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330U -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330U
CN218021330U CN202222746203.8U CN202222746203U CN218021330U CN 218021330 U CN218021330 U CN 218021330U CN 202222746203 U CN202222746203 U CN 202222746203U CN 218021330 U CN218021330 U CN 218021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callus
foot pad
skidding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62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正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en Kanuo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men Kanu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en Kanuo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men Kanu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62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包括脚垫,所述脚垫外形设置为毯状壳体,且所述脚垫的内部开设有内空腔,所述脚垫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表面毯层,所述底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增加局部摩擦力的防滑件,所述表面毯层的下表面并且位于所述内空腔的内部等距固定设置有半球体,且所述半球体与所述防滑件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脚垫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脚垫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还可在受压时产生限制鞋子滑动的槽体空间,降低鞋底与脚垫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另外,在保证表面毯层与脚垫之间存在可形变空间的同时,还可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背景技术
汽车脚垫是集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主机毯五大主要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零部件。汽车脚垫属于内部装饰品,保护车里车外的洁净,起到美观舒适点缀的作用;汽车脚垫吸水、吸尘、去污可以有效防止鞋底残留的水分、脏物造成与离合器、制动器和油门间的滑动,避免安全隐患,降低内饰被污染和损坏的可能性,毕竟清洗脚垫比清洗内饰更方便、更经济。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汽车脚垫的日常使用中,将存在以下两种滑移的情况,一、车内人员与脚垫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情况中,大多出现在人员上下车的过程中,此时的人体大多为倾斜状态,而脚部将同时施力并作用于脚垫,相当于一个倾斜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脚垫的表面,此过程中如果人员所穿的鞋子表面带有大量水分,鞋子与脚垫之间的摩擦力将会降低,进而两者之间很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鞋子在脚垫表面打滑,使人员在上下车过程中具有意外滑倒的风险;二、脚垫与车厢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情况,同样是在脚垫遭受倾斜作用力的情况下发生,在脚垫长时间地使用之后,其与地板之间会聚集有大量的粉尘,粉尘的存在将大大降低脚垫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倾斜作用力过大时,脚垫很有可能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此情况下,同样会产生人员滑倒的意外;而现有的脚垫产品,大多的脚垫其自身结构都是固定且不容易发生形变的,因此,鞋子在脚垫表面并没有额外的限制,因此无法解决上述情况一中的打滑现象,另外,大多数脚垫与车厢地板之间的摩擦力也是固定的,在脚垫受力之后,并没有设置能够大大提高两者之间摩擦力的装置,因此在脚垫长时间的使用之后,都具有上述情况二中的摩擦力下降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解决上述两种打滑现象的脚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能够提高脚垫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脚垫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还可在受压时产生限制鞋子滑动的槽体空间,降低鞋底与脚垫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另外,在保证表面毯层与脚垫之间存在可形变空间的同时,还可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包括脚垫,所述脚垫外形设置为毯状壳体,且所述脚垫的内部开设有内空腔,所述脚垫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表面毯层,且所述表面毯层与所述脚垫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脚垫的下表面等距固定开设有底孔,且所述底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增加局部摩擦力的防滑件;
所述表面毯层的下表面并且位于所述内空腔的内部等距固定设置有半球体,且所述半球体与所述防滑件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表面毯层的上表面等距固定设置有用于提高阻力的防滑凸起,且所述防滑凸起的抗形变能力大于所述表面毯层的抗形变能力。
所述防滑件包括与所述半球体形状相对应的半球壳体,所述半球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弹性连接带,且所述环形弹性连接带的外环外壁与所述底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半球壳体的顶部均开设有内嵌槽,且所述半球体的底部活动嵌入在所述内嵌槽的内部。
所述半球壳体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块,所述半球壳体在不受压状态下,所述防滑块的底部要高于所述脚垫的下表面。
所述内空腔内部等距设置有用于支撑表面毯层的弹性胶装支撑体,且所述弹性胶装支撑体与所述半球体之间呈交错相间设置。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当脚垫表面受到压力时,表面毯层的对应位置将发生凹陷,此时,凹陷区域内的半球体将会下移并嵌入内嵌槽的内部,并接着同时带动半球壳体向下移动,直至防滑块贴合车厢内的地板,与地板贴合的防滑块用于增加脚垫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脚垫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提高脚垫下表面的防滑效果。
(2)本实用新型,表面毯层产生凹陷形变的区域刚好起到脚垫表面防滑的效果,用于临时限制车内人员的脚部,提供鞋子临时固定的槽体空间,降低鞋底与脚垫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提高脚垫表面防滑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半球体嵌入对应的内嵌槽内部,可避免表面毯层与脚垫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保证表面毯层与脚垫之间存在可形变空间的前提下,还可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一步提高该脚垫的防滑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不受压情况下,防滑块远离地板,因此粉尘附着在防滑块表面的可能性降低,而各个底孔与地板接触将形成对应的密闭空间,进一步杜绝防滑块与粉尘接触的可能,保障防滑块的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脚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脚垫的剖视内部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脚垫受压状态下的形变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脚垫;101、表面毯层;102、防滑凸起;103、内空腔;104、底孔;2、半球体;3、防滑件;301、半球壳体;302、防滑块;303、内嵌槽;4、环形弹性连接带;5、弹性胶装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包括脚垫1,脚垫1外形设置为毯状壳体,且脚垫1的内部开设有内空腔103,脚垫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表面毯层101,且表面毯层101与脚垫1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内空腔103的内部可均匀设置有干燥剂,用于保证内空腔103内部干燥。
参照附图1,表面毯层101的上表面等距固定设置有用于提高阻力的防滑凸起102,且防滑凸起102的抗形变能力大于表面毯层101的抗形变能力。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防滑凸起102的抗形变能力大于表面毯层101的抗形变能力,因此在防滑凸起102能够额外提供一定的阻力,提高鞋底与表面毯层101表面之间的阻力。
参照附图2和图3,脚垫1的下表面等距固定开设有底孔104,且底孔104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增加局部摩擦力的防滑件3,防滑件3包括与半球体2形状相对应的半球壳体301,半球壳体3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弹性连接带4,且环形弹性连接带4的外环外壁与底孔104的内壁固定连接,半球壳体301的顶部均开设有内嵌槽303,且半球体2的底部活动嵌入在内嵌槽303的内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脚垫1表面受到压力时,表面毯层101的对应位置将发生凹陷,此时,凹陷区域内的半球体2将会下移并嵌入内嵌槽303的内部,并接着同时带动半球壳体301向下移动,直至防滑块302贴合车厢内的地板,过程中,环形弹性连接带4将同时受到拉扯,与地板贴合的防滑块302用于增加脚垫1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脚垫1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提高脚垫1下表面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表面毯层101产生凹陷形变的区域刚好起到脚垫1表面防滑的效果,用于临时限制车内人员的脚部,提供鞋子临时固定的槽体空间,降低鞋底与脚垫1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的可能,提高脚垫1表面防滑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另外,半球体2嵌入对应的内嵌槽303内部,可避免表面毯层101与脚垫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保证表面毯层101与脚垫1之间存在可形变空间的前提下,还可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一步提高该脚垫1的防滑效果。
参照附图3,半球壳体301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块302,半球壳体301在不受压状态下,防滑块302的底部要高于脚垫1的下表面。
根据上述结构,不受压情况下,防滑块302远离地板,因此粉尘附着在防滑块302表面的可能性降低,而各个底孔104与地板接触将形成对应的密闭空间,进一步杜绝防滑块302与粉尘接触的可能。
参照附图3和图4,表面毯层101的下表面并且位于内空腔103的内部等距固定设置有半球体2,且半球体2与防滑件3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
参照附图2,内空腔103内部等距设置有用于支撑表面毯层101的弹性胶装支撑体5,且弹性胶装支撑体5与半球体2之间呈交错相间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待压力消失后,借助环形弹性连接带4的弹性,可使防滑件3复位,借助弹性胶装支撑体5的弹性,使表面毯层101恢复原状,内空腔103的内部还分布有干燥剂,用于保证内空腔103内部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脚垫1表面受到压力时,如图4所示,脚垫1将发生如图4所示的形变过程,表面毯层101的对应位置将发生凹陷,此时,凹陷区域内的半球体2将会下移并嵌入内嵌槽303的内部,并接着同时带动半球壳体301向下移动,直至防滑块302贴合车厢内的地板,过程中,环形弹性连接带4将同时受到拉扯,而弹性胶装支撑体5也将同时受到挤压而变形;表面毯层101产生凹陷形变的区域刚好起到脚垫1表面防滑的效果,用于临时限制车内人员的脚部,另外,半球体2嵌入对应的内嵌槽303内不可避免表面毯层101与脚垫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最后,与地板贴合的防滑块302用于增加脚垫1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脚垫1与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待压力消失后,借助环形弹性连接带4的弹性,可使防滑件3复位,借助弹性胶装支撑体5的弹性,使表面毯层101恢复原状,内空腔103的内部还分布有干燥剂,用于保证内空腔103内部干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6)

1.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包括脚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1)外形设置为毯状壳体,且所述脚垫(1)的内部开设有内空腔(103),所述脚垫(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表面毯层(101),且所述表面毯层(101)与所述脚垫(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脚垫(1)的下表面等距固定开设有底孔(104),且所述底孔(104)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增加局部摩擦力的防滑件(3);
所述表面毯层(101)的下表面并且位于所述内空腔(103)的内部等距固定设置有半球体(2),且所述半球体(2)与所述防滑件(3)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毯层(101)的上表面等距固定设置有用于提高阻力的防滑凸起(102),且所述防滑凸起(102)的抗形变能力大于所述表面毯层(101)的抗形变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3)包括与所述半球体(2)形状相对应的半球壳体(301),所述半球壳体(3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弹性连接带(4),且所述环形弹性连接带(4)的外环外壁与所述底孔(104)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壳体(301)的顶部均开设有内嵌槽(303),且所述半球体(2)的底部活动嵌入在所述内嵌槽(30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壳体(301)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块(302),所述半球壳体(301)在不受压状态下,所述防滑块(302)的底部要高于所述脚垫(1)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空腔(103)内部等距设置有用于支撑表面毯层(101)的弹性胶装支撑体(5),且所述弹性胶装支撑体(5)与所述半球体(2)之间呈交错相间设置。
CN202222746203.8U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Active CN218021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6203.8U CN218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6203.8U CN218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330U true CN218021330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6203.8U Active CN218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21330U (zh) 一种防滑移的汽车脚垫
CN207949576U (zh) 一种环保防滑垫
CN2807981Y (zh) 浴室地面防滑垫
CN208404054U (zh) 一种充气橡胶防滑垫
CN209463378U (zh) 一种防滑减震的内增高鞋垫
CN211833108U (zh) 一种止滑抗静电鞋底
CN220212598U (zh) 一种可按摩脚底的家居防滑垫子
CN220681828U (zh) 一种具有防滑效果的硅胶垫
CN214246471U (zh) 一种新型橡胶地板
CN213247190U (zh) 一种防滑运动鞋
CN215914095U (zh) 一种防滑编织毯
CN201188925Y (zh) 一体式仿生防滑鞋套
CN218605323U (zh) 一种防滑鞋底
CN210672977U (zh) 一种减震式新型橡胶地垫
CN213993201U (zh) 一种减震防滑橡胶脚垫
CN219613191U (zh) 一种防滑耐磨的鞋底
CN209421665U (zh) 一种新型防滑垫
CN218105067U (zh) 一种仿生曲面鞋底
CN215075824U (zh) 一种具有防滑能力的户外鞋
CN210539148U (zh) 一种分体式浴室防滑鞋
CN220631213U (zh) 一种带有防滑结构的拖鞋
CN216363879U (zh) 一种气垫式磁悬浮缓震鞋底
CN211673649U (zh) 一种高弹性耐磨的防滑地垫
CN207140954U (zh) 双层公交车用楼梯结构
CN218551519U (zh) 一种可抓地防滑的休闲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