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5204U -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5204U
CN217935204U CN202220800760.0U CN202220800760U CN217935204U CN 217935204 U CN217935204 U CN 217935204U CN 202220800760 U CN202220800760 U CN 202220800760U CN 217935204 U CN217935204 U CN 217935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il
magnet
base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07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席球
卢广辉
杨应
张�杰
张越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ay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ay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ay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ay Communication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07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5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5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5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包括RX充电器和TX充电底座;所述RX充电器包括充电外壳和第一磁铁,所述充电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置盒,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安置盒内腔中;所述TX充电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第二磁铁;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安置盒相对应的第二安置盒,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安置盒内腔中。本实用新型在RX充电器内增设第一磁铁和TX充电底座内增设第二磁铁,操作者在将RX充电器放置到TX充电底座上充电的时候,第二磁铁便会吸引第一磁铁靠近,进而在磁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的将RX充电器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上,从而提高RX线圈和TX线圈二者耦合程度。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及NFC功能的逐渐普及,无线充电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及成为流行趋势。无线充电器在日常应用很广泛,比如说手机,游戏手柄,电子笔,耳机等。然而目前的无线充电很少有定位设置,进而操作者都是随意放置充电,这样RX线圈和TX线圈二者耦合程度低,导致充电效率降低,增大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无线充电定位结构,能够快速完成RX充电器和YX充电底座之间的定位,进而提高RX线圈和TX线圈二者耦合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包括RX充电器和TX充电底座;所述RX充电器包括充电外壳和第一磁铁,所述充电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置盒,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安置盒内腔中;
所述TX充电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第二磁铁;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安置盒相对应的第二安置盒,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安置盒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外壳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顶盖下方,所述第一安置盒设置在底盖上;
所述底座外壳包括支撑座和封盖,所述第二安置盒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封盖设置在支撑座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顶部具有一由正面向背面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底盖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RX充电器还包括RX线圈,所述RX线圈设置在底盖的安装面上;
所述TX充电底座还包括TX线圈,所述TX线圈与RX线圈相耦合,所述TX线圈设置在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RX线圈具有与底盖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所述TX线圈具有与支撑座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多个紧配柱,所述封盖包括螺钉和与紧配柱相适配的凸柱,所述螺钉穿过凸柱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紧配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RX充电器内增设第一磁铁和TX充电底座内增设第二磁铁,操作者在将RX充电器放置到TX充电底座上充电的时候,第二磁铁便会吸引第一磁铁靠近,进而在磁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的将RX充电器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上,从而提高RX线圈和TX线圈二者耦合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支撑座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支撑座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封盖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RX充电器;11、充电外壳;111、第一安置盒;112、顶盖;113、底盖;12、第一磁铁;
2、TX充电底座;21、底座外壳;211、第二安置盒;212、支撑座;2121、紧配柱;213、封盖;2131、凸柱;22、第二磁铁;
3、定位槽;4、RX线圈;5、TX线圈;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包括RX充电器1和TX充电底座2;所述RX充电器1包括充电外壳11和第一磁铁12,所述充电外壳11内设置有第一安置盒111,所述第一磁铁12设置在第一安置盒111内腔中;
所述TX充电底座2包括底座外壳21和第二磁铁22;所述底座外壳21内设置有与第一安置盒111相对应的第二安置盒211,所述第二磁铁22设置在第二安置盒211内腔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RX充电器1内增设第一磁铁12和TX充电底座2内增设第二磁铁22,操作者在将RX充电器1放置到TX充电底座2上充电的时候,第二磁铁22便会吸引第一磁铁12靠近,进而在磁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的将RX充电器1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2上,从而提高RX线圈4和TX线圈5二者耦合程度。
请参照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外壳11包括顶盖112和底盖113,所述底盖113设置在顶盖112下方,所述第一安置盒111设置在底盖113上;
所述底座外壳21包括支撑座212和封盖213,所述第二安置盒211设置在支撑座212上,所述封盖213设置在支撑座212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一安置盒111设置在底盖113上,第二安置盒211设置在支撑座212上,使分别设置在第一安置盒111、第二安置盒211内腔中的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更加的靠近,进而确保有足够的磁力将将RX充电器1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2上。
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212顶部具有一由正面向背面凹陷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与底盖113相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操作者可通过定位槽3初步快速的在支撑座212上找到充电外壳11的底盖113放置的大致位置,进而有助于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之间的相互吸引。
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RX充电器1还包括RX线圈4,所述RX线圈4设置在底盖113的安装面上;
所述TX充电底座2还包括TX线圈5,所述TX线圈5与RX线圈4相耦合,所述TX线圈5设置在支撑座212上。
进一步地,所述RX线圈4具有与底盖113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所述TX线圈5具有与支撑座212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RX线圈4设置成与底盖113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TX线圈5设置成与支撑座212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能够提高线圈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212内设置有多个紧配柱2121,所述封盖213包括螺钉和与紧配柱2121相适配的凸柱2131,所述螺钉穿过凸柱2131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12的紧配柱212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组装TX充电底座2过程中,将螺钉穿过凸柱2131螺纹连接在支撑座212的紧配柱2121上,进而快速的完成封盖213与支撑座212之间的组装。
请参照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凸柱213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
由上述描述可知,凸柱213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能够提升封盖213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定位结构的应用场景:在需要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将RX充电器1放置到TX充电底座2上,此时设置在TX充电底座2的第二安置盒211内的第二磁铁22会吸引设置在RX充电器1的第一安置盒111内的第一磁铁12,进而在磁力的作用下RX充电器1会自动的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2上,进行无线充电。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定位结构,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包括RX充电器1和TX充电底座2;所述RX充电器1包括充电外壳11和第一磁铁12,所述充电外壳11内设置有第一安置盒111,所述第一磁铁12设置在第一安置盒111内腔中;所述TX充电底座2包括底座外壳21和第二磁铁22;所述底座外壳21内设置有与第一安置盒111相对应的第二安置盒211,所述第二磁铁22设置在第二安置盒211内腔中。
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充电外壳11包括顶盖112和底盖113,所述底盖113设置在顶盖112下方,所述第一安置盒111设置在底盖113上;所述底座外壳21包括支撑座212和封盖213,所述第二安置盒211设置在支撑座212上,所述封盖213设置在支撑座212下方。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支撑座212顶部具有一由正面向背面凹陷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与底盖113相适配。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定位槽3,初步快速的在支撑座212上找到充电外壳11的底盖113放置的大致位置,然后设置在TX充电底座2的第二安置盒211内的第二磁铁22会吸引设置在RX充电器1的第一安置盒111内的第一磁铁12,进而在磁力的作用下RX充电器1会自动的定位固定好在TX充电底座2上,进行无线充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RX线圈4和TX线圈5的结构:具体的,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所述RX充电器1还包括RX线圈4,所述RX线圈4设置在底盖113的安装面上;所述TX充电底座2还包括TX线圈5,所述TX线圈5与RX线圈4相耦合,所述TX线圈5设置在支撑座212上。所述RX线圈4具有与底盖113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所述TX线圈5具有与支撑座212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
工作原理:将RX线圈4设置成与底盖113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TX线圈5设置成与支撑座212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能够提高线圈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支撑座的结构:具体的,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座212内设置有多个紧配柱2121,所述封盖213包括螺钉和与紧配柱2121相适配的凸柱2131,所述螺钉穿过凸柱2131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12的紧配柱2121上。所述凸柱213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
工作原理:在组装TX充电底座2过程中,将螺钉穿过凸柱2131螺纹连接在支撑座212的紧配柱2121上,进而快速的完成封盖213与支撑座212之间的组装。并且由加强筋6,来增强封盖213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RX充电器和TX充电底座;所述RX充电器包括充电外壳和第一磁铁,所述充电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置盒,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安置盒内腔中;
所述TX充电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第二磁铁;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安置盒相对应的第二安置盒,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安置盒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外壳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顶盖下方,所述第一安置盒设置在底盖上;
所述底座外壳包括支撑座和封盖,所述第二安置盒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封盖设置在支撑座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顶部具有一由正面向背面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底盖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X充电器还包括RX线圈,所述RX线圈设置在底盖的安装面上;
所述TX充电底座还包括TX线圈,所述TX线圈与RX线圈相耦合,所述TX线圈设置在支撑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X线圈具有与底盖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所述TX线圈具有与支撑座安装面相适配的曲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多个紧配柱,所述封盖包括螺钉和与紧配柱相适配的凸柱,所述螺钉穿过凸柱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紧配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线充电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CN202220800760.0U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Active CN217935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760.0U CN217935204U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760.0U CN217935204U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5204U true CN217935204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0760.0U Active CN217935204U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5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0891B1 (ko) 자석 부착식 무선 충전기
US11509985B2 (en) Earphone charging device
CN106025690B (zh) 磁力吸合模块、磁吸组板及磁吸充电座
KR20130128825A (ko) 스마트폰용 무선충전장치
KR101608389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충전 장치
CN217935204U (zh) 无线充电定位结构
CN214045975U (zh) 一种不用合盖式蓝牙耳机
CN208367303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5901864U (zh)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保护壳
CN210166607U (zh) 一种大推力中置自动对焦马达
CN219067908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05081498U (zh) 智能手表充电器及智能手表
CN208367302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621158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壳
CN218161929U (zh) 一种无线充电结构
CN204992657U (zh) 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8367305U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208806632U (zh) 多功能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
CN206865336U (zh) 一种闭回路音圈马达
CN203131740U (zh) 便携移动设备的补光灯
CN112994273A (zh) 终端设备及无线发射组件
CN214380319U (zh)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
CN204928229U (zh) 一种手机便携随身移动电源
CN112799203A (zh) 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185896U (zh) 一种支持magsafe无线充的充电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