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7689U -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 Google Patents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7689U
CN217997689U CN202222299787.9U CN202222299787U CN217997689U CN 217997689 U CN217997689 U CN 217997689U CN 202222299787 U CN202222299787 U CN 202222299787U CN 217997689 U CN217997689 U CN 21799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ail
roller
plat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97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莹
方继武
陈荣
杨建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ji CRRC Times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ji CRRC Times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ji CRRC Times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ji CRRC Times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97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7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轨装置,其包括走行机构及收轨机构;收轨机构包括支架、传输滚筒组件、上轨板及第一滚筒;支架安装于走行机构,且能在走行机构带动下移动;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支架;上轨板安装于支架,上轨板的一端对应传输滚筒组件设置,上轨板的另一端朝向支架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支架,且上轨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第一滚筒设置有两个,两第一滚筒安装于支架的前端,且沿支架的宽度方向,两第一滚筒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滚筒与支架可调连接,以调节两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收轨车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能降低外侧收轨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已逐步向高速重载、大运量、高密度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主要干线均需换铺无缝线路,现有的无缝线路也要按需进行周期更换,因此,钢轨回收是铁路线路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钢轨内侧收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有相应的快速换轨车可以进行收轨。但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换轨车回收作业都是在轨道中心进行的,无法直接对位于轨道外侧的旧钢轨进行回收。
若对位于轨道外侧的旧钢轨不进行回收,让旧钢轨长时间置于轨道外侧,在桥梁线路和小曲线半径线路上容易侵限,危及行车安全,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回收轨道外侧的旧钢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人工将旧钢轨切断后,用随车吊直接将切断后的旧钢轨吊装到平板车上,此种收轨方式费工费料,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另一种方式为:通过大量工人采用撬棍等工具将轨道外侧的旧钢轨强行拨至轨道中心,再利用现有技术的快速换轨车进行收轨,此种收轨方式依然存在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快速换轨车无法直接对位于轨道外侧的旧钢轨进行回收,在收轨时,需要借助人工将轨道外侧的旧钢轨强行拨至轨道中心,导致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轨装置,其能实现直接对轨道外侧的旧钢轨进行回收,在收轨时,工人只需将外侧钢轨抬入上轨板处,即可通过所述收轨装置自身的行走完成收轨,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一种收轨装置,其包括走行机构及收轨机构;
所述收轨机构包括支架、传输滚筒组件、上轨板及第一滚筒;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机构,且能在所述走行机构带动下移动;
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
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的一端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架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支架,且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
所述第一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一滚筒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支架可调连接,以调节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支架及安装座;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滚筒,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处;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安装部位的宽度;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处;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安装部位的宽度。
优选的,沿所述支架的前端往所述支架的后端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朝向中心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对应所述上轨板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对应所述上轨板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包括传输支架及传输滚筒;
所述传输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
所述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传输支架上,且所述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输支架包括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隔板及第二端板;
所述传输滚筒包括第一传输滚筒及第二传输滚筒,所述第一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第二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第一传输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传输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换向轴,所述第一换向轴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隔板连接;
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换向轴,所述第二换向轴分别与所述第二端板及所述隔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轨机构还包括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后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二滚筒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均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走行支架及走行轮组件,所述走行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且所述走行轮组件上的两走行轮之间的间距与轨道的轨距相匹配;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
优选的,沿所述上轨板远离所述传输滚筒组件的一端往靠近所述传输滚筒组件的一端,所述上轨板的上轨面的高度逐渐增加。
一种收轨车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轨车、传输小车及收轨装置,所述收轨装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轨装置,其包括走行机构及收轨机构;所述收轨机构包括支架、传输滚筒组件、上轨板及第一滚筒;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机构,且能在所述走行机构带动下移动;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的一端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架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支架,且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所述第一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一滚筒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支架可调连接,以调节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所述收轨装置中所述上轨板延伸出所述支架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并且所述上轨板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从而在收轨时,工人可以直接将位于轨道外侧的钢轨抬入所述上轨板上,不需要再将轨道外侧的钢轨强行拨至轨道中心,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且所述收轨装置中还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滚筒,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所需更好的对所需回收的钢轨进行引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收轨装置中收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收轨机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收轨机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传输滚筒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收轨装置中走行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走行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收轨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连接”,或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轨装置,其包括走行机构及收轨机构;所述收轨机构包括支架、传输滚筒组件、上轨板及第一滚筒;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机构,且能在所述走行机构带动下移动;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的一端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架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支架,且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所述第一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一滚筒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支架可调连接,以调节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所述收轨装置中所述上轨板延伸出所述支架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并且所述上轨板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从而在收轨时,工人可以直接将位于轨道外侧的钢轨抬入所述上轨板上,不需要再将轨道外侧的钢轨强行拨至轨道中心,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且所述收轨装置中还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滚筒,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所需更好的对所需回收的钢轨进行引导。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轨装置100,其包括走行机构10及收轨机构20,所述收轨机构20包括支架21、传输滚筒组件22、上轨板23及第一滚筒24。所述支架21安装于所述走行机构10,且能在所述走行机构10的带动下移动。即所述走行机构10用以带动所述收轨机构20移动,实现所述收轨装置100的整体移动,从而实现对钢轨的回收。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安装于所述支架21,所述上轨板23安装于所述支架21,所述上轨板23的一端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设置,所述上轨板2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架21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支架21,且所述上轨板23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架21的前端与后端是所述支架21上相对的两端,具体是以所述收轨装置100的可移动方向为参考。
由于所述上轨板23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从而当所述收轨装置100在轨道上移动进行收轨时,所述上轨板23的另一端至少能部分位于轨道外侧,从而使得工人能直接将轨道外侧的所需回收的钢轨抬入所述上轨板23上,然后通过所述收轨装置100的行走能直接对钢轨进行回收。这样,在回收轨道外侧的钢轨时,不需要再借助人工将轨道外侧的旧钢轨强行拨至轨道中心,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轨板23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不同标准尺寸的轨道的轨距,所述上轨板23的宽度可以相适应改变。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收轨装置100可以拥有多个不同的尺寸型号,从而匹配不同标准尺寸的轨道的轨距。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标准尺寸的轨道的轨距可以适配不同的所述收轨装置100,只需对应的所述收轨装置100收轨时,所述上轨板23能部分位于对应的轨道外,实现对轨道外侧的钢轨进行回收即可。
所述第一滚筒24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所述支架21的前端,且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图1所示Y方向),两所述第一滚筒24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滚筒24与所述支架21可调连接,以调节两所述第一滚筒24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第一滚筒24与所述支架21可调连接指的是,所述第一滚筒24在所述支架21上有多个安装位置,从而调节所述第一滚筒24处于所述支架21上不同的安装位置,可以实现对两所述第一滚筒2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对所述第一滚筒24的位置进行调节,让所述第一滚筒24能更好的对不同的钢轨进行引导,更好的保障所述收轨装置100对不同钢轨回收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支架21包括安装支架211及安装座212,所述安装支架211包括第一安装支架2111及第二安装支架2112,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座212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11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滚筒24,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12,所述上轨板23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11。通过此种结构,使得整体部件更加的紧凑,也更好的保障了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13,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3处。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2113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部位的宽度,即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3中的安装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3的延伸距离。这样,所述第一滚筒24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113中具有多个安装位置,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不同的安装位置来实现对两所述第一滚筒24之间间距的调节。当所述第一滚筒24调节完毕后,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部件(例如螺钉、螺栓螺母等)将所述第一滚筒24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相互固定。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14,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14处。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槽2114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部位的宽度。即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14中的安装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14的延伸距离。这样,所述第一滚筒24在所述第二安装槽2114中具有多个安装位置,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一滚筒24安装于不同的安装位置来实现对两所述第一滚筒24之间间距的调节。当所述第一滚筒24调节完毕后,可通过可拆卸的固定部件(例如螺钉、螺栓螺母等)将所述第一滚筒24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相互固定。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一滚筒24均与所述支架21可调连接,这样可以让调节更加的灵活方便,更好的适配不同的钢轨。
优选的,沿所述支架21的前端往所述支架21的后端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朝向中心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整体构成一个向内收口结构,这样当所述收轨装置100移动时,能对应将回收的钢轨向中心靠拢。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上安装有第一挡板2115,所述第一挡板2115对应所述上轨板23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上安装有第二挡板2116,所述第二挡板2116对应所述上轨板23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设置。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挡板2115与所述第二挡板2116能更好的避免钢轨侧翻,保障了钢轨平稳通过。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2115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111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板2116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112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包括传输支架221及传输滚筒222,所述传输支架221安装于所述支架21,所述传输滚筒222安装于所述传输支架221上,且所述传输滚筒222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通过所述传输滚筒222能更好的承托钢轨,降低钢轨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传输支架221包括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2211、隔板2212及第二端板2213。所述传输滚筒222包括第一传输滚筒2221及第二传输滚筒2222,所述第一传输滚筒2221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板2211与所述隔板2212之间,所述第二传输滚筒2222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板2213与所述隔板2212之间。所述第一传输滚筒2221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2221沿所述支架21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图1所示X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滚筒2222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2222沿所述支架2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222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换向轴223,所述第一换向轴223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2211及所述隔板2212连接。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222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换向轴224,所述第二换向轴224分别与所述第二端板2213及所述隔板2212连接。这样,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能更好的承托输送两侧输送过来的钢轨,刚好的实现对钢轨进行回收,避免钢轨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收轨机构20还包括第二滚筒25,所述第二滚筒25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滚筒25安装于所述支架21的后端,且沿所述支架21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二滚筒25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滚筒24、所述第二滚筒25均沿所述支架21的高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图1所示Z方向)设置。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滚筒25能更好的引导钢轨向后侧装置输送,让钢轨能更好的向中心靠拢。
优选的,所述走行机构10包括走行支架11及走行轮组件12,所述走行轮组件12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11,且所述走行轮组件12上的两走行轮121之间的间距与轨道的轨距相匹配,所述支架21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11。从而所述收轨装置100在进行收轨时能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走行移动。同样的,所述走行轮组件12上的两走行轮121之间的间距与轨道的轨距相匹配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不同标准尺寸的轨道的轨距,所述走行轮组件12上的两走行轮12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适应改变。
优选的,沿所述上轨板23远离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的一端往靠近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的一端,所述上轨板23的上轨面的高度逐渐增加。其中,所述上轨板23的上轨面指的是,回收钢轨时所述上轨板23用以与钢轨接触的表面。这样,在所述收轨装置100对钢轨进行回收时,能逐渐的抬高钢轨,方便了后续装置对钢轨进行回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收轨装置100为纯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收轨过程安全平稳,提升作业效率。解决了轨道外侧钢轨回收问题,适用性强,既可以内侧收轨也可以外侧收轨,无需纯人工收轨,提高收轨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7。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轨车组1000,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轨车200、传输小车300及所述收轨装置100,所述收轨车200利用自身动力为所述收轨装置100提供走行动力,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走行机构10为无动力走行机构。
现场作业时,利用所述收轨车200的动力,人工缓慢将置于轨道两侧的钢轨推进所述收轨装置100的所述上轨板23,在所述收轨装置100缓慢移动时,钢轨通过所述上轨板23、所述传输滚筒组件22达到预定高度,最后再经过后端的所述第二滚筒25,将钢轨向装置中心靠拢,所述收轨装置100的两侧采用挡板焊接结构可防止钢轨侧翻且保证钢轨平稳通过。然后慢慢的将钢轨传输至所述收轨车200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机构及收轨机构;
所述收轨机构包括支架、传输滚筒组件、上轨板及第一滚筒;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机构,且能在所述走行机构带动下移动;
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
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上轨板的一端对应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架的前端延伸并延伸出所述支架,且所述上轨板的另一端的宽度大于轨道的轨距;
所述第一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一滚筒相互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支架可调连接,以调节两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支架及安装座;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滚筒,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上轨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处;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安装部位的宽度;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处;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滚筒安装部位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的前端往所述支架的后端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朝向中心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对应所述上轨板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对应所述上轨板及所述传输滚筒组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滚筒组件包括传输支架及传输滚筒;
所述传输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
所述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传输支架上,且所述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支架包括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隔板及第二端板;
所述传输滚筒包括第一传输滚筒及第二传输滚筒,所述第一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第二传输滚筒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第一传输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传输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两所述第一传输滚筒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换向轴,所述第一换向轴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隔板连接;
两所述第二传输滚筒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换向轴,所述第二换向轴分别与所述第二端板及所述隔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轨机构还包括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滚筒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后端,且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两所述第二滚筒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均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走行支架及走行轮组件,所述走行轮组件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且所述走行轮组件上的两走行轮之间的间距与轨道的轨距相匹配;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轨板远离所述传输滚筒组件的一端往靠近所述传输滚筒组件的一端,所述上轨板的上轨面的高度逐渐增加。
10.一种收轨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收轨车、传输小车及收轨装置,所述收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轨装置。
CN202222299787.9U 2022-08-30 2022-08-30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Active CN21799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787.9U CN217997689U (zh) 2022-08-30 2022-08-30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787.9U CN217997689U (zh) 2022-08-30 2022-08-30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7689U true CN21799768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9787.9U Active CN217997689U (zh) 2022-08-30 2022-08-30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7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2491B (zh) 堆垛机货叉机构
CN113561844B (zh) 换电站
CN109335980B (zh) 一种高边坡石料运输装置及方法
CN112758593B (zh) 插架装置
CN111441282A (zh) 交通锥收放存储车
CN215097116U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更换的装置
CN217997689U (zh) 收轨装置及收轨车组
CN213201523U (zh) 一种自动拆码垛整车周转箱设备
CN211571219U (zh) 液压走行换轨机
CN108978372B (zh) 一种铁路轨枕输送用托架
US4608928A (en) Track-bound carriage for an assembled track section
CN108788598B (zh) T型钢翻转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39578A (zh) 利用d型便梁加固多股道线路时人工纵移便梁的施工方法
CN213736951U (zh) 一种垃圾桶收集装置及垃圾运输车
CN113682189B (zh) 一种有轨移动小车换电方法
CN115650041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转向架的检测维护工作台
CN114808567A (zh) 一种铁路线路部件铺换门吊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CN109667204B (zh) 钢轨导向装置及钢轨运输车
CN217575214U (zh) 一种井下有轨矿用运输车辆的复轨装置
CN2871616Y (zh) 运输钢轨小平车
CN215052404U (zh) 一种工程车二级滑板组件
CN218698525U (zh) 用于车辆检修的移动式升降平台
CN216403167U (zh) 一种封闭式棒材钢装卸装置
CN113803001B (zh) 一种油田小修作业用地面排管装置
CN218786013U (zh) 一种基于镀锌板生产的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