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0735U - 胃管用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胃管用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0735U
CN217960735U CN202220230626.1U CN202220230626U CN217960735U CN 217960735 U CN217960735 U CN 217960735U CN 202220230626 U CN202220230626 U CN 202220230626U CN 217960735 U CN217960735 U CN 217960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ag
elastic ring
stomach tube
band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06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春花
李夏天
袁芳
刘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02306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0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0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0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的固定装置。公开了胃管用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固定部,还包括顶部开口的收纳袋,收纳袋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本方案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胃管位于患者体外的部分容易被牵拉,进而牵拉胃管,造成胃管从鼻腔内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胃管用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长约105cm,需经鼻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在使用胃管时,需要对胃管位于患者的体外的部分进行固定;现在主要是将胃管位于患者鼻子处的部分通过胶布粘贴固定在患者的鼻子或面部上,但这样的固定方式因粘连不牢靠仍会造成胃管外露部分被牵拉,使得胃管被拔出的风险较大。
目前,为解决通过胶布固定胃管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CN214762803U公开了一种胃管固定带,包括弹性绑带以及胃管固定座,弹性绑带中部设有用于鼻梁穿过的通孔,胃管固定座固定连接在通孔轮廓边缘,弹性绑带两侧设有粘合面,弹性绑带缠绕在面颊部,弹性绑带两侧的粘合面在后脑勺处粘合连接;胃管固定座包括橡胶底座、鼻梁托和胃管夹,胃管夹中设有两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上设有开口;胃管通过胃管夹上的开口被卡嵌在环状凹槽中进行限位,再通过两个弹性绑带的连接将管胃固定座固定在患者的面部,进而对胃管夹进行限位,以此代替胶布固定胃管的方式,加强对胃管的固定。
实际操作过程中,当胃管不向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时,会存在以下问题:1、胃管只有位于鼻子处的部分被固定,使得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仍处于自由状态;通常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会随意摆放在病床床头;当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散落于床头而病人又不配合或者神志不清时,以及患者翻身未注意到胃管时,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很容易被牵拉,进而造成胃管从鼻腔内脱落;2、虽然胃管能够通过开口被卡嵌在环状凹槽中起到固定的作用,但当胃管被牵拉时,胃管被拉扯会沿环状凹槽的轴向方向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造成胃管从鼻腔内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胃管用固定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胃管位于患者体外的部分容易被牵拉,进而牵拉胃管,造成胃管从鼻腔内脱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胃管用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固定部,还包括顶部开口的收纳袋,收纳袋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通过固定部将收纳袋固定在患者的头上,再通过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子与嘴唇之间;当胃管不向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时,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缠绕并放入收纳袋内;相较于中国专利CN214762803U,本方案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收纳至收纳袋内,减少胃管的暴露,进而避免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被牵拉,即避免胃管从鼻腔内脱落。
进一步,还包括弹性圈,且弹性圈与固定部固接;弹性圈的内壁上设有粘连层,且粘连层上设有防粘层。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固定部将弹性圈固定在患者的头上,使得弹性圈位于鼻子与嘴唇之间;将胃管穿过弹性圈后,撕掉防粘层,通过粘连层能够实现胃管与弹性圈的连接,进而能够有效避免胃管在弹性圈内发生相对位移,在实现对弹性圈的定位情况下,本方案能够有效避免胃管从鼻腔内脱落。
进一步,粘连层的长度不小于弹性圈的内圆的二分之一周长。
通过上述设置,粘连层的长度越长,使得胃管固定在弹性圈上的定位效果更佳。
进一步,固定部包括两个系带,两个系带分别固接在弹性圈的两侧,且两个系带可拆卸连接;收纳袋与系带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两个系带的连接能够将弹性圈套在患者的头部,且使得弹性圈位于患者的鼻子与嘴唇之间;并且,两个系带均与患者的耳朵上方相抵,胃管被向下牵拉时,通过患者的耳朵能够对系带起到阻碍作用,进而阻碍弹性圈下滑,即加强对弹性圈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一个系带上设有若干第一子扣,另一个系带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子扣连接的第一母扣。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连接第一子扣与第一母扣实现两个系带的连接,进而实现对弹性圈的定位;并且,第一母扣与不同位置的第一子扣连接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头部,实用性强;此外,采用第一子扣与第一母扣的连接方式相较于粘接方式,不易粘住患者的头发。
进一步,收纳袋上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一端设有第二子扣,调节带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子扣连接的第二母扣。
通过上述设置,将调节带弯曲成环状结构,再连接第二子扣与第二母扣实现调节带套在系带上,进而收纳袋通过固定带、调节带与系带连接;并且,环状结构的调节带能够在系带上滑动,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耳朵,实用性强。
进一步,收纳袋上设有辅助带,且辅助带与系带固接;辅助带和调节带位于弹性圈的同侧。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系带、辅助带、收纳袋、固定带和调节带形成三角形的限位环,且收纳袋位于患者的耳朵下方,可将限位环套在患者的一个耳朵上,进而加强对系带的定位效果,即加强对弹性圈和胃管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固定带上设有延伸带,且延伸带与系带固接,延伸带和调节带位于弹性圈的同侧。
通过上述设置,由系带、延伸带、固定带和调节带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环,且收纳袋位于患者的耳朵下方,可将固定环套在患者的一个耳朵上,进而加强对系带的定位效果,即加强对弹性圈和胃管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收纳袋上设有用于遮挡收纳袋顶部开口的遮挡布,且遮挡布与收纳袋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缠绕并放入收纳袋内,再将遮挡布遮挡收纳袋的开口处,连接遮挡布与收纳袋,进而加强对收纳袋内胃管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收纳袋上设有第三子扣,遮挡布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子扣连接的第三母扣。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三子扣与第三母扣连接实现遮挡布与收纳袋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管用固定器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弹性圈的主视图;
图5为图1中系带左视方向的局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胃管用固定器实施例二系带左视方向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弹性圈10、粘连层11、防粘层12、系带20、第一子扣21、第一母扣22、收纳袋30、遮挡布31、第三母扣311、固定带40、调节带41、第二子扣411、第二母扣412、辅助带50、延伸带60。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胃管用固定器,包括固定部、收纳袋30和弹性圈10,固定部包括两个系带20,两个系带20分别固接在弹性圈10的两侧,且两个系带2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一个系带20上固接有若干第一子扣21,另一个系带20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一子扣21连接的第一母扣22。
弹性圈10为硅胶圈,弹性圈10的内圆直径与胃管的直径一致;弹性圈10的内壁上固接有粘连层11,且粘连层11上固接有防粘层12防粘层12选用离型纸,粘连层11的长度大于弹性圈10的内圆的二分之一周长。本方案由于弹性圈10的内圆直径与胃管的直径一致,使得粘连层11胃管的贴合更充分、更全面,进而提高胃管定位在弹性圈10上的稳定性。
收纳袋30与系带2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收纳袋30上固接有固定带40,固定带40上固接有调节带41,调节带41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子扣411,调节带41的另一端固接有用于与第二子扣411连接的第二母扣412。收纳袋30上还固接有辅助带50,且辅助带50与系带20固接,辅助带50和调节带41位于弹性圈10的同侧。
收纳袋30上固接有用于遮挡收纳袋30顶部开口的遮挡布31,且遮挡布31与收纳袋3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收纳袋30上固接有第三子扣,遮挡布31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三子扣连接的第三母扣311。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使用时,胃管经患者的鼻腔伸入患者的体内至指定位置,再将弹性圈10从胃管位于外面的一端滑动至患者的鼻子与嘴唇之间;将两个系带20绕至患者的头后部,再连接第一子扣21与第一母扣22,以此将弹性圈10固定在头部,即实现弹性圈10的定位,进而将弹性圈10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与嘴唇之间;并且,两个系带20均与患者的耳朵上方相抵;此外,第一母扣22与不同位置的第一子扣21连接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头部,实用性强。
完成对弹性圈10的定位后,让胃管穿过弹性圈10,将防粘层12撕下,使得粘连层11与胃管粘接,以此实现胃管与弹性圈10的连接,进而实现对胃管位于患者鼻子处的部分进行定位;并且,两个系带20均与患者的耳朵上方相抵,胃管被向下牵拉时,通过患者的耳朵能够对系带20起到阻碍作用,进而阻碍弹性圈10和胃管下滑,即加强对胃管的定位效果;此外,通过粘连层11将胃管定位在弹性圈10上,进而能够有效避免胃管在弹性圈10内发生相对位移,在实现对弹性圈10的定位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胃管从鼻腔内脱落。
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胃管向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当胃管不向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时,将调节带41的两端通过第二子扣411与第二母扣412进行连接;并且,调节带41的两端连接后形成环状结构,使得环状结构的调节带41套在一个系带20上,进而通过调节带41、固定带40实现收纳袋30与系带20的连接;另外,由于收纳袋30与系带20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带50,且辅助带50和调节带41位于弹性圈10的同侧,使得系带20、辅助带50、收纳袋30、固定带40和调节带41形成三角形的限位环,且收纳袋30位于患者的耳朵下方,可将限位环套在患者的一个耳朵上,进而加强对系带20的定位效果,即加强对弹性圈10和胃管的定位效果;此外,环状结构的调节带41能够在系带20上滑动,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耳朵,实用性强。
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缠绕并放入收纳袋30内,再将遮挡布31遮挡收纳袋30的开口处,最后连接第三子扣与第三母扣311,以此实现遮挡布31与收纳袋30的连接,即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收纳至收纳袋30内,进而避免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被牵拉,即避免胃管从鼻腔内脱落。
本实施例中,收纳袋30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将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缠绕并放入收纳袋30之后,由于收纳袋30的宽度变化,使得患者体外胃管未被固定的部分先压缩变形后恢复原状,进而通过收纳袋30上方宽度较小的部分对收纳袋30内下方的胃管进行限位,即能够加强对收纳袋30内胃管的限位效果。
实施例二
基本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带40上固接有延伸带60,且延伸带60与系带20固接,延伸带60和调节带41位于弹性圈10的同侧。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调节带41套在系带20上之后,由系带20、延伸带60、固定带40和调节带41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环,且收纳袋30位于患者的耳朵下方,可将固定环套在患者的一个耳朵上,进而加强对系带20的定位效果,即加强对弹性圈10和胃管的定位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胃管用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开口的收纳袋,收纳袋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还包括弹性圈,且弹性圈与固定部固接;弹性圈的内壁上设有粘连层,且粘连层上设有防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粘连层的长度不小于弹性圈的内圆的二分之一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包括两个系带,两个系带分别固接在弹性圈的两侧,且两个系带可拆卸连接;收纳袋与系带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系带上设有若干第一子扣,另一个系带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子扣连接的第一母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收纳袋上设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一端设有第二子扣,调节带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子扣连接的第二母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收纳袋上设有辅助带,且辅助带与系带固接;辅助带和调节带位于弹性圈的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带上设有延伸带,且延伸带与系带固接,延伸带和调节带位于弹性圈的同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收纳袋上设有用于遮挡收纳袋顶部开口的遮挡布,且遮挡布与收纳袋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管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收纳袋上设有第三子扣,遮挡布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子扣连接的第三母扣。
CN202220230626.1U 2022-01-27 2022-01-27 胃管用固定器 Active CN217960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0626.1U CN217960735U (zh) 2022-01-27 2022-01-27 胃管用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0626.1U CN217960735U (zh) 2022-01-27 2022-01-27 胃管用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0735U true CN217960735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0626.1U Active CN217960735U (zh) 2022-01-27 2022-01-27 胃管用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0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76851C (en) Naso-enteral tube harn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18500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nasogastric tube
US3648703A (en) Supportive device for stomach or gastric tube
US5879335A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generally cylindrical member to a body part or other object
US4634425A (en) Naso-enteral tube harn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7960735U (zh) 胃管用固定器
CN213608348U (zh) 一种胃管固定器
JP2010148817A (ja) 血圧計用のカフ
CN213852656U (zh) 一种胃管固定工具
CN219332900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13252420U (zh) 防脱落鼻胃管固定带
CN215536722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鼻饲管固定装置
CN205924646U (zh) 胃管及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06198431U (zh)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14129511U (zh) 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
CN215083990U (zh) 一种固定胃管的新型用具
CN217853899U (zh) 一种胃管
CN215841119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12592634U (zh) 一种头部约束带
AU2021100412A4 (en) A Novel and Convenient Stomach Tube Fixer
CN217526053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13788924U (zh) 一种便捷式鼻胃管固定帽
CN215135621U (zh) 一种经鼻胃肠管固定装置
CN217391190U (zh) 一种留置胃管固定装置
CN210170481U (zh) 一种鼻饲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