102和冷凝装置103均为成熟产品,相对于太阳能、无燃气管网系统等成本和运行成本均较低,且便于应用。蒸发装置101具有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和高温介质流通腔,过热回收装置102具有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冷凝装置103具有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冷却介质流通腔和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可以共用一个腔或者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需要说明的是,蒸发装置101具有的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和高温介质流通腔可以为蒸发装置101壳体内的两个相互独立设置的换热管道,或者为蒸发装置101具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内腔和第一换热管为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和高温介质流通腔。过热回收装置102具有的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可以为过热回收装置102壳体内的两个相互独立设置的换热管道,或者为过热回收装置102具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内设有第二换热管,第二内腔和第二换热管为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冷凝装置103具有的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可以为冷凝装置103壳体内的相互独立设置的换热管道,或者为蒸发装置101具有第三内腔,第三内腔内设有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第三内腔、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为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其中,冷却介质流通腔和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共用一个腔时,第三内腔内仅设有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在冬季时为、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在夏季时为冷却介质流通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100还包括压缩装置7和存储罐8,压缩装置7优选为压缩机,压缩装置7的介质进口用于与制冷装置3的介质出口连通,压缩装置7的介质出口能够与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连通,存储罐8的进口能够与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连通,第二介质能够由制冷装置3进入压缩装置7,压缩装置7能够使第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升温升压后的第二介质能够由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第一换热流通腔,且与第一介质换热后的第二介质能够经由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和存储罐8的进口进入存储罐8。优选的,第二介质为冷凝蒸汽,通过压缩装置7将制冷装置3使冷凝蒸汽的温度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与第一介质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使吸收冷凝介质热量后的第一介质能够满足空调系统4和洗浴供应系统5的供热需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出口与制冷装置3的介质出口、存储罐8的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出口与第四出口、第四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出口与空调系统4的介质出口、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出口分别与洗浴供应系统5的洗浴水出口、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出口与空调系统4的介质出口、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出口与冷却装置2的介质出口、进口之间分别连通有第十一管路和第十二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第十二管路之间均设有阀门和泵组。优选的,正常运行时,各泵组能够用于控制对应管路内的流量;在检修时,切断泵组与系统的联系。
冬季时,仅开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上的阀门和泵组。冷凝蒸汽由制冷装置3经过第一管路进入压缩装置7,在第二换热装置6内为第一介质提供热量后,通过第二管路回流至存储罐8,从而形成冷凝蒸汽的循环管路。第一介质通过第三管路进入第二换热装置6并对流经第一换热流通腔的第二介质进行喷淋,喷淋后的第一介质温度升高并以低压蒸汽的形式由第四管路进入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优选的,蒸发装置101与一个压缩机连接,低压蒸汽状态的第一介质经压缩机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第一介质先由第二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并为洗浴水供应系统5供热,再由第三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并为空调系统4供热,经过两次降温后的第一介质由第一进口进入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并经过第三管路进入第二换热流通腔,从而形成了第一介质的循环管路。洗浴水由第七管路或第八管路进入洗浴水流通腔并与第一介质在过热回收装置102内换热,第一介质为蒸汽,过热回收装置102能够将第一介质中饱和蒸汽的热量为洗浴水供热,升温后的洗浴水由第八管路或第七管路回流至洗浴供应系统5,其中洗浴供应系统5优选为恒温水箱,用于与用户端与洗浴水箱连接,从而形成了洗浴水循环管路,且在洗浴水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便开启对应的阀门和泵组,将洗浴水送至过热回收装置102中加热。空调系统4的低温循环水能够由第九管路或第十管路进入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并与第一介质在冷凝装置103内换热,升温后的空调系统4循环水由第十管路或第九管路回流至空调系统4,从而形成了空调系统4的供热循环管路。
夏季时,关闭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上的阀门和泵组,开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十一管路和第十二管路上的阀门和泵组,空调系统4的高温循环水能够由第五管路或第六管路进入高温介质流通腔并与第一介质在蒸发装置101内换热,降温后的空调系统4循环水由第六管路或第五管路回流至空调系统4,从而形成了空调系统4的供冷循环管路。优选的,蒸发装置101与一个压缩机连接,蒸发装置101的第一介质吸收高温循环水热量后成为低压蒸汽状态,低压蒸汽进入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再与洗浴水进行换热。洗浴水通过上述洗浴水循环管路吸收携带有空调系统4热量的第一介质的热量,其工作方式与冬季时相同。与洗浴水换热后的第一介质由过热回收装置102进入冷凝装置103,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能够由第十一管路或第十二管路进入冷凝装置103并为第一介质降温,吸收第一介质热量后的冷却介质由第十二管路或第十一管路回流至冷却装置2装置,从而形成了冷却介质的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介质的循环温度按照10℃-15℃循环,第二介质的冷凝温度为25.5℃,洗浴水箱采用恒温出水水箱且保证出水温度始终最高,返回空调系统4的用于采暖的循环水温度取40℃-45℃,洗浴供应系统5的出水温度为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100可以避免冬季制冷装置3的第二介质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制冷机组能耗增加、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提高了理论制冷系数,减少了输入功率,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且系统稳定可靠、负荷匹配性好、系统简单、容易调节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用于与制冷装置、空调系统和洗浴供应系统均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能够利用所述制冷装置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为所述空调系统供暖后产生的低温循环水和/或洗浴水进行加热,且所述空调系统供冷后产生的高温循环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至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所述洗浴水并使所述洗浴水温度升高,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时能够对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且与所述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所述高温循环水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高温介质流通腔、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洗浴水流通腔,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
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洗浴水出口连通,且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洗浴水进口连通,所述洗浴水能够由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洗浴水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通,且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空调系统的循环水进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能够由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出口流出,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携带有所述冷凝热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冷却介质流通腔,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出口连通,且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且与所述洗浴水进行换热后的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介质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具有第一换热流通腔和第二换热流通腔,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具有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具有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用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制冷装置内流通有第二介质,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还具有第四进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四进口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的出口流出,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冷凝热;
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后由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
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三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三出口流出,吸收所述第二介质的冷凝热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的所述空调系统的低温循环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时能够吸收流经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的所述高温循环水的热量,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的所述第一介质流经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时能够将其热量传递给流经所述洗浴水流通腔的所述洗浴水,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三进口进入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且能够由所述第三出口流出,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介质流通腔时能够对携带有所述高温循环水热量且与所述洗浴水换热后的所述第一介质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蒸发装置、过热回收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一流通腔和所述高温介质流通腔,所述过热回收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二流通腔和所述洗浴水流通腔,所述冷凝装置具有所述第一介质第三流通腔、所述空调循环水流通腔和冷却介质流通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装置和存储罐,所述压缩装置的介质进口用于与所述制冷装置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压缩装置的介质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连通,所述存储罐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制冷装置进入所述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升温升压后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进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且与所述第一介质换热后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一换热流通腔的出口和所述存储罐的进口进入所述存储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为蒸发器,所述过热回收装置为过热回收器,所述冷凝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压缩装置为压缩机,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塔。
CN202221878343.4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218033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343.4U CN218033479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343.4U CN218033479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3479U true CN21803347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8343.4U Active CN218033479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3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1110B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05185A (zh) 一种降低供热回水温度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2209817U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
CN103983042B (zh) 一种太阳能室内冷热一体化系统
CN103542597B (zh)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CN103075841A (zh) 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02226601B (zh) 一种多功能引射式热泵机组
CN2929594Y (zh) 太阳能—燃气机热泵加热装置
CN110878957A (zh) 城市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1911990B (zh)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CN201314661Y (zh)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CN108800651A (zh) 一种基于昼夜电力调峰的火电空冷凝汽器安全度夏装置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112161415A (zh) 一种基于冷却水余热回收的冷热水供应系统
CN218033479U (zh) 一种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6839217B (zh) 脱电独立运行复合式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69935U (zh) 脱电独立运行复合式热泵空调系统
CN213687059U (zh) 一种商场内区空调冷源系统
CN114413326A (zh) 一种太阳能热管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46893U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与空气能热泵联合的热水系统
CN114001490A (zh) 一种通过承担冷负荷降低蒸汽管网管损的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8620655U (zh) 一种基于昼夜电力调峰的火电空冷凝汽器安全度夏装置
CN220380013U (zh) 一种多能互补的集中供冷装置
CN110044098A (zh) 一种风光电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