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9175U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9175U
CN217979175U CN202221801244.6U CN202221801244U CN217979175U CN 217979175 U CN217979175 U CN 217979175U CN 202221801244 U CN202221801244 U CN 202221801244U CN 217979175 U CN217979175 U CN 217979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dule
adsorption
treatment device
adsorp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12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文贵
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12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9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9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9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吸附模块,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放电模块,设于吸附模块的两侧、并与吸附模块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和风机模块,设于壳体内。风机模块运转,壳体外部的空气自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在经过吸附模块和放电模块的过程中,吸附模块转动可以使空气与吸附模块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模块的吸附效果;放电模块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中生成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作用到吸附模块,将吸附模块吸附的污染物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以对吸附模块进行污染物降解和脱附,实现吸附模块的吸附能力再生,净化后的空气自第一出风口排放到壳体外部。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因此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为了除去空气中HCHO(即甲醛)、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材料进行吸附,但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有限,容易存在吸附饱和导致吸附功能变差,过滤性能维持时间较短。
而为了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需要在空调中引入新风脱附(这就需要构建新的风道),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能够解决为了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需要在空调中引入新风脱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一种空调室内机和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吸附模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放电模块,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两侧、并与所述吸附模块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和风机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模块包括:放电电极,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一侧;和接地电极,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另一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均呈扇形状,所述放电电极设有径向间隔的多个第一圆弧孔,每个所述第一圆弧孔的孔壁凸设有放电尖端,所述接地电极设有多个第二圆弧孔,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孔位置相对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位于所述吸附模块的转轴的一侧,且所述放电电极的弧度和所述接地电极的弧度为所述吸附模块的弧度的1/4~1/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模块包括:驱动机构;外罩,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罩转动;和蜂窝结构的吸附盘,设于所述外罩内、并随所述外罩一起转动,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吸附盘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吸附盘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吸附盘通过转轴相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中的之一设有从动齿,所述驱动机构设有主动齿,所述主动齿与所述从动齿相啮合。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盘的厚度为10~15mm。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吸附模块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吸附模块的另一侧面,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除臭氧网,所述除臭氧网设于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氧网为锰网,所述锰网的厚度为10~1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风机模块运转,壳体外部的空气自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在经过吸附模块和放电模块的过程中,吸附模块转动可以使空气与吸附模块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模块的吸附效果;放电模块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中生成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作用到吸附模块,将吸附模块吸附的污染物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以对吸附模块进行污染物降解和脱附,实现吸附模块的吸附能力再生,净化后的空气自第一出风口排放到壳体外部;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物质,无需对吸附模块进行更换,不需要构建新的风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外罩、吸附盘和放电模块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壳体,110第一进风口,120第一出风口,200吸附模块,210驱动机构,211主动齿,220外罩,221第一罩体,222第二罩体,223从动齿,230吸附盘,300放电模块,310放电电极,311第一圆弧孔,312放电尖端,320接地电极,321第二圆弧孔,330高压包,400风机模块,500除臭氧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外罩、吸附盘和放电模块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100,设有第一进风口110和第一出风口120;吸附模块200,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0内;放电模块300,设于吸附模块200的两侧、并与吸附模块200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和风机模块400,设于壳体100内,用于形成自第一进风口110向第一出风口120流动的风束。
风机模块400运转,壳体100外部的空气自第一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0内部,在经过吸附模块200和放电模块300的过程中,吸附模块200转动可以使空气与吸附模块200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模块200的吸附效果;放电模块300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中生成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作用到吸附模块200,将吸附模块200吸附的污染物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以对吸附模块200进行污染物降解和脱附,实现吸附模块200的吸附能力再生,净化后的空气自第一出风口120排放到壳体100外部;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物质,无需对吸附模块200进行更换,不需要构建新的风道。
该空气处理装置,在吸附模块200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同时,能够在常温下持续对吸附模块200进行污染物降解和脱附,实现吸附模块200的吸附能力再生,相比于高温加热再生技术,此方案更安全可靠;而且,空气处理装置能耗低、风阻小,相比于采用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此方案不需要更换耗材。
可以是,风机模块400和放电模块300同时运行,此方案吸附模块200吸附污染物和放电模块300降解污染物同时进行;或者可以是,放电模块300滞后于风机模块400运行,此方案吸附模块200先吸附污染物,然后放电模块300降解污染物;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放电模块300包括:放电电极310,设于吸附模块200的一侧;和接地电极320,设于吸附模块200的另一侧,放电电极310、吸附模块200和接地电极320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放电模块300还包括高压包330,高压包330的高压端连接放电电极310、低压端连接接地电极320,高压包330供电后,在放电电极310和接地电极320之前产生电势差,电离空气产生臭氧、高能电子和活性自由基团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吸附模块200,与吸附模块200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反应,对吸附模块200进行污染物降解和污染物脱附,实现吸附模块200的吸附能力再生,反应的产物包括CO2和H2O。活性物质还可以对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进行灭杀。为了确保产品安全性,同时防止臭氧量过渡超标,高压包330可以输出直流电流、正弦波交流电流、脉冲电流等,其电压可以设置为4500~9000V的范围内。
在一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放电电极310和接地电极320均呈扇形状,放电电极310设有径向间隔的多个第一圆弧孔311,每个第一圆弧孔311的孔壁间隔凸设有放电尖端312,接地电极320设有多个第二圆弧孔321,多个第二圆弧孔321与多个第一圆弧孔311位置相对应,多个第二圆弧孔321和多个第一圆弧孔311可以减小壳体100内的风阻。放电尖端312可以为锯齿尖端或针状尖端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放电电极310和接地电极320位于吸附模块200的转轴的一侧、并固定在壳体100内,且放电电极310的弧度和接地电极320的弧度为吸附模块200的弧度的1/4~1/2,这样壳体100内部风阻小,吸附模块200吸附效率高、再生效率高,放电模块300能耗低。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吸附模块200包括:驱动机构210;外罩220,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驱动机构210用于驱动外罩220转动;和蜂窝结构的吸附盘230,设于外罩220内、并随外罩220一起转动,第二进风口位于吸附盘230和第一进风口110之间,第二出风口位于吸附盘230和第一出风口120之间。
可以是,吸附盘230以无机纤维纸为基材,制成蜂窝结构,如吸附盘230制作成铝蜂窝吸附盘、氧化铝陶瓷蜂窝吸附盘、玻纤蜂窝吸附盘等,吸附盘230的表面及其蜂窝孔的内侧面形成吸附剂层,通过吸附剂层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盘230与外罩220固定在一起,第二进风口位于外罩220的一端壁上、并朝向吸附盘230的一侧面,第二出风口位于外罩220的另一端壁上、并朝向吸附盘230的另一侧面,第一进风口110和第一出风口120同外罩220的两端壁相对,自第一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进风口、吸附盘230的蜂窝孔、第二出风口后,再自第一出风口120排至壳体100的外部。吸附盘230的厚度设置为10~15mm,这样不仅吸附盘230的风阻小,而且吸附盘230对污染物的吸附效率高。
可以是,如图4和图5所示,外罩220的一端壁通过多根第一筋条连接成,多根第一筋条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多个第一筋条可以包括沿周向布置、沿径向间隔的多个环形筋条,多个第一筋条还可以包括沿径向布置、沿周向间隔的多个直筋条;可以是,外罩220的另一端壁通过多根第二筋条连接成,多根第二筋条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多个第二筋条可以包括沿周向布置、沿径向间隔的多个环形筋条,多个第二筋条还可以包括沿径向布置、沿周向间隔的多个直筋条。
其中,吸附盘23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0mm、12mm或15mm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外罩220包括第一罩体221和第二罩体222,第一罩体221、第二罩体222和吸附盘230通过转轴相连接,驱动机构210驱动外罩220转动,外罩220通过转轴带动吸附盘230一起转动。
可以是,第一罩体221和第二罩体2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或者可以是,如图4和图5所示,一罩体和第二罩体22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罩体221和第二罩体222中的之一设有从动齿223,驱动机构210设有主动齿211,主动齿211与从动齿223相啮合。可以是驱动机构210为安装有齿轮的驱动电机,主动齿211为齿轮的轮齿,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第一罩体221和第二罩体222一起转动,第一罩体221和第二罩体222通过转轴带动吸附盘230一起转动。
当然也可以是,外罩220和驱动机构210采用链轮结构传动、皮带结构传动等的方式,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放电电极310位于第一进风口110和吸附模块200之间,接地电极320位于第一出风口120和吸附模块200之间。可以是,风机模块400设于放电电极310和第一进风口110之间;或者可以是,风机模块400设于接地电极320和第一出风口120之间;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除臭氧网500,除臭氧网500设于放电模块300和第一出风口120之间,用于去除臭氧,避免臭氧自第一出风口120排入壳体100外侧的环境中。
在一示例中,除臭氧网500设置为锰网,锰网的厚度设置为10~15mm,这样既可以保证锰网风阻较小,还可以保证锰网对臭氧的去除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净化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该空气净化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该空调室内机,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是,壳体100固定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中;或者可以是,壳体100是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的一部分;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该空调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风机模块运转,壳体外部的空气自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在经过吸附模块和放电模块的过程中,吸附模块转动可以使空气与吸附模块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模块的吸附效果;放电模块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中生成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作用到吸附模块,将吸附模块吸附的污染物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以对吸附模块进行污染物降解和脱附,实现吸附模块的吸附能力再生,净化后的空气自第一出风口排放到壳体外部;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物质,无需对吸附模块进行更换,不需要构建新的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吸附模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
放电模块,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两侧、并与所述吸附模块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和
风机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
放电电极,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一侧;和
接地电极,设于所述吸附模块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均呈扇形状,所述放电电极设有径向间隔的多个第一圆弧孔,每个所述第一圆弧孔的孔壁凸设有放电尖端,所述接地电极设有多个第二圆弧孔,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孔位置相对应;
其中,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位于所述吸附模块的转轴的一侧,且所述放电电极的弧度和所述接地电极的弧度为所述吸附模块的弧度的1/4~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块包括:
驱动机构;
外罩,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罩转动;和
蜂窝结构的吸附盘,设于所述外罩内、并随所述外罩一起转动,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吸附盘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吸附盘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吸附盘通过转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中的之一设有从动齿,所述驱动机构设有主动齿,所述主动齿与所述从动齿相啮合;
所述吸附盘的厚度为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吸附模块的一侧面,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吸附模块的另一侧面,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除臭氧网,所述除臭氧网设于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氧网为锰网,所述锰网的厚度为10~15mm。
8.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221801244.6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7979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1244.6U CN21797917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1244.6U CN21797917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9175U true CN217979175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1244.6U Active CN21797917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9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2690B (zh) 利用电场再生的空气净化器
KR102134609B1 (ko) 플라즈마 살균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청정기
JP5918907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110237613A (zh) 一种VOCs废气过滤器
CN209978210U (zh) 一种办公室桌面用小型空气净化器
CN217979175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净化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EP1527809B1 (en) Device for photocatalytically cleaning air
JP2001340722A (ja) 除塵ファン
CN111437675A (zh) 一种具有多层过滤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7084450B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器
CN111412548A (zh) 嵌入式消毒杀菌净化模块及吊顶式空调机组
CN216132075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4307479U (zh) 空气处理机
CN113074429A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CN212930356U (zh) 一种高效过滤的氢氧基空气净化器
CN217383459U (zh) 气体处理装置和冰箱
CN111609489A (zh) 双风机医用空气消毒与净化一体的净化器
CN206803358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器
CN117249514A (zh) 净化组件、净化装置、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215892690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
JP4956735B2 (ja) 送風装置
CN210568933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4501596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4841493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CN218033575U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