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8404U -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8404U
CN217928404U CN202221848234.8U CN202221848234U CN217928404U CN 217928404 U CN217928404 U CN 217928404U CN 202221848234 U CN202221848234 U CN 202221848234U CN 217928404 U CN217928404 U CN 217928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tic placode
groove
lamp area
side wing
w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82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义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xia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xia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xia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xia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82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8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8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8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包括灯带本体,灯带本体的壁面设置拼接组件,拼接组件包括第一耳板、限位杆、定位螺杆、内嵌槽、第二耳板、插接槽和凸起,将其中一根灯带本体的第二耳板对准第二耳板,推动第二耳板使得凸起进入内嵌槽内,当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贴合后,推动限位杆进入插接槽内,转动定位螺杆固定限位杆在插接槽内的位置,实现对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的锁止,两根灯带本体首尾对接,灯带本体的两侧壁面对称设置相同的拼接组件,两个对称位置的拼接组件在灯带本体的两个侧壁形成锁止点,在灯带本体首尾对接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降低首尾连接灯带本体松脱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背景技术
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LED软灯带(CN202123167209.1),包括:灯体,所述灯体的背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灯体的背面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灯体远离连接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连接装置的表面设置有锁紧装置,该组合式LED软灯带,通过在需要安装灯体的位置预留固定的位置后,将卡条卡在预留的位置上,向下拉动移动杆使移动杆通过定位杆带动防滑垫向下移动,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将灯体卡在固定的位置后,松开移动杆使防滑垫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将灯体固定住,防止灯体随意晃动,无需使用卡槽钉进行固定,有效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脱落,达到了方便固定的效果;
现有技术通过通过可伸缩的杆嵌入槽内实现对连接部位的锁止,灯带的连接受力点位于灯带的端面附近,在实现相邻灯带的电连接时会造成一定的遮挡,阻碍连接线缆的对接。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包括灯带本体,灯带本体的内部设有彼此电连接的灯珠,灯带本体对立位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导电柱和插接套筒,所述灯带本体的壁面设置拼接组件,所述拼接组件包括第一耳板、限位杆、定位螺杆、内嵌槽、第二耳板、插接槽和凸起,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均与灯带本体的侧壁面固定连接,限位杆与第一耳板滑动连接,定位螺杆与限位杆螺纹连接,第一耳板的壁面开设内嵌槽,第二耳板的顶面卡斯和插接槽,凸起与第二耳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均为矩形块,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位于同一高度,第一耳板与灯带本体的顶面齐平,所述限位杆为弧形杆,定位螺杆贯穿限位杆,插接槽为弧形槽且第二耳板与限位杆适配。
优选的,所述内嵌槽开设于第一耳板的前端面,凸起与第二耳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凸起为梯形块且凸起较大的端面第二耳板固定连接,内嵌槽与凸起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拼接组件还包括侧翼板一、插接杆、形变球、侧翼板二和上穿槽,所述侧翼板一和灯带本体固定连接,插接杆与侧翼板一固定连接,形变球与插接杆固定连接,侧翼板二与灯带本体的固定连接,侧翼板二的壁面开设上穿槽。
优选的,所述侧翼板一和侧翼板二分别位于灯带本体的对向位置的侧壁面固定连接,侧翼板一的顶面与侧翼板二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插接杆为圆柱体,形变球为橡胶球体,上穿槽贯穿侧翼板二,上穿槽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穿槽的下半部分为圆台状和球状共同形成的中空,上穿槽的上半部分与插接杆适配,上穿槽的下半部分秋装中空直径小于形变球的直径,上穿槽下半部分圆台状中空较小的开口的直径小于形变球的直径,圆台状中空位于球状中空的下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组合式LED灯带,通过将两根灯带本体首尾拼接使用,将其中一根灯带本体的第二耳板对准第二耳板,推动第二耳板使得凸起进入内嵌槽内,当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贴合后,推动限位杆进入插接槽内,转动定位螺杆固定限位杆在插接槽内的位置,实现对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的锁止,两根灯带本体首尾对接,灯带本体的两侧壁面对称设置相同的拼接组件,通过两个对称位置的拼接组件在灯带本体的两个侧壁形成锁止点,在灯带本体首尾对接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降低首尾连接灯带本体松脱的概率,减少对灯带本体端面的遮挡,便于相邻灯带本体之间的电连接。
(2)、该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在实现多根灯带本体首尾插接使用基础上,将灯带本体侧壁的侧翼板一放置在对应的侧翼板二下方,上推侧翼板一将插接杆和形变球顶入上穿槽内,插接杆从上穿槽内穿过,形变球进入上穿槽的球形空腔内,实现灯带本体并列拼接使用,对于灯带本体的组合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拆装便捷,安装效率高,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实用新型灯带首尾插接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侧翼板一和侧翼板二立体图;
图4为实用新型灯带平行并列连接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灯带本体;20、第一耳板;21、限位杆;22、定位螺杆;23、内嵌槽;24、第二耳板;25、插接槽;26、凸起;30、侧翼板一;31、插接杆;32、形变球;33、侧翼板二;34、上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如图1-图2所示,包括灯带本体10,灯带本体10的内部设有彼此电连接的灯珠,灯带本体10对立位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导电柱和插接套筒,灯带本体10的壁面设置拼接组件,拼接组件包括第一耳板20、限位杆21、定位螺杆22、内嵌槽23、第二耳板24、插接槽25和凸起26,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均与灯带本体10的侧壁面固定连接,限位杆21与第一耳板20滑动连接,定位螺杆22与限位杆21螺纹连接,第一耳板20的壁面开设内嵌槽23,第二耳板24的顶面卡斯和插接槽25,凸起26与第二耳板24固定连接,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均为矩形块,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位于同一高度,第一耳板20与灯带本体10的顶面齐平,限位杆21为弧形杆,定位螺杆22贯穿限位杆21,插接槽25为弧形槽且第二耳板24与限位杆21适配,内嵌槽23开设于第一耳板20的前端面,凸起26与第二耳板2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凸起26为梯形块且凸起26较大的端面第二耳板24固定连接,内嵌槽23与凸起26相适配,通过将两根灯带本体10首尾拼接使用,将其中一根灯带本体10的第二耳板24对准第二耳板24,推动第二耳板24使得凸起26进入内嵌槽23内,当第一耳板20与第二耳板24贴合后,推动限位杆21进入插接槽25内,转动定位螺杆22固定限位杆21在插接槽25内的位置,实现对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的锁止,两根灯带本体10首尾对接,灯带本体10的两侧壁面对称设置相同的拼接组件,通过两个对称位置的拼接组件在灯带本体10的两个侧壁形成锁止点,在灯带本体10首尾对接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降低首尾连接灯带本体10松脱的概率。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如图3-图4所示,拼接组件还包括侧翼板一30、插接杆31、形变球32、侧翼板二33和上穿槽34,侧翼板一30和灯带本体10固定连接,插接杆31与侧翼板一30固定连接,形变球32与插接杆31固定连接,侧翼板二33与灯带本体10的固定连接,侧翼板二33的壁面开设上穿槽34,侧翼板一30和侧翼板二33分别位于灯带本体10的对向位置的侧壁面固定连接,侧翼板一30的顶面与侧翼板二33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插接杆31为圆柱体,形变球32为橡胶球体,上穿槽34贯穿侧翼板二33,上穿槽34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穿槽34的下半部分为圆台状和球状共同形成的中空,上穿槽34的上半部分与插接杆31适配,上穿槽34的下半部分秋装中空直径小于形变球32的直径,上穿槽34下半部分圆台状中空较小的开口的直径小于形变球32的直径,圆台状中空位于球状中空的下方,在实现多根灯带本体10首尾插接使用基础上,将灯带本体10侧壁的侧翼板一30放置在对应的侧翼板二33下方,上推侧翼板一30将插接杆31和形变球32顶入上穿槽34内,插接杆31从上穿槽34内穿过,形变球32进入上穿槽34的球形空腔内,实现灯带本体10并列拼接使用,对于灯带本体10的组合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拆装便捷,安装效率高,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其中一根灯带本体10的第二耳板24对准第二耳板24,推动第二耳板24使得凸起26进入内嵌槽23内,当第一耳板20与第二耳板24贴合后,推动限位杆21进入插接槽25内,转动定位螺杆22固定限位杆21在插接槽25内的位置,实现对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的锁止,两根灯带本体10首尾对接,将灯带本体10侧壁的侧翼板一30放置在对应的侧翼板二33下方,上推侧翼板一30将插接杆31和形变球32顶入上穿槽34内,插接杆31从上穿槽34内穿过,形变球32进入上穿槽34的球形空腔内,灯带本体10并列拼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包括灯带本体(10),灯带本体(10)的内部设有彼此电连接的灯珠,灯带本体(10)对立位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导电柱和插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本体(10)的壁面设置拼接组件,所述拼接组件包括第一耳板(20)、限位杆(21)、定位螺杆(22)、内嵌槽(23)、第二耳板(24)、插接槽(25)和凸起(26),所述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均与灯带本体(10)的侧壁面固定连接,限位杆(21)与第一耳板(20)滑动连接,定位螺杆(22)与限位杆(21)螺纹连接,第一耳板(20)的壁面开设内嵌槽(23),第二耳板(24)的顶面卡斯和插接槽(25),凸起(26)与第二耳板(2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均为矩形块,第一耳板(20)和第二耳板(24)位于同一高度,第一耳板(20)与灯带本体(10)的顶面齐平,所述限位杆(21)为弧形杆,定位螺杆(22)贯穿限位杆(21),插接槽(25)为弧形槽且第二耳板(24)与限位杆(21)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槽(23)开设于第一耳板(20)的前端面,凸起(26)与第二耳板(2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凸起(26)为梯形块且凸起(26)较大的端面第二耳板(24)固定连接,内嵌槽(23)与凸起(26)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组件还包括侧翼板一(30)、插接杆(31)、形变球(32)、侧翼板二(33)和上穿槽(34),所述侧翼板一(30)和灯带本体(10)固定连接,插接杆(31)与侧翼板一(30)固定连接,形变球(32)与插接杆(31)固定连接,侧翼板二(33)与灯带本体(10)的固定连接,侧翼板二(33)的壁面开设上穿槽(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板一(30)和侧翼板二(33)分别位于灯带本体(10)的对向位置的侧壁面固定连接,侧翼板一(30)的顶面与侧翼板二(33)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31)为圆柱体,形变球(32)为橡胶球体,上穿槽(34)贯穿侧翼板二(33),上穿槽(34)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穿槽(34)的下半部分为圆台状和球状共同形成的中空,上穿槽(34)的上半部分与插接杆(31)适配,上穿槽(34)的下半部分秋装中空直径小于形变球(32)的直径,上穿槽(34)下半部分圆台状中空较小的开口的直径小于形变球(32)的直径,圆台状中空位于球状中空的下方。
CN202221848234.8U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Active CN217928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234.8U CN21792840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234.8U CN21792840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8404U true CN217928404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9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8234.8U Active CN21792840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8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8452A (zh) 将两物件活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
CN217928404U (zh) 一种组合式led灯带
CN207485813U (zh) 一种插销机构
CN109672040B (zh) 吸顶灯
CN219892438U (zh) 一种硬连接插接件
CN220958396U (zh) 一种迷彩灯快速衔接结构
CN215897220U (zh) 一种建筑电气安装预封堵工程接线盒
CN2355452Y (zh) 连接器导引装置
CN216214522U (zh) 一种带有连接件的连接器
CN217899613U (zh) 一种车库灯
CN215174433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拼接型办公灯
CN212462233U (zh) 一种一体式插头插座组件
CN110793003B (zh) 一种带灯带插针的辅助安装插头
CN2439129Y (zh) 微小型同轴连接器
CN211605555U (zh) 一种新型分离式vga接头
CN220889245U (zh) 一种金属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5411644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09822924U (zh) 一种插拔式公端子接头、母端子接头及插拔式连接端子
CN218242306U (zh) 防倒退带天窗八字尾内架
CN218737597U (zh) 一种高强度转向结构
CN209948118U (zh) 高稳定性的fpc接插件
CN219534996U (zh) 一种带有接口端子的快速组装型跳线
CN21035399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沙发脚框
CN220622375U (zh) 一种pc件连接件
CN2288528Y (zh) 管状装饰灯延长及电源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