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7923U -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7923U
CN217947923U CN202222492355.XU CN202222492355U CN217947923U CN 217947923 U CN217947923 U CN 217947923U CN 202222492355 U CN202222492355 U CN 202222492355U CN 217947923 U CN217947923 U CN 217947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unting
algae
growth
sides
ki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23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凯
徐一鸣
闭铃超
黄诗淇
马春榕
肖子睿
谢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to CN2022224923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7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7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7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污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生长箱,所述生长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植盆,所述栽植盆的内壁开设有漏孔,所述生长箱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隔板,所述生长箱的两侧设置有螺栓,所述生长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衔接块。工作人员可以将插杆插入到河流两岸的地面内,用于对浮板和生长箱进行防护保护,避免较大的水流将生长箱和浮板冲到岸边,导致该装置损坏,同时该装置在固定后,防护板可以对水流中漂浮的建筑垃圾进行防护保护,使建筑物在碰撞到浮板时,产生的碰撞力向防护板两侧卸力,可避免造成生长箱损坏,有效提升该装置的净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污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经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中,常含有磷和氮;含洗涤剂的污水中也有不少的磷。水体中过量的磷和氮,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提供了营养,使得蓝绿藻和红藻迅速生长,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对水体污染净化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净化方法、化学净化方法和生物净化方法,其中,生物净化法主要是采用菌藻共生的生物净水方式。
目前,为了对河流的水体污染进行净化,恢复河流水体生态的平衡,利用藻菌共生的生物净水方式,对河流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但现有的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通常是放置到河流中,本身缺少相应的防护功能,容易导致净水装置在水流较大的环境中,碰撞到岸边或者水中的建筑上,造成净化装置损坏,影响到净水效果,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通常是放置到河流中,本身缺少相应的防护功能,容易导致净水装置在水流较大的环境中,碰撞到岸边或者水中的建筑上,造成净化装置损坏,影响到净水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生长箱,所述生长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植盆,所述栽植盆的内壁开设有漏孔,所述生长箱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隔板,所述生长箱的两侧设置有螺栓,所述生长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表面开设有滤孔,所述浮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浮管,所述浮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
优选的,所述生长箱通过螺栓与隔板相连接,且隔板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潜水灯,且潜水灯设置有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生长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数量为四个,且防护板呈“V”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绳索、支撑块和插杆均设置有四个,且分为两个一组。
优选的,所述滤网位于滤孔的上方,且滤孔设置有若干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工作人员可以将插杆插入到河流两岸的地面内,用于对浮板和生长箱进行防护保护,避免较大的水流将生长箱和浮板冲到岸边,导致该装置损坏,同时该装置在固定后,防护板可以对水流中漂浮的建筑垃圾进行防护保护,使建筑物在碰撞到浮板时,产生的碰撞力向防护板两侧卸力,可避免造成生长箱损坏,有效提升该装置的净水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板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长箱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长箱立体剖视图。
图中:1、浮板;2、生长箱;3、滤网;4、栽植盆;5、漏孔;6、隔板;7、潜水灯;8、把手;9、滤孔;10、浮管;11、防护板;12、固定块;13、绳索;14、支撑块;15、插杆;16、衔接块;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包括浮板1,浮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生长箱2,生长箱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3,滤网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植盆4,栽植盆4的内壁开设有漏孔5,生长箱2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隔板6,生长箱2的两侧设置有螺栓17,生长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衔接块16,衔接块16的表面开设有滤孔9,浮板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浮管10,浮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浮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表面连接有绳索13,绳索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15。
工作人员将浮板1和生长箱2放置到河流中,浮板1和浮管10可以将该装置漂浮在河面上,隔板6用于对生长箱2内栽植盆4中种植的藻类进行隔开,工作人员将螺栓17松动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生长箱2内的隔板6拆卸掉,反之通过螺栓17可以将隔板6安装到生长箱2内,工作人员可以将两个一组的插杆15插入到河流两岸的地面内,用于对浮板1和生长箱2进行防护保护,避免较大的水流将生长箱2和浮板1冲到岸边,导致该装置损坏,同时该装置在固定后,防护板11可以对水流中漂浮的建筑垃圾进行防护保护,使建筑物在碰撞到浮板1时,产生的碰撞力向防护板11两侧卸力,可避免造成生长箱2损坏,有效提升该装置的净水效果,栽植盆4内种植的藻类,可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藻类和菌两类生物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可以对河流环境进行高效净化,潜水灯7用于促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滤网3和滤孔9可对河流中的垃圾杂质进行拦截,避免垃圾杂质污染到藻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潜水灯7用于促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工作人员将螺栓17松动后,工作人员可以将生长箱2内的隔板6拆卸掉,反之通过螺栓17可以将隔板6安装到生长箱2内,隔板6用于对生长箱2内栽植盆4中种植的藻类进行隔开。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四个V形的防护板11可以对水流中漂浮的建筑垃圾进行防护保护,使碰撞力向两侧卸力,避免建筑物碰撞到生长箱2,造成生长箱2损坏,影响到藻类的净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8可以将该装置进行拿取,防护套用于对把手8起到防滑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工作人员将浮板1和生长箱2放置到水面后,工作人员可以将两个一组的插杆15插入到河流两岸的地面内,用于对浮板1和生长箱2进行防护保护,避免较大的水流将生长箱2和浮板1冲到岸边,导致该装置损坏。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滤网3和滤孔9可对河流中的垃圾杂质进行拦截,避免垃圾杂质污染到藻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包括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生长箱(2),所述生长箱(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3),所述滤网(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植盆(4),所述栽植盆(4)的内壁开设有漏孔(5),所述生长箱(2)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隔板(6),所述生长箱(2)的两侧设置有螺栓(17),所述生长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衔接块(16),所述衔接块(16)的表面开设有滤孔(9),所述浮板(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浮管(10),所述浮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所述浮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表面连接有绳索(13),所述绳索(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所述支撑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箱(2)通过螺栓(17)与隔板(6)相连接,且隔板(6)的数量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潜水灯(7),且潜水灯(7)设置有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8),所述把手(8)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1)的数量为四个,且防护板(11)呈“V”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2)、绳索(13)、支撑块(14)和插杆(15)均设置有四个,且分为两个一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位于滤孔(9)的上方,且滤孔(9)设置有若干个。
CN202222492355.X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Active CN217947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2355.XU CN217947923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2355.XU CN217947923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7923U true CN217947923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2355.XU Active CN217947923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7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2211B (zh) 平位三渠道循环水养鱼方法
CN101548655A (zh)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CN101081713A (zh) 北方低温地区复合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4705238B (zh) 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
CN111115989A (zh)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CN103960193A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CN108423926A (zh)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污染物减排系统
CN102349461A (zh) 潮汐河流污水处理及水产养殖综合系统
CN217947923U (zh) 一种基于菌藻共生的净水装置
CN211847624U (zh)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CN112279382A (zh) 一种河道水处理系统
CN111646570A (zh) 一种自调节型活性污泥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CN204022620U (zh) 污水处理的生态资源化系统
WO2015016440A1 (ko) 비점오염제거를 위한 수생식물식재용 성장박스 시스템
CN204737777U (zh) 一种微生物菌群母液培养箱
CN105010213B (zh)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CN201124061Y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108812276B (zh) 一种水资源净化生态浮床
CN103181358A (zh) 落差循环式陆地池养鱼工艺
CN206173097U (zh) 一种高效过滤的农业污水治理设备
CN2079868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潜流型植物辅助装置
CN110002665A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的净化处理方法
CN217265299U (zh) 一种高性能河道排污口污水净化系统
CN214088157U (zh) 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河湖水体污染物自动净化装置
CN210620389U (zh) 一种前端生态强化沉沙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