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246U -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5246U
CN218005246U CN202222358215.3U CN202222358215U CN218005246U CN 218005246 U CN218005246 U CN 218005246U CN 202222358215 U CN202222358215 U CN 202222358215U CN 218005246 U CN218005246 U CN 218005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ation
line
radiating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82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珊
庄凯杰
陈哲凡
黄雪娟
于晨武
王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lterah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terah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terah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terah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82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5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5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5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包括:天线馈线;第一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辐射组件与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分别分布在所述天线馈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错位布置,并配备为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雷达以及终端。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无需采用功分器,从而使得雷达可朝小型化方向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探测和测距的雷达的应用愈加广泛。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雷达的覆盖范围对天线的方向图的要求也不相同。
相关技术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常设置功分器、多根天线、以及多根馈线,每一根天线通过一根馈线与功分器相连,通过使得至少部分馈线的长短不一,达到与这些长短不一的馈线相连的天线在辐射信号时存在幅度相位差,以使得这些天线在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在另一些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利用这些天线进行波束赋形来调整天线的方向图。
然而,采用相关技术的手段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由于必须使得天线的数量为多个,故必须采用用于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功分器经由多根馈线给多根天线供电。由于功分器占用面积较大,从而致使雷达的尺寸无法朝小型化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无需采用功分器,从而使得雷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同时简化天线设计的难度并实现宽的阻抗带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包括:天线馈线;第一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其中,第一辐射组件与第二辐射组件分别分布在天线馈线的两侧,天线馈线用于为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进行馈电,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错位布置,并配备为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雷达,包括:上述的天线。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雷达。
由前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雷达以及终端,均包括:天线馈线;第一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其中,第一辐射组件与第二辐射组件分别分布在天线馈线的两侧,天线馈线用于为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进行馈电,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错位布置,并配备为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
如此,基于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可实现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在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在另一些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利用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进行波束赋形来调整天线的方向图。
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利用属于一根天线的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进行波束赋形,而无需像相关技术一样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波束赋形,从而实现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无需向相关技术一样必须采用功分器,进而可使得雷达可朝小型化方向发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20°至1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辐射单元沿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辐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辐射单元沿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N倍第一预设间距;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M倍第二预设间距;其中,N、M均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间距、第二预设间距均为天线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的数量与第二辐射单元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第一辐射单元的一边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辐射单元的尺寸为天线的波长的0.4倍至0.7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单元馈线以及与第一单元馈线相连的第一辐射线,第一单元馈线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一单元馈线与天线馈线电磁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馈线的长度尺寸为天线的波长的0.4倍至0.6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辐射线与天线馈线对应处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与天线馈线连接实现馈电,第二辐射单元与天线馈线电磁耦合实现馈电;或,第一辐射单元以及第二辐射单元均与天线馈线连接实现馈电;或,第一辐射单元以及第二辐射单元均与天线馈线电磁耦合实现馈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雷达还包括:芯片,具有芯片本体以及包裹芯片本体的封装结构;天线设置在封装结构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20°至140°时的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采用相关技术的手段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由于必须使得天线的数量为多个,故必须采用用于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功分器经由多根馈线给多根天线供电。由于功分器占用面积较大,从而致使雷达的尺寸无法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功分器的工作状态及天线阵列之间的幅度/相位差和天线的端口阻抗强相关,致使天线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天线阻抗进行设计,增加了设计难度,且对于带宽不能保障。
为了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无需采用功分器,从而使得雷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同时简化天线设计的难度并实现宽的阻抗带宽。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天线,包括:天线馈线;第一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其中,第一辐射组件与第二辐射组件分别分布在天线馈线的两侧,天线馈线对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电源进行馈电,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错位布置,并配备为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
如此,基于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可实现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在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在另一些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利用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进行波束赋形来调整天线的方向图。
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利用属于一根天线的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进行波束赋形,而无需向相关技术一样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波束赋形,从而实现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无需向相关技术一样必须采用功分器,进而可使得雷达可朝小型化方向发展。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100,包括:天线馈线110;第一辐射组件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第二辐射组件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131;其中,第一辐射组件120与第二辐射组件130分别分布在天线馈线110的两侧,第一辐射单元121与第二辐射单元131错位布置,并配备为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在使用时,第一辐射单元121辐射的电磁波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第二辐射单元131辐射的电磁波也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如前述内容,通过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可实现第一辐射单元121与第二辐射单元131在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在另一些特定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利用第一辐射单元121与第二辐射单元131进行波束赋形来调整天线100的方向图。这样一来,实现在调整天线100的方向图时,无需向相关技术一样利用多根天线进行波束赋形并必须采用功分器,进而可使得雷达可朝小型化方向发展。
此外,相关技术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时采用的功分器为无源器件,功分器存在插入损耗,致使功分器在使用时会使得部分能量消耗在功分器上。而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在调整天线100的方向图时,无需向相关技术一样使用功分器,故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00在调整天线100的方向图后相较于相关技术而言,还可避免功分器消耗能量继而提高能源效率。
具体的,本申请对实现上述的“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制。在此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将每组错位的第一辐射单元121与第二辐射单元131在天线馈线110延伸方向上的间距,设计为天线100的0.1倍波长至0.5倍波长,即可实现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落在上述限位差范围内。当然,由于辐射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与辐射单元之间的间距、馈线长度、天线材料等因素有关,因此实现上述相位差的方式有很多种,并布局限于上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只要保证最终的相位差落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100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上述的天线馈线110、第一辐射组件120以及第二辐射组件130均设置在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形成天线100的参考地平面。
进一步的,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可以为铜层,上述的天线馈线110、第一辐射组件120以及第二辐射组件130均可为通过对铜层(此处为第一导电层)进行蚀刻而形成。相应的,此时第二导电层也可为铜层。
进一步的,第一辐射单元121和天线馈线110的馈电方式与第二辐射单元131和天线馈线110的馈电方式可相同也可不同。具体的,参见图1与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实现馈电,第二辐射单元131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实现馈电。参见图4,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以及第二辐射单元131均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实现馈电,无需考虑电磁耦合时天线单元与天线馈线之间所需设置的间距,从而使得天线100的设计乃至于制造过程较为简单。参见图2与图5,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以及第二辐射单元131均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实现馈电,如此,可便于使得第一辐射单元121以及第二辐射单元131的阻抗带宽≤-10dB,同时耦合馈电的方式带来的带宽较宽。
此外,当第一辐射单元12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馈电的具体方式可相同也可不同。具体的,在一个例子中,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均直接连接进行馈电。在又一个例子中,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均电磁耦合进行馈电。在再一个例子中,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中的一部分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进行馈电、另一部分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进行馈电。当第二辐射单元13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与天线馈线110连接的具体馈电方式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进一步优选的为120°至140°。结合图6可知,此种设置使得第一辐射单元121与第二辐射单元131工作时在水平方向角度+15°至+60°的范围内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在其他角度范围内的信号不会过多相消干涉,从而使得天线100水平方位面的方向图中位于角度+15°至+60°的范围内的信号能量非常高。将具有此种水平方位面的方向图的天线100应用于车辆上,可便于车辆实现碰撞预警以及变道辅助等功能。
具体的,结合图7,将具有此种天线100的雷达200安装车辆300的边角处,并使得该边角处的前方或后方处于天线100水平方位面的方向图中位于角度+15°至+60°的范围内,且使得该边角处的侧方处于天线100水平方位面的方向图中位于角度-15°至-60°的范围内。如此,可便于车辆300利用雷达200重点监测车辆300前方或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同时还可利用雷达200对车辆300侧方进行较好的监测。
继续参见图1至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沿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且各个第一辐射单元121辐射信号的相位相同,如此,可提高天线100增益。相应的,在此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也沿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辐射单元131的数量也可为多个,且各个第二辐射单元131辐射信号的相位相同,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天线100增益。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N倍第一预设间距;其中,N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从而使得各第一辐射单元的相位相同。
具体的,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点是指:第一辐射单元121几何图形的中心点。
由于天线100在使用时,天线馈线110上的电流方向每经过半个波长就会发生一次转向,通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N倍第一预设间距,且N为正整数,第一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可使得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馈电后产生的电流流向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相叠加,以使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信号较好。
优选的,第一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如此,可确保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与天线馈线110馈电后产生的电流流向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第一辐射单元121的辐射叠加后产生的信号强度最佳。
在此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单元13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M倍第二预设间距;其中,M为正整数,第二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
具体的,第二辐射单元131的中心点是指:第二辐射单元131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部分的中心位置。
同样,由于天线100在使用时,天线馈线110上的电流方向每经过半个波长就会发生一次转向,通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单元13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M倍第二预设间距,且M为正整数,第二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可使得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与天线馈线110馈电后产生的电流流向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相叠加,以使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信号较好。
优选的,第二预设间距为天线100的波长。如此,可确保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与天线馈线110馈电后产生的电流流向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辐射单元131的辐射叠加后产生的信号强度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N与M可相同也可不同,第一预设间距与第二预设间距可相同也可不同。在一实施方式中,N与M相同,第一预设间距与第二预设间距也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的数量不小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数量的二分之一。如此,可较好地维护天线100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向图的形状,以防止天线100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向图在某些位置发生畸变。在一个例子中,第一辐射单元121的数量与第二辐射单元131的数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辐射单元121以及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形状均不做限定。
参见图1至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一边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的,当天线馈线110的形状为直线时,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形状为矩形;而当天线馈线110的形状为曲线时,为了使得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一边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一边为与天线馈线110相适配的曲线,此时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形状为类矩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天线馈线110的形状为曲线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方案中,天线馈线110的形状也可为折线、波浪线等,此时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一边也做出相应变化以形成与天线馈线110的形状相适配的折线、波浪线等。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形状也可为矩形或类矩形,第二辐射单元131的一边的延伸方向也可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与“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具有相同的含义,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时,第一辐射单元121整体均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此时,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点即为矩形或类矩形(即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位置。当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时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尺寸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4倍至0.6倍。更进一步的,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尺寸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4倍至0.6倍。半波长(即波长的0.5倍)是常见的构成辐射结构的尺寸,通过第一辐射单元121的尺寸以及第二辐射单元131的尺寸均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4倍至0.6倍,可使得天线100效率最大化。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包括第一单元馈线122以及与第一单元馈线122连接的第一辐射线123,第一单元馈线122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一单元馈线122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进行馈电。通过第一单元馈线122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便于第一单元馈线122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馈电,继而通过第一辐射线123与第一单元馈线122相连,可实现天线馈线110经由第一单元馈线122为第一辐射线123供电。此时,第一辐射单元121的第一辐射线123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故第一辐射单元121的中心点即为第一辐射线123的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辐射线123可与第一单元馈线122的任一处相连。具体的,第一辐射线123可与第一单元馈线122的任一端相连,也可与第一单元馈线122两端之间的位置相连,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辐射单元131包括第二单元馈线132以及与第二单元馈线132相连的第二辐射线133,第二单元馈线132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二单元馈线132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进行馈电。通过第二单元馈线132的延伸方向与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便于第二单元馈线132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馈电,继而通过第二辐射线133与第二单元馈线132相连,可实现天线馈线110经由第二单元馈线132为第二辐射线133供电。此时,第二辐射单元131的第二辐射线133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号,故第二辐射单元131的中心点即为第二辐射线133的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辐射线133可与第二单元馈线132的任一处相连。具体的,第二辐射线133可与第二单元馈线132的任一端相连,也可与第二单元馈线132两端之间的位置相连,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馈线122的长度尺寸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4倍至0.7倍。相应的,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馈线132的长度尺寸为天线100的波长的0.4倍至0.7倍。如此,可使得第一单元馈线122以及第二单元馈线132从天线馈线110上能够获得较大的能量,同时可避免第一单元馈线122以及第二单元馈线132长度过长致使第一单元馈线122以及第二单元馈线132在与天线馈线110电磁耦合时会产生反相位的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3与图4,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1可仅包括第一辐射线123而不设有第一单元馈线122,此时,第一辐射线123可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而使得天线馈线110直接为第一辐射线123供电。继续参见图4,相应的,第二辐射单元131也可仅包括第二辐射线133而不设有第二单元馈线132,此时,第二辐射线133可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而使得天线馈线110直接为第二辐射线133供电。
参见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线1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由于天线馈线110的电流流向为沿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通过第一辐射线1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可使得第一辐射线123上的电流流向为垂直于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继而便于第一辐射线123将射频信号沿垂直于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辐射出去,从而使得第一辐射线123的极化方向垂直于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进而提升第一辐射线123的辐射效果。
具体的,当第一辐射线123通过第一单元馈线122与天线馈线110耦合馈电时,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是指:第一辐射线123与第一单元馈线122相连处对应的部分天线馈线110。若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馈电,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是指:第一辐射线123与天线馈线110的相连处。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辐射线1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同样,由于天线馈线110的电流流向为沿天线馈线110的延伸方向,通过第二辐射线1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可使得第二辐射线133上的电流流向为垂直于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继而便于第二辐射线133将射频信号沿垂直于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辐射出去,从而使得第二辐射线133的极化方向垂直于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的延伸方向,进而提升第二辐射线133的辐射效果。
具体的,当第二辐射线133通过第二单元馈线132与天线馈线110耦合馈电时,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是指:第二辐射线133与第二单元馈线132相连处对应的部分天线馈线110。若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直接连接馈电,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对应处是指:第二辐射线133与天线馈线110的相连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天线馈线110的宽度尺寸不做限定。当需降低天线100的阻抗时,可增加天线馈线110的宽度尺寸;而当需增加天线100的阻抗时,可减少天线馈线110的宽度尺寸。
参见图1至图5,与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雷达2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10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雷达200具有的天线1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100结构、构造相同,因此雷达20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100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雷达200还包括:芯片,具有芯片本体以及包裹芯片本体的封装结构;天线100设置在封装结构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雷达20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具有的雷达200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雷达200结构、构造相同,而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雷达20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100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终端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100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为车辆30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馈线;
第一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辐射单元;
第二辐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辐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组件与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分别分布在所述天线馈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错位布置,并配备为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0°至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信号的相位差为120°至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沿所述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沿所述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N倍第一预设间距;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为M倍第二预设间距;
其中,N、M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二预设间距均为所述天线的波长的0.7倍至1.3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一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尺寸为所述天线的波长的0.4倍至0.6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单元馈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单元馈线相连的第一辐射线,所述第一单元馈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天线馈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单元馈线与所述天线馈线电磁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元馈线的长度尺寸为所述天线的波长的0.4倍至0.7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线与所述天线馈线对应处的延伸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所述天线馈线连接馈电,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天线馈线电磁耦合馈电;
或,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均与所述天线馈线连接馈电;
或,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均与所述天线馈线电磁耦合馈电。
12.一种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片,具有芯片本体以及包裹所述芯片本体的封装结构;
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封装结构上。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雷达。
CN202222358215.3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Active CN218005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8215.3U CN218005246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8215.3U CN218005246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5246U true CN218005246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8215.3U Active CN218005246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5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877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70201024A1 (en) Radar array antenna
EP2717385B1 (en) Antenna apparatus
JP2610769B2 (ja) アンテナ放射装置
US5717410A (en) Omnidirectional slot antenna
US20140078005A1 (en) Radar array antenna using open stubs
US5017931A (en) Interleaved center and edge-fed comb arrays
EP2827450B1 (en) Dual antenna apparatus
CN110867643B (zh) 宽波束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WO2022233348A2 (zh) 微带天线、天线阵列、雷达和车辆
WO2006097145A1 (en) Dielectric rod antenna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antenna
CN114122682A (zh) 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US7505011B2 (en) Antenna apparatus
CN212848783U (zh) 天线单元、收发天线、传感器及设有传感器的设备
CN113690576A (zh) 微带天线以及无线信号传输设备
CN218005246U (zh) 一种天线、雷达以及终端
JP6087419B2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US7286086B2 (en) Gain-adjustable antenna
CN110854516A (zh) 远距离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JP2013135345A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アレーアンテナ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CN211743384U (zh) 宽波束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CN211957900U (zh) 远距离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KR102415784B1 (ko) 마이크로스트립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레이더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KR102039398B1 (ko)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에서 동작하는 통합 안테나
CN109216915B (zh) 天线及天线阵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