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3910U -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3910U
CN217983910U CN202221696118.9U CN202221696118U CN217983910U CN 217983910 U CN217983910 U CN 217983910U CN 202221696118 U CN202221696118 U CN 202221696118U CN 217983910 U CN217983910 U CN 217983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re board
protrusion
cor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1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子超
梁权荣
朱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1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3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3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3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核心板和底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核心板和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设置有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设计,避免核心板与配套底板接口不匹配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核心板是将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功能打包封装的一块电子主板。大多数核心板集成了SoC、RAM、ROM,通过若干板对板连接器引出SoC上的信号,并与配套底板上配对的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某个领域的系统芯片。人们也常常将这样一套系统称为嵌入式开发平台。
由于核心板集成了SoC的通用功能,所以它具有一块核心板可以定制各种不同的底板的通用性,这大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效率。并且由于核心板作为一块独立的技术复杂的模块分离出来,降低了使用核心板用户的产品开发难度,增加了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核心板与配套底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子连接器。从连接器供应商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核心板连接器数量多于两对时,各连接器在水平面各方向上因SMT工艺产生的偏移,往往超出连接器针对安装设计允许的容差,导致装配公差不可控。这样设计会导致以下问题:部分核心板与配套底板信号连接不良,核心板安装在配套底板时出现插拔困难现象。人们也常常将类似现象称之为核心板与配套底板接口不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通过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设计,避免核心板与配套底板接口不匹配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核心板和底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核心板和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设置有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核心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凸柱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柱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凸柱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呆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一防呆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的两侧形成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二防呆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核心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校准孔和第二校准孔,所述第一校准孔和第二校准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适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用多排连接端子作为核心板和底板的接口,解决因三对或更多连接器在水平面各方向上产生偏移所导致的核心板与配套底板连接器不匹配的问题,并解决因核心板需引出数量较多(>400个)时,设计多于两个双排连接器引出SoC信号所导致的核心板与配套底板接口不匹配现象;
2、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在不牺牲美观的前提下,同时有利于核心板的整体布板,腾出更多空间排布其他元器件;
3、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呆组件,使得核心板和底板的正确连接方式唯一,使得核心板与底板在连接的时候不容易扣错,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心板和底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核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核心板;11、第一校准孔;20、底板;21、第二校准孔;30、第一连接器;31、第一壳体;32、第一连接端子;33、第二凸起;34、第三凸起;35、第一凸起;36、第一凸柱;40、第二连接器;41、第二壳体;42、第二连接端子;43、筋条;44、第二凹槽;45、第三凹槽;46、第一凹槽;47、第二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用于连接核心板10和底板2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分别安装于所述核心板10和底板20上,所述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通过插接方式连接。
请参照图5和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均设置有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这里的多排电连接端子,是指大于或等于3排,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端子与对应的核心板10或底板20上的器件通过导线或者PCB走线等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将核心板10的SoC信号引入到底板20上,当然,底板20还可以通过上述相同的连接器结构与其他的底板20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多层的嵌入式开发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器30和两个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以及每个连接器上设置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实现解决因三对或更多连接器在水平面各方向上产生偏移所导致的核心板10与配套底板20连接器不匹配的问题。
两个第一连接器30分别靠近核心板10的两个窄边的边缘,使得核心板10上可以布局更多的器件,两个第一连接器30平行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器30的对称轴与核心板10的两个窄边对应的对称轴重合。因为两个第一连接器30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二连接器40上,因此,两个第二连接器40也平行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器40在底板20上的位置根据需要社会中,例如两个第二连接器40的对称轴也与底板20某对称轴相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器上均设置四排电连接端子,同时每排电连接端子高密度设置,实现更多SoC信号的引出。
请参照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30包括第一壳体31、第一连接端子32,第一连接端子32安装于第一壳体31上,可以是插接或者粘结等方式实现与第一壳体31的固定。同样地,请参照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40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连接端子42,第二连接端子42安装于第二壳体41上,可以是插接或者粘结等方式实现与第二壳体41的固定。
第一连接器30可以是公端子的公座连接器,也可以是母端子的母座连接器,同样地,第二连接器40与第一连接器30相适配,例如,当第一连接器30均为公座连接器时,则第二连接器40均为母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30的公端子插接到对应第二连接器40的母端子上。当然,在一些场景中,也可以是两个第一连接器30分别为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30的公座连接器插接到第二连接器40的母座连接器上,第二连接器40的公座连接器插接到第二连接器40的母座连接器上。
请参照图2-4所示,第一连接器30安装于核心板10的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插接方式实现,在第一壳体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36,所述核心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柱36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凸柱36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同样地,可以在第二壳体41的底部设置第二凸柱47,所述底板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柱47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凸柱47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为了防止误插,使得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插接方式唯一,可以在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呆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防呆组件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两端。请参照图4-6所示,第一壳体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35,所述第二壳体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46,所述第一凸起35和第一凹槽46相配合形成第一防呆组件。所述第一壳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33和第三凸起34,所述第二壳体41的另一端设置有筋条43,所述筋条43的两侧形成第二凹槽44和第三凹槽45,所述第二凸起33和第二凹槽44相配合,所述第三凸起34和第三凹槽45相配合,形成第二防呆组件。
上述防呆结构,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插接方式唯一,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组防呆组件。
另外,为了便于核心板10和底板20之间连接器结构的插接,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核心板10和底板2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校准孔11和第二校准孔21,所述第一校准孔11和第二校准孔21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适配。将第一校准孔11和对应的第二校准孔21对齐后,则可以直接按压底板20或核心板10,实现连接器的插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核心板和底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核心板和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设置有多排相互配合的电连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核心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凸柱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柱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凸柱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呆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一防呆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的两侧形成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二防呆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校准孔和第二校准孔,所述第一校准孔和第二校准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核心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
CN202221696118.9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17983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118.9U CN217983910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118.9U CN217983910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3910U true CN217983910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118.9U Active CN217983910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3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3158B1 (en) Stacked module connector
US8100699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nector extender module
US7517254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base element
US11258214B2 (en) Compact high speed connector
US20040235321A1 (en) Board connect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3392984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7736176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US20140134887A1 (en) Right angle transition adapter with interchangeable gender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use
US20100068904A1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pposing contact support members
CN212626356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US10431914B2 (en) Network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292787A (zh) 高密度连接器
CN217983910U (zh) 一种核心板连接器结构
US11843192B2 (en) High voltage contact system
US11276966B1 (en) High den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20252229U (zh) 一种光电连接组件以及网络设备
CN216055251U (zh) 连接器组件
US11735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5221169U (zh) 一种防误插自动锁紧小间距印制电路连接器
CN112134093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7589525U (zh) 一种沉板式type-c连接器
CN210607655U (zh) 插端子及排母
CN22091460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公端模块
CN219477174U (zh) 一种跨板信号模块及其桥式板间连接器
CN213959258U (zh)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901, 902, 903, 904, 905, and 906, Building 4, No. 18 Shenzhou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self numbered 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0, Building 201, Building 4, No. 33, Science Avenue, Science City,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TRON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