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6502U - 同轴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6502U
CN218006502U CN202221705862.0U CN202221705862U CN218006502U CN 218006502 U CN218006502 U CN 218006502U CN 202221705862 U CN202221705862 U CN 202221705862U CN 218006502 U CN218006502 U CN 218006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diaphragm
diaphragm
magnet
voice coi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58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璋
钟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58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650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730 priority patent/WO202400068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6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6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扬声器,其包括盆架、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磁路系统具有传递腔、内磁间隙及外磁间隙,传递腔贯穿磁路系统,振膜包括第一振膜、第二振膜以及第三振膜,第一振膜和第三振膜将传递腔的封闭,音圈包括插入内磁间隙并驱动第三振膜振动的第一音圈以及插入外磁间隙并驱动第二振膜振动的第二音圈,其中,第二振膜用于低音发声,第三振膜发出的高音通过传递腔由第一振膜发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扬声器不仅可增加频带范围、提升高音的转化效率、减短从振动系统到出音口的前腔长度以减少前腔谐振带来的能量损失,而且可保证高音单元的防水性及在整机装配应用过程中可实现隐私通话功能。

Description

同轴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扬声器。
【背景技术】
同轴扬声器是指集成有两个扬声器单元且两个扬声器单元同轴设置的扬声器。同轴扬声器的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声源可位于同轴扬声器的正面,即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发声方向相同,也可位于同轴扬声器的正反面,即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发声方向不上同。
相关技术中的同轴扬声器的两个扬声器单元各自包含独立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通常情况下,两个扬声器单元中的其中一个用于高音发声,另一个用于低音发声。然而这种同轴扬声器存在如下问题:
一、当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发声方向相同时,高音转化效率不足;
二、在应用中,当两个扬声器单元的发声方向不相同时,振动系统至出音口需要设计较长的前腔以配合两个振动系统振动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口发出,然而,这种较长的前腔所产生的谐振会导致能量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处一种新的同轴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扬声器,该同轴扬声器不仅可增加频带范围、提升高音的转化效率、减短从振动系统到出音口的前腔长度以减少前腔谐振带来的能量损失,而且可以保证高音单元的防水性及在整机装配应用过程中可实现隐私通话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扬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具有传递腔、环绕所述传递腔设置的内磁间隙及环绕所述内磁间隙设置的外磁间隙,所述传递腔贯穿所述磁路系统,所述振膜包括第一振膜、环绕所述第一振膜设置的第二振膜以及第三振膜,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内周缘均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第二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三振膜将所述传递腔封闭,所述音圈包括插入所述内磁间隙并驱动所述第三振膜振动的第一音圈以及插入所述外磁间隙并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的第二音圈,其中,所述第二振膜用于低音发声,所述第三振膜发出的高音通过所述传递腔由所述第一振膜发出。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及被所述外磁间隙环绕的主磁部,所述主磁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上的第一磁体、设于所述第一磁体朝向所述第一振膜一侧的第二磁体以及主极芯,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内周缘均固定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主磁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磁体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极芯包括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将所述第一通孔划分为所述内磁间隙和围合腔的壁部及与所述壁部连接并夹设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的板部,所述磁轭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传递腔包括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围合腔。
优选地,所述壁部为连续的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和所述盆架之间并与所述主磁部间隔形成所述外磁间隙的副磁部。
优选地,所述副磁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上的第三磁体及固设于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盆架之间的副极芯。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均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同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二振膜包括内膜体、环绕所述内膜体设置的外膜体及骨架,所述骨架包括连接所述内膜体和所述外膜体的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外磁间隙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二音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骨架还包括自所述平板部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的两相对侧上均固设有固定框,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振膜包括第三膜体和第三球顶,所述第三膜体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所述第三膜体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三球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扬声器通过将第二振膜和第三振膜分别布置于磁路系统的相对两侧以分别提供低音和高音以增加同轴扬声器的频带范围及提升高音的转化效率,同时由于第一振膜和第三振膜将传递腔封闭,因此,第三振膜在第一音圈的驱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能量可以通过传递腔传递至第一振膜并使其振动发出高音。如此不仅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在其同一侧发出高音和低音,因而可以减短从振动系统到出音口的前腔长度,从而减少前腔谐振带来的能量损失,而且第一振膜和第三振膜也可以保证高音单元的防水性。另一方面,第三振膜所系的振动单元也可以是受话器应用,且在整机装配应用过程中,通过机壳背面打孔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正反两面声波在远场抵消,而在近场正面声波提供正常通话功能,最终实现隐私通话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扬声器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同轴扬声器中主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同轴扬声器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同轴扬声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同轴扬声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同轴扬声器包括盆架1以及固持于盆架1的振动系统3和磁路系统5。
振动系统3包括振膜6和音圈7,音圈7驱动振膜6振动发声。
振膜6包括第一振膜61、环绕第一振膜61设置的第二振膜63以及第三振膜65。第一振膜61的外周缘和第二振膜63的内周缘均固定于磁路系统5,第二振膜63的外周缘固定于盆架1,第三振膜65的外周缘固定于磁路系统5背离第一振膜61的一侧。
音圈7包括驱动第三振膜65振动的第一音圈71以及驱动第二振膜63 振动的第二音圈73。
其中,第一振膜61、第二振膜63、第三振膜65、第一音圈71及第二音圈73均同轴设置。如此可以使得振动系统3的各振动单元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音圈71的驱动作用下,第三振膜65所产生的振动发出高音;在第二音圈73的驱动作用下,第二振膜63所产生的振动发出低音(即第二振膜63用于低音发声)。如此可以增加同轴扬声器的频带范围。同时,又由于第二振膜63和第三振膜65分别布置于磁路系统5 的相对两侧,因此可以提升高音的转化效率。
磁路系统5具有传递腔5A、环绕传递腔5A设置的内磁间隙5B及环绕内磁间隙5B设置的外磁间隙5C。其中,传递腔5A贯穿磁路系统5,第一音圈71插入内磁间隙5B,第二音圈73插入外磁间隙5C,且第一振膜 61和第三振膜65将传递腔5A封闭。由于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将传递腔5A封闭,因此,第三振膜65在第一音圈71的驱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能量可以通过传递腔5A传递至第一振膜61并使其振动(即在第三振膜65振动时,第一振膜61被迫振动)发出高音,即第三振膜65发出的高音通过传递腔5A由第一振膜61发出。如此不仅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在其同一侧发出高音和低音,因而可以减短从振动系统到出音口的前腔长度,从而减少前腔谐振带来的能量损失,而且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也可以保证高音单元的防水性。另一方面,第三振膜65所系的振动单元也可以是受话器应用,且在整机装配应用过程中,通过机壳背面打孔可以使得同轴扬声器正反两面声波在远场抵消,而在近场正面(即第一振膜61所在的一侧)声波提供正常通话功能,最终实现隐私通话功能。
具体地,磁路系统5包括磁轭51、被外磁间隙5C环绕的主磁部53以及固设于磁轭51和盆架1之间并与主磁部53间隔形成外磁间隙5C的副磁部55。
磁轭51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511。
主磁部53包括固设于磁轭51上的第一磁体531、设于第一磁体531 朝向第一振膜61一侧的第二磁体533以及主极芯535。第一振膜61的外周缘和第二振膜63的内周缘均固定于第二磁体533,第三振膜65的外周缘固定于磁轭51背离主磁部53的一侧。
第一磁体531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532。也就是说,第一磁体531呈连续的环状结构。
第二磁体533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534。也就是说,第二磁体533呈连续的环状结构。
主极芯535包括插入第一通孔532内并将第一通孔532划分为内磁间隙5B和围合腔5D的壁部537及与壁部537连接并夹设于第一磁体531和第二磁体533之间的板部539,其中,传递腔5A包括第二通孔534、第三通孔511及围合腔5D。
在本实施例中,壁部537为连续的环状结构。也就是说,内磁间隙5B 和围合腔5D之间被壁部537隔开,而传递腔5A包括第二通孔534、第三通孔511及围合腔5D,而不包括内磁间隙5B。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壁部537也可以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分体结构构成。也就是说,内磁间隙5B和围合腔5D之间可以通过壁部537的各分体之间的间隙连通,而传递腔5A除包括第二通孔534、第三通孔511及围合腔5D外,还包括内磁间隙5B。
副磁部55包括固设于磁轭51上的第三磁体551及固设于第三磁体551 和盆架1之间的副极芯553。也就是说,磁路系统5通过副极芯553与盆架1固定而实现与盆架1固定。
其中,第一磁体531、第二磁体533、第三磁体551均沿振膜6的振动方向充磁,且第一磁体531和第二磁体533同极相对设置,第一磁体531 和第三磁体551的充磁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体531、第二磁体533及第三磁体551可以是人造磁钢,也可以是由天然磁石加工形成。主极芯535和副极芯553均由导磁材料制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磁路系统5并不局限于为上述结构,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副磁部55,相应地,磁路系统5可以通过磁轭 51与盆架1固定而实现与盆架1固定;或者,外磁间隙也可以由磁轭和主磁部间隔形成,具体地,磁轭设置成包括固设于第一磁体531的底壁及自底壁延伸形成并与主磁部间隔形成外磁间隙的侧壁。
如图3及图5所示,第二振膜63包括内膜体631、环绕内膜体631设置的外膜体633及骨架635,骨架635包括连接内膜体631和外膜体633 的平板部637及自平板部637向外磁间隙5C延伸形成并与第二音圈7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38。其中,内膜体631的内周缘固定于第二磁体533,外膜体633的外周缘固定于盆架1。
如图3及图5所示,骨架635还包括自平板部637延伸形成并与第一连接部638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639,振动系统3还包括弹性支撑件8,弹性支撑件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39连接,其另一端与盆架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8设有两个,且两个弹性支撑件8沿同轴扬声器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弹性支撑件8抑制第二音圈73 在长轴方向上的摆动,从而提高发声质量。
弹性支撑件8包括固设于盆架1远离第二振膜63一侧并与第二音圈 73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81及固设于柔性电路板81远离第二振膜63一侧辅助振膜83。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5的两相对侧上均固设有固定框57,第一振膜61的外周缘和第三振膜65的外周缘固定于固定框57的内壁上。具体地,第二磁体533背离第一磁体531的一侧固定有一个固定框57,磁轭51背离第一磁体531的一侧亦固定有一个固定框57。也就是说,第一振膜61 和第三振膜65均分别通过固定框57间接固定于磁路系统5上,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的相对两侧均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以避免在第二磁体533和磁轭51上做避让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振动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二磁体533的体积及磁轭51的导磁性以增加内磁间隙 5B和外磁间隙5C内的磁场强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的相对两侧均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即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均与磁路系统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腔5A还包括第一振膜61与磁路系统5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三振膜65与磁路系统5之间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膜61和第三振膜65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三振膜65为例,第三振膜65包括第三膜体651和第三球顶653,第三膜体 651的外周缘固定于固定框57的内壁上,第三膜体653的外周缘固定于第三球顶65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同轴扬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具有传递腔、环绕所述传递腔设置的内磁间隙及环绕所述内磁间隙设置的外磁间隙,所述传递腔贯穿所述磁路系统,所述振膜包括第一振膜、环绕所述第一振膜设置的第二振膜以及第三振膜,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内周缘均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第二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三振膜将所述传递腔封闭,所述音圈包括插入所述内磁间隙并驱动所述第三振膜振动的第一音圈以及插入所述外磁间隙并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的第二音圈,其中,所述第二振膜用于低音发声,所述第三振膜发出的高音通过所述传递腔由所述第一振膜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及被所述外磁间隙环绕的主磁部,所述主磁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上的第一磁体、设于所述第一磁体朝向所述第一振膜一侧的第二磁体以及主极芯,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二振膜的内周缘均固定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主磁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磁体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极芯包括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将所述第一通孔划分为所述内磁间隙和围合腔的壁部及与所述壁部连接并夹设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的板部,所述磁轭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传递腔包括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围合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为连续的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和所述盆架之间并与所述主磁部间隔形成所述外磁间隙的副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磁部包括固设于所述磁轭上的第三磁体及固设于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盆架之间的副极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均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同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膜包括内膜体、环绕所述内膜体设置的外膜体及骨架,所述骨架包括连接所述内膜体和所述外膜体的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外磁间隙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二音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自所述平板部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相对侧上均固设有固定框,所述第一振膜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三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振膜包括第三膜体和第三球顶,所述第三膜体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所述第三膜体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三球顶。
CN202221705862.0U 2022-06-30 2022-06-30 同轴扬声器 Active CN218006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5862.0U CN218006502U (zh) 2022-06-30 2022-06-30 同轴扬声器
PCT/CN2022/106730 WO2024000687A1 (zh) 2022-06-30 2022-07-20 同轴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5862.0U CN218006502U (zh) 2022-06-30 2022-06-30 同轴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6502U true CN218006502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3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5862.0U Active CN218006502U (zh) 2022-06-30 2022-06-30 同轴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6502U (zh)
WO (1) WO20240006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3097B1 (en) * 2019-02-25 2020-08-11 Resonado Inc. Bidirectional speaker using bar magnets
US11044562B1 (en) * 2020-01-21 2021-06-22 Resonado, Inc. Multi-diaphragm speaker driven by multiple voice coil plates and a shared permanent magnet pair
CN213938315U (zh) * 2020-09-25 2021-08-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2165669B (zh) * 2020-10-22 2021-07-06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
CN114390407A (zh) * 2022-01-25 2022-04-2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687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1976B (zh) 扬声器
CN218387855U (zh) 同轴扬声器
CN111182426A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复合型扬声器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31977B (zh) 扬声器
US10979821B2 (en) Sound generator
CN201854416U (zh) 扬声器
CN213126461U (zh)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US10820113B2 (en) Speaker
CN215300909U (zh) 发声器件
WO2022061987A1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1744718U (zh) 发声器件
CN214177551U (zh) 发声器件
CN218006502U (zh) 同轴扬声器
WO2021174577A1 (zh) 发声器件
KR100413374B1 (ko) 스피커 일체형 리시버
CN213661916U (zh) 发声器件
CN211406274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复合型扬声器
CN115396791A (zh) 电路及发声器件
CN214381362U (zh) 发声装置
CN213661910U (zh) 一种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发声装置
CN110475185B (zh) 声学辐射组件以及发声设备
KR20100044461A (ko) 지향성 스피커
JP2006217518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213485157U (zh) 骨传导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