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7072U -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7072U
CN217927072U CN202222387077.1U CN202222387077U CN217927072U CN 217927072 U CN217927072 U CN 217927072U CN 202222387077 U CN202222387077 U CN 202222387077U CN 217927072 U CN217927072 U CN 217927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input
ring groove
oi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70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仕
侯仁鹏
阳鑫
鲍成友
魏昱瑾
王前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earb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earb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earb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earbo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70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7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7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输入轴承孔、输出轴承孔和油泵轴安装孔,三者内部分别安装有依次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轴、空心车轴和油泵轴,油泵轴上套设有甩油环,油泵轴安装孔孔壁上开设有与甩油环外圆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油环槽,输出轴承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第一集油环槽和第二集油环槽间设有出油孔,输入轴承孔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第一集油环槽、出油孔、第二集油环槽、第一进油孔和输入轴承孔依次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结构可将润滑油从低位引至高位,充分满足输入轴承的润滑需求,进而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缩短检修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车用齿轮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小型单轨列车属于新型轨道列车,其轨道在列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在空中,适用于中小城市交通工具。由于小型单轨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在无需扩展城市现有公路设施的基础上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克服了其他轨道交通系统的弊病,在建造和运营方面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
小型单轨列车的齿轮箱异于传统结构,齿轮箱箱体内包括齿轮传动的输入齿轮轴、空心车轴,两者在高度方向上依次降低,空心车轴沿水平设置,输入齿轮轴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且垂直于空心车轴布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求该齿轮箱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其使用寿命,齿轮箱内部的齿轮、轴承等部件需要得到有效的润滑,现有技术中,输入齿轮轴上的输入轴承位置较高,箱体内的润滑油主要聚集在底部,输入轴承难以得到有效润滑,导致齿轮箱使用寿命较短,检修周期较短,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小型单轨列车齿轮箱中输入轴承难以得到有效润滑,齿轮箱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输入轴承孔、输出轴承孔和油泵轴安装孔,三者内部分别安装有依次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轴、空心车轴和油泵轴,所述油泵轴上套设有甩油环,所述油泵轴安装孔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甩油环外圆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油环槽,所述输出轴承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和第二集油环槽间设有出油孔,所述输入轴承孔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出油孔、第二集油环槽、第一进油孔和输入轴承孔依次连通。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齿轮箱运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甩油环将低位的润滑油甩出,在第一集油环槽处形成油压,润滑油通过连通的第一集油环槽、出油孔、第二集油环槽和第一进油孔被引入高位的输入轴承孔,润滑输入轴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小型单轨列车齿轮箱中输入轴承难以得到有效润滑,齿轮箱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结构可将润滑油从低位引至高位,充分满足输入轴承的润滑需求,进而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缩短检修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内侧壁上形成有朝所述输入轴承孔方向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箱体内顶壁间形成集油腔,所述输入轴承孔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油孔,所述集油腔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输入轴承孔连通,齿轮箱正转时,主要通过集油腔汇集空心车轴旋转甩出的油雾,并利用高度差引入到输入轴承孔,润滑输入轴承;齿轮箱反转时,主要通过导流板汇集空心车轴旋转甩出的油雾,并利用高度差引入到输入轴承孔,润滑输入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甩油环中部设有轴向的安装孔,径向均布有若干个甩油孔,且所述甩油孔由内至外孔径逐渐减小,如此设置甩油孔可以给甩出的润滑油施加较高的油压,保证润滑油可以被引至较高的输入轴承处。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远离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一端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集油槽,所述输出轴承孔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三进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第三进油孔和输出轴承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油槽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进油孔与输出轴承孔相交处的高度,第一集油槽可收集空心车轴旋转甩出的油雾,并利用高度差引入到输出轴承孔,润滑输出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齿轮轴上套设有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孔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二挡油板,所述输入轴承的里端端面、第二挡油板以及所述孔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槽,在齿轮箱冷启动时,确保输入轴承处于有润滑油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车轴上套设有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承孔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竖向的第三挡油板,所述输出轴承的端面、第三挡油板以及所述孔壁之间形成第三集油槽,在齿轮箱冷启动时,确保输出轴承处于有润滑油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承孔底部的孔壁内部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较高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承孔连通,较低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通,输入轴承的轴承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回油孔回油至箱体内腔底部,使得润滑油在箱体内形成循环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孔的数量为3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和第二集油环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强度、密封性能较佳,使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面水平设置,所述输入齿轮轴相较于所述底面斜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范围为30°至4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将润滑油从低位引至高位,充分满足输入轴承的润滑需求;收集油雾,将润滑油引至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满足其润滑需求;在齿轮箱冷启动时,确保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处于有润滑油的状态;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缩短检修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5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甩油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01-输入轴承孔,02-输出轴承孔,03-油泵轴安装孔,04-安装孔,05-甩油孔,1-甩油环,2-第一集油环槽,3-集油腔,4-导流板,5-大锥齿轮,6-第一集油槽,7-第一挡油板,8-第二挡油板,9-第三挡油板,10-输入齿轮轴,11-空心车轴,12-油泵大齿轮,13-油泵小齿轮,14-油泵轴,15-箱体,16-第四挡油板,17-第二集油环槽,18-出油孔,19-第一进油孔,20-第一斜孔,21-第一槽口,22-第二进油孔,23-第四集油槽,24-调整环,25-输入轴承套,26-第三集油环槽,27-第二斜孔,28-第二槽口,29-第二回油孔,30-第一回油孔,31-第三进油孔,32-第四进油孔,81-第五挡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包括箱体15,箱体15上设有输入轴承孔01、输出轴承孔02和油泵轴安装孔03,三者内部分别安装有依次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轴10、空心车轴11和油泵轴14,油泵轴14上套设有甩油环1,油泵轴安装孔03孔壁上开设有与甩油环1外圆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油环槽2,输出轴承孔02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17,第一集油环槽2和第二集油环槽17间设有出油孔18,输入轴承孔01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19,第一集油环槽2、出油孔18、第二集油环槽17、第一进油孔19和输入轴承孔01依次连通;甩油环1中部设有轴向的安装孔04,径向均布有若干个甩油孔05,且甩油孔05由内至外孔径逐渐减小;甩油环1与油泵轴14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进油口,齿轮箱运行时,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沿甩油孔05向外甩出至第一集油环槽2,每个甩油孔05为左右对称结构,确保齿轮箱正转和反转时具有相同的甩油效果;出油孔18的数量为3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集油环槽2和第二集油环槽17之间;箱体15为一体成型;箱体15底面水平设置,输入齿轮轴10相较于该底面斜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α范围为30°至40°;
具体的,输入齿轮轴10与齿轮箱水平面夹角30°≤α≤40°,空心车轴11上安装有大锥齿轮5和油泵大齿轮12,输入齿轮轴10与大锥齿轮5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扭矩,空心车轴11旋转带动油泵大齿12轮旋转,油泵大齿轮12通过齿轮啮合带动油泵小齿轮13旋转,油泵小齿轮13安装在甩油环1上,甩油环1安装在油泵轴14上,油泵轴14采用滚子轴承支撑在箱体15上;甩油环1外圆与箱体15间隙配合,为防止润滑油漏出,第一集油环槽2和甩油环1两侧设计有第四挡油板16;
箱体15顶部内侧壁上形成有朝所述输入轴承孔01方向向下倾斜的导流板4,导流板4与箱体15内顶壁间形成集油腔3,输入轴承孔01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2,集油腔3底部通过第二进油孔22与输入轴承孔01连通;
输入齿轮轴10上套设有输入轴承,输入轴承孔01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二挡油板8,输入轴承的里端端面、第二挡油板8以及孔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槽;
具体的,输入轴承包括从高到低依次设置的第一输入轴承和第二输入轴承,第一输入轴承通过输入轴承套25嵌装在输入轴承孔01内,第二输入轴承直接嵌装在输入轴承孔01内;靠近第一输入轴承的外端端面设有第六挡油板,输入轴承套25下部形成有第五挡油板81,与第一输入轴承里端端面之间形成集油槽;并且,在输入轴承套25上设计有第一斜孔20,与第一进油孔19对齐,第六挡油板开第一槽口21,与第一斜孔20对齐,确保来自甩油环1润滑油可进入输入轴承;
输入轴承孔上设计第四集油槽23,输入轴承套上设计有环槽,环槽用于安装调整环24,第二输入轴承外端端面、输入轴承套25里端端面与调整环24外圆在安装完以后形成集油环槽26,在输入轴承套上25设计第二斜孔27,集油环槽26与第二斜孔27连通,第六挡油板上开槽口28,与第二斜孔27对其,确保来自集油腔3和导流板4的润滑油可进入输入轴承;需要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导流板的下端局部向下凸出形成固定部,该固定部在图中可见,其与第二输入轴承相抵接以固定该轴承;导流板的下端未凸出部分依然保持平直,向下延伸至第四集油槽23(图中由于被固定部遮挡导致不可见);
空心车轴11上套设有输出轴承,输出轴承孔02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竖向的第三挡油板9,输出轴承的端面、第三挡油板9以及孔壁之间形成第三集油槽;
具体的,空心车轴11的左右两端各套设有一个输出轴承,每个输出轴承的相邻处均设有一块第三挡油板9;
箱体15上远离输入齿轮轴10的一端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集油槽6,输出轴承孔02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三进油孔31,第一集油槽6、第三进油孔31和输出轴承孔02依次连通,第一集油槽6的高度高于第三进油孔31与输出轴承孔02相交处的高度;
具体的,包括两个第三进油孔31,分别将第一集油槽6的左右两端连通至空心车轴11的左右两端接近两个输出轴承的位置;输出轴承通过输出轴承套嵌装在输出轴承孔02内,输出轴承套上设有两个第四进油孔32,分别与两个第三进油孔31对其;第一集油槽6中部设有第一挡油板7,用于均匀分隔第一集油槽6所集油量,以均匀润滑左右两个输出轴承,防止列车左转弯和右转弯时导致润滑油量分配不均;
输入轴承孔01底部的孔壁内部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回油孔30,第一回油孔30较高的一端与输入轴承孔01连通,较低的另一端与箱体15的内壁连通;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齿轮箱运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甩油环1将低位的润滑油甩出,在第一集油环槽2处形成油压,润滑油通过连通的第一集油环槽2、出油孔18、第二集油环槽17和第一进油孔19被引入高位的输入轴承孔01,润滑输入轴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小型单轨列车齿轮箱中输入轴承难以得到有效润滑,齿轮箱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结构可将润滑油从低位引至高位,充分满足输入轴承的润滑需求,进而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缩短检修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收集油雾,将润滑油引至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满足其润滑需求;在齿轮箱冷启动时,确保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处于有润滑油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5),所述箱体(15)上设有输入轴承孔(01)、输出轴承孔(02)和油泵轴安装孔(03),三者内部分别安装有依次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轴(10)、空心车轴(11)和油泵轴(14),所述油泵轴(14)上套设有甩油环(1),所述油泵轴安装孔(03)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甩油环(1)外圆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油环槽(2),所述输出轴承孔(02)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17),所述第一集油环槽(2)和第二集油环槽(17)间设有出油孔(18),所述输入轴承孔(01)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19),所述第一集油环槽(2)、出油孔(18)、第二集油环槽(17)、第一进油孔(19)和输入轴承孔(01)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5)顶部内侧壁上形成有朝所述输入轴承孔(01)方向向下倾斜的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与所述箱体(15)内顶壁间形成集油腔(3),所述输入轴承孔(01)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2),所述集油腔(3)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进油孔(22)与所述输入轴承孔(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1)中部设有轴向的安装孔(04),径向均布有若干个甩油孔(05),且所述甩油孔(05)由内至外孔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5)上远离所述输入齿轮轴(10)的一端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集油槽(6),所述输出轴承孔(02)的孔壁内部开设有第三进油孔(31),所述第一集油槽(6)、第三进油孔(31)和输出轴承孔(02)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油槽(6)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进油孔(31)与输出轴承孔(02)相交处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轴(10)上套设有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孔(01)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二挡油板(8),所述输入轴承的里端端面、第二挡油板(8)以及所述孔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车轴(11)上套设有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承孔(02)底部的孔壁上形成有竖向的第三挡油板(9),所述输出轴承的端面、第三挡油板(9)以及所述孔壁之间形成第三集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承孔(01)底部的孔壁内部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回油孔(30),所述第一回油孔(30)较高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承孔(01)连通,较低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5)的内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8)的数量为3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油环槽(2)和第二集油环槽(1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5)为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5)底面水平设置,所述输入齿轮轴(10)相较于所述底面斜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范围为30°至40°。
CN202222387077.1U 2022-09-05 2022-09-05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Active CN21792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7077.1U CN217927072U (zh) 2022-09-05 2022-09-05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7077.1U CN217927072U (zh) 2022-09-05 2022-09-05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7072U true CN21792707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7077.1U Active CN217927072U (zh) 2022-09-05 2022-09-05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7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1641U (zh) 一种重型双中间轴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203868190U (zh) 一种带空转自润滑系统的液力缓速器
CN105644583B (zh) 用于轨道的直流智能涂覆设备
CN101463896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203272737U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齿轮箱
CN204985666U (zh) 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驱动桥总成
CN107542909B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的齿轮箱
CN217927072U (zh) 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CN203892534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双级传动齿轮箱系统
CN201262225Y (zh) 具有强制内润滑结构的循环系统
CN105299194B (zh) 一种地铁机车车轴齿轮箱
CN110285212A (zh) 一种循环喷油润滑立式减速器
CN115264041A (zh) 一种大仰角齿轮箱润滑结构
CN112709803A (zh) 一种轨道车辆齿轮箱润滑结构及轨道车辆齿轮传动装置
CN205298481U (zh) 一种地铁机车车轴齿轮箱
CN103016697B (zh) 一种改进的差速器润滑装置
CN105090450B (zh) 轮毂减速器
CN106195230A (zh) 主减速总成润滑结构
CN20550392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
CN112879527B (zh) 一种具有供油润滑功能的鼓形齿轮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112303217A (zh) 一种混动机车用中间齿轮箱
CN113090742A (zh) 一种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中桥主减速器总成
CN104675972B (zh) 电动车辆、减速箱及其润滑结构
CN100526123C (zh) 包括一个补充润滑系统的车辆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