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2844U - 换能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能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52844U CN217952844U CN202221356949.1U CN202221356949U CN217952844U CN 217952844 U CN217952844 U CN 217952844U CN 202221356949 U CN202221356949 U CN 202221356949U CN 217952844 U CN217952844 U CN 217952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medium
- communicated
- cold
- circ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能循环系统,包括空气换能器、第一循环管路、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和冷量输出装置,第一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一介质,第一循环管路与空气换能器连通,第一介质能够在空气换能器处与外界冷空气换热;能量平衡均布装置与第一循环管路连通;冷量输出装置用于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冷量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介质,且第二循环管路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第二介质能够在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处与第一介质换热。本换能循环系统利用外界冷空气来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可以减少电力的消耗或碳排放,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降低镀膜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能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镀膜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在20~25℃,镀膜设备需要大量的冷量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现有的镀膜设备的冷量的来源是风冷或水冷制冷装置来满足,而制冷装置是高能耗设备,并且制冷装置排放又会间接地造成环境污染;比如运行和维修时有制冷剂泄漏破坏大气层,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且当制冷装置损坏时的维修影响生产进度,因此利用制冷装置来给镀膜设备供给冷量,耗能高,使镀膜成本增大,且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能循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装置来给镀膜设备供给冷量,耗能高,使镀膜成本增大,且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能循环系统,包括:
空气换能器;
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一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空气换能器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能够在所述空气换能器处与外界冷空气换热;
能量平衡均布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
冷量输出装置,用于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所述冷量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介质,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能够在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处与所述第一介质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且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藏所述第一介质的冷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低温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
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进口用于与待降温设备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一端连通;
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二回液管的进口与所述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液管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待降温设备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
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回液管内的第二介质的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基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启程度、以调节所述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空气换能器为空冷器,且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
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口与所述空冷器的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口能够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第一回液管,所述第一回液管的出口与所述空冷器的基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液管的进口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循环管路,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与所述储能装置和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储能装置为蓄冷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冷量输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能循环系统,包括空气换能器、第一循环管路、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和冷量输出装置。第一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一介质,第一循环管路与空气换能器连通,并且第一介质能够在空气换能器处与外界冷空气换热,使第一介质吸收外界冷空气的冷量。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能够与第一循环管路连通,冷量输出装置用于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冷量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介质,第二循环管路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以使第二介质能够在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处与第一介质换热。
如此设置,通过空气换能器使第一介质吸收外界冷空气的冷量,并将冷量传递给第二介质,通过第二介质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从而保证待降温设备正常工作。本换能循环系统利用外界冷空气来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可以减少电力的消耗或碳排放,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降低镀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空气换能器;2、储能装置;3、能量平衡均布装置;
4、待降温设备;5、第一出液管;6、第一回液管;
7、第一循环泵;8、第二出液管;9、第二回液管;
10、第二循环泵;11、第三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换能循环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能循环系统,包括空气换能器1、第一循环管路、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和冷量输出装置。
其中,第一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一介质,第一循环管路与空气换能器1连通,并且第一介质能够在空气换能器1处与外界冷空气换热,使第一介质吸收外界冷空气的冷量。
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能够与第一循环管路连通,冷量输出装置用于为待降温设备4提供冷量,并且冷量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介质,第二循环管路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以使第二介质能够在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处与第一介质换热,从而使第二介质吸收第一介质的冷量,以为待降温设备4提供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待降温设备可以为镀膜设备,或其他需要冷量降温的设备,这里不对待降温设备作具体限定。
如此设置,通过空气换能器1使第一介质吸收外界冷空气的冷量,并将冷量传递给第二介质,通过第二介质为待降温设备4提供冷量,从而保证待降温设备4正常工作。本换能循环系统利用外界冷空气来为待降温设备4提供冷量,可以减少电力的消耗或碳排放,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降低镀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换能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储能装置2,储能装置2与第一循环管路和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并且储能装置2用于储藏第一介质的冷量,这样,通过储能装置2可以有效将夜间(或温度低时)的外界冷空气的冷量储藏起来,以在白天(或温度高时)将冷量供给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从而供给待降温设备4,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冷量,有利于降低制冷成本。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储能装置2可以为蓄冷罐。这里不对蓄冷罐的结构作具体限定,蓄冷罐可以为现有蓄冷罐。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空气换能器1可以为空冷器,空冷器是一种翅片管热交换器,空冷器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以能够将外界冷空气的冷量传递给第一介质。
并且,第一循环管路可以包括第一出液管5和第一回液管6,第一出液管5的进口与空冷器的基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出液管5的出口能够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第一回液管6的出口与空冷器的基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回液管6的进口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如此,可以使第一介质流经空冷器,从而在空冷器内吸收外界冷空气的冷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7,第一循环泵7能够使第一介质流入至储能装置2内或能够使第一介质流入至空气换能器1内,以使第一介质实现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冷罐的进水口可以与第一出液管5的出口连通,蓄冷罐的出水口可以与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这样,可以使第一介质流到蓄冷罐内,蓄冷罐将第一介质的冷量储存,并能够将第一介质供给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
在本实施例中,蓄冷器的进水口可以设置有第一阀门,蓄冷器的出水口可以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能够截断蓄冷器的进水口,第二阀门能够截断蓄冷器的出水口。当需要储藏冷量时,可以打开第一阀门,使低温的第一介质进入蓄冷器内;当需要给待降温设备4供给冷量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使低温的第一介质流至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本换能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循环管路,第三循环管路与储能装置2和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连通。
这里,储能装置2可以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相独立设置,第一罐体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液管5的出口连通,第一罐体用于储藏第一介质的冷量,第一罐体的出水口与第三循环管路的进水口连通;第二罐体的进水口与第三循环管路的出水口连通,第二罐体的出水口与第一回液管6的进口连通,以使升温后的第一介质能够流入空气换能器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11,以使第一介质能够沿第三循环管路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可以包括换热器,第一循环管路与换热器的低温管路连通,并且第二循环管路可以包括第二出液管8和第二回液管9,第二出液管8的进口用于与待降温设备4连通,第二出液管8的出口与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二回液管9的进口与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回液管9的出口用于与待降温设备4连通。这样,能够使第二介质在换热器和待降温设备4之间循环流动,使第二介质在换热器处吸收第一介质的冷量后为待降温设备4供给冷量。
在本实施例中,冷量输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循环泵10,第二循环泵10设置在第二循环管路上,具体地第二循环泵10设置在第二出液管8上,以使第二介质沿第二循环管路循环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能量平衡均布装置3还可以包括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器。
其中,第一调节阀可以设置在第一循环管路上,第二调节阀可以设置在第二循环管路上,具体地,第一调节阀可以设置在第一回液管6上,第二调节阀可以设置在第二回液管9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的开启程度可以调节第一介质的流量,通过调节第二调节阀的开启程度可以调节第二介质的流量。
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第二回液管9内的第二介质的温度,即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吸收第一介质冷量后的第二介质的温度。这里,温度检测元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通信连接,并且控制器能够基于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的开启程度、以调节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从而可以精确控制冷量的输出,保证冷量需求设备对冷量的精确需求,为待降温设备4提供精准降温精度。
这里,控制器可以为PID控制器。控制器内设置有预设温度值和与预设温度相对应的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的预设开启角度,当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或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开启至预设开启角度,使第二介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为防冻液。
并且,空气换能器1可以设置在室外。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换能器;
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一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空气换能器连通,所述第一介质能够在所述空气换能器处与外界冷空气换热;
能量平衡均布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
冷量输出装置,用于为待降温设备提供冷量,所述冷量输出装置包括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介质,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能够在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处与所述第一介质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且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藏所述第一介质的冷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低温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
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进口用于与待降温设备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一端连通;
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二回液管的进口与所述换热器的高温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液管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待降温设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
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回液管内的第二介质的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或第二调节阀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基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启程度、以调节所述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能器为空冷器,且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
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口与所述空冷器的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口能够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第一回液管,所述第一回液管的出口与所述空冷器的基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液管的进口与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循环管路,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与所述储能装置和所述能量平衡均布装置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为蓄冷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输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56949.1U CN217952844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换能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56949.1U CN217952844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换能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52844U true CN217952844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1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56949.1U Active CN217952844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换能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52844U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21356949.1U patent/CN2179528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25802U (zh) | 一种数据中心浸没式液体冷却系统 | |
CN104791925A (zh) | 一种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 |
CN204555111U (zh) | 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 |
CN112092658B (zh) | 中央液冷快充电站系统 | |
CN115000577A (zh) | 一种储能柜温度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 |
CN116632404A (zh) | 一种浸没式储能冷却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 |
CN208462262U (zh) | 一种液冷系统 | |
CN117895143A (zh) | 一种分布式储能集中高效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6440599A (zh) | 一种可实现宽温区自然冷却的液冷温控系统 | |
CN203715777U (zh) | 一种电镀槽的水温调节系统 | |
WO2021196770A1 (zh) | 一种集成桅杆综合冷却系统 | |
CN217952844U (zh) | 换能循环系统 | |
CN105444309A (zh) | 一种lng船用空调及冻库系统 | |
CN216389468U (zh) | 一种应用于液流电池的维温系统 | |
CN214254532U (zh) | 一种用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机组 | |
CN108495526A (zh) | 自适应温度冷液供给系统 | |
CN211451530U (zh) | 一种水冷系统 | |
CN108260326B (zh) | 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系统 | |
CN212409114U (zh) | 雷达负载用二次冷却机组 | |
CN215680781U (zh) | 充电冷却和供热系统及换电站 | |
CN216845182U (zh) | 一种大型地面固定式发射机系统实验用液冷源系统 | |
CN218495054U (zh) | 回收利用生产设备冷却余热的供暖系统 | |
CN220750545U (zh) | 一种能够满足半导体工艺需求的温度快速切换装置 | |
CN220270091U (zh) | 一种熔铸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211782212U (zh) | 一种具有多套压缩机制冷和强制风冷单元的冷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