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2896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2896U
CN218032896U CN202221920927.3U CN202221920927U CN218032896U CN 218032896 U CN218032896 U CN 218032896U CN 202221920927 U CN202221920927 U CN 202221920927U CN 218032896 U CN218032896 U CN 218032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module
lamp
emitting modul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09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钱军
郑昭章
马玲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ngke Opt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ngke Opt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ngke Opt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ngke Opt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09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2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2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289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990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58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灯身、发光模组以及用于连接内置电源或外部电源的导电连接端;灯身包括相对设置的封顶端及立置端,发光模组连续地穿设于灯身内,且发光模组的两端分别指向封顶端与立置端;导电连接端连接于发光模组的端部,且发光模组至少有一端与封顶端及/或立置端连接。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在许多娱乐、休闲、餐饮或购物场合中,灯具作为渲染氛围、美化环境的装饰性设施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传统的灯具是在装修所需装饰场合期间内安装完成的,灯具的照亮范围和照亮角度都已经预先确定,无法后期灵活调整。
为了满足客制化与个性化装饰需求,市场上推出了一类小尺寸且轻便的氛围灯,不过现如今的氛围灯产品仍存在连续照亮时间短、亮度不均、可照亮范围及光线发散角度受限等使用不便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灯身、发光模组以及用于连接内置电源或外部电源的导电连接端;灯身包括相对设置的封顶端及立置端,发光模组呈线形,并连续地穿设于灯身内,且发光模组的两端分别指向封顶端与立置端;导电连接端连接于发光模组的端部,且发光模组至少有一端与封顶端及/或立置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的一端与导电连接端固定连接,发光模组的另一端与封顶端或立置端之间形成可相对活动且能够相互分离的牵引连接。
如此设置,发光模组与灯身之间形成非刚性连接,外界冲击灯身后不会立即引起发光模组的震荡,发光模组能够通过基材形变以及灯身连接件相对灯身活动而获得缓冲保护,避免在灯身受到冲击后出现过大的瞬时动量,而过大的瞬时动量容易使发光模组的基材和导电线路发生张拉断裂,由此提高了灯具的产品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的一端,以及封顶端或立置端装配有磁性件或可磁化件,发光模组的一端与封顶端或立置端磁吸连接;其中:
磁性件包括绝缘体以及设于绝缘体外部的磁性体;或者,
可磁化件包括绝缘体以及设于绝缘体外部的可磁化体;或者,
磁性件包括磁性体以及设于磁性体外部的绝缘体;或者,
可磁化件包括可磁化体以及设于可磁化体外部的绝缘体;或者,
磁性件包括混合固定的磁性颗粒以及绝缘体;或者,
可磁化件包括混合固定的可磁化颗粒以及绝缘体。
如此设置,磁吸连接可以简化灯具的装配过程和装配难度,特别是定位灯身连接件与灯身时的难度,灯身连接件只要和模组连接件之间产生磁吸力,灯身连接件便可以自发运动至平衡位置,也即能够与模组连接件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端设有模组勾接孔或第二模组勾接部,封顶端或立置端设有第一模组勾接部;或者,发光模组设有第一模组勾接部,封顶端或立置端设有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模组勾接孔;第一模组勾接部与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模组勾接孔勾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还包括加强件及能够形变的基材,基材的至少一端连接导电连接端,加强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基材连接为一体,且导电连接端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加强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固定。
如此设置,加强件的设置限制了导电连接端与基材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相互拉伸或弯扭的形变幅度,在确保发光模组仍具有形变能力的前提下,加强件所产生的拉伸形变或弯扭形变的形变量即为当前导电连接端与基材之间的拉伸形变量或弯扭形变量,能够避免导电连接端与基材之间以及基材上的导电线路产生大范围的拉伸形变或弯扭形变,由此从根源上消除了导电连接端、基材及其导电线路断开的隐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基材设有导电线路,发光模组具有沿基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重叠区段,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电线路均沿基材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重叠区段。
如此设置,导电线路位于重叠区段内,含有导电线路的基材部分所能产生的拉伸形变或弯扭形变不超出加强件所产生的拉伸形变或弯扭形变,由此加强件限制了导电线路的形变幅度,可以防止发光模组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发生导电线路意外断开的事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强件包括设于基材侧部的中部加强段,中部加强段沿基材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
如此设置,发光模组的力学性能大幅提升,特别是抗拉强度、抗弯扭强度以及韧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强件还包括连接导电连接端与基材的尾部加强段,发光模组包括加强区段,尾部加强段与中部加强段均延伸通过加强区段。
如此设置,相较于已有的类似产品,发光模组受力后原本由导电连接端和导电线路承担的应力和应变被尾部加强段和中部加强段分担,且因为尾部加强段与中部加强段的抗拉强度更高,故二者都具有显著的,牵制发光模组过度张拉的作用,在加强区段内,无论是基板材料本身,或是基板上的导电线路都不会产生集中应力或出现局部应变过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沿平行于灯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或者,发光模组螺旋延伸。
如此设置,灯具在整周方向范围实现了全角度均亮照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灯具还包括与灯身共轴设置且穿设于灯身内的支撑件,发光模组绕支撑件的长度中心线螺旋延伸。
如此设置,发光模组在灯身内的定位安装更可靠,灯具质量更有保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杆体以及多个沿杆体轴线螺旋布设的模组形状维持件,模组形状维持件与杆体固定连接,并连接至发光模组,以使发光模组绕杆体的轴线螺旋延伸。
如此设置,位于发光模组两端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限位固定,不容易在外部冲击灯具后引起发光模组偏离移位,且发光模组整体不容易晃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灯具还包括吊挂组件,吊挂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封顶端外壁的吊挂台,还包括吊挂体;吊挂体的两端连接吊挂台,位于吊挂体两端之间的部分围设形成套口。
如此设置,灯具的设置形式和使用方法及场景进一步丰富,灯具不仅可以放置于平台,还可以悬挂在外部挂灯结构上,从而实现高空照亮装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吊挂体两端中至少一者与吊挂台磁吸连接;或者,
吊挂体两端中至少一者包括第一吊挂勾接部,吊挂台包括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开设有吊挂勾接孔,第一吊挂勾接部与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吊挂勾接孔勾连;或者,
吊挂体两端中至少一者包括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开设有吊挂勾接孔,吊挂台设有第一吊挂勾接部,第一吊挂勾接部与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吊挂勾接孔勾连;
或者,吊挂体两端中至少一者与吊挂台凹凸适配,并且形成可拆卸的过盈卡接;或者,吊挂台可拆卸过盈卡接于灯身。
如此设置,灯具的悬挂操作更加方便省时,能够适应更多造型的外部挂灯结构,特别是两端均连接障碍物或墙壁的跨梁,可以先打开套口以使跨梁进入套口内,随后再次闭合套口从而完成吊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发光模组作为光源,灯具的可照亮范围以及光线发散范围均显著扩大,位于发光模组周向上各个位置的物体都可以接受光照,而且灯具的功耗更低,其连续照亮时间延长,此外发光模组本身排除了因光源形状构造引发的亮度不均的问题,在距离发光模组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发光模组周向上各个位置接受的光照强度基本一致,实现了灯具在整周范围的均亮发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灯具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灯具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灯具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立置端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的发光模组半成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发光模组半成品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发光模组半成品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的发光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灯具;10、灯身;11、透光壳体;12、立置端;121、增磁件;13、封顶端;131、开关按钮;20、发光模组;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1、基材;22、发光芯片;23、导电连接端;231、第一触片;232、第二触片;24、可动连接件;25、加强件;251、中部加强段;252、尾部加强段;2521、第二加强段;2522、第三加强段;253、固定端;26、导电线路;27、荧光层;30、模组连接件;50、吊挂组件;51、吊挂台;52、吊挂体;53、套口;60、电源;70、支撑件;80、模组形状维持件;90、承接件;91、适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5、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100,可以用于居家装饰,也可以作为车载装饰灯,还可以应用于娱乐休闲、餐饮购物等公共场合;灯具100既可以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也可以被自由转运或者直接随手携带。
灯具100包括灯身10以及容置于灯身10内的发光模组20,灯身10包括具有透光性甚至是导光性的透光壳体11,发光模组20产生的光线折射透过透光壳体11后,灯具100的有效发光面积即为透光壳体11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身10呈回转体壳体构造,可以包括直管段、锥筒段、球台段等回转体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发光模组20全部穿设于灯身10的空腔内而无外露于灯身10的部分。
可选地,灯身10具有唯一一条轴线,还包括沿自身轴线相对设置的立置端12及封顶端13。灯具100既可以通过立置端12接触平台从而放置于平台上,也可以通过外部挂灯结构连接封顶端13从而使灯具100悬空设置。在一些使用场合中,封顶端13与立置端12还可以上下颠倒。
可选地,透光壳体11与立置端12及封顶端13分体成形,其形状呈管筒状,透光壳体11的轴线即为灯身10的轴线,立置端12与封顶端13沿灯身10的轴线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二者分别位于透光壳体11的两端,因而二者与透光壳体11的内壁面共同围设形成一柱状空腔区域。立置端12与封顶端13相互背向对方的两侧均垂直于灯身10的轴线。立置端12和/或封顶端13与透光壳体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配合卡接、紧固件连接、胶接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具100还包括吊挂组件50,吊挂组件50包括设于封顶端13背向立置端12一侧的吊挂台51,还包括吊挂体52。吊挂台51可拆卸安装于灯身10端部,具体可以是以可拆卸过盈卡接方式与灯身10连接、也可以是磁吸连接,或者在过盈卡接同时磁吸连接;吊挂体52呈条带状,其两端连接于吊挂台51,因而吊挂体52与吊挂台51共同围设形成一套口53。吊挂组件50通过其套口53套设外部挂灯结构从而可以使灯具100悬挂于该挂灯结构上,这也进一步扩大了灯具100的使用场合且丰富了灯具100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放置于平台,还可以高空悬挂。
可选的,吊挂体52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与吊挂台51可拆卸连接,因而套口53能够在吊挂体52端部与吊挂台51拆分时被打开,并且在吊挂体52两端均连接于吊挂台51时再次闭合,显然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悬挂灯具100的便利性。
吊挂体52端部与吊挂台5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多样,可以是磁吸连接,还可以是相互勾连。例如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一者包括第一吊挂勾接部,吊挂台51包括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开设有吊挂勾接孔,第一吊挂勾接部与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吊挂勾接孔勾连。可以理解,第一吊挂勾接部也可以设置于吊挂台51,随之地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吊挂勾接孔也可以开设于吊挂体52的端部。
可选的,吊挂台51可以与封顶端13固定一体连接或者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有一端与吊挂台51可拆卸连接,当该吊挂体52端部与吊挂台连接时,二者凹凸适配并且形成过盈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具100还包括内置的电源60,电源60的类型多样,其中可以包含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的锂电池,还可以采用直接市电供电方式。设置电源60后,灯具100可以更加方便地转运、随手携带,还可以根据实际用途需要灵活改变灯具100照亮位置。
为了优化灯具100的内部布置,减少对透光壳体11或发光模组20的遮挡,使发光模组20产生的光线充分用于对外照亮,电源60设置于立置端12内侧壁和/或者设置于封顶端13内侧壁。考虑到避免环境因素可能对电源60造成不利影响,电源60优选设置于封顶端13内壁,避免电源60意外受损。
灯具100还可以设置导通连接件,其用于导通电源与发光模组20,导通连接件可以设置于立置端12内侧和/或封顶端13内侧。
可选的,封顶端13上设置有连接电源60的开关按钮131,当电源60含有锂电池时,封顶端13上还可以设置充电连接口。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模组20的端部也可以连接立置端12,或者两端同时分别连接封顶端13与立置端12。
以下详细介绍发光模组20的构造。发光模组20包括基材21、发光芯片22、导电连接端23及导电线路26。基材21作为承载导电连接端23、导电线路26和发光芯片22的载体,可选用具有形变能力的绝缘材料制成,基材21的形状基本决定了发光模组20的形状,为了增大发光模组20的发光面积、提高灯具100的照亮范围,基材21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甚至导光性的透光件;为了改变发光芯片22所发出光线的色彩色温,基材21上还可以设置荧光层,荧光层可以在基材21上通过混合荧光粉与胶水得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材21呈条状或带状,发光芯片22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布设于导电线路26,并且形成多个沿基材21长度方向线形布设的LED发光芯片。随着基材21弯曲或扭转产生形状改变,发光模组20的光亮区域同步呈现出直线段、多段弯折线段或曲线段图形。
发光芯片22固着于基材21,具体可以选用LED发光芯片22。发光芯片22可以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布设于基材21的侧面。发光模组20中还可以设置用于搭载发光芯片22的芯片载体,芯片载体固定在基材21上,发光芯片22固定在芯片载体上,由此可以提高发光芯片22的固着稳定性。发光模组20不仅可以做成灯泡,也可以被做成灯具。
导电连接端23与导电线路26导电连接,发光芯片22连接于导电线路26。导电连接端23与外部电源或者电源60连接并电性导通后即可将导电线路26与发光芯片22电性导通。在对应基材21形状呈条带状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连接端23设置于基材21端部,根据导电线路26布局可以选择设置于基材21的其中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基材21的两端;在对应电源60设于封顶端13内壁的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20通过导电连接端23向封顶端13延伸靠近从而悬垂连接于电源60。
值得说明的是,导电线路26既可以是与基材21分体成形的元件,其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材料制成并固着于绝缘的基材21,还可以是基材21与导电线路26一体集成的柔性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20还包括加强件25,加强件25用于加强发光模组20的整体结构强度,基材21的抗拉强度、抗弯扭强度、韧度以及形状保持能力能够被加强件25加强,这可以扩大发光模组20与灯具100的适用场景。在一些使用传统LED灯丝或灯板且易发生灯丝灯板受损断裂的场合中,具有加强件25的发光模组20可以作为传统灯丝或灯板的良好替代品。
为了防止导电连接端23从发光模组20中脱落,加强件25的至少一部分与基材21连接为一体,且加强件25中至少一部分与导电连接端23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固定设置。由此限制了导电连接端23与基材21之间、基材21本身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过多拉伸或弯曲扭转,在确保发光模组20仍具备形变能力的前提下,使导电连接端23与基材21之间、基材21本身的形变幅度不超过加强件25的形变幅度,从而消除导电连接端23与基材21断开,以及基板本身断开的隐患。
参阅图7-图9,图7-图9所示实施例对应基材21和发光模组20呈条带状的实施方式,其中加强件25包括设置于基材21的中部加强段251及连接导电连接端23与基材21的尾部加强段252,中部加强段251同样呈条带状,其设于基材21的侧部并且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设置,也即中部加强段251在基材2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而无间断;尾部加强段252设于基材21端部位置的基材21侧面,其两端分别连接基材21与导电连接端23。在此补充说明,基材21长度方向是指在基材21沿直线展平之后的长度方向。
参阅图10,图10所示实施例中,除了中部加强段251,加强件25还包括与中部加强段连接为一体的固定端253。中部加强段251同样呈条状,在基材21侧面沿基材21长度方向连续延伸并与基材21贴合连接为一体;固定端253位于中部加强段251的两端,且分别突出于基材21的两端,用于和灯具100的灯身10连接。需要说明,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部加强段251也可以仅在其一端一体延伸形成一个固定端253,只要该固定端253突出于基材21的端部即可。
进一步地,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基材21包括柔性基板,也即导电线路26集成于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导电线路26在柔性基板的端部形成导电连接端23,加强件25贴合于柔性基板上背离导电线路26的一侧,因此当柔性基板与加强件25贴合连接为一体后,导电连接端23便随之而然地相对于加强件25固定设置,由于导电线路26和加强件25分别位于柔性基板的两侧,因此导电连接端23并不与加强件25直接接触固定,而是通过柔性基板与加强件25之间的贴合作用,使导电连接端23间接地被固定。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材21的两端均设有导电连接端23,中部加强段251与基材21连接为一体,此外加强件25还包括位于基材21一端的第四加强段以及位于基材21另一端的第五加强段,第四加强段与其中一个导电连接端23相对固定,第五加强段与其中另一个导电连接端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第四加强段与第五加强段并不一定要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并与其中一个导电连接端23固定。
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将包含导电连接端23与基材21通过尾部加强段252连接的部位在内的区域简称为发光模组20的加强区段,该区段在基材2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预设尺寸,如图7中代号为H所示的长度范围。
进一步地,导电连接端23相对于基材21独立设置,其包括设于基材21同一端的第一触片231及第二触片232,位于基材21侧部的多个LED发光芯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设置。如果第一触片231与第二触片232之间产生电势差,且所有LED发光芯片良好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则此时LED发光芯片能够全部被点亮。这样设置,外部电源仅需在基材21的一端同时连接并电性导通第一触片231与第二触片232,发光模组20就可以被导通发光,故而无需将发光模组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
具体地,图7-图8所示发光模组20,位于左侧且包括第一触片231和第二触片232的导电连接端23可以连接位于封顶端13的内置电源或者位于封顶端13且连接外部电源的导通连接件,而可动连接件24可以设置在图7-图8所示发光模组20的右端,与立置端12形成可动的牵引连接,发光模组20的右端也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一个导电连接端23。
进一步地,尾部加强段252包括第二加强段2521和第三加强段2522,二者位于基材21的同一端,也即基材21指向导电连接端23和电源60的一端。第二加强段2521连接基材21与第一触片231,第三加强段2522连接基材21与第二触片232。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可以选用相同或不同材料制成,当二者采用相同导电性材料制成时,二者相互独立且互不接触;当二者采用相同非导电材料,或者其中一者采用非导电材料制成时,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既可以相互独立且互不接触,也可以连接为一体。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连接端23还可以设置于基材21两端,此时每个导电连接端23分别为一个独立的触片,多个LED发光芯片相互串联。待两端导电连接端23同时连接至电源后,多个LED发光芯片被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混合的方式导通发亮。
另外需要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尾部加强段252所包含的独立加强段数量也并不仅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与之相适应地,导电连接端23所包含的触片数量也不仅限于两个,可以是与尾部加强段252所包含的独立加强段数量一致,这些独立的加强段与这些触片分别一一固定连接。在加强区段内,中部加强段251择一地连接其中一个加强段;或者,这些独立的加强段中至少有一者与中部加强段251间距设置并且并排延伸通过加强区段,还需说明,加强段的数量也可以少于触片数量。
无论怎样设置导电连接端23,在发光模组20中,必然具有一个和可动连接件24相对设置的导电连接端23,该导电连接端23与可动连接件24分别连接在基材21的两端,这样就可以确保即使发光模组20的可动连接件24相对模组连接件30活动时,仍不会影响发光模组20与内置电源或外部电源的正常电性导通。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连接有可动连接件24的一端继续增设导电连接端23。
中部加强段251还可以具有形变能力,在中部加强段251沿长度方向的各个位置均贴合连接于基材21的情况下,若对发光模组20施加外力,则基材21会跟随中部加强段251同步产生形变。为了使中部加强段251具有稳定的形变能力和更好的耐用性,中部加强段251可以是金属片、金属丝、塑料片或加强筋等,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以使其更适应发光芯片22的温度以及发光模组20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高温。
无论是尾部加强段252还是中部加强段251,二者均连续地延伸通过加强区段,也即在加强区段内同时存在至少一部分中部加强段251和至少一部分尾部加强段252,如图7所示,第二加强段2521、第三加强段2522与中部加强段251各自的一部分均连续地延伸通过加强区段。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在加强区段的长度范围内,第二加强段2521位于中部加强段251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二者之间形成间距且并排延伸;第三加强段2522位于中部加强段251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二者之间形成间距且并排延伸。
虽然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部加强段251未与第二加强段2521和第三加强段2522中任意一组直接连接,但由于加强区段内同时存在以上三个加强段,加强区段的整体力学性能仍有显著提升,特别是抗弯扭性能、韧性以及长时间维持形状的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部加强段251也可以连接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中的一者,当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不同时具有导电性时,中部加强段251可以同时连接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
优选地,第一触片231与第二触片232在基材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并且对称地设于中部加强段251两侧,同时第二加强段2521与第三加强段2522在基材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二者对称地设于中部加强段251的两侧。
进一步地,发光模组20上包括这样一个区域,该区域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件25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电线路26均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这一区域。为方便说明,以下将该区域简称为重叠区段。
请参阅图8和图10,标记为K的区域即为重叠区段,加强件25连续地延伸通过该区段,且导电线路26全部位于重叠区段内。
优选地,在发光模组20沿直线展平状态下,中部加强段251在其长度方向上任一位置的横切截面的形状都相同,这里,横切截面与中部加强段251的长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中部加强段25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基材2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同时中部加强段25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均不超出基材21宽度方向上的两边。
优选地,中部加强段251包括多个间距设置的加强分支(图未示),多个加强分支沿基材21的长度方向并排延伸,且相互平行,任一相邻两个加强分支间的距离都相同。
优选地,中部加强段251与尾部加强段252位于基材21的同一侧,导电线路26与加强件25分别位于基材21的两侧,发光芯片22与导电线路26则位于基材21的同一侧,也即基材21背对加强件25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20连续而无间断地穿设于灯身10内,当基材21与发光模组20的形状设置为条带状时,可以通过设置基材21以及发光模组20在灯身10内的位置以使灯身10的轴线经过基材21与发光模组20当前所占据的空间,此时发光模组20的两端分别指向立置端12和封顶端13。为方便叙述,以下将发光模组20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
具体地,第一端201包括可动连接件24,第二端202包括前文所述导电连接端23,与之相匹配的,灯具100还包括设于灯身10内部并沿灯身10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导通连接件及模组连接件30,且导通连接件连接导电连接端23所在的第二端202从而使导电线路26-导电连接端23-导通连接件-电源实现电性导通。如前文所述,电源设于封顶端13与立置端12中一者,模组连接件30设于封顶端13与立置端12中另一者,用于连接第一端201的可动连接件24。
因此,发光模组20在灯身10内的位置状态,或者说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在灯身10内的指向取决于电源在灯身10内的设置位置。当电源优选设于封顶端13内壁时,第二端202指向封顶端13并且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端201,此时模组连接件30设于立置端12内壁,第一端201指向立置端12,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连接,反之第二端202指向立置端12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一端201,第一端201指向封顶端13。
可选地,导电连接端23包括同时设于发光模组20第二端202的第一触片231与第二触片232,这种情况下第二端202不设置导电连接端23,意味着电源仅需在发光模组20的第二端202外通过不同的触点分别连接第一触片231与第二触片232以形成电流回路,即可与导电线路26电性导通进而导通发光芯片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形成能够在预设范围内相对活动的牵引连接,这种牵引连接允许发光模组20第二端202相对于模组连接件30以及灯身10产生小幅度活动,但不改变第一端201相对于灯身10的位置,不会影响导电连接端23与导通连接件或内置电源之间的连接和正常电性导通,不会造成发光模组20因相对灯身10活动而意外熄灭;同时,牵引连接还使得模组连接件30在一定范围内对可动连接件24作用牵引力,由此可以使发光模组20承受一定的张紧力。
可选地,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均为磁性件或者可磁化件,二者之间形成磁吸连接,磁性件为天然自带磁性的物质,可磁化件表示二者能够在磁化作用下获得磁性。参阅图6,模组连接件30位于立置端12相对靠近封顶端13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同时立置端12还包括同样位于立置端12相对靠近封顶端13一侧的增磁件121,增磁件121与立置端12相对固定,模组连接件30固定设于增磁件121与立置端12之间;增磁件121同时还沿灯身10的轴向灯身内突出设置。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获得磁性件:
1)磁性件包括自带磁性的磁性体,还包括设于磁性体外部的绝缘体,绝缘体可以选用实心球体,在该球体上开设盲孔或盲槽,然后将形状与盲孔或盲槽形状相适应的磁性体固定安装于盲孔或盲槽内,接着用胶水将磁性体固定粘接在实心球体内,磁性体固定后相对于盲孔或盲槽的开口内凹,盲孔或盲槽内剩余空间可以用于容纳基材21并与基材21固定,球体材质可以是PP塑料、ABS材质或硅胶,磁性体材质可以是N52磁铁,也可以是其他磁铁。
2)磁性件包括绝缘体,还包括设于绝缘体外部的磁性体,绝缘体可以选用实心球体,磁性体包覆在实心球体外,磁性体可以是具有磁性的金属薄膜或涂刷于球体外表面的金属粉末。接着对磁性体和球体组成的磁性件开设盲孔或盲槽基材21端部可以伸入盲孔或盲槽内从而与磁性件固定连接,后者绝缘体采用空心球体制成,省去开设盲孔或盲槽;
3)磁性件由磁性颗粒与绝缘体混合后固定形成。磁性颗粒可以选用金属颗粒,例如高纯铁粉,绝缘体可以选用自由树脂,最终固化后得到磁性件。
以上制备磁性件的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制备可磁化件,将其中的磁性体或磁性颗粒替换为可磁化体或可磁化颗粒即可,故不再展开赘述。
可选的,增磁件121可以完全由磁性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完全由磁性化合物材料制成,增磁件121既可以与模组连接件30分别成形后固定连接为一体,还可以与模组连接件30一体成形获得。
可选地,灯具100还可以设置与模组连接件30相对设置、用于连接外置电源的导电体。无论灯具采用电源还是通过外置电源用电,电源60或导电体到可动连接件24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电源60或导电体到模组连接件30的距离,而电源60或导电体到可动连接件24的最大距离对应发光模组20沿直线展平的状态。由此在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磁吸连接时,发光模组20可以在磁吸力作用下保持展平状态,特别是当基材21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条带状结构时,这种展平状态可以令发光芯片22上的多个LED发光芯片沿直线排布,从而使发光区域呈现直线段形。
可以理解,当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连线距离小于模组连接件30与导通连接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即二者沿灯身10轴向的距离时,模组连接件30仅对可动连接件24作用磁吸力,二者间并无接触。
可选地,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中的一者设有第一模组勾接部,另一者设有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模组勾接孔,第一模组勾接部能够与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模组勾接孔勾连。为了实现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形成非刚性连接,模组勾接孔内设有空间余量以允许模组勾接孔相对模组勾接件在小范围内活动。
进一步地,在发光模组20与模组连接件30相互勾连的基础上,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还可以选用磁性件或可磁化件,二者间形成磁吸连接,由此实现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的双重形式连接,防止因其中一种连接形式失效而造成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连接失效。
还需说明的是,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的可活动牵引连接并不受发光模组20在灯身10内的位态,或者说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的指向而影响,即使将电源设置于立置端12,将模组连接件30设置于封顶端13,可动连接件24仍可以与模组连接件30形成可动连接,换言之令发光模组20相对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电源固定连接,令其相对远离地面的一端相对灯身10活动是允许的。
采用磁吸连接的方式,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都可以相互分离并且在分离之后再次形成可活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也显著降低了灯具100的装配难度以及装配耗时,在装配发光模组20并使其连接模组连接件30时,无需严格调整发光模组20,特别是设有可动连接件24的一端在灯身10内的相对位置,只需将可动连接件24大致指向模组连接件30,即可在磁力作用下快速形成连接,相比其它连接方式耗时更短、工作量更少。
可选地,当基材21和发光模组20采用条带状结构时,基材21以及发光模组20沿灯身10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所形成的发光区域呈直线段,如图1、2、5所示实施例。
可选地,当基材21和发光模组20采用条带状结构时,基材21以及发光模组20还可以以灯身10的轴线为螺旋中心线进行螺旋延伸,使得所形成的发光区域呈螺旋曲线段状,如图3-图4所示实施例。当然,基材21还可以沿其他方向螺旋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模组20在灯身10内固定设置,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相对固定,换言之第一端201相对于立置端12或者模组连接件30固定设置。为了提高发光模组20在灯身10内的平衡性和连接稳定性,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之间的连线位于灯身10的轴线,二者指向封顶端13朝向立置端12一侧的中心和立置端12朝向封顶端13一侧的中心。
可选地,第一端201的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直接接触并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基材21以及发光模组20沿直线展平后的长度不小于导通连接件与模组连接件30沿灯身10轴向的距离。
可选地,灯具100还包括与灯身10同轴设置并穿设于透光壳体11内的支撑件70,发光模组20以支撑件70的长度中心线为螺旋中心螺旋延伸,如图4、图5所示,其第一端201固定连接于支撑件70相对靠近模组连接件30的一端,此外,发光模组20的第二端202也可以与导通连接件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支撑件70包括与灯身10同轴的杆体以及多个沿杆体轴线为螺旋中心螺旋布设的模组形状维持件80,模组形状维持件80与杆体固定连接,并且连接至线形的发光模组20,以使发光模组20以杆体的轴线为中心螺旋延伸。
需要说明,在灯具100内设有支撑件70的情况下,发光模组20中也可以不设置加强件25。
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形成的可相对活动的牵引连接形式并不仅限于磁吸连接或者勾连,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之间还可以形成弹性连接,例如将可动连接件24与模组连接件3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弹性件,例如弹簧或橡胶件,同样可以在第一端201与灯身10之间形成非刚性连接。
无论是磁吸连接、勾连还是弹性连接,外界停止向灯具100作用冲击后,发光模组20第二端202相对于灯身10的位置均可以自发恢复至灯具100在平衡状态时所对应的第二端202-灯身10相对位置。
发光芯片22选用LED芯片,使得灯具100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发光模组20设置为条带状可以使灯具100在整周方向范围实现全角度发光,在不改变物体到灯身10轴线距离的前提下,物体在灯具100周向上任一位置被照亮的程度一致。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通连接件并不只有一个,且导通连接件并不仅仅与模组连接件30相对设置,当导通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其中一个导通连接件与模组连接件30相对设置,另一导通连接件则可以与模组连接件30设于灯身的同一端,与之相适应地,发光模组20的两端均设有导电连接端23,两个导电连接端23分别连接两个导通连接件。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70与导通连接件连接或直接连接电源,且本身具有导电功能,发光模组20的一端与导通连接件或电源连接,另一端向模组连接件30靠近延伸,并与支撑件70连接,由此使整个发光模组20被电性导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当支撑件70与模组形状维持件80均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时,也可以利用模组形状维持件80与发光模组20其中一端的导电连接端23连接,发光模组20另一端的导电连接端23可以与电源、支撑件70、导通连接件、模组形状维持件中任一一者连接。
参阅图12,灯具100还包括承接件90,承接件90用于和灯身10的端部适配连接,并作为用于承载灯身10的基座。具体地,承接件90呈盘盖状,其中一侧开设有沉槽以形成适配腔91,灯身10端部外侧设有能够填充于适配腔91腔壁的凸起结构。该凸起与适配腔91能够仿形贴合。
优选地,承接件90可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其中与适配腔91相背设置的一侧能够贴合于平面上。发泡材料制成的承接件90可以吸收外部震动冲击,从而为灯具滤震,此外还可以吸收噪音。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身(10)、发光模组(20)以及用于连接内置电源或外部电源的导电连接端(23);
所述灯身(10)包括相对设置的封顶端(13)及立置端(12),所述发光模组(20)连续地穿设于所述灯身(10)内,且所述发光模组(20)的两端分别指向所述封顶端(13)与所述立置端(12);
所述导电连接端(23)连接于所述发光模组(20)的端部,且所述发光模组(20)至少有一端与所述封顶端(13)及/或所述立置端(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20)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连接端(23)固定连接,所述发光模组(20)的另一端与所述封顶端(13)或所述立置端(12)之间形成可相对活动且能够相互分离的牵引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20)的一端,以及所述封顶端(13)或所述立置端(12)装配有磁性件或可磁化件,所述发光模组(20)的一端与所述封顶端(13)或所述立置端(12)磁吸连接;其中:
所述磁性件包括绝缘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体外部的磁性体;或者,
所述可磁化件包括绝缘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体外部的可磁化体;或者,
所述磁性件包括磁性体以及设于所述磁性体外部的绝缘体;或者,
所述可磁化件包括可磁化体以及设于所述可磁化体外部的绝缘体;或者,
所述磁性件包括混合固定的磁性颗粒以及绝缘体;或者,
所述可磁化件包括混合固定的可磁化颗粒以及绝缘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20)设有模组勾接孔或第二模组勾接部,所述封顶端(13)或所述立置端(12)设有第一模组勾接部;或者,所述发光模组(20)设有第一模组勾接部,所述封顶端(13)或所述立置端(12)设有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模组勾接孔;所述第一模组勾接部与所述第二模组勾接部或所述模组勾接孔勾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20)还包括加强件(25)及能够形变的基材(21),所述基材(21)的至少一端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端(23),所述加强件(25)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材(21)连接为一体,且所述导电连接端(23)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加强件(25)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1)设有导电线路(26),所述发光模组(20)具有沿所述基材(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重叠区段,所述加强件(25)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导电线路(26)均沿所述基材(21)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重叠区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包括设于所述基材(21)侧部的中部加强段(251),所述中部加强段(251)沿所述基材(21)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还包括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端(23)与所述基材(21)的尾部加强段(252),所述发光模组(20)包括加强区段,所述尾部加强段(252)与所述中部加强段(251)均延伸通过所述加强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20)沿平行于所述灯身(10)轴线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发光模组(20)螺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灯身(10)共轴设置且穿设于所述灯身(10)内的支撑件(70),所述发光模组(20)绕所述支撑件(70)的长度中心线螺旋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70)包括杆体及多个沿所述杆体轴线螺旋布设的模组形状维持件(80),所述模组形状维持件(80)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并连接至所述发光模组(20),以使所述发光模组(20)绕所述杆体的轴线螺旋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吊挂组件(50),所述吊挂组件(5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封顶端(13)外壁的吊挂台(51),还包括吊挂体(52);
所述吊挂体(52)的两端连接所述吊挂台(51),位于所述吊挂体(52)两端之间的部分围设形成套口(5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吊挂台(51)磁吸连接;或者,
所述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一者包括第一吊挂勾接部,所述吊挂台(51)包括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开设有吊挂勾接孔,所述第一吊挂勾接部与所述第二吊挂勾接部或所述吊挂勾接孔勾连;或者,
所述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一者包括第二吊挂勾接部或开设有吊挂勾接孔,所述吊挂台(51)设有第一吊挂勾接部,所述第一吊挂勾接部与所述第二吊挂勾接部或所述吊挂勾接孔勾连;或者,
所述吊挂体(52)两端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吊挂台(51)凹凸适配,并且形成可拆卸的过盈卡接;或者,
所述吊挂台(51)可拆卸过盈卡接于所述灯身(10)。
CN202221920927.3U 2022-07-21 2022-07-21 灯具 Active CN218032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0927.3U CN218032896U (zh) 2022-07-21 2022-07-21 灯具
PCT/CN2022/139990 WO2024016582A1 (zh) 2022-07-21 2022-12-19 发光模组用基板、发光模组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0927.3U CN218032896U (zh) 2022-07-21 2022-07-21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2896U true CN21803289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0927.3U Active CN218032896U (zh) 2022-07-21 2022-07-21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2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8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杭州杭科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用基板、发光模组及灯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8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杭州杭科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用基板、发光模组及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2637U (zh) Led灯丝灯
US10907785B2 (en) Modular lighting system
US8692449B2 (en) Faux filament lighting device
CN218032896U (zh) 灯具
US4802071A (en) Lantern candy carrier
CN115289425A (zh) 灯具
EP3513115B1 (en) Modular lighting system
CN218032769U (zh) 发光模组用基板、发光模组及灯具
CN218762905U (zh) 灯具
CN110285368A (zh) 一种拼接式的led灯
KR101609749B1 (ko) 엘이디 랜턴
CN208352623U (zh) 一种连接组件以及台灯
CN209511790U (zh) 一种可拼接灯具
CN209101025U (zh) 一种超广角等亮度全塑led点光源
CN202664458U (zh) 一种电子发光手环
WO2024016582A1 (zh) 发光模组用基板、发光模组及灯具
CN202546589U (zh) 一种振动发光装置及一种电子发光环
CN208222131U (zh) 一种led闪光棒
CN203309603U (zh) 一种led灯
CN108720193B (zh) 一种佛珠串
CN202719524U (zh) 一种led消防应急灯
CN202629616U (zh) 照明模块和照明装置
CN202588560U (zh) 电子发光手环
CN201935150U (zh) 戒指灯
CN205402621U (zh) 一种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