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3125U -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 Google Patents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3125U
CN217983125U CN202222222365.1U CN202222222365U CN217983125U CN 217983125 U CN217983125 U CN 217983125U CN 202222222365 U CN202222222365 U CN 202222222365U CN 217983125 U CN217983125 U CN 217983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ection
hand controller
sliding
groov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23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223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3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3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3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该手控器包括:壳体;操作面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操作面板具有伸入壳体的收纳位置以及由壳体伸出的操作位置;按压自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按压自锁组件包括伸缩杆和自锁件,伸缩杆的一端与操作面板相接触,伸缩杆具有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在伸缩杆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自锁件与伸缩杆限位配合,操作面板位于收纳位置,在伸缩杆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自锁件与伸缩杆相分离,操作面板位于操作位置。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手控器容易误触的问题。

Description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控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背景技术
手控器是控制升降桌的重要装置,为了提升对升降桌的操作性能,需要在升降桌上设置手控器来控制升降桌,从而实现升降桌上升和下降的工作过程。
在相关技术中,升降桌的手控器是利用按键式或拨片式的操作方式来控制升降。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升降桌在办公时有可能会因为误触碰到手控器,导致升降桌上升或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手控器容易误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控器,手控器包括:壳体;操作面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操作面板具有伸入壳体的收纳位置以及由壳体伸出的操作位置;按压自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按压自锁组件包括伸缩杆和自锁件,伸缩杆的一端与操作面板相接触,伸缩杆具有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在伸缩杆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自锁件与伸缩杆限位配合,操作面板位于收纳位置,在伸缩杆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自锁件与伸缩杆相分离,操作面板位于操作位置。
进一步地,按压自锁组件还包括座体和压缩弹簧,座体与壳体固定连接,伸缩杆可伸缩地设置于座体,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座体和伸缩杆相接触,自锁件设置在座体内,在伸缩杆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杆缩回座体内,在伸缩杆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杆伸出座体。
进一步地,自锁件包括:滑动件,座体具有容纳腔,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滑动件具有卡接凸部和连接凸部,伸缩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槽,在远离卡接槽的方向上,弧形槽朝向远离伸缩杆的轴线的方向延伸,连接凸部可滑动地插设于弧形槽,伸缩杆的侧壁上设置有顶推凸台,顶推凸台位于卡接槽的远离滑动件的一侧,在伸缩杆缩回座体的情况下,卡接凸部卡设在卡接槽内,顶推凸台与滑动件相抵接或间隙配合;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和座体相接触,滑动件与座体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件的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滑动件包括滑块和卡扣,卡扣的第一端与滑块相铰接,卡接凸部为设置在卡扣的第二端的卡接凸台,连接凸部为设置在卡扣的第二端的连接柱,限位结构设置在滑块与座体之间。
进一步地,容纳腔内设置有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位于弧形槽的一侧,导向凸台的朝向卡扣的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形槽的侧壁相平齐,连接柱的一端插设于弧形槽,连接柱的侧壁与导向凸台的弧形面相抵接或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拉杆,拉杆的第一端与座体相铰接;滑槽,设置在滑动件上,拉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滑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以及第四槽段,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三槽段的延伸方向均与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槽段和第四槽段沿滑动件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槽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相连通,第四槽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位于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的连通处,第一台阶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使拉杆的第二端由第一槽段沿着第一台阶进入第二槽段内,第三槽段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位于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的连通处,第二台阶包括倾斜导向面和竖向止挡面,倾斜导向面的一端与第二槽段的底壁连接,倾斜导向面的另一端与竖向止挡面的上端连接,竖向止挡面的下端与第三槽段的底壁连接,竖向止挡面与第四槽段的侧壁相连接,以使拉杆的第二端由第三槽段沿着竖向止挡面进入第四槽段,第四槽段的侧壁上设置有限制拉杆的第二端移动的定位缺口,第四槽段的底壁高于第一槽段的底壁,在伸缩杆缩回座体的情况下,拉杆的第二端位于定位缺口处。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件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座体的远离拉杆的一端连接,在伸缩杆缩回座体的情况下,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伸缩杆包括第一筒段、第二筒段以及第三筒段,第一筒段与座体固定连接,第二筒段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筒段,第三筒段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筒段,压缩弹簧贯穿第一筒段、第二筒段以及第三筒段,压缩弹簧的一端穿入第一筒段并与座体相抵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筒段相抵接,卡接凸部和连接凸部均设置在第三筒段上。
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第二筒段以及第三筒段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结构;和/或,第一筒段的侧壁、第二筒段的侧壁均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沿伸缩杆的轴向延伸,卡接凸部和连接凸部穿设于避让槽。
进一步地,操作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控制板,显示面板位于控制板的外侧,显示面板的端部与控制板相铰接。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操作面板的移动方向相同,显示面板的侧部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固定支架、钢化玻璃、ITO导电膜、透明LED屏以及导光条,玻璃固定支架具有安装槽,钢化玻璃的一端插设在安装槽内,导光条位于安装槽内并与钢化玻璃的端部相贴合,ITO导电膜以及透明LED屏均设置在钢化玻璃上,玻璃固定支架的端部与控制板相铰接。
进一步地,控制板包括电路板固定支架和PCB电路板,PCB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固定支架上,显示面板的端部与电路板固定支架相铰接,电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燕尾形的导向块,壳体设置有燕尾形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操作面板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块可滑动的插设于第二导向槽。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操作面板和按压自锁组件设置在下壳内,上盖盖设在操作面板和按压自锁组件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升降桌包括:桌体;手控器,设置在桌体上,手控器包括上述提供的手控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手控器包括壳体、操作面板以及按压自锁组件,操作面板可在壳体内进行移动,按压自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伸缩杆的一端与操作面板相接触,通过利用伸缩杆和自锁件两者相互配合,使得操作面板能实现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当操作面板需要从壳体内部的收纳位置伸出到壳体外部的操作位置时,控制自锁件与伸缩杆相分离,此时伸缩杆伸长至伸出位置,由于伸缩杆的一端与操作面板相接触,从而使得操作面板从壳体内伸出至操作位置。当操作面板需要从壳体外部的操作位置伸入至壳体内部的收纳位置时,向壳体内部按压操作面板,利用操作面板带动伸缩杆进行收缩至缩回位置,操作面板到达收纳位置时,自锁件与伸缩杆限位配合,对伸缩杆起到自锁作用,避免操作面板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再次伸出壳体,避免操作面板无法保持在壳体内的收纳位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按压自锁组件,利用自锁件和伸缩杆相互限位配合,保证操作面板能实现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手控器容易误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按压自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按压自锁组件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按压自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拉杆的第二端位于第四槽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拉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槽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拉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槽段的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的拉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槽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第一导向槽;12、阻尼器;13、第二导向槽;14、下壳;15、上盖;
20、操作面板;21、显示面板;211、玻璃固定支架;2111、安装槽;212、钢化玻璃;213、ITO导电膜;214、透明LED屏;215、导光条;22、控制板;221、电路板固定支架;2211、导向块;222、PCB电路板;
30、按压自锁组件;31、座体;311、容纳腔;3111、弧形槽;3112、导向凸台;32、伸缩杆;321、卡接槽;322、顶推凸台;323、第一筒段;324、第二筒段;325、第三筒段;326、避让槽;33、压缩弹簧;34、自锁件;341、滑动件;3411、卡接凸部;3412、连接凸部;3413、滑块;3414、卡扣;3415、卡接凸台;3416、连接柱;342、复位弹簧;
40、限位结构;41、拉杆;42、滑槽;421、第一槽段;4211、第一台阶;422、第二槽段;423、第三槽段;4231、第二台阶;4232、倾斜导向面;4233、竖向止挡面;424、第四槽段;4241、定位缺口;
50、桌体;60、手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控器,手控器包括壳体10、操作面板20以及按压自锁组件30,操作面板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操作面板20具有伸入壳体10的收纳位置以及由壳体10伸出的操作位置,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内,按压自锁组件30包括座体31、伸缩杆32、压缩弹簧33以及自锁件34,座体31与壳体10固定连接,伸缩杆32可伸缩地设置于座体31,伸缩杆32的一端与操作面板20相接触,压缩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座体31和伸缩杆32相接触,自锁件34设置在座体31内,其中,在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的情况下,自锁件34与伸缩杆32限位配合,操作面板20位于收纳位置,在伸缩杆32伸出座体31的情况下,自锁件34与伸缩杆32相分离,操作面板20位于操作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控器,该手控器包括壳体10、操作面板20以及按压自锁组件30,操作面板20可在壳体10内进行移动,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内,伸缩杆32的一端与操作面板20相接触,通过利用伸缩杆32和自锁件34两者相互配合,使得操作面板20能实现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当操作面板20需要从壳体10内部的收纳位置伸出到壳体10外部的操作位置时,控制自锁件34与伸缩杆32相分离,此时伸缩杆32伸长至伸出位置,由于伸缩杆32的一端与操作面板20相接触,从而使得操作面板20从壳体10内伸出至操作位置。当操作面板20需要从壳体10外部的操作位置伸入至壳体10内部的收纳位置时,向壳体10内部按压操作面板20,利用操作面板20带动伸缩杆32进行收缩至缩回位置,操作面板20到达收纳位置时,自锁件34与伸缩杆32限位配合,对伸缩杆32起到自锁作用,避免操作面板20在伸缩杆32的作用下再次伸出壳体10,避免操作面板20无法保持在壳体10内的收纳位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按压自锁组件30,利用自锁件34和伸缩杆32相互限位配合,保证操作面板20能实现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手控器容易误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自锁件34可以设置成电控件,将自锁件34与操作面板20之间进行电连接,当操作面板20伸入到收纳位置时,利用电控件对自锁件34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锁,保证操作面板20能保持在收纳位置,避免对操作面板20进行误触。
如图3和图4所示,按压自锁组件30还包括座体31和压缩弹簧33,座体31与壳体10固定连接,伸缩杆32可伸缩地设置于座体31,压缩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座体31和伸缩杆32相接触,自锁件34设置在座体31内,在伸缩杆32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内,在伸缩杆32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杆32伸出座体31。采用上述结构,将按压自锁组件30中的座体31与壳体10固定连接,保证按压自锁组件30能牢固地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且压缩弹簧33的一端与座体31相接触,压缩弹簧33的另一端与伸缩杆32相接触,使得在伸缩杆32、压缩弹簧33以及自锁件34三者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操作面板20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当操作面板20从收纳位置到操作位置时,控制自锁件34与伸缩杆32相分离,此时压缩弹簧33处于压缩状态,利用压缩弹簧33的弹力带动伸缩杆32伸出座体31,进而带动操作面板20到操作位置,当操作面板20从操作位置到收纳位置时,向壳体10内部按压操作面板20,利用操作面板20带动伸缩杆32进行收缩,此时压缩弹簧33压缩并缩回至座体31内,操作面板20到达收纳位置时,并利用自锁件34对伸缩杆32进行自锁,使得自锁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进行自锁控制。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自锁件34包括滑动件341,座体31具有容纳腔311,滑动件341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311内,滑动件341具有卡接凸部3411和连接凸部3412,伸缩杆3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321,容纳腔311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槽3111,在远离卡接槽321的方向上,弧形槽3111朝向远离伸缩杆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连接凸部3412可滑动地插设于弧形槽3111,伸缩杆32的侧壁上设置有顶推凸台322,顶推凸台322位于卡接槽321的远离滑动件341的一侧,在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的情况下,卡接凸部3411卡设在卡接槽321内,顶推凸台322与滑动件341相抵接或间隙配合。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座体31上设置滑动件341,滑动件341上的卡接凸部3411能与伸缩杆32侧壁上的卡接槽321进行配合,当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时,压缩弹簧33处于压缩状态,卡接凸部3411进入卡接槽321从而对伸缩杆32起到锁定的效果,避免压缩弹簧33释放弹力使得操作面板20伸出壳体10,导致不能对操作面板20起到收纳和锁定的作用,当操作面板20伸出壳体10时,顶推凸台322推动卡接凸部3411,卡接凸部3411在弧形槽3111进行相对滑动,使得卡接凸部3411与卡接槽321相互分离,此时压缩弹簧33释放弹力,带动伸缩杆32伸长从而带动操作面板20伸出壳体10。
如图4所示,自锁件34还包括复位弹簧342,复位弹簧34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341和座体31相接触,滑动件341与座体31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件341的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40。通过在自锁件34上设置复位弹簧342,能够利用复位弹簧342对移动后的滑动件341起到复位的作用,在操作面板20伸出壳体10时,顶推凸台322推动卡接凸部3411,卡接凸部3411在弧形槽3111进行相对滑动,使得滑动件341也相对容纳腔311进行滑动,此时复位弹簧342存在弹力,卡接凸部3411与卡接槽321相互分离后,利用复位弹簧342对滑动件341进行复位,使得自锁件34能循环的进行工作,保证装置的可连续性。
如图4所示,滑动件341包括滑块3413和卡扣3414,卡扣3414的第一端与滑块3413相铰接,卡接凸部3411为设置在卡扣3414的第二端的卡接凸台3415,连接凸部3412为设置在卡扣3414的第二端的连接柱3416,限位结构40设置在滑块3413与座体31之间。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滑块3413与卡扣3414组成的滑动件341,滑块3413与卡扣3414铰接连接,能够使得滑块3413与卡扣3414一起滑动,便于对滑动件341进行装配,并且将卡接凸台3415与连接凸部3412均设置在卡扣3414上,使得卡扣既能与滑块3413配合实现滑动的作用,又能与伸缩杆32上的卡接槽321卡接配合起到限位和锁定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容纳腔311内设置有导向凸台3112,导向凸台3112位于弧形槽3111的一侧,导向凸台3112的朝向卡扣3414的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形槽3111的侧壁相平齐,连接柱3416的一端插设于弧形槽3111,连接柱3416的侧壁与导向凸台3112的弧形面相抵接或间隙配合。通过设置导向凸台3112这一结构,利用导向凸台3112对卡扣3414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连接柱3416沿着弧形槽3111进行滑动时,也沿着导向凸台3112的弧形面进行移动,连接柱3416在导向凸台3112进行滑动时与弧形面相抵接,既起到导向的作用又能避免连接柱3416滑动不稳定,或者连接柱3416在导向凸台3112进行滑动时与弧形面间隙配合,能够补偿加工时产生的误差,又由于导向凸台3112表面是弧形面,卡扣3414在移动时能实现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卡扣3414从卡接槽321中脱出,压缩弹簧33释放弹力带动伸缩杆32进行伸长,实现操作面板20伸出的工作过程。
如图4至图10所示,限位结构40包括拉杆41和滑槽42,拉杆41的第一端与座体31相铰接,滑槽42设置在滑动件341上,拉杆4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42内,滑槽42包括第一槽段421、第二槽段422、第三槽段423以及第四槽段424,第一槽段421的延伸方向和第三槽段423的延伸方向均与滑动件341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槽段422和第四槽段424沿滑动件341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槽段4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段421和第三槽段423相连通,第四槽段4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段421和第三槽段423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42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4211,第一台阶4211位于第一槽段421与第二槽段422的连通处,第一台阶4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段422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使拉杆41的第二端由第一槽段421沿着第一台阶4211进入第二槽段422内,第三槽段423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4231,第二台阶4231位于第二槽段422和第三槽段423的连通处,第二台阶4231包括倾斜导向面4232和竖向止挡面4233,倾斜导向面4232的一端与第二槽段422的底壁连接,倾斜导向面4232的另一端与竖向止挡面4233的上端连接,竖向止挡面4233的下端与第三槽段423的底壁连接,竖向止挡面4233与第四槽段424的侧壁相连接,以使拉杆41的第二端由第三槽段423沿着竖向止挡面4233进入第四槽段424,第四槽段424的侧壁上设置有限制拉杆41的第二端移动的定位缺口4241,第四槽段424的底壁高于第一槽段421的底壁,在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的情况下,拉杆41的第二端位于定位缺口4241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拉杆41与滑槽42组成的限位结构40对滑动件341起到限位和自锁的作用,当伸缩杆32伸出时,拉杆41沿着第四槽段424滑动,从定位缺口4241位置滑动至第一槽段421,当滑动件341在复位弹簧34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滑动件341进行移动,从而使拉杆41在第一槽段421内滑动至限位位置,此时操作面板20位于操作位置,当向壳体10内部按压操作面板20时,伸缩杆32进行回缩,伸缩杆32上的卡接槽321与卡扣3414进行限位配合,并且在顶推凸台322的作用下使得滑动件341进行滑动,此时拉杆41在第一槽段421的作用下导向并滑动至第二槽段422,并且在第一槽段421与第四槽段424之间设置第一台阶4211,利用第一台阶4211对拉杆41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拉杆41直接滑动至第四槽段424,导致无法起到限位的作用,拉杆41在第二槽段422上的倾斜导向面4232的作用下能滑动至第三槽段423,并且利用第二台阶4231对拉杆41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既能利用竖向止挡面4233避免拉杆41从第三槽段423滑回至第二槽段422,也能通过竖向止挡面4233使得拉杆41从第三槽段423导向至第四槽段424,并且滑动至定位缺口4241处,此时按压自锁组件30处于自锁状态,通过设置限位结构40保证装置的可连续行工作,提升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4和图9所示,复位弹簧342的一端与滑动件341连接,复位弹簧342的另一端与座体31的远离拉杆41的一端连接,在伸缩杆32缩回座体31的情况下,复位弹簧342处于拉伸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复位弹簧342对滑动件341起到复位的作用,能够使得卡扣3414与卡接槽321在相互分离不进行限位锁定时,滑动件341能在复位弹簧342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复位,使得按压自锁组件30能循环的进行工作,保证装置的可连续性工作。
如图2至图4所示,伸缩杆32包括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第一筒段323与座体31固定连接,第二筒段324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筒段323,第三筒段325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筒段324,压缩弹簧33贯穿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压缩弹簧33的一端穿入第一筒段323并与座体31相抵接,压缩弹簧33的另一端与第三筒段325相抵接,卡接凸部3411和连接凸部3412均设置在第三筒段325上。采用上述结构,将伸缩杆32设置成多个筒段,并且将压缩弹簧33设置在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内,既能增加伸缩杆32的伸出长度,使得操作面板20能完全伸出壳体10,又能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将伸缩杆32伸出,能够提升伸缩杆32进行伸缩运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结构。通过对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的结构进行设置,避免相邻筒段之间发生相互转动,从而导致按压自锁组件无法实现自锁作用,保证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第一筒段323的侧壁、第一筒段323的侧壁均设置有避让槽326,避让槽326沿伸缩杆32的轴向延伸,卡接凸部3411和连接凸部3412穿设于避让槽326。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避让槽326使得伸缩杆32伸出时,滑动件341在复位弹簧34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避让槽326能够在滑动件341复位的过程中使得卡接凸部3411和连接凸部3412能移动到初始位置,避免卡接凸部3411与伸缩杆32中的第一筒段323和第一筒段323产生摩擦接触,从而影响滑动件341的复位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面板20包括显示面板21和控制板22,显示面板21位于控制板22的外侧,显示面板21的端部与控制板22相铰接。通过设置显示面板21和控制板22,便于对操作面板20进行控制,也能避免控制板22损坏,并且将显示面板21与控制板22相铰接,使得显示面板21能进行转动,适应不同的操作角度,便于对显示面板21进行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第一导向槽11的延伸方向与操作面板20的移动方向相同,显示面板21的侧部设置有阻尼器12,阻尼器1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1内。采用上述结构,显示面板21的侧边设置阻尼器12,阻尼器12可在壳体10内的第一导向槽11进行相对滑动,并且在阻尼器12的作用下,玻璃固定支架211与阻尼器12的可转动的一端进行连接,使得玻璃固定支架211在壳体10内进行转动,阻尼器12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槽11连接,使得玻璃固定支架211能在壳体10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显示面板21滑出壳体10,使得操作面板20的滑动结构简单,便于进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侧壁上的第一导向槽11既起到导向的作用,也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操作面板20滑出壳体10。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21包括玻璃固定支架211、钢化玻璃212、ITO导电膜213、透明LED屏214以及导光条215,玻璃固定支架211具有安装槽2111,钢化玻璃212的一端插设在安装槽2111内,导光条215位于安装槽2111内并与钢化玻璃212的端部相贴合,ITO导电膜213以及透明LED屏214均设置在钢化玻璃212上,玻璃固定支架211的端部与控制板22相铰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对显示面板21进行设置,钢化玻璃212能对ITO导电膜213与透明LED屏214起到保护作用,导光条215能在操作区域进行投光,便于对显示面板21进行操作,玻璃固定支架211的端部与控制板22相铰接,使得显示面板21能进行转动,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操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ITO导电膜213与钢化玻璃212相结合,进而组成一种新型手控器,该手控器为透明结构,便于对显示面板21安装,并且在使用时能够避免误触。
具体地,对ITO导电膜213触控设计时,设计1-6个区域设计感应块,设计1-6个区域设计感应块,分别为△上升键、▽下降键、1记忆键、2记忆键、M菜单键、S变速键,对ITO导电膜213区域设计分割,菜单是设计共6个区域,从而在功能上可设计不同的工作区域,利用不同的工作区域实现不同的功能。
其中,钢化玻璃212为了显示功能按键字体,在激光蚀刻在钢化玻璃212上半透明字体,导光条215会在钢化玻璃212上进行投光,能够显示字体便于用户操作此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包括钢化玻璃212,当外力向下撞击,显示面板21能在0°至90°之间进行转动,可防止碰压显示面板21,避免显示面板21损坏。
如图2所示,控制板22包括电路板固定支架221和PCB电路板222,PCB电路板222设置在电路板固定支架221上,显示面板21的端部与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相铰接,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的下表面设置有燕尾形的导向块2211,壳体10设置有燕尾形的第二导向槽13,第二导向槽13的延伸方向与操作面板20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块2211可滑动的插设于第二导向槽1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显示面板21与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相铰接,使得显示面板21能相对电路板固定支架221进行转动,PCB电路板222设置在电路板固定支架221上能减小手控器的体积,并且在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的下表面设置导向块2211,导向块2211能够在第二导向槽13上进行滑动,便于将显示面板21伸出壳体10,使得显示面板21的滑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下壳14和上盖15,操作面板20和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下壳14内,上盖15盖设在操作面板20和按压自锁组件30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将操作面板20和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内,既能减小装置的体积,又能方便进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盖15上有两个安装块,阻尼器12通过安装位置进入第一导向槽11,当上盖15盖设在下壳14上,安装块按压阻尼器12,使得阻尼器12能匹配第一导向槽11,并保证阻尼器12能在第一导向槽11内进行滑动,避免此滑动装置失效。
具体地,下壳14后端设置有出线口,显示面板21及控制板22中的线束通过出线口穿出,既能防止线束在操作面板20伸出和伸入壳体过程中线束容易缠绕的问题,也能提升装置的可靠性,保证操作面板20能正常使用。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升降桌包括桌体50和手控器60,手控器60设置在桌体50上,手控器60包括上述提供的手控器。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手控器60控制桌体50进行升降,便于对升降桌进行操作控制,将手控器60能伸入桌体内部避免误触,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推动手控器60时,由于显示面板21与玻璃固定支架211相连,玻璃固定支架211也会被推动,从而触发按压自锁组件30开启,压缩弹簧33进行拉伸,将压缩弹簧33伸长,从而将玻璃固定支架211推出,也同时将手控器60推出,这样便实现了手控器60伸出的效果。
通过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按压自锁组件30,利用自锁件34、压缩弹簧33以及伸缩杆32相互限位配合,保证操作面板20能实现伸出和收纳的工作过程;
(2)在卡扣3414与卡接槽321在相互分离不进行限位锁定时,滑动件341能在复位弹簧342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复位,使得按压自锁组件30能循环的进行工作,保证装置的可连续行工作;
(3)显示面板21的侧边设置阻尼器12,在阻尼器12的作用下,玻璃固定支架211与阻尼器12的可转动的一端进行连接,使得玻璃固定支架211在壳体10内进行转动,阻尼器12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槽11连接,使得玻璃固定支架211能在壳体10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显示面板21滑出壳体10;
(4)将显示面板21的端部与控制板22相铰接,使得显示面板21能进行转动,适应不同的操作角度,便于对显示面板21进行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控器包括:
壳体(10);
操作面板(2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所述操作面板(20)具有伸入所述壳体(10)的收纳位置以及由所述壳体(10)伸出的操作位置;
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按压自锁组件(30)包括伸缩杆(32)和自锁件(34),所述伸缩杆(3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面板(20)相接触,所述伸缩杆(32)具有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在所述伸缩杆(32)位于所述缩回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自锁件(34)与所述伸缩杆(32)限位配合,所述操作面板(20)位于所述收纳位置,在所述伸缩杆(32)位于所述伸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自锁件(34)与所述伸缩杆(32)相分离,所述操作面板(20)位于所述操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自锁组件(30)还包括座体(31)和压缩弹簧(33),所述座体(3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2)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座体(31),所述压缩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31)和所述伸缩杆(32)相接触,所述自锁件(34)设置在所述座体(31)内,在所述伸缩杆(32)位于所述缩回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伸缩杆(32)缩回所述座体(31)内,在所述伸缩杆(32)位于所述伸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伸缩杆(32)伸出所述座体(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件(34)包括:
滑动件(341),所述座体(31)具有容纳腔(311),所述滑动件(34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311)内,所述滑动件(341)具有卡接凸部(3411)和连接凸部(3412),所述伸缩杆(3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321),所述容纳腔(311)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槽(3111),在远离所述卡接槽(321)的方向上,所述弧形槽(3111)朝向远离所述伸缩杆(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凸部(3412)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弧形槽(3111),所述伸缩杆(32)的侧壁上设置有顶推凸台(322),所述顶推凸台(322)位于所述卡接槽(321)的远离所述滑动件(341)的一侧,在所述伸缩杆(32)缩回所述座体(31)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凸部(3411)卡设在所述卡接槽(321)内,所述顶推凸台(322)与所述滑动件(341)相抵接或间隙配合;
复位弹簧(342),所述复位弹簧(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件(341)和所述座体(31)相接触,所述滑动件(341)与所述座体(31)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滑动件(341)的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41)包括滑块(3413)和卡扣(3414),所述卡扣(3414)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3413)相铰接,所述卡接凸部(3411)为设置在所述卡扣(3414)的第二端的卡接凸台(3415),所述连接凸部(3412)为设置在所述卡扣(3414)的第二端的连接柱(3416),所述限位结构(40)设置在所述滑块(3413)与所述座体(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1)内设置有导向凸台(3112),所述导向凸台(3112)位于所述弧形槽(3111)的一侧,所述导向凸台(3112)的朝向所述卡扣(3414)的表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弧形槽(3111)的侧壁相平齐,所述连接柱(3416)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弧形槽(3111),所述连接柱(3416)的侧壁与所述导向凸台(3112)的弧形面相抵接或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0)包括:
拉杆(41),所述拉杆(41)的第一端与所述座体(31)相铰接;
滑槽(42),设置在所述滑动件(341)上,所述拉杆(4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42)内,所述滑槽(42)包括第一槽段(421)、第二槽段(422)、第三槽段(423)以及第四槽段(424),所述第一槽段(42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槽段(42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滑动件(341)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槽段(422)和所述第四槽段(424)沿所述滑动件(341)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槽段(4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段(421)和所述第三槽段(423)相连通,所述第四槽段(4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段(421)和所述第三槽段(423)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槽段(42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4211),所述第一台阶(4211)位于所述第一槽段(421)与所述第二槽段(422)的连通处,所述第一台阶(4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槽段(422)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使所述拉杆(41)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一槽段(421)沿着所述第一台阶(4211)进入所述第二槽段(422)内,所述第三槽段(423)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4231),所述第二台阶(4231)位于所述第二槽段(422)和所述第三槽段(423)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台阶(4231)包括倾斜导向面(4232)和竖向止挡面(4233),所述倾斜导向面(4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段(422)的底壁连接,所述倾斜导向面(4232)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止挡面(4233)的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止挡面(42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槽段(423)的底壁连接,所述竖向止挡面(4233)与所述第四槽段(424)的侧壁相连接,以使所述拉杆(41)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三槽段(423)沿着所述竖向止挡面(4233)进入所述第四槽段(424),所述第四槽段(424)的侧壁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拉杆(41)的第二端移动的定位缺口(4241),所述第四槽段(424)的底壁高于所述第一槽段(421)的底壁,在所述伸缩杆(32)缩回所述座体(31)的情况下,所述拉杆(4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定位缺口(4241)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342)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41)连接,所述复位弹簧(342)的另一端与所述座体(31)的远离所述拉杆(4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杆(32)缩回所述座体(31)的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342)处于拉伸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包括第一筒段(323)、第二筒段(324)以及第三筒段(325),所述第一筒段(323)与所述座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段(324)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筒段(323),所述第三筒段(325)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筒段(324),所述压缩弹簧(33)贯穿所述第一筒段(323)、所述第二筒段(324)以及所述第三筒段(325),所述压缩弹簧(33)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筒段(323)并与所述座体(31)相抵接,所述压缩弹簧(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筒段(325)相抵接,所述卡接凸部(3411)和所述连接凸部(3412)均设置在所述第三筒段(32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筒段(323)、所述第二筒段(324)以及所述第三筒段(32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非圆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筒段(323)的侧壁、所述第二筒段(324)的侧壁均设置有避让槽(326),所述避让槽(326)沿所述伸缩杆(32)的轴向延伸,所述卡接凸部(3411)和所述连接凸部(3412)穿设于所述避让槽(32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20)包括显示面板(21)和控制板(22),所述显示面板(21)位于所述控制板(22)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21)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板(22)相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所述第一导向槽(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操作面板(20)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显示面板(21)的侧部设置有阻尼器(12),所述阻尼器(1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1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21)包括玻璃固定支架(211)、钢化玻璃(212)、ITO导电膜(213)、透明LED屏(214)以及导光条(215),所述玻璃固定支架(211)具有安装槽(2111),所述钢化玻璃(212)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槽(2111)内,所述导光条(215)位于所述安装槽(2111)内并与所述钢化玻璃(212)的端部相贴合,所述ITO导电膜(213)以及透明LED屏(214)均设置在所述钢化玻璃(212)上,所述玻璃固定支架(211)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板(22)相铰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2)包括电路板固定支架(221)和PCB电路板(222),所述PCB电路板(22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固定支架(221)上,所述显示面板(21)的端部与所述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相铰接,所述电路板固定支架(221)的下表面设置有燕尾形的导向块(2211),所述壳体(10)设置有燕尾形的第二导向槽(13),所述第二导向槽(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操作面板(20)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导向块(2211)可滑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3)。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下壳(14)和上盖(15),所述操作面板(20)和所述按压自锁组件(30)设置在所述下壳(14)内,所述上盖(15)盖设在所述操作面板(20)和所述按压自锁组件(30)的上方。
15.一种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桌包括:
桌体(50);
手控器(60),设置在所述桌体(50)上,所述手控器(60)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器。
CN202222222365.1U 2022-08-23 2022-08-23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Active CN217983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2365.1U CN217983125U (zh) 2022-08-23 2022-08-23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2365.1U CN217983125U (zh) 2022-08-23 2022-08-23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3125U true CN217983125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2365.1U Active CN217983125U (zh) 2022-08-23 2022-08-23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3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4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1779938U (zh) 支撑座
CN109819078B (zh) 终端设备
US7131852B1 (en) Retractable plug of power supply
CN205029706U (zh) 卡托取出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112449089A (zh) 移动终端
CN113114828B (zh) 电子设备
CN112153174A (zh) 一种终端
CN110536578A (zh) 升降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983125U (zh) 手控器及具有其的升降桌
CN210398546U (zh)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照明设备
US9953504B2 (en) Fire alarm device
JP5009872B2 (ja) 非常停止用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16487774U (zh) 按压顺畅的按键及手控器
CN211879277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10135392U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10807447U (zh) 电子设备
CN211884023U (zh) 支腿、支撑机构及手术机器人
CN209826493U (zh) 一种可伸缩的毛巾架
CN100481294C (zh) 按键结构
CN113903609A (zh) 带有平衡杆的按键及手控器
CN113134137A (zh) 一种针筒识别装置以及高压注射器
CN111614810B (zh) 电子设备
CN207116320U (zh) 一种电器防倾倒开关
CN102956387B (zh)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