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2522U -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2522U
CN217922522U CN202222043110.9U CN202222043110U CN217922522U CN 217922522 U CN217922522 U CN 217922522U CN 202222043110 U CN202222043110 U CN 202222043110U CN 217922522 U CN217922522 U CN 217922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heat
light
knitted fabric
s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31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军岩
赵晓娟
翟国钧
陈长荣
赵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2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2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包括至少两层结构,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至少包括服装面和贴肤面;所述服装面包括至少一条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在服装面的覆盖率为30%‑80%;所述贴肤面包括至少一条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其中,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2。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兼具优异隔热防晒、透气性、快干性和单向导湿性,减少到达皮肤的热量,穿着舒适,综合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2210974429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2022年5月7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而穿着尤其被人们所看重。现代服装已经不再只是遮衣蔽体、驱寒保暖的工具,而是对自身的气质品位以及生活态度而选择的一种体现。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已经逐渐从最开始的追求保暖向注重舒适、功能性方向发展。
人们对于夏季服装一般会有以下几点要求:1、透气性好,轻快透气;2、吸湿性要好,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吸汗能力非常重要;3、尤其是在夏天,太阳的照射比较强时,防晒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防晒功能。
目前,行业内生产防晒面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生产中添加整理剂以实现防晒功能,比如抗紫外线整理剂;2)设置多层面料,增加面料厚度,在面料中构造一层空气层减慢外在空气的热传递;3)增加面料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CN113863005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夏季户外抗紫外线面料,其公开的面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棉纤维70-80份、竹炭纤维20-30份、纳米银5-7份、聚乙二醇3-5份、玻璃纤维1-3份、电气石粉3-5份、二甲基硅油1-3份、钛白粉2-4份、陶瓷粉末2-3份、丝素蛋白6-8份、驱蚊液10-15份和去离子水68-70份;所述驱蚊液由薄荷3-5份、香茅1-3份、丁香1-3份、柑皮2-4份和乙醇6-8份制成;该面料柔软舒适、亲肤性良好,穿着舒适,抗紫外线性强,可实现长效防晒,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抑菌性,还具有一定的防蚊驱虫效果,采用该面料制成的服装特别适合夏季户外活动。但是所述面料随着穿着实用的时间增加,防晒效果会渐渐减弱,面料感偏硬及干涩,影响了穿着时的柔软感与舒适性。
CN214727027U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的纺织面料,其公开的防紫外线的纺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部设置有防紫外线层,所述防紫外线层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其公开的防紫外线的纺织面料,通过设置的防紫外线层,能够有效的对紫外线进行阻挡,进而对皮肤进行保护,并且通过设置的隔热层,将产生的热量阻隔在纺织面料的表面,无法与皮肤接触,避免造成皮肤的灼伤,通过设置的透气层,能够加速人体产生热量的流动,然后将产生的汗液通过亲肤层中的竹纤维进行吸附,并且开设的锁水孔,将汗液吸附在吸汗海绵上,从而达到锁水的效果,提高穿着的舒适度,保持皮肤干燥。但是所述面料本体较为厚重使得穿着时有压迫感,透气性欠缺,不适合闷热的夏天。
综合上述,现有技术的面料通过后整理、结构设计等技术来可以实现防晒功能。但以上方法的防晒布料大多仅仅通过增加面料厚度和空气层;或使面料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提升布料的防晒性能,光线在布料表面发生反射会导致晃眼,同时由于防晒面料厚度、密度大,通常会使大量热量保留在织物内,面料的隔热、透气性差。还存在着适合面料范围窄、生产加工成本高、防晒效果、透气性不理想等缺点,而且对被加工的面料单向导湿效果的影响较大。现有的纺织面料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夏季服装的日常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兼具优异隔热防晒、透气性和单向导湿性的针织面料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兼具优异隔热防晒、透气性、快干性和单向导湿性,减少到达皮肤的热量,穿着舒适,综合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包括至少两层(例如三层、四层等)结构,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至少包括服装面和贴肤面;
所述服装面包括至少一条(例如2条、3条、4条、6条等)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在服装面的覆盖率为30%-80%;
所述贴肤面包括至少一条(例如2条、3条、4条、6条等)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
其中,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2,例如2.2、2.5、2.8、3、3.2等。
本实用新型中,将辐射能量转化成热能,使得服装面层进行升温的同时将部分热量再次散发至环境中,以此显著地减少了红外能量向贴肤面的传递,降低了贴肤面的温度;因此,仅需两层结构即可实现优异的隔热抗晒效果,而且使所述针织面料具备优异的透气性、快干性和单向导湿性,减少到达皮肤的热量,穿着舒适,综合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厚度比≤3.0,例如2.8、2.6、2.4、2.2、2、1.8、1.6、1.4、1.2、1.0、0.8、0.6、0.4、0.2等。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厚度比≤0.8,例如0.8、0.6、0.4、0.2等。
优选地,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和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的当量毛细管数量的数量比>2,例如4、6、8、9、10等。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由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编织形成,所吸光发热的述第一纱线Y1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43%-53%,例如45%、46%、48%、50%、51%等,进一步优选50%。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和/或贴肤面中还包括一条氨纶弹性纱线。
优选地,在所述针织面料中,所述氨纶弹性纱线的质量百分数>5%,例如10%、15%、20%、25%、30%、35%、40%等。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还包括由中间层。
示例性地,所述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还包括由第三纱线Y3构成的中间层;
所述第一纱线Y1为具备疏水特性的吸水发热功能纱线;
所述第三纱线Y3的导水能力LP3: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2.0,例如2.2、2.5、2.8、3、3.2等;
所述第三纱线Y3包括亲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或蛋白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亲水合成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组合,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的组合,亲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的组合等。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纱线Y1为防泼水整理的吸光发热功能的纱线,所述第二纱线Y2为疏水纱或亲水纱;
所述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还包括由第三纱线Y3构成的中间层,所述第三纱线Y3为疏水纱或亲水纱;
所述第三纱线Y3的导水能力LP3: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2.0,例如2.2、2.5、2.8、3、3.2等。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防泼水层。
优选地,所述服装面和/或贴肤面具有绒面结构。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由如下方法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纱线→坯布织造→高温预定→溢流染色→定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具有隔热防晒功能,有效减少了红外能量向贴肤面层的传递,降低了贴肤面的温度,从而实现该针织面料的隔热抗晒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具有轻薄、柔软及差别化导湿能力。所述针织面料可满足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在200%以上,服装面和贴肤面的最大温差在0.50℃以上,平均温差在0.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所述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隔热防晒原理图;
图3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述针织面料中服装面对光在GB/T 18319-2019标准下升温曲线图;
图4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述针织面料中贴肤面对光在GB/T 18319-2019标准下升温曲线图;
其中,1-贴肤面;2-服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所述针织面料选用同一结构、同一颜色(黑色)、同一克重(210g/m2)进行如下测试:
(1)单向导湿能力:按照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测量。
(2)透气性:按纺织品透气测试标准ASTM D737进行了测量。
(3)光蓄热性能:按照标准GB/T 18319-2019进行隔热性能测试,光源:氙弧灯400W/m2,仪器:SGJ216A纺织品光蓄热试验仪。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面料,所述针织面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服装面、和贴肤面,二者的厚度比为1.5:1;
选用纱线的信息:第一纱线Y1采用具有75D/72F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IR纱线),第二纱线Y2采用50D/36F普通涤纶纱(非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
此时,第一纱线Y1的毛细管数量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毛细管数量之比≥2,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之比≥2。
服装面:由第一纱线Y1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32%;
贴肤面:由第二纱线Y2织造而成;
所述针织面料由如下方法制备,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面料本体采用的生产工艺为:纱线→坯布织造→高温预定→溢流染色→定型:选择实施例1所述的以上纱线编织坯布,形成由第一纱线Y1织造而成的服装面、由第二纱线Y2织造而成的贴肤面的面料坯布(此时,第一纱线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32%);
将以上定型后的坯布落入染缸中;针对坯布进行染色,并于染色结束后排水;对染色后的面料进行后期定型整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capability)为281%;透气性测试结果为92.4cfm,本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第一纱线Y1替换为75D/72F普通涤纶纱,不具备吸光发热功能,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述针织面料的防晒隔热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782029820000071
从以上测量数据可知道:
实施例1与对比例1(服装面对光):最大温升差:0.58℃;平均温升差:0.6℃;
实施例1与对比例1(贴肤面对光):最大温升差:1.05℃;平均温升差:0.91℃。
由上述结果可知,面料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针织面料第一纱线Y1所形成的服装面被红外辐射时能吸收远红外光,并将辐射能量转化成热能,使得服装面层进行升温的同时将部分热量再次散发至环境中,以此显著地减少了红外能量向贴肤面层的传递,降低了贴肤面的温度,从而实现该针织面料的隔热抗晒功能相比同结构同规格普通纱线所制面料其面料内侧温度低,并能保持皮肤干爽及快干。进一步分析图3和图4,也可证明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具有更好的隔热防晒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面料,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针织面料为双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服装面2和贴肤面1,二者的厚度比为1.5:1;
选用纱线的信息:第一纱线Y1采用具有100D/96F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IR纱线),第二纱线Y2采用40D/24F普通涤纶纱(非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
此时,第一纱线Y1的直径DY1与所述第二纱线DY2的直径DY2之比≥1.2,第一纱线Y1的毛细管数量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毛细管数量之比≥2,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之比>2;
服装面:由第一纱线织Y1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50%;
贴肤面:由第二纱线Y2织造而成。
所述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为296%。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第一纱线替换为100D/96F普通涤纶纱,不具备吸光发热功能,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和对比例2述针织面料的防晒隔热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782029820000091
从以上测量数据可知道:
实施例2与对比例2(服装面对光):最大温升差:1.19℃;平均温升差:1.06℃;
实施例2与对比例2(贴肤面对光):最大温升差:0.62℃;平均温升差:0.54℃;
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发挥隔热防晒功能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上述结果可知,面料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第一纱线Y1所形成的服装面被红外辐射时能吸收远红外光,并将辐射能量转化成热能,使得服装面层进行升温的同时将部分热量再次散发至环境中,以此显著地减少了红外能量依次向中间层及贴肤面层的传递,降低了贴肤面的温度,从而实现该针织面料的隔热抗晒功能相比同结构同规格普通纱线所制面料其面料内侧温度低,并能保持皮肤干爽及快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贴肤面具有绒面结构,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为3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面料的结构和纱支的改性,设置绒面结构,使面料轻薄、柔软,且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能够长期保持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的干爽舒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面料,所述针织面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服装面和贴肤面,二者的厚度比为0.7:1;
选用纱线的信息:第一纱线Y1采用具有50D/48F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IR纱线),第二纱线Y2采用70D/68F普通涤纶纱(非吸光发热功能的涤纶纱);
此时,第一纱线Y1的直径DY1与所述第二纱线DY2的直径DY2之比≥1.2,第一纱线Y1的毛细管数量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毛细管数量之比≥2,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与所述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之比>2;
服装面: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43%;
贴肤面: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
所述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为290%,对光(服装面与贴肤面之间):最大温升差在0.6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在200%以上,服装面和贴肤面的最大温差在0.50℃以上,平均温差在0.90℃以上;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具有隔热防晒功能,有效减少了红外能量向贴肤面层的传递,降低了贴肤面的温度,从而实现该针织面料的隔热抗晒功能,能保持皮肤干爽及快干。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织面料具有轻薄、柔软及差别化导湿能力。所述针织面料可满足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方法,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包括至少两层结构,所述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至少包括服装面和贴肤面;
所述服装面包括至少一条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在服装面的覆盖率为30%-80%;
所述贴肤面包括至少一条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
其中,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1: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厚度比≤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和非吸光发热的第二纱线Y2的当量毛细管数量的数量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由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编织形成,所述吸光发热的第一纱线Y1在服装面的单位面积覆盖率为43%-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和/或贴肤面中还包括一条氨纶弹性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还包括中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防泼水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和/或贴肤面具有绒面结构。
CN202222043110.9U 2022-05-07 2022-08-04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Active CN2179225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7442 2022-05-07
CN2022210974429 2022-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2522U true CN21792252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3110.9U Active CN217922522U (zh) 2022-05-07 2022-08-04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2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22522U (zh)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CN211994521U (zh) 一种高档抗高温针织面料
CN105507026A (zh) 一种蓄热保温精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6157306U (zh) 一种吸湿导湿保暖涤纶长丝空气层面料
CN210821261U (zh) 一种耐高日晒提花织物面料
CN115142180A (zh) 一种具有隔热抗晒功能的针织面料
EP4365343A1 (en) Multi-scene hot-wet comfort functional knitted fabric,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212242419U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216885561U (zh) 一种服装用防水面料
CN114855336A (zh) 单向导湿防晒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5512458U (zh) 防寒锁暖运动服
JP2728438B2 (ja) 保温性布帛
CN210062266U (zh) 一种190t防水抗uv涤塔夫布料
CN218857853U (zh) 一种具有三重发热功能的可发热面料
CN208085151U (zh) 一种防起球保暖面料
CN220597980U (zh) 一种蓄热保暖复合面料结构
CN216615023U (zh) 一种多场景热湿舒适性功能针织面料
CN216968927U (zh) 一种轻薄的防风保暖复合面料
CN216033001U (zh)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吸汗透气型纺织面料
CN216183456U (zh) 一种保温抗辐射效果好的抗菌面料
CN220694419U (zh) 一种可以有效抵御紫外线的服饰
CN210438891U (zh) 一种冬暖夏凉的牛仔面料
CN218857860U (zh) 一种可双重发热的保暖面料
CN210151306U (zh) 一种凉爽混纺面料
CN220720504U (zh) 一种单面防水轻质发热保暖羊毛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