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6994U - 一种粘虫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粘虫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6994U
CN217936994U CN202222114888.4U CN202222114888U CN217936994U CN 217936994 U CN217936994 U CN 217936994U CN 202222114888 U CN202222114888 U CN 202222114888U CN 217936994 U CN217936994 U CN 217936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nd edge
pest sticking
units
stic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48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银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da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da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da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da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48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6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6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6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该粘虫板,包括外壳,该外壳是由多个壳体单元周向依次拼接构成,且内部形成一可容置粘虫纸的内腔;所述壳体单元为镂空板状结构,且设有卡扣结构,使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本粘虫板采用由若干壳体单元拼接成的可拆装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既可重复使用,又方便粘虫纸更换;而壳体单元可以整体成形,制作方便、体积小,非常利于包装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粘虫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虫板。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蚊子、苍蝇、蟑螂等虫子给人们带来的困扰,现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灭虫类器具,以通过电击、光诱导或胶粘等不同方法来进行诱杀。如常见的粘蝇纸,通常是将其直接放在地面或台面上,苍蝇落在粘蝇纸上后就会被粘连住,从而实现捕蝇的目的,它成本低,使用方便,但缺点是展开面积较大,不卫生,另外粘蝇纸也只适合于捕蝇,不能诱捕蚊子。还有如采用纸板做成的粘虫板,它可以根据预设在纸板上的折叠线折叠成立体形状,因此它相对传统的粘蝇纸,感观较好,较卫生,但缺点是丢弃时是将整个粘虫板丢弃,浪费较大、成本高。
因此为了减少外部外壳部分的浪费,如公告号为CN215531075U所公开的“一种蚊蝇粘捕装置”,其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固定部和设置于固定部同一端面两侧的两个弹性部,两个弹性部之间夹持有轴向贯穿的粘粘辊,两个弹性部上相对的端面设置有与粘粘辊内部卡接的卡接块,该装置使粘粘辊能够独立更换,从而避免外壳浪费。但该蚊蝇粘捕装置其外壳虽可重复使用,但由于粘粘辊外表面有粘性,在未打开使用时,在其外表面还需包覆防粘纸,因此采用此结构不利包装、存放和运输,存在使用麻烦,增加成本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粘虫板,它使外壳可重复使用、减小浪费的同时,且可降低成本和利于包装运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粘虫板,包括外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是由多个壳体单元周向依次拼接构成,且内部形成一可容置粘虫纸的内腔;所述壳体单元为镂空板状结构,且设有卡扣结构,使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
所述的外壳可以设计成筒形,且至少一端开口,但以两端开口为优选,这样利于粘虫纸装入和更换;所述粘虫纸呈筒形卷曲置于外壳内,且粘虫纸的粘性一面朝向外壳外部,利用粘性能使蚊子、苍蝇粘在纸上。
所述的卡扣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设实现,它既可以设在壳体单元的侧边上,也可以设在壳体单元的端边上,但以设在端边为优选,使整个外壳结构牢固、不松散。具体如下:所述壳体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且在所述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两侧均设有延伸于壳体单元的侧边之外的连接凸片和朝向外壳内部凸起的凸扣,所述的连接凸片上设有卡口,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中的一个壳体单元上的凸扣能卡入另一壳体单元上的卡口中,组装十份方便。
而所述的第一端边上的连接片和凸扣与第二端边上的连接片和凸扣以错位设置为佳。
为了使本粘虫板还能悬挂使用,在所述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上还均凸设有挂耳,挂耳上可以穿设绳子。
为了使装在外壳体的粘虫纸能较好地固定在外壳内,且不会从外壳的两端开口处出来,所述粘虫纸的两边分布有限位用的缺口,对应的在所述壳体单元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上周向设有限位挡部,使限位挡部一一嵌合于缺口,起到限位的作用。
壳体单元形状不同,拼接成的外壳形状也各不相同,较好地,可以将所述壳体单元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设计成折弯的V形边;同样,所述的连接凸片相对所述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也呈V形状折弯,且折弯角与所述的V形边的两边夹角一致。
更好地,所述的V形边可以是等边V形边,且所述V形边的两边夹角为135°,这样由四个壳体单元可以拼接成为正八边形的筒形外壳。
当然不局于此,若将V形边的两边夹角设计为120°,则由三个壳体单元可以拼接成正六边形的筒形外壳。
所述的外壳其两端呈缩径收拢状,也即使外壳镂空主体部相对两端能呈径向隆起状,使粘虫纸不会太贴靠外壳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粘虫板采用由若干壳体单元拼接成的可拆装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既可重复使用,又方便粘虫纸更换;而镂空板状壳体单元可以整体成形,制作方便、体积小,非常利于包装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粘虫纸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粘虫板的外壳1为一筒形壳体,是由多个壳体单元10周向依次拼接构成,可拆装。粘虫纸2依外壳1的内腔呈筒形卷曲置于外壳1内部,且粘虫纸2的粘性一面朝向外壳1外,以吸引蚊子、苍蝇等虫子通过外壳1的镂空处粘连在粘虫纸2上。若要更换粘虫纸2只要拆开外壳1,再重新装上粘虫纸2即可,使用方便。
壳体单元10为一整体成形的塑料件,为镂空板状结构,且在其两端的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上均成形有卡扣结构,以使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10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具体如图2、图5所示,壳体单元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03和第二侧边104,以及相对的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其中在第一端边101邻近第一侧边10的内壁上具有延伸出第一侧边103之外的连接凸片105,且在连接凸片105上设有卡口106,第一端边101邻近第二侧边104的内壁上具有垂直朝向外壳内部凸起的凸扣107,凸扣107的钩部背向连接凸片105,且在连接凸片105和凸扣107上均设有导向斜面,以利于装/拆。同样,在第二端边102上也设有卡口106和凸扣107,但与第一端边101上的卡口106和凸扣107交错设置,即第二端边102邻近第一侧边103的内壁上具有朝向外壳内部凸起的凸扣107,第二端边102邻近第二侧边104的内壁上具有延伸出第二侧边104之外的连接凸片105,在连接凸片105上设有卡口106。这样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10中的一个壳体单元上的凸扣107能卡入另一壳体单元上的卡口106中,数个壳体单元10依次相接即可形成完整的筒形外壳1,拼接方便,结构牢靠,造型新颖美观。
另在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的边缘内侧还均成形有斜向上凸起的挂耳108,挂耳108上可以穿设绳子,这样可使粘虫板既能放在室内使用,还能在室外悬挂起来使用。
而为了使装在外壳1内的粘虫纸2能较好地固定在外壳1内,防止其移位或从外壳1的两端开口处出来,在粘虫纸2的两边还分布有若干限位用的缺口21(如图6所示),对应的在壳体单元10的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的内壁上周向成形有设有限位挡部109,使限位挡部109一一嵌合于缺口21,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限位挡部109呈方形框体状,与方形缺口21相适配。为使外壳1镂空主体部相对两端边11、12能呈径向隆起状,外壳其两端11、12呈缩径收拢状,这样使粘虫纸2不会贴靠外壳内壁,可以保持有一间隔,利于飞虫进去粘连在纸上。
本实施例的外壳1采用四个同结构的壳体单元10拼成,其横截面呈正八边形。具体如图2所示,壳体单元10的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设计成折弯的等边V形边,且V形边的两边夹角a为135°。同样,连接凸片105相对第一端边101和第二端边102的内壁也呈V形状折弯,且折弯角b与V形边的两边夹角a一致,也为135°,这样由四个壳体单元10即可以拼接成为正八边形的筒形外壳1。使用时,可以先拼接好三个壳体单元,装入粘虫纸后再将余下的一个壳体单元装上即可。
但本粘虫板的外壳1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图中所示,采用不同形状、个数的壳体单元,其拼接成的外壳形状也各不相同。譬如将V形边的两边夹角设计为120°,则由三个壳体单元可以拼接成正六边形的筒形外壳;还如将壳体单元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设计成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等形状,则由二个壳体单元可以拼接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筒形外壳。

Claims (9)

1.一种粘虫板,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是由多个壳体单元周向依次拼接构成,且内部形成一可容置粘虫纸的内腔;
所述壳体单元为镂空板状结构,且设有卡扣结构,使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呈筒形,且至少一端开口;所述粘虫纸呈筒形卷曲置于外壳内,且粘虫纸的粘性一面朝向外壳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且在所述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两侧均设有延伸于壳体单元的侧边之外的连接凸片和朝向外壳内部凸起的凸扣,所述的连接凸片上设有卡口,相邻的两个壳体单元中的一个壳体单元上的凸扣能卡入另一壳体单元上的卡口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边上的连接片和凸扣与第二端边上的连接片和凸扣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上还均凸设有挂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纸的两边分布有限位用的缺口,对应的在所述壳体单元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上设有可与所述缺口嵌合的限位挡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均呈折弯的V形边;
所述的连接凸片相对所述的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内壁呈V形状折弯,且折弯角与所述的V形边的两边夹角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形边为等边V形边,且所述V形边的两边夹角为135°,由此使所述的外壳呈由四个壳体单元拼接成的正八边形筒体,且筒体两端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其两端呈缩径收拢状。
CN202222114888.4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粘虫板 Active CN217936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4888.4U CN21793699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粘虫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4888.4U CN21793699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粘虫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6994U true CN217936994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4888.4U Active CN21793699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粘虫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6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29858A (en) Insect trap
US3685199A (en) Insect trap
US20090183419A1 (en) Insect trap
US8079175B2 (en) Flying insect trap
US5048224A (en) Insect trap
US20140311015A1 (en) Insect trap having a design that resembles a biological design
US20130081324A1 (en) Fly Attractant System with Toxicant-Treated Cords
US20120297662A1 (en) Stink bug trap
KR101804563B1 (ko) 지퍼백이 구비된 끈끈이 해충 트랩
US20150020437A1 (en) Resonating trap for catching insects
US20120167450A1 (en) Illuminated insect trap
JPH07170896A (ja) 粘着式トラップハウジング
US5253450A (en) Insect trap
CN217936994U (zh) 一种粘虫板
JP2017006125A (ja) 飛翔性害虫捕獲装置
US9155293B2 (en) Resonating trap for catching insects
CN201898803U (zh) 平板式可折叠成三角桶状的飞蛾诱捕器
CN215188950U (zh) 一种复合诱捕装置
EP2416645B1 (en) Fly attractant system with toxicant-treated catching members
JP4207194B2 (ja) 害虫粘着捕獲材
CN216874635U (zh) 一种捕蝇器
JP2016026489A (ja) 飛翔性害虫捕獲装置
CN211322697U (zh) 一种蛾类昆虫成虫筒形诱捕装置
CN214853794U (zh) 一种园林诱杀虫装置
CN217308855U (zh) 一种灭蚊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