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9983U -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9983U
CN217949983U CN202222106633.3U CN202222106633U CN217949983U CN 217949983 U CN217949983 U CN 217949983U CN 202222106633 U CN202222106633 U CN 202222106633U CN 217949983 U CN217949983 U CN 217949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baffle
stand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66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1066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9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9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9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包括多个等间距依次排布、并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四周侧壁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相对一侧的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上下依次叠加可拆卸连接挡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挡板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所述挡板由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每个挡板上下依次叠加放置,从而大大减小了每面围挡的面积,方便收纳,也方便人工搬运,在运输车上更方便摆放,进而能摆放更多的围挡,提升了运输的效率,且通过梯形槽与梯形边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挡板进行安装,使得挡板两端的梯形边对应的插进位于其两端的立柱上的梯形槽内,使得安装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围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背景技术
安全围挡是一种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围挡是基建部门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的临时性设施,这是为了安全,防止外人进入而出现伤人事故,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加强管理和防止盗窃。
但是现有普遍使用的围挡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围挡交接通常用钢筋、膨胀螺栓等套头的形式将两块围挡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在于围挡交接后太过于刚性,例如在受到沉降作用或风的不均匀力后,这样连接的墙体可变的角度太小,容易导致围挡倒塌的连锁反应,从而给路人或工人带来伤害,其安全性能较低,另外,现有的围挡大都为一整块面积较大的板块,由于面积较大,不便于对其进行运输、搬运,影响运输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围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包括多个等间距依次排布、并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四周侧壁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相对一侧的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上下依次叠加可拆卸连接挡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挡板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所述挡板由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工”型结构,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四个有序分布的固定孔,通过底座的设置,便于将立柱与地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背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套设于第一连接轴外侧的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的第一长圆孔,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凸板之间的配合,便于连接板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并在第一长圆孔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轴在第一长圆孔内具有活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凸板的一侧设置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为底部封闭、顶端开口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互远离一侧均设置有与梯形槽滑动连接的梯形边,通过梯形槽与梯形边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挡板进行安装,使得挡板两端的梯形边对应的插进位于其两端的立柱上的梯形槽内,使得安装操作简单,且使得在不需要使用时,便于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有利于挡板的重复多次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一侧设置有U型口,所述U型口内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板体的侧壁设置有套设于第二连接轴外侧的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活动的第二长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插板,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与插板对应分布、尺寸相匹配的插槽,通过插板与插槽之间的配合,使得每面围挡可由多组挡板上下叠加构成,从而大大减小了每面围挡的面积,方便收纳,也方便人工搬运,在运输车上更方便摆放,进而能摆放更多的围挡,提升了运输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通过螺栓与连接板顶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最上方挡板上表面接触的压块,所述螺柱的顶端设置有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每个挡板上下依次叠加放置,从而大大减小了每面围挡的面积,方便收纳,也方便人工搬运,在运输车上更方便摆放,进而能摆放更多的围挡,提升了运输的效率,且通过梯形槽与梯形边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挡板进行安装,使得挡板两端的梯形边对应的插进位于其两端的立柱上的梯形槽内,使得安装操作简单,且使得在不需要使用时,便于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有利于挡板的重复多次利用,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2、由于连接板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整个围挡具有柔性,能够顺着风势进行摆动,使得整个围挡具有较大的可变角度,不易发生围挡倒塌的连锁反应,提高了围挡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风吹导致围挡倾倒损坏的现象发生,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3、通过在立柱的四周均设置有连接板,便于在安装围挡时,对围挡的方向进行改变,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施工围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建筑施工围挡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建筑施工围挡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5为一种建筑施工围挡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挡板;3、压块;4、底座;5、第一连接轴;6、连接板;7、梯形槽;8、第一长圆孔;9、第一凸板;10、固定架;11、螺柱;12、第一板体;13、第二板体;14、插板;15、插槽;16、梯形边;17、U型口;18、第二连接轴;19、第二凸板;20、第二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包括多个等间距依次排布、并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立柱1,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底座4为“工”型结构,且底座4上设置有四个有序分布的固定孔,通过底座4的设置,便于将立柱1与地面固定连接,立柱1的四周侧壁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6,立柱1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连接板6的背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套设于第一连接轴5外侧的第一凸板9,第一凸板9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轴5活动连接的第一长圆孔8,通过第一连接轴5与第一凸板9之间的配合,便于连接板6与立柱1之间活动连接,并在第一长圆孔8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轴5在第一长圆孔8内具有活动空间,每相邻两个立柱1相对一侧的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多个上下依次叠加可拆卸连接挡板2,连接板6上设置有用于对挡板2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通过螺栓与连接板6顶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架10,固定架10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11,螺柱11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最上方挡板2上表面接触的压块3,螺柱11的顶端设置有旋钮,通过压紧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挡板进行压紧固定,当安装好挡板2后,将固定架10安装在连接板6的顶端,然后转动旋钮,使得螺柱11带动压块3下移与位于最上方的挡板2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将挡板2压紧固定;
挡板2由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构成,连接板6远离第一凸板9的一侧设置有梯形槽7,梯形槽7为底部封闭、顶端开口式结构,且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相互远离一侧均设置有与梯形槽7滑动连接的梯形边16,通过梯形槽7与梯形边16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挡板2进行安装,使得挡板2两端的梯形边16对应的插进位于其两端的立柱1上的梯形槽7内,使得安装操作简单,且使得在不需要使用时,便于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有利于挡板2的重复多次利用,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相对一侧设置有U型口17,U型口17内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连接轴18,第二板体13的侧壁设置有套设于第二连接轴18外侧的第二凸板19,第二凸板19上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18活动的第二长圆孔20,通过第二连接轴18与第二凸板19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之间可活动连接,并在第二长圆孔20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轴18在第二长圆孔20内具有活动空间,使得当刮风时,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之间可进行活动,使得整个围挡具有柔性,能够顺着风势进行摆动,使得整个围挡具有较大的可变角度,不易发生围挡倒塌的连锁反应,第一板体12及第二板体13的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插板14,第一板体12及第二板体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与插板14对应分布、尺寸相匹配的插槽15,通过插板14与插槽15之间的配合,使得每面围挡可由多组挡板2上下叠加构成,从而大大减小了每面围挡的面积,方便收纳,也方便人工搬运,在运输车上更方便摆放,进而能摆放更多的围挡,提升了运输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通过底座4将立柱1与地面固定连接,然后在两个立柱1之间安装挡板2,使得挡板2上下叠加放置,当安装好挡板2后,将固定架10安装在连接板6的顶端,然后转动旋钮,使得螺柱11带动压块3下移与位于最上方的挡板2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将挡板2压紧固定,当起风后,会吹动挡板2,由于连接板6与立柱1之间活动连接,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整个围挡具有柔性,能够顺着风势进行摆动,使得整个围挡具有较大的可变角度,不易发生围挡倒塌的连锁反应,提高了围挡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等间距依次排布、并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立柱(1),所述立柱(1)的四周侧壁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板(6),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1)相对一侧的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多个上下依次叠加可拆卸连接挡板(2),所述连接板(6)上设置有用于对挡板(2)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所述挡板(2)由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为“工”型结构,且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四个有序分布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四周侧壁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所述连接板(6)的背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套设于第一连接轴(5)外侧的第一凸板(9),所述第一凸板(9)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轴(5)活动连接的第一长圆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远离第一凸板(9)的一侧设置有梯形槽(7),所述梯形槽(7)为底部封闭、顶端开口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相互远离一侧均设置有与梯形槽(7)滑动连接的梯形边(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2)与第二板体(13)相对一侧设置有U型口(17),所述U型口(17)内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二连接轴(18),所述第二板体(13)的侧壁设置有套设于第二连接轴(18)外侧的第二凸板(19),所述第二凸板(19)上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轴(18)活动的第二长圆孔(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2)及第二板体(13)的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插板(14),所述第一板体(12)及第二板体(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与插板(14)对应分布、尺寸相匹配的插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通过螺栓与连接板(6)顶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的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11),所述螺柱(11)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最上方挡板(2)上表面接触的压块(3),所述螺柱(11)的顶端设置有旋钮。
CN202222106633.3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Active CN217949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6633.3U CN217949983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6633.3U CN217949983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9983U true CN217949983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7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6633.3U Active CN217949983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9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49983U (zh) 一种建筑施工围挡
CN217581504U (zh) 一种钢板仓立柱与仓壁的连接结构
CN21533187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护栏
CN111301844B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预制构件运输安装设备
CN115538847A (zh) 一种电力施工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04800U (zh) 一种临时围挡基础块转运小车
CN2144330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演示装置
CN213203821U (zh) 一种箱梁模板支撑架结构
CN212162490U (zh) 一种临时用电二级电箱
CN109881930B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安装的模块化舞台
CN21483458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便携式施工装置
CN216920363U (zh) 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
CN220266330U (zh) 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护装置
CN220955050U (zh) 一种施工隔离护栏
CN220577037U (zh) 换电电池安装装置及作业机械
CN220979672U (zh) 一种用于方舱型发电机组的组合式方舱
CN214741422U (zh) 一种风井和风亭用的安全防范装置
CN213774829U (zh) 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用便于拆装的围栏
CN219773841U (zh) 一种用于室内外装饰施工的防护装置
CN116683296B (zh) 一种组装式配电柜及其安装方法
CN213175139U (zh) 一种可组合重复使用的施工围护结构
CN215291844U (zh) 一种工地用围挡及其底座
CN215562776U (zh) 一种具有防摔落的易搭建式塔吊基础结构
CN215558336U (zh) 一种钢结构型材吊装设备
CN21293218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软包电芯的挤压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