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4514U -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4514U CN217974514U CN202221993442.7U CN202221993442U CN217974514U CN 217974514 U CN217974514 U CN 217974514U CN 202221993442 U CN202221993442 U CN 202221993442U CN 217974514 U CN217974514 U CN 2179745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lead
- fixedly connected
- zinc
- rubber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滑移隔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包括支撑基础,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铅锌橡胶结构,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二号铅锌橡胶结构,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穿插连接有两个定位螺杆,且左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和右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均与支撑基础穿插连接,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所述支撑滑板上端滑动连接有摩擦滑移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率高,隔震效果好,稳定性高,适合房屋建筑隔震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滑移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是抵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为了克服纯摩擦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滑移位移大,缺乏限位能力的特性,在现有的节能材料生产混合搅拌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不易对基础滑移距离进行限位,无法完成隔震板的复位,从而影响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使用效果;2、现有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稳定性差,安装拆卸麻烦,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包括支撑基础,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铅锌橡胶结构,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二号铅锌橡胶结构,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穿插连接有两个定位螺杆,且左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和右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均与支撑基础穿插连接,所述支撑基础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所述支撑滑板上端滑动连接有摩擦滑移层,所述摩擦滑移层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隔震板,且隔震板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端均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基础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基层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开有四个预埋套筒和两个卡槽,且卡槽均位于纵向的两个预埋套筒之间,所述基层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共同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钢板,三个所述钢板上端共同等距离穿插连接有三个铅锌块,三个所述钢板和三个所述铅锌块之间共同卡接有若干个橡胶块,且左部的四个橡胶块与左部的固定座相接触,右部的四个所述橡胶块与右部的固定座相接触,两个所述固定座均与支撑基础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定位板右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右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插板,所述夹板与三个钢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四个所述卡板分别与四个卡槽卡接,三个所述插板分别与三个钢板穿插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支撑基础上设置有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且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与摩擦滑移层的距离相等,通过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共同对隔震板的滑移距离进行限位,提高隔震板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隔震板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相接触时,碰撞挤压后的铅芯橡胶能够提供一定的反向水平恢复力,从而反向推动隔震板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提高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将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上的四个卡板分别与支撑基础上的四个卡槽卡接,并通过左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和右部的四个定位螺杆分别对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在支撑基础上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稳定性,且一号铅锌橡胶结构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支撑基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一号铅锌橡胶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固定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基础;2、一号铅锌橡胶结构;3、二号铅锌橡胶结构;4、定位螺杆;5、支撑滑板;6、摩擦滑移层;7、固定块;8、隔震板;11、基层;12、定位块;13、支撑板;14、卡槽;15、预埋套筒;21、固定座;22、钢板;23、铅锌块;24、橡胶块;211、定位板;212、卡板;213、夹板;214、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包括支撑基础1,支撑基础1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支撑基础1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穿插连接有两个定位螺杆4,且左部的四个定位螺杆4和右部的四个定位螺杆4均与支撑基础1穿插连接,支撑基础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5,支撑滑板5上端滑动连接有摩擦滑移层6,摩擦滑移层6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两个固定块7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隔震板8,且隔震板8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端均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支撑基础1包括基层11,基层11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2,两个定位块1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基层11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开有四个预埋套筒15和两个卡槽14,且卡槽14均位于纵向的两个预埋套筒15之间,基层11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均固定连接;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21之间共同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钢板22,三个钢板22上端共同等距离穿插连接有三个铅锌块23,三个钢板22和三个铅锌块23之间共同卡接有若干个橡胶块24,且左部的四个橡胶块24与左部的固定座21相接触,右部的四个橡胶块24与右部的固定座21相接触,两个固定座21均与支撑基础1固定连接;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结构相同,通过设置支撑基础1对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进行支撑定位,两个定位块12可以共同对支撑板13的位置进行固定,左部的四个预埋套筒15、右部的四个预埋套筒15和四个卡槽14可以加强支撑基础1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之间的连接,提高稳定性,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可以对隔震板8的滑移过程进行限位,三个钢板22可以对三个铅锌块23进行支撑,三个钢板22和三个铅锌块23共同对若干个橡胶块24进行卡接固定,提高稳定性,两个固定座21可以对整个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1包括定位板211,定位板211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12,定位板211右端固定连接有夹板213,夹板213右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插板214,夹板213与三个钢板22固定连接;四个卡板212分别与四个卡槽14卡接,三个插板214分别与三个钢板22穿插连接,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的四个卡板212分别与四个卡槽14卡接,可以加强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与支撑基础1之间的连接,提高稳定性,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上的两组纵向的三个插板214分别与左部的三个钢板22穿插连接,可以加强三个钢板22与左部的两个固定座21之间的连接,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的两组纵向的三个插板214分别与右部的三个钢板22穿插连接,可以加强三个钢板22与右部的两个固定座21之间的连接,提高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支撑基础1对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进行支撑,支撑基础1上的左部的四个预埋套筒15、右部的四个预埋套筒15和四个卡槽14可以加强支撑基础1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之间的连接,提高稳定性,并使得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与摩擦滑移层6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再将隔震板8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端均相接触,通过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共同对隔震板8的滑移距离进行限位,提高隔震板8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隔震板8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相接触时,碰撞挤压后的铅芯橡胶能够提供一定的反向水平恢复力,从而反向推动隔震板8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提高稳定性,且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均安装拆卸方便,整个基础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率高,隔震效果好,稳定性高,适合房屋建筑隔震的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包括支撑基础(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础(1)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所述支撑基础(1)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穿插连接有两个定位螺杆(4),且左部的四个定位螺杆(4)和右部的四个定位螺杆(4)均与支撑基础(1)穿插连接,所述支撑基础(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5),所述支撑滑板(5)上端滑动连接有摩擦滑移层(6),所述摩擦滑移层(6)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两个所述固定块(7)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隔震板(8),且隔震板(8)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上端均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础(1)包括基层(11),所述基层(11)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2),两个所述定位块(1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基层(11)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开有四个预埋套筒(15)和两个卡槽(14),且卡槽(14)均位于纵向的两个预埋套筒(15)之间,所述基层(11)与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和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包括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21)之间共同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钢板(22),三个所述钢板(22)上端共同等距离穿插连接有三个铅锌块(23),三个所述钢板(22)和三个所述铅锌块(23)之间共同卡接有若干个橡胶块(24),且左部的四个橡胶块(24)与左部的固定座(21)相接触,右部的四个所述橡胶块(24)与右部的固定座(21)相接触,两个所述固定座(21)均与支撑基础(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包括定位板(211),所述定位板(211)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12),所述定位板(211)右端固定连接有夹板(213),所述夹板(213)右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插板(214),所述夹板(213)与三个钢板(2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卡板(212)分别与四个卡槽(14)卡接,三个所述插板(214)分别与三个钢板(22)穿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铅锌橡胶结构(2)与二号铅锌橡胶结构(3)结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93442.7U CN217974514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93442.7U CN217974514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4514U true CN217974514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5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93442.7U Active CN217974514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4514U (zh)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21993442.7U patent/CN2179745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253730U (zh) | 一种便于卡合的微间距拼接式led显示屏 | |
CN217974514U (zh) | 基于橡胶与铅芯组合限位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 | |
CN115324257B (zh) | 一种屋顶连接件及使用该连接件的屋顶 | |
CN215480012U (zh) | 反硝化专用滤砖及其设备 | |
CN115787855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 |
CN221663984U (zh) | 一种可自锁限位的装配式建筑幕墙 | |
CN210342227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框架 | |
CN219553211U (zh) | 展架用固定件及展架 | |
CN215948555U (zh) | 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 | |
CN219549288U (zh) | 展架三框连接件及展架 | |
CN221523871U (zh) | 一种卡槽式防屈曲支撑 | |
CN219609973U (zh) | 展架用支撑件及展架 | |
CN220705144U (zh) | 一种建筑支架节点固定装置 | |
CN213745486U (zh) | 一种安装稳固的抗震支架 | |
CN220984094U (zh) | 一种升降式液晶拼接屏 | |
CN212478200U (zh) | 装配式隔墙安装结构 | |
CN217759309U (zh) | 一种实用性连栋部材装置 | |
CN210316023U (zh) | 一种会展用墙板连接装置 | |
CN220248810U (zh) | 一种单元模块化文物隔震装置 | |
CN219400262U (zh) | 一种方便取样的样本架 | |
CN212015095U (zh) | 一种钢木结构的排骨架 | |
CN215643613U (zh) | 一种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公告栏 | |
CN221402306U (zh) | 一种正反可夹持的平板夹和落地支架 | |
CN218888444U (zh) | 一种组装性太阳能电池板 | |
CN219598774U (zh) | 一种新型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