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6129U - 瓶盖 - Google Patents

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6129U
CN217946129U CN202221696257.1U CN202221696257U CN217946129U CN 217946129 U CN217946129 U CN 217946129U CN 202221696257 U CN202221696257 U CN 202221696257U CN 217946129 U CN217946129 U CN 217946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bottle cap
pull ring
liquid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2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吉平
王灿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hale Mou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2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6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6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6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包括盖体,以及盖合在盖体上的扣盖;盖体内设有密封台,密封台内开设有至少一出液口和至少一漏斗槽;出液口密封连接有封口片;漏斗槽的最低部设置有回流孔,回流孔密封连接有密封柱;一拉环的第一端连接于封口片,拉环的第二端连接密封柱;使用时,由于拉环与封口片和密封柱连接,消费者拉动拉环,将封口片从出液口拔出,连同将密封柱从回流孔拔出,即使消费者在不知道要将密封柱从回流孔拔出的情况下,只要拉动拉环,就可将封口片和密封柱一起取下,以使漏斗槽和回流孔起到回流的作用,确保盖体内的残留液体能沿漏斗槽和回流孔实现回流。

Description

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液体瓶如食用油瓶、酱油瓶、饮料瓶等瓶口上设置瓶盖,瓶盖的盖体上一般设置有出液口,为了保证出液口在运输或销售过程中不漏液,厂家会在出厂的时候用封口件将出液口封死。目前各厂家普遍采用的封口件是在出液口内设置封口片,在封口片上设置一个拉环,在使用时,将盖体打开,拉动封口片上的拉环,将封口片撕下,取出。
中国专利文献CN201920927635.4公开了一种拉环环保瓶盖,参照图6和图 7,包括盖体100,以及盖合在所述盖体100上的扣盖200;所述盖体100内设有回流槽5,所述回流槽5的中部设有密封台4,所述密封台4内设有出液口120;绕所述密封台4部分周边设有导流墙8,所述出液口120靠近所述导流墙8设置,所述导流墙8具有上端导液口81和侧部开口82;所述出液口120上还设有封口片7,一拉环9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91连接于所述封口片7,所述拉环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92且所述自由端92从所述侧部开口82伸出。所述密封台4内还设有漏斗槽10,且所述漏斗槽10位于所述出液口120的一侧;所述漏斗槽10 的最低部设置有回流孔131,所述回流孔131上设置有密封柱12。使用时,拔掉所述密封柱12,在一次或连续多次从导流墙8倒出液体时,导流墙上残留的液体不停残留下来流到盖体100的回流槽5上,残留液体沿回流槽5快速向下集中回流,残留液体可从所述出液口120和所述漏斗槽10的回流孔131处同时流回瓶内,使残留液体回流速率更快,回流效果更好。
但是,上述的拉环环保瓶盖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使用时,消费者通过拉环9 将封口片7从出液口120拔出,即可将瓶内液体从出液口120倒出,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一部分消费者不知道漏斗槽10和密封柱12的作用,消费者不知道要将密封柱12从回流孔131拔出,造成漏斗槽10和回流孔131没有起到回流的作用,导致残留液体无法实现回流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部分消费者不知道要将密封柱从回流孔拔出,造成漏斗槽和回流孔没有起到回流的作用,导致残留液体无法实现回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瓶盖,盖体,以及盖合在所述盖体上的扣盖;所述盖体内设有密封台,所述密封台内开设有至少一出液口和至少一漏斗槽;所述出液口密封连接有封口片;所述漏斗槽的最低部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密封连接有密封柱;一拉环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封口片,所述拉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密封柱。
可选地,所述密封台内开设有两个所述漏斗槽,两个所述漏斗槽的最低部均设有所述回流孔,两个所述密封柱分别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回流孔,且两个所述密封柱均与所述拉环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绕所述密封台部分周边设有导流墙,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导流墙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墙具有上端导液口和侧部开口,所述拉环的第二端从所述侧部开口伸出。
可选地,所述导流墙为圆弧形导流墙。
可选地,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密封台之间设有回流槽。
可选地,所述扣盖的内壁凸设有密封环,所述扣盖和所述盖体盖合时,所述密封环密封抵接所述密封台,并将所述漏斗槽和所述出液口密封在所述密封环内。
可选地,所述盖体通过一连接带连接于所述扣盖一端的侧壁,所述扣盖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盖体的上部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扣盖的下部内侧壁设有卡凸;所述卡凸在所述扣盖和所述盖体盖合时与所述卡槽配合卡接。
可选地,在远离所述连接带的所述扣盖外侧壁上还凸设有开启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瓶盖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使用时,由于拉环与封口片和密封柱连接,消费者拉动拉环,将封口片从出液口拔出,连同将密封柱从回流孔拔出,即使消费者在不知道要将密封柱从回流孔拔出的情况下,只要拉动(拔动)拉环,就可将封口片和密封柱一起取下,以使漏斗槽和回流孔起到回流的作用,确保盖体内的残留液体能沿漏斗槽和回流孔实现回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拔掉封口片和密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具有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拉环环保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拉环环保瓶盖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盖体;101、上腔;102、下腔;110、密封台;120、出液口;121、封口片;130、漏斗槽;131、回流孔;132、密封柱;140、导流墙;141、上端导液口;142、侧部开口;150、回流槽;160、卡槽;
200、扣盖;210、连接带;220、卡凸;230、开启凸部;240、密封环;
300、拉环;3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提供一种瓶盖,包括盖体 100,以及盖合在所述盖体100上的扣盖200。其中,该盖体100可应用于各类溶液瓶的瓶口上,从而盖住溶液瓶的瓶口。该盖体100可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溶液瓶的瓶口上。
其中,参照图1-图3,所述盖体100内设有密封台110,所述密封台110内开设有至少一出液口120和至少一漏斗槽130。所述出液口120密封连接有封口片121。所述漏斗槽130的最低部设置有回流孔131,所述回流孔131密封连接有密封柱132。
其中,参照图1-图3,一拉环300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310连接于所述封口片121,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密封柱132。
参照图1-图3,使用时,由于拉环300与封口片121和密封柱132连接,消费者拉动拉环300,将封口片121从出液口120拔出,连同将密封柱132从回流孔131拔出,即使消费者在不知道要将密封柱132从回流孔131拔出的情况下,只要拉动(拔动)拉环300,就可将封口片121和密封柱132一起取下,以使漏斗槽130和回流孔131起到回流的作用,确保盖体100内的残留液体能沿漏斗槽130和回流孔131实现回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密封台110内开设有两个所述漏斗槽130,两个所述漏斗槽130的最低部均设有所述回流孔131,两个所述密封柱132分别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回流孔131,且两个所述密封柱132均与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连接。使用时,消费者拉动拉环300,会将封口片121以及两个密封柱132一起拔出,在一次或连续多次从出液口120倒出液体时,液体会残留于所述盖体100上,而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漏斗槽130,残留液体可通过两个所述漏斗槽130进行回流,增加残留液体的回流速度,使残留液体回流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绕所述密封台110部分周边设有导流墙140,所述出液口120靠近所述导流墙140设置,通过设置导流墙140,便于瓶内液体从出液口120沿导流墙140倒出,便于倒液。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所述导流墙140具有上端导液口141和侧部开口142,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从所述侧部开口142伸出,这样人们能轻易地用手指穿过拉环300的内环并稳定地勾住拉环300施力,且人们施力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所述导流墙140遮挡而能更容易地对拉环300施力,将与拉环300相连的封口片121和密封柱132一起拔出,即可将瓶内液体从出液口120倒出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所述导流墙140为圆弧形导流墙140,使所述导流墙140能完全承接住从所述出液口120倒出的液体,并给倒出的液体导流以使液体沿该导流墙140平稳流畅地从所述导液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述盖体100的内侧壁与所述密封台110之间设有所述回流槽150,所述盖体100上的残留液体能沿所述回流槽150经所述出液口120流回瓶内,避免液体残留。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所述回流槽150为漏斗形回流槽150,而所述漏斗形回流槽150具有快速聚拢回流槽150上残留液体的作用。即在人们一次或连续多次倒液体时,导流墙140残留的液体不停残留下来流到盖体100的漏斗形回流槽150上,液体沿所述漏斗形回流槽150快速向下聚拢,由于出液口120 口径大,使液体快速地经所述出液口120流回瓶内,所述漏斗形回流槽150提高残留液回流效率,保证瓶口干净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扣盖200的内壁凸设有密封环240,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所述密封环240的底部密封抵接所述密封台110,并将所述漏斗槽130和所述出液口120密封在所述密封环240内,盖上扣盖200时能密封瓶内液体,避免瓶内液体变质。还有,当瓶内液体第一次使用后不会一次性使用完,可将所述扣盖200盖合在所述盖体100上密封存放液体以便二次使用,由于需要经常重复使用,有时会不小心碰到瓶子导致瓶子倒地,这时候液体即使从出液口120和回流孔131流出来,但是由于有密封环240的密封阻隔作用,人们矫正瓶子时,流到密封环240内的液体会经出液口120和回流孔131回流瓶内,避免造成盖体100污染。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述密封台110在与所述回流槽150的连接处设有圆锥形密封槽111,所述密封环240的底部(开口端)设置有圆锥形密封台241,所述圆锥形密封台241在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与所述圆锥形密封槽111密封抵接,密封更紧密,密封效果更好。
在具体实施例中,漏斗槽130和出液口120位于密封台110内,导流墙140 位于密封台110外,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所述密封环240 将所述漏斗槽130和所述出液口120密封在其内,而导流墙140位于密封环240 外。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漏斗槽130、出液口120和导流墙140均位于密封台110内,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漏斗槽130、出液口120 和导流墙140均密封在所述密封环24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述盖体100通过一连接带210连接于所述扣盖200一端的侧壁,将所述盖体100与所述扣盖200相连,所述扣盖20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消费者可通过该自由端将所述扣盖200 扣合在所述盖体100上或从所述盖体100上打开。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所述盖体100的上部外侧壁设有卡槽160,所述扣盖200的下部内侧壁设有卡凸220;所述卡凸220在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 100盖合时与所述卡槽160配合卡接,使所述扣盖200稳定地扣合在所述盖体 100的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在远离所述连接带210的所述扣盖200外侧壁上还凸设有开启凸部230,所述开启凸部230便于使用者将所述扣盖200扣合在所述盖体100上或从所述盖体100上打开,使用方便。
具体地,所述盖体100呈环状,所述回流槽150和所述密封台110将所述盖体100的内腔分割成上腔101和下腔102,所述导流墙140、所述拉环300和所述密封柱132均位于所述上腔101,安装时,所述下腔102套设于瓶口上。
该瓶盖使用操作,参照图1-图3,使用者将盖合在所述盖体100上的所述扣盖200打开,再用手指穿过所述拉环300的环孔,然后用力拉动所述拉环300,该拉环300将封口片121从出液口120上撕下,连同将密封柱132从回流孔131 拔出,即可使用设于瓶内的溶液。使用完成后,将所述扣盖200扣合在所述盖体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封口片121与出液口120会预先加工有撕裂痕,在外力拉动所述拉环300,会将封口片121沿撕裂痕从出液口120上撕下,而上述的撕裂痕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例如:易拉罐的撕拉口,油瓶盖和酱油盖的撕拉口等,均为预先加工有撕裂痕的撕拉口。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瓶盖,包括盖体(100),以及盖合在所述盖体(100)上的扣盖(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内设有密封台(110),所述密封台(110)内开设有至少一出液口(120)和至少一漏斗槽(130);所述出液口(120)密封连接有封口片(121);所述漏斗槽(130)的最低部设置有回流孔(131),所述回流孔(131)密封连接有密封柱(132);一拉环(30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封口片(121),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密封柱(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台(110)内开设有两个所述漏斗槽(130),两个所述漏斗槽(130)的最低部均设有所述回流孔(131),两个所述密封柱(132)分别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回流孔(131),且两个所述密封柱(132)均与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绕所述密封台(110)部分周边设有导流墙(140),所述出液口(120)靠近所述导流墙(14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140)具有上端导液口(141)和侧部开口(142),所述拉环(300)的第二端从所述侧部开口(142)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140)为圆弧形导流墙(14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的内侧壁与所述密封台(110)之间设有回流槽(15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200)的内壁凸设有密封环(240),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所述密封环(240)密封抵接所述密封台(110),并将所述漏斗槽(130)和所述出液口(120)密封在所述密封环(24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 通过一连接带(210)连接于所述扣盖(200)一端的侧壁,所述扣盖(20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的上部外侧壁设有卡槽(160),所述扣盖(200)的下部内侧壁设有卡凸(220);所述卡凸(220)在所述扣盖(200)和所述盖体(100)盖合时与所述卡槽(160)配合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连接带(210)的所述扣盖(200)外侧壁上还凸设有开启凸部(230)。
CN202221696257.1U 2022-06-30 2022-06-30 瓶盖 Active CN217946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257.1U CN217946129U (zh) 2022-06-30 2022-06-30 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257.1U CN217946129U (zh) 2022-06-30 2022-06-30 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6129U true CN217946129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257.1U Active CN217946129U (zh) 2022-06-30 2022-06-30 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6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44662A (en) Opening device with non-detachable tab
RU2433941C2 (ru)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наливаемых или текучих продуктов
US7823802B1 (en) Extensible straw for a disposable collapsible drink mixing container
EP3157834B1 (en) Closure with storage chamber
US10196187B2 (en) Air-displacing vented dispenser cap
US7810681B2 (en) Internal container bore mount fitment
CN209905455U (zh) 一种瓶盖
CN217946129U (zh) 瓶盖
KR100830089B1 (ko) 용기용 마개
CN211845571U (zh) 一种撕拉式环保瓶盖
CN210392065U (zh) 一种拉环环保瓶盖
US4066190A (en) Container with collapsible pouring spout and improved reclosing means
US6471101B1 (en) Spout and its assembly with a receptacle
CN211443384U (zh) 一种柱塞式封盖
CN210392064U (zh) 一种盖体回流机构
CN218464373U (zh) 一种防掉落的防盗结构
CN211618667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组合瓶盖及容器
CN218086867U (zh) 一种防盗型瓶盖
CN110171634A (zh) 一种拉环环保瓶盖
KR200196226Y1 (ko) 파우치 음료용기용 원터치식 스파우트
CN219097486U (zh) 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CN215400394U (zh) 一种便于回液的瓶盖
CN218840342U (zh) 一种便于撕拉的瓶盖
CN218752436U (zh) 一种具有封水功能的瓶盖
CN216762836U (zh) 一种防盗复封油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