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6607U -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6607U
CN217996607U CN202222094739.6U CN202222094739U CN217996607U CN 217996607 U CN217996607 U CN 217996607U CN 202222094739 U CN202222094739 U CN 202222094739U CN 217996607 U CN217996607 U CN 217996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eg
frame
supporting
transf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47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顺义
刘利强
陈石头
熊金文
龚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oomlion Crawler Cr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oomlion Crawler Cra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oomlion Crawler Cra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oomlion Crawler Cra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47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6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6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6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腿装置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支腿装置包括转接臂、支腿机构和支撑机构,转接臂可转动地设置于起重机的车架上;支腿机构与转接臂远离车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机构用于连接车架和展开状态下的转接臂、支腿机构,以对展开状态下的转接臂和支腿机构转动锁止。本申请公开的支腿装置通过调节转接臂相对车架展开的角度和调支腿机构与转接臂之间的角度,以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可以尽可能避开松软地面,减少场地对支腿装置使用的限制。完成调节后通过支撑机构限制展开后的支腿机构、转接臂相对车架运动,支撑更稳定安全。应用于起重机中,可有效避免自装卸倾翻风险。

Description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履带式起重机在作业时,通常需要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工作场地,由于履带式起重机一般重量较大,需要进行自动装卸车作业。具体是,履带式起重机将位于车架侧边的四个支腿打开,并支撑在地面上,以预留出运输车活动的空间。
由于支腿打开的跨距受限于车架结构以及撑杆形式,只能在事先设计好的位置附近进行使用,若出现卸车处的场地受限或者地面松软不便于摆放时,支腿不能有效避开受限位置,可能存在自装卸倾翻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腿装置及起重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包括:
转接臂,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起重机的车架上;
支腿机构,与所述转接臂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和
支撑机构,用于连接所述车架和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转接臂、所述支腿机构,以对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转接臂和所述支腿机构转动锁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接臂可拆卸连接;和
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腿机构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安装支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腰形孔。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车架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线方向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包括:
调节套,沿轴向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和
两个连接杆段,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套两端的螺纹孔中,所述连接杆段远离所述调节套的一端用于连接相应的所述车架、所述转接臂或所述支腿机构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段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与相应的所述螺纹孔适配外螺纹,两个所述连接杆段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段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外螺纹配合,所述锁紧螺母用于与所述调节套相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装置还包括:
枢转轴,设置于所述转接臂,并与所述支腿机构枢转配合,所述枢转轴的端面设有止转台阶;和
止转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腿机构,所述止转块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止转台阶的台阶侧壁形成面配合,以限制所述支腿机构相对所述枢转轴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腿机构包括:
支撑臂,与所述转接臂转动连接;和
伸缩支腿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转接臂的一端。
为达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车架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支腿装置,所述支腿装置设有四个,所述车架的两侧均布置有两个所述支腿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及起重机,其中,支腿装置包括转接臂、支腿机构和支撑机构。支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转接臂和支腿机构,使得转接臂和支腿机构相对车架展开,具体可根据当前场地情况,调节转接臂相对车架展开的角度和调支腿机构与转接臂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支腿机构相对车架展开的跨距,以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可以尽可能避开松软地面,减少场地对支腿装置使用的限制。完成调节后通过支撑机构将展开状态的支腿机构、转接臂与车架连接,以对展开状态下的支腿机构、转接臂进行转动锁止,从而限制展开后的支腿机构、转接臂相对车架运动,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用于起重机中,可有效避免自装卸倾翻风险。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腿装置收拢状态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腿装置一种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腿装置展开时伸缩支腿组件伸出和收缩的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支腿装置中安装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支腿装置中枢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所示支腿装置中一种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所示支腿装置中一种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一支撑杆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腿装置;110、转接臂;120、支腿机构;121、支撑臂;122、伸缩支腿组件;130、支撑机构;131、第一支撑杆;1310、第一定位孔;1311、第一调节套;1312、第一连接杆段;1313、第一锁紧螺母;132、第二支撑杆;1320、第二定位孔;133、安装支座;1330、底板;1331、耳板;1332、第一安装孔;1333、第二安装孔;140、枢转轴;141、止转台阶;150、止转块;2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应用于起重机,支腿装置100用于为起重机提供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支腿装置100包括转接臂110、支腿机构120和支撑机构130。其中,转接臂110可转动地设置于起重机的车架200上,由此转接臂110可相对车架200转动进行展开和收拢。
支腿机构120与转接臂110远离车架200的一端转动连接,由此支腿机构120可相对转接臂110进行转动,即支腿机构120也可相对车架200展开和收拢。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接臂110相对车架200转动形成的平面与支腿机构120相对转接臂110形成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支撑的地面平行。
支撑机构130用于支撑展开后的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具体的,当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相对车架200展开至预设位置后,将支撑机构130用于连接车架200和展开状态下的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即支撑机构130的一端与车架200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可拆卸连接。由此,通过支撑机构130对展开状态下的支腿机构120、转接臂110进行转动锁止,从而限制支腿机构120、转接臂110相对车架200运动,以为起重机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100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使得转接臂110和支腿机构120相对车架200展开,具体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节转接臂110相对车架200展开的角度和调支腿机构120与转接臂110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支腿机构120相对车架200展开的跨距,以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可以尽可能避开松软地面,减少场地对支腿装置100使用的限制。具体的,假设转接臂110的长度为L1,支腿机构120的长度为L2,那么支腿装置100的最大长度为L1+L2,最大的支撑范围以转接臂110与车架200的转动点为圆心,以L1+L2为半径形成的扇形区域。相比现有技术只有一个支腿机构120,本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100通过转接臂110与车架200,支腿机构120与转接臂110均可转动,因此支腿装置100的可调节性更好,同时可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
进一步的,完成调节后通过支撑机构130将展开状态的支腿机构120、转接臂110与车架200连接,以对展开状态下的支腿机构120、转接臂110进行转动锁止,从而限制展开后的支腿机构120、转接臂110相对车架200运动,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用于起重机中,可有效避免自装卸倾翻风险。
本实施例还一并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车架200及上述提供的支腿装置100,支腿装置100设有四个,其中,车架200的两侧均布置有两个支腿装置100。
可选地,起重机为履带式起重机。
当起重机进行自装卸车或需要支撑地面进行起吊作业时,四个支腿装置100的打开并同时支撑在地面上。并且在现场确定支腿装置100的支撑位置时,需要确保所有的支腿装置100的位置关于车架200的中心对称,从而保证每个支腿装置100受力均匀,避免出现侧翻。
对于有超重或超宽的起重机运输情况,可以直接拆分转接臂110与支腿装置100,到现场后进行组装,方便快捷。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应用于起重机,支腿装置100用于为起重机提供支撑。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中,支腿机构120包括支撑臂121和伸缩支腿组件122。其中,支撑臂121与转接臂110转动连接。伸缩支腿组件122设置于支撑臂121远离转接臂110的一端。
伸缩支腿组件122可输出沿竖直方向的伸缩运动。可选地,伸缩支腿组件122为油缸伸缩机构或机械式的伸缩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支腿组件122选用油压式的伸缩机构,相对机械式伸缩机构效率更高。
请参阅图2和图5,进一步的,支腿装置100还包括枢转轴140和止转块150。其中,枢转轴140设置于转接臂110,并与支腿机构120的支撑臂121枢转配合,以使支腿机构120与转接臂110形成转动配合。
枢转轴140的端面设有止转台阶141,止转块150可拆卸地设置于支腿机构120的支撑臂121,且位于枢转轴140设有止转块150的一侧,其中,止转块150的侧面用于与止转台阶141的台阶侧壁形成面配合,以限制支腿机构120相对枢转轴140转动,从而限制支腿机构120与转接臂11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高支腿装置100支撑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4、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30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第一支撑杆131,一端与车架200连接,另一端与转接臂11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132一端与车架200连接,另一端与支腿机构120的支撑臂12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132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131的长度,以适配支撑臂121与转接臂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30还包括安装支座133,安装支座133用于与车架200连接,安装支座13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332和第二安装孔1333,其中,第一安装孔1332与第二安装孔1333均为腰形孔。第一安装孔1332用于安装第一支撑杆131,第二安装孔1333用于安装第二支撑杆132。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332与第二安装孔1333设计为腰形孔,可对安装的第一支撑杆131与第二支撑杆132进行微调,以消除第一支撑杆131、第二支撑杆132以及安装支座133在加工或安装上的误差。
安装支座133包括底板1330及设置于底板1330上的两个耳板1331,两个耳板1331平行设置,且关于底板1330的中心线对称,两个耳板1331之间形成容纳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的空间。其中,底板1330用于与车架200连接,第一安装孔1332和第二安装孔1333均贯穿两个耳板1331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座133的数量可设置两个,由此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可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安装支座133上。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与车架200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为了区分描述,定义第一支撑杆131上的定位孔为第一定位孔1310;第二支撑杆132上的定位孔为第二定位孔1320。
由此,当安装第一支撑杆131时,根据转接臂110展开的角度,选择第一支撑杆131上相应的第一定位孔1310与安装支座133上的第一安装孔1332对齐,然后穿过螺栓或销钉进行连接。安装第二支撑杆132时根据支撑臂121展开的角度,选择相应的第二定位孔1320与第二安装孔1333对齐,然后穿过螺栓或销钉进行连接。
第一定位孔1310沿第一支撑杆131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二定位孔1320沿第二支撑杆132的轴线方向分布。由此可以更好的调节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安装的长度。可选地,第一定位孔1310沿第一支撑杆13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第二定位孔1320沿第二支撑杆13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2及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100,应用于起重机,支腿装置100用于为起重机提供支撑。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二,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31包括第一调节套1311和两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第一调节套1311沿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分别设置于第一调节套1311两端的第一螺纹孔中,第一连接杆段1312远离调节套的一端用于连接相应的安装支座133和转接臂110。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与相应的第一螺纹孔适配第一外螺纹,两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上的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由此通过拧动第一调节套1311可使两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沿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杆131自身长度的无级调节。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连接杆段1312上均设有第一锁紧螺母1313,第一锁紧螺母1313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第一锁紧螺母1313用于与第一调节套1311相抵接,以限制第一调节套1311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一支撑杆131自身长度的调节。
第二支撑杆132包括第二调节套和两个第二连接杆段,第二调节套沿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二连接杆段,分别设置于第二调节套两端的第二螺纹孔中,第二连接杆段远离调节套的一端用于连接相应的安装支座133和支撑臂121。
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杆段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与相应的第二螺纹孔适配第二外螺纹,两个第二连接杆段上的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由此通过拧动第二调节套可使两个第二连接杆段沿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第二支撑杆132自身长度的无级调节。
进一步的,每个第二连接杆段上均设有第二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第二锁紧螺母用于与第二调节套相抵接,以限制第二调节套的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支撑杆132自身长度的调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臂(110),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起重机的车架(200)上;
支腿机构(120),与所述转接臂(110)远离所述车架(200)的一端转动连接;和
支撑机构(130),用于连接所述车架(200)和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转接臂(110)、所述支腿机构(120),以对展开状态下的所述转接臂(110)和所述支腿机构(120)转动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30)包括:
第一支撑杆(131),一端与所述车架(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接臂(110)可拆卸连接;和
第二支撑杆(132),一端与所述车架(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腿机构(12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3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30)还包括安装支座(133),所述安装支座(133)用于与所述车架(200)连接,所述安装支座(13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332)和第二安装孔(1333);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332)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杆(131),所述第二安装孔(1333)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杆(132),所述第一安装孔(13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333)均为腰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2)与所述车架(200)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31)、所述第二支撑杆(132)的轴线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2)均包括:
调节套,沿轴向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和
两个连接杆段,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套两端的螺纹孔中,所述连接杆段远离所述调节套的一端用于连接相应的所述车架(200)、所述转接臂(110)或所述支腿机构(120)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段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与相应的所述螺纹孔适配外螺纹,两个所述连接杆段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段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外螺纹配合,所述锁紧螺母用于与所述调节套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装置还包括:
枢转轴(140),设置于所述转接臂(110),并与所述支腿机构(120)枢转配合,所述枢转轴(140)的端面设有止转台阶(141);和
止转块(15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腿机构(120),所述止转块(150)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止转台阶(141)的台阶侧壁形成面配合,以限制所述支腿机构(120)相对所述枢转轴(140)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机构(120)包括:
支撑臂(121),与所述转接臂(110)转动连接;和
伸缩支腿组件(122),设置于所述支撑臂(121)远离所述转接臂(110)的一端。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00)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腿装置,所述支腿装置设有四个,所述车架(200)的两侧均布置有两个所述支腿装置。
CN202222094739.6U 2022-08-09 2022-08-09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Active CN217996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4739.6U CN217996607U (zh) 2022-08-09 2022-08-09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4739.6U CN217996607U (zh) 2022-08-09 2022-08-09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6607U true CN21799660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4739.6U Active CN217996607U (zh) 2022-08-09 2022-08-09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6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4160B1 (en) Lift system mountable in a nacelle of a wind turbine
US5993137A (en) Adjustable hoist for use with vehicle
US20120211456A1 (en) Portable Hitch-mounted Hoist Device
US20040104192A1 (en) Telescopic boom for a vehicle crane
JP2013524085A (ja) 風力エネルギー設備用ロータブレード及び/又はタワーセグメントのための輸送車両、並びに輸送車両のための輸送架台
KR20100121409A (ko) 자동설치 버팀장치를 구비한 신축식 크레인과 버팀장치를 설치하기 위한 방법
US3836012A (en) Removable outrigger assembly with rotatable jack
CN217996607U (zh) 支腿装置及起重机
CN102931486A (zh)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US20050098524A1 (en) Mobile crane boom having an autarchic hydraulic power unit mounted thereon
US20180370451A1 (en) Tilt Hauling Frame For Precast Panels
US11772940B2 (en) Vehicle crane system having an attachment part transporting unit for a brac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a lateral superlift, of a vehicle crane
JPH02202101A (ja) 移動アンテナ装置
WO2013143264A1 (zh) 工程机械及其支腿定位支撑装置
CN105776039B (zh) 起重机和用于这种起重机的支承单元
US10435278B2 (en) Mobile machine
CN111137795B (zh) 负载装卸工具的保持装置及包括此保持装置的液压起重机
CN211582075U (zh) 一种公路工程便携式造价操作台
CN112357793B (zh) 一种副臂架、臂架结构及起重机
US11716922B2 (en) Agricultural toolbar with wing flex lock
US10995872B1 (en) Pivoting support assembly
RU2620007C2 (ru) Мобильная пуск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211647350U (zh) 一种臂架
JPH07251903A (ja) 昇降装置
JP2004521046A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用伸縮ジ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