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405U -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05405U CN218005405U CN202221826493.0U CN202221826493U CN218005405U CN 218005405 U CN218005405 U CN 218005405U CN 202221826493 U CN202221826493 U CN 202221826493U CN 218005405 U CN218005405 U CN 2180054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tact piece
- connecting terminal
- column
- connector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固定设有插柱,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插柱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有弹性片,四个所述弹性片的侧壁均固定设有锁止头,所述插柱的柱壁开设有与锁止头卡接配合的锁止槽;所述插柱的端部弹性设有接触片,且接触片的一侧与插槽的侧壁接触设置。本实用新型连接可靠性强,且不易松动,使用寿命更加持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高载流连接器作为用电设备或单元与电源/信号导线连接的部件,由于采用插拔结构使用方便,已经被广泛应用。
其中专利号为CN209658456U,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及连接器。该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第一端间隔成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第二端间隔成两个第二接触部。
在上述的方案中为了提高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可靠性,在第一连接端的端部和第二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开口,但是单纯靠开口无法使得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稳固连接,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会出现接触松动的现象,影响电器接通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可靠性较弱的问题,而提出的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固定设有插柱,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插柱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有弹性片,四个所述弹性片的侧壁均固定设有锁止头,所述插柱的柱壁开设有与锁止头卡接配合的锁止槽;
所述插柱的端部弹性设有接触片,且接触片的一侧与插槽的侧壁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插柱的端部固定设有插套,所述接触片滑动插入于插套的内部,所述接触片的一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接触片的一端均与插柱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套采用铜套,所述接触片采用铜片。
优选的,所述弹性片采用弧形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插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弹性片采用弹簧钢片。
优选的,所述锁止头采用半球体结构,所述锁止槽采用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插柱采用方形柱,所述插槽采用方形槽。
高载流连接器,包括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和绝缘壳体,所述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绝缘壳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插柱、弹性片和锁止头,插柱插入在插槽的内部后,弹性片上的锁止头会接触插柱,使得弹性片发生形变,待锁止头与锁止槽对齐后,此时弹性片的弹力作用使得锁止头与锁止槽卡接配合,由于锁止头的数目为四个,从而可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稳固连接。
2、该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通过设置在插柱端部的接触片、插套和弹簧,插柱插入在插槽的内部后,接触片会与插槽的侧壁接触,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接触片与插槽的侧壁紧密接触,从而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稳定接通。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连接可靠性强,且不易松动,使用寿命更加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第二连接端子的端面图。
图中:1、第一连接端子;2、第二连接端子;3、插柱;4、插槽;5、弹性片;6、锁止头;7、锁止槽;8、接触片;9、插套;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第一连接端子1的一端固定设有插柱3,第二连接端子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插柱3插入的插槽4,插柱3采用方形柱,插槽4采用方形槽;插槽4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有弹性片5,弹性片5采用弧形片,弹性片5的一端与插槽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弹性片5采用弹簧钢片,弹簧钢的弹性高,使得弹性片5回弹力强;四个弹性片5的侧壁均固定设有锁止头6,插柱3的柱壁开设有与锁止头6卡接配合的锁止槽7,锁止头6采用半球体结构,锁止槽7采用弧形槽,半球体结构和弧形结构的设置,朝着相反方向拉动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时,使得锁止头6能够从锁止槽7的内部移出,从而可将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分离。
插柱3的端部弹性设有接触片8,且接触片8的一侧与插槽4的侧壁接触设置,接触片8采用铜片,插柱3的端部固定设有插套9,插套9采用铜套,铜材质可保证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能够接通,接触片8滑动插入于插套9的内部,接触片8的一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弹簧10,两个弹簧10远离接触片8的一端均与插柱3的端部固定连接,由于弹簧10的弹力作用,使得接触片8与插槽4的侧壁紧密接触,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的接通稳定性。
高载流连接器,包括连接器端子和绝缘壳体,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绝缘壳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连接,使得插柱3插入在插槽4的内部,插柱3在插入的过程中,插柱3的四周侧壁均与弹性片5上的锁止头6接触,插柱3在持续插入的过程中,使得弹性片5发生形变,待锁止头6与插柱3上的锁止槽7对齐后,此时弹性片5的弹力作用使得锁止头6与锁止槽7卡接配合,可保证插柱3插入在插槽4内部的稳固性,从而可将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之间稳固连接,插柱3插入在插槽4的内部后,接触片8会与插槽4的侧壁接触,由于弹簧10的弹力作用,使得接触片8与插槽4的侧壁紧密接触,进而提高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的接通稳定性,确保电器接通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连接器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和第二连接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的一端固定设有插柱(3),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插柱(3)插入的插槽(4),所述插槽(4)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有弹性片(5),四个所述弹性片(5)的侧壁均固定设有锁止头(6),所述插柱(3)的柱壁开设有与锁止头(6)卡接配合的锁止槽(7);
所述插柱(3)的端部弹性设有接触片(8),且接触片(8)的一侧与插槽(4)的侧壁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3)的端部固定设有插套(9),所述接触片(8)滑动插入于插套(9)的内部,所述接触片(8)的一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弹簧(10),两个所述弹簧(10)远离接触片(8)的一端均与插柱(3)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9)采用铜套,所述接触片(8)采用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5)采用弧形片,所述弹性片(5)的一端与插槽(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弹性片(5)采用弹簧钢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头(6)采用半球体结构,所述锁止槽(7)采用弧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3)采用方形柱,所述插槽(4)采用方形槽。
7.高载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和绝缘壳体,所述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绝缘壳体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6493.0U CN218005405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6493.0U CN218005405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05405U true CN218005405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1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26493.0U Active CN218005405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05405U (zh) |
-
2022
- 2022-07-14 CN CN202221826493.0U patent/CN2180054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41841Y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3173283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A2252925A1 (en) | Electrical adapters | |
CN218005405U (zh) | 高载流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 | |
CN218215769U (zh) |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 |
CN206250421U (zh) | Usb插头连接器 | |
CN213278561U (zh) | 一种公插头及母插头 | |
CN210806089U (zh)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mini-usb接口 | |
CN209844087U (zh) | 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 | |
CN212209825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 |
CN212303991U (zh) | 母端子 | |
CN209786253U (zh) |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 |
CN217848483U (zh) | 一种具有安全控电机构的连接器 | |
CN207474717U (zh) | 一种压入式电子连接器 | |
CA2704721C (en) | Improved charging interface for rechargeable devices | |
CN217983773U (zh) | 连接稳固型插座连接器端子 | |
CN210837533U (zh) | 开关 | |
CN221262784U (zh) | 一种卡扣式可更换防打火集成模块的大电流连接器 | |
CN221226044U (zh) | 一种按钮开关用接线定位结构 | |
CN218632641U (zh) | 具有改良式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10628569U (zh) | 一种插座通导连接结构 | |
CN220066334U (zh) | 一种矿用低压电缆插接头 | |
CN210224481U (zh) | 一种防开路连接器 | |
CN221407876U (zh) | 一种连接牢固的连接器端子结构 | |
CN219123532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