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5674U -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5674U CN218025674U CN202221721079.3U CN202221721079U CN218025674U CN 218025674 U CN218025674 U CN 218025674U CN 202221721079 U CN202221721079 U CN 202221721079U CN 218025674 U CN218025674 U CN 218025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 area
- particle
- sedimentation tank
- gran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隔板分割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颗粒形成区域相对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颗粒沉淀区域,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通孔的上方,导流板内置于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通孔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设置有锥形沉降端,可通过颗粒物的自身重力沉降至沉淀池的底部并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厂中,其原理是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沉淀池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辅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等;其中,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集絮凝反应、沉淀、污泥分离以及污泥浓缩技术于一体的沉淀池。
例如,专利CN206910889U,公开了一种采用悬挂式刮泥机刮泥的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中部的斜管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下部的积泥区;在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有支撑平台,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刮泥机,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泥管;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设置有一向所述排泥管方向倾斜的刮泥台,所述刮泥机的刮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刮泥台上方,所述刮泥板的底面与所述刮泥台表面平行且贴合;所述刮泥板可持续旋转带动所述积泥区的泥水通向所述排泥管内进而排出所述沉淀池外。
目前,现有的高密度沉淀池在斜管沉降区的底部都设有刮泥机,主要依靠刮泥机将底部沉降的污泥推动至中央集泥槽内,收集的污泥部分排出沉淀池,部分又会泵回到沉淀池前端,这种做法虽能及时有效的清理沉降在池底的污泥,避免产生厌氧污泥和污泥堆积或板结现象,但会增加工艺单元的处理能耗和处理负荷,且在刮泥机的转动的过程中,也会打破已沉降污泥的静态平衡,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从而影响沉淀池净化水的水质以及产水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在刮泥机工作时容易打破液体静态平衡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相对所述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
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所述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所述通孔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述锥形沉积端,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均设置有排放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内置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并分割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形成有ph调节区、絮凝反应区和助凝反应区,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依次连通且均设置有药剂管,便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内分别投放不同的药剂,所述助凝反应区还连通至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设置有倾斜端,所述助凝反应区的低位端相对所述通孔设置,以便颗粒形成后的混合液经所述通孔流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
进一步的,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沉淀池。
进一步的,还包括巡检组件,所述巡检组件包括用于观测所述沉淀池的巡检台及上下巡检台的楼梯,所述巡检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所述楼梯设置于沉淀池的侧壁并连接至所述巡检台。
进一步的,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并相对所述排放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的顶部设置为锯齿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排放口,所述辅助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斜管的下方并相对所述导流板设置,用于排出沉积至所述导流板处的颗粒物。
进一步的,所述药剂管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药剂孔,以便所述药剂管均匀布施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区和所述絮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底部区域,便于絮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顶部区域,避免助凝反应后的颗粒物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淀装置通过颗粒形成区域的倾斜设计,便于颗粒物形成后随水流排入颗粒沉淀区域,可以减少颗粒物在颗粒形成区域底部的富集;通过在隔板通孔处设置导流板来避免来水对颗粒形成区域的水流冲击,保障了颗粒沉淀区域底部的锥形沉积端已沉降污泥的静态平衡;在斜管下方取消了刮泥机,污泥形成颗粒物后依靠自身重力沉降、浓缩汇集在锥形沉降端中,则可以通过排放口合理排出,能耗低,污泥沉降效果好,产水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中的沉淀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分割所述沉淀池1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12和颗粒沉淀区域13,所述隔板1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111,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的底部相对所述通孔111还设置有倾斜面,所述通孔111位于该倾斜面的低位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的颗粒物依靠自身重力下落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131;分离组件2,包括斜管21和导流板22,所述斜管2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并位于所述通孔111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21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22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并相对所述通孔111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111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述锥形沉积端131,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131均设置有排放口14。
沉淀池1中的颗粒形成区域12设置有进水管,用于接收污水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使得污水中的污泥聚集形成颗粒物,颗粒物可以在颗粒形成区域的倾斜端聚集,然后则可以随水流排入颗粒沉淀区域13,使得颗粒物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沉降至锥形沉积端,最后通过底部锥形沉积端处排放口排出,无需通过刮泥机聚集颗粒物,节省了能耗且可以避免斜管下方的区域被刮泥机打破静态平衡,而过滤后的水则可以穿过斜管流经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最后由上半部的排放口排出。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内还设置有T型挡板15,所述T型挡板15内置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并分割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形成有ph调节区121、絮凝反应区122和助凝反应区123,所述ph调节区121、所述絮凝反应区122和所述助凝反应区123依次连通且均设置有药剂管124,便于所述ph调节区121、所述絮凝反应区122和所述助凝反应区123内分别投放不同的药剂,所述助凝反应区123还连通至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并设置有倾斜端,所述助凝反应区123的低位端相对所述通孔111设置,以便颗粒形成后的混合液经所述通孔111流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其中,所述药剂管124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药剂孔,以便所述药剂管124均匀布施药剂,布设在pH调节区的药剂管为酸碱药剂管,该酸碱药剂管的尺寸为且酸碱药剂管水平设置于ph调节去的上方,药剂流出段水平垂直正下方向的两侧30°~45°处布设有孔径的药剂孔;布设在絮凝反应区的药剂管为絮凝剂管,该絮凝剂管的尺寸为用于输入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药剂至絮凝反应区中;布设在助凝反应区的药剂管为助凝剂管,该助凝剂管的尺寸为主要用于输入聚丙烯酰胺(PAM)药剂至助凝反应区,该助凝剂管水平布设在助凝反应区12的上方,且药剂管药剂流出段水平垂直正下方向的两侧30°~45°处布设有孔径 的药剂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ph调节区121和所述絮凝反应区122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15的底部区域,便于絮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絮凝反应区122和所述助凝反应区123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15的顶部区域,使得所述絮凝反应区122的水流可以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所述助凝反应区123,避免助凝反应后的颗粒物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区1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斜管21通过斜管固定杆安装固定至颗粒沉淀区域,该斜管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蜂窝斜管,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导流板22可以沿水平方向平行或者垂直于所述通孔111的出水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导流板22平行于所述通孔111的出水方向设置且其底部设置有封底板,用于减缓通孔111处排出的水流和颗粒物对颗粒沉淀区域13的冲击,同时所述导流板在所述通孔处111还可以形成用于存放颗粒物的容纳槽,使得通孔处排出的颗粒物可以先沉积至容纳槽处,然后逐步溢出容纳槽并依靠自身重力进入锥形沉积端1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沉淀装置还包括搅拌机3,所述搅拌机3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ph调节区121、所述絮凝反应区122和所述助凝反应区123,以便污水和药剂充分接触并反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沉淀装置还包括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设置于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沉淀池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沉淀装置还包括巡检组件5,所述巡检组件5包括用于观测所述沉淀池的巡检台51及上下巡检台的楼梯52,所述巡检台51设置于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所述楼梯52设置于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并连接至所述巡检台51。其中,巡检台51和楼梯52远离沉淀池1的一侧均设置有栏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沉淀装置还包括溢流堰6,所述溢流堰6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上半部并相对所述排放口14设置。其中,所述溢流堰6的顶部设置为锯齿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沉淀装置还包括辅助排放口16,所述辅助排放口16设置于所述斜管21的下方并相对所述导流板22设置,用于排出沉积至所述导流板22处的颗粒物。在沉淀池正常工作时,助凝反应区形成的颗粒物可通过倾斜面聚集并随水流通过隔板11的通孔111进入颗粒沉淀区域13,此时可以通过导流板22对水流进行缓冲,以减少水流对斜管21底部区域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淀池1的pH调节区中,在搅拌机不断的搅拌下,污水和酸碱药剂管中投加的酸碱药剂充分均匀混合,污水的pH被改变,经过酸碱调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絮凝反应区中,在搅拌泵机的作用下,污水和絮凝剂管中投加的絮凝剂混合,污水中的悬浮物经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凝聚形成颗粒物,经絮凝反应后的污水溢流进入助凝反应区中,在搅拌泵机的作用下,污水和助凝剂管中投加的助凝药剂充分混合,在助凝剂的吸附架桥、网捕等作用下,悬浮颗粒物被聚集而沉降,经助凝反应后的污水进入颗粒沉淀区域中,污水沿着斜管自下而上流动,比重大的颗粒物沉入锥形沉积端中,最后经排放口定时间歇的排出系统,而隔板上的通孔在导流板的作用下,避免了来水冲击斜管下方区域已经沉降的污泥,而经沉降分离后的清水则穿过斜管,然后通过溢流堰以及排放口排出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相对所述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
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所述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所述通孔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述锥形沉积端,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均设置有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内置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并分割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形成有ph调节区、絮凝反应区和助凝反应区,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依次连通且均设置有药剂管,便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内分别投放不同的药剂,所述助凝反应区还连通至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设置有倾斜端,所述助凝反应区的低位端相对所述通孔设置,以便颗粒形成后的混合液经所述通孔流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巡检组件,所述巡检组件包括用于观测所述沉淀池的巡检台及上下巡检台的楼梯,所述巡检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所述楼梯设置于沉淀池的侧壁并连接至所述巡检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并相对所述排放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的顶部设置为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排放口,所述辅助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斜管的下方并相对所述导流板设置,用于排出沉积至所述导流板处的颗粒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管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药剂孔,以便所述药剂管均匀布施药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区和所述絮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底部区域,便于絮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顶部区域,避免助凝反应后的颗粒物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1079.3U CN21802567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1079.3U CN21802567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5674U true CN218025674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7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21079.3U Active CN218025674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5674U (zh) |
-
2022
- 2022-07-04 CN CN202221721079.3U patent/CN2180256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74033U (zh) |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 |
KR100988474B1 (ko) | 상수 및 하폐수 처리용 플록형성지 | |
CN205398192U (zh) | 泥床滤层污水净化器 | |
CN107337263A (zh) | 竖流式混凝沉淀及气浮两用池 | |
US4199451A (en) | Split flow water treatment plant | |
CN109293079B (zh) |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 |
CN113318489A (zh) | 一种矩形斜板二沉池 | |
CN212262611U (zh) | 一种用于矿井废水处理的净水装置 | |
CN211170214U (zh) |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20047168U (zh) | 一种泥渣悬浮高效组合式沉淀池 | |
CN218025674U (zh) |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 |
CN216403946U (zh) |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 |
CN215962260U (zh) | 一种矩形斜板二沉池 | |
CN115710043A (zh) |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沉淀装置 | |
CN213803385U (zh) | 一种高效沉淀及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1595130U (zh) | 变速升流膨胀式混凝反应与中心布水一体化的沉淀装置 | |
CN209853875U (zh) | 一体化净水装置 | |
CN210736421U (zh) | 一种村镇中小型规模生活污水一体化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8104083U (zh) | 一种絮凝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980535U (zh) |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系统 | |
CN220376443U (zh) | 一种一体化磁混凝沉淀池布水装置 | |
CN200987938Y (zh) | 高效混凝悬浮层过滤器 | |
CN110615551A (zh) | 污水处理系统及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 |
CN211497234U (zh) | 一种分体式净水器 | |
CN220684804U (zh) | 污水处理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