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8629U -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8629U
CN217908629U CN202221386742.9U CN202221386742U CN217908629U CN 217908629 U CN217908629 U CN 217908629U CN 202221386742 U CN202221386742 U CN 202221386742U CN 217908629 U CN217908629 U CN 217908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assembly
limiting
rack
mo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67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文
管贞福
付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e Clearly Optome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e Clearly Optome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e Clearly Optome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e Clearly Optome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67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8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8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8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该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当转动组件沿周向转动时,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就会同步实现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至此实现了通过圆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之间的瞳距与转动组件的转动角度相对应,且圆周运动上每一度对应的弧长都可以精确计算,所以通过转动组件转动的角度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对应的弧长,从而就可以确定出瞳距的调节距离,进而就可以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

Description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哺光仪是利用人眼敏感的波长650纳米光波,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光子与生物组织的作用机理,运用光子生物刺激效应和光动力学技术,改善眼底微循环、促进人体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调节眼轴恢复正常,主要起到的是矫正视力的作用,孩子的眼睛长时间不适应太阳光,孩子的近视率也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学习,孩子们的近视度数也会越来越高,现在人们也都会使用哺光仪进行近视防控,哺光仪是在观望筒内照射出仿太阳光,满足孩子用仿太阳光来补充户外活动的太阳光,哺光仪的太阳光比较强,用仿太阳光补充孩子的户外阳光,来控制眼轴的过快增长,使得眼轴增加的变缓慢,从而进行控制孩子们的近视度数加深。
现有的哺光仪在调节瞳距的时候,大多通过直接拨动导光筒的方式,无法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从而造成瞳距调节显示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哺光仪在调节瞳距的时候,通过直接拨动导光筒的方式,无法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的问题,提供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包括:
支撑架;
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哺光仪上的第一导光筒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导光筒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哺光仪上的第二导光筒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光筒移动;以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均连接,当所述转动组件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上述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当转动组件沿周向转动时,转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由于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一导光筒连接,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二导光筒连接,所以当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时,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就会同步实现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至此实现了通过圆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导光筒和第二导光筒之间的瞳距与转动组件的转动角度相对应,且圆周运动上每一度对应的弧长都可以精确计算,所以通过转动组件转动的角度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对应的弧长,从而就可以确定出瞳距的调节距离,进而就可以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板上设置有第一槽口;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件和第一定位螺杆,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所述第一导光筒对应位于所述水平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槽口后与所述第一导光筒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配合,当所述转动组件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在所述第一槽口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件和第二定位螺杆,所述第二移动件和所述第一移动件位于所述水平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光筒和所述第一导光筒位于所述水平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槽口后与所述第二导光筒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配合,当所述转动组件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在所述第二槽口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杆和齿轮,所述第一移动件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二移动件为第二齿条;所述转动杆连接在所述水平板上,且所述转动杆能够沿轴向转动,所述齿轮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齿轮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手轮和刻度盘,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且所述手轮背离所述水平板的一侧上设置有指针,所述刻度盘设置在哺光仪上,所述指针的位置与所述刻度盘的位置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板的同一侧,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所述第一移动件沿预设方向移动,其中另一个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所述第二移动件沿预设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齿条限位柱和第三限位螺母,所述第三限位螺母的一端为封闭结构;
所述齿条限位柱连接在所述水平板上,且所述第一移动件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或所述第二移动件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齿条限位柱抵接;所述第三限位螺母连接在所述齿条限位柱远离所述水平板的一端,用于带动齿条限位柱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拐角,所述第二移动件上设置有第二拐角;
当所述第一移动件或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齿条限位柱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拐角或所述第二拐角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母的一端均为封闭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螺母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远离所述第一导光筒的一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转动,所述第二限位螺母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本体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所述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本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移动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二移动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刻度盘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支撑架;101、第一支架;1011、水平板;10111、第一槽口;10112、第二槽口;102、第二支架;103;第三支架;20、第一移动组件;201、第一移动件;2011、第一拐角;202、第一定位螺杆;203、第一限位螺母;30、第二移动组件;301、第二移动件;3011、第二拐角;302、第二定位螺杆;303、第二限位螺母;40、转动组件;401、转动杆;4011、手轮;40111、指针;402、齿轮;403、固定螺母;404、刻度盘;50、限位组件;501、齿条限位柱;502、第三限位螺母;11、第一导光筒;1101、第一牙孔;12、第二导光筒;1201、第二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10、第一移动组件20、第二移动组件30以及转动组件40,其中,第一移动组件20连接在支撑架10上,且第一移动组件20与哺光仪上的第一导光筒11连接,用于带动第一导光筒11移动,第二移动组件30连接在支撑架10上,且第二移动组件30与哺光仪上的第二导光筒12连接,用于带动第二导光筒12移动,转动组件40连接在支撑架10上,且转动组件40与第一移动组件20、第二移动组件30均连接,当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第一移动组件20和第二移动组件30相互靠近或远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转动组件40能够带动第一移动组件20和第二移动组件30相互靠近或远离,由于第一移动组件20与第一导光筒11连接,第二移动组件30与第二导光筒12连接,所以当第一移动组件20和第二移动组件30相互靠近或远离时,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就会同步实现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至此实现了通过圆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瞳距与转动组件40的转动角度相对应,且圆周运动上每一度对应的弧长都可以精确计算,所以通过转动组件40转动的角度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对应的弧长,从而就可以确定出瞳距的调节距离,进而就可以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支撑架10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一支架101的水平板1011上设置有第一槽口10111;同时,第一移动组件20包括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一定位螺杆202,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一导光筒11对应位于水平板1011沿竖直方向的两侧,第一定位螺杆202依次穿过第一移动件201、第一槽口10111后与第一导光筒11连接,转动组件40与第一移动件201配合,当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第一移动件201能够带动第一定位螺杆202在第一槽口10111内移动。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0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以及第三支架103,其中,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间隔设置,第三支架103连接在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之间;第一导光筒11的一端位于水平板1011的下方,另一端位于第二支架102的上方;
在使用时,当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就能够带动第一移动件201沿水平板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定位螺杆202与第一移动件201连接,所以在第一移动件201移动的时候就能够带动第一定位螺杆202在第一槽口10111内移动,由于第一定位螺杆202与第一导光筒11连接,所以在第一定位螺杆202移动的时候就能够同步带动第一导光筒11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第一定位螺杆202连接到第一导光筒11上,如图2所示,本申请在第一导光筒11上设置有第一牙孔1101,在安装的时候,将第一定位螺杆202依次穿过第一移动件201上的连接孔、第一槽口10111后伸入到第一牙孔1101内,同时,在第一定位螺杆202和第一牙孔1101的连接处涂抹螺纹胶,以避免第一定位螺杆202从第一牙孔1101中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在水平板1011上还设置有第二槽口10112,其中,第二移动组件30包括第二移动件301和第二定位螺杆302,第二移动件301和第一移动件201位于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第二导光筒12和第一导光筒11位于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第二定位螺杆302依次穿过第二移动件301、第二槽口10112后与第二导光筒12连接,转动组件40与第二移动件301配合,当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第二移动件301与第一移动件201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二移动件301能够带动第二定位螺杆302在第二槽口10112内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移动组件30的连接结构和第一移动组件20的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同时,第二定位螺杆302连接在对应的第二导光筒12上的第二牙孔1201内,第二定位螺杆302与第二牙孔1201的连接结构和第一定位螺杆202与第一牙孔1101的连接结构也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转动组件40包括转动杆401和齿轮402,其中,第一移动件201为第一齿条,第二移动件301为第二齿条;转动杆401连接在水平板1011上,且转动杆401能够沿轴向转动,齿轮402连接在转动杆401上,齿轮402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402啮合。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齿轮402固定在转动杆401上,且齿轮402与转动杆401同轴设置,转动杆401朝向水平板1011的一端穿过水平板1011后与固定螺母403螺纹连接,且转动杆401能够沿其轴向转动,此时,齿轮402和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均啮合。
当通过外力带动转动杆401沿轴向转动时,转动杆401带动齿轮402沿轴向转动,由于齿轮402和第一移动件201、第二移动件301均啮合,且第一移动件201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移动件301,所以当齿轮402沿轴向转动的时候,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就会同步靠近或者远离,由于第一移动件201通过第一定位螺杆202与第一导光筒11连接,第二移动件301通过第二定位螺杆302与第二导光筒12连接,所以当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同步靠近或者远离时,就会带动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至此实现了将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直线移动方式转变成齿轮圆周运动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观察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调节距离,如图2并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转动组件40还包括手轮4011和刻度盘404,其中,手轮4011设置在转动杆401远离齿轮402的一端,且手轮4011背离水平板1011的一侧上设置有指针40111,刻度盘404设置在哺光仪上,指针40111的位置与刻度盘404的位置相对应。
在使用时,如图5所示,手轮4011上的指针40111初始指向刻度盘404上的49mm处,此时,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距离对应为最小距离49mm,当需要调节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要转动手轮4011,以使得手轮4011上的指针40111指向到对应的刻度盘404上的数字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限定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的位置,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组件50,两个限位组件50设置在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其中一个限位组件50与第一移动件201背离齿轮402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第一移动件201沿预设方向移动,其中另一个限位组件50与第二移动件301背离齿轮402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第二移动件301沿预设方向移动。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50包括齿条限位柱501和第三限位螺母502,其中,第三限位螺母50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该齿条限位柱501连接在水平板1011上,且第一移动件201背离齿轮402的一侧或第二移动件301背离齿轮402的一侧与对应的齿条限位柱501抵接;第三限位螺母502连接在齿条限位柱501远离水平板1011的一端,用于带动齿条限位柱501转动。
在安装时,首先将两根齿条限位柱501安装到水平板1011上的预设位置,然后将对应的第三限位螺母502螺纹连接到齿条限位柱501,由于第三限位螺母50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当通过把手带动第三限位螺母502转动到预设位置后,第三限位螺母502就不能够再继续相对齿条限位柱501转动,此时,再继续转动第三限位螺母502,第三限位螺母502就会带动齿条限位柱501同步转动,以使得齿条限位柱501紧固在水平板101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移动件201通过第一定位螺杆202与第一导光筒11连接后,第二移动件301通过第二定位螺杆302与第二导光筒连接后,此时,齿轮402虽然位于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之间,但是由于第一移动件201背离第二移动件301的一侧为自由状态,第二移动件301背离第一移动件201的一侧也为自由状态,为了确保齿轮402和第一移动件201、第二移动件301均啮合,本申请在水平板1011上设置有两根齿条限位柱501,两根齿条限位柱501用于限定对应的第一移动件201、第二移动件301的位置,以使得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均能够与齿轮402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定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的移动距离,如图3并结合图4所示,本申请在第一移动件201上设置有第一拐角2011,同时,第二移动件301上设置有第二拐角3011;当第一移动件201或第二移动件301移动到预设位置时,齿条限位柱501与对应的第一拐角2011或第二拐角3011抵接。
在使用时,当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相互靠近时,如果其中一根齿条限位柱501与对应的第一移动件201上的第一拐角2011抵接,其中另一根齿条限位柱501与对应的第二移动件301上的第二拐角3011抵接,此时,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之间就不能在进一步相互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第一定位螺杆202固定到第一导光筒11上的第一牙孔1101中,同时,方便将第二定位螺杆302固定到第二导光筒12上的第二牙孔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第一移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母203,第二移动组件30还包括第二限位螺母303,第一限位螺母203的一端和第二限位螺母303的一端均为封闭结构;其中,第一限位螺母203连接在第一定位螺杆202远离第一导光筒11的一端,用于带动第一定位螺杆202转动,第二限位螺母303连接在第二定位螺杆302上,用于带动第二定位螺杆302转动。
由于第一限位螺母203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当通过把手带动第一限位螺母203转动到预设位置后,第一限位螺母203就不能够再继续相对第一定位螺杆202转动,此时,再继续转动第一限位螺母203就会带动第一定位螺杆202同步转动,以使得第一定位螺杆202紧固在对应的第一牙孔1101内,由于第二限位螺母303的结构与第一限位螺母20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本申请在使用时选用的齿轮402的齿轮模数为0.5,齿数为10,根据直径=齿轮模数*齿数=0.5*10=5mm,分度圆周长=分度圆直径*π=5mm*3.14=15.700mm,齿轮分度圆弧长=齿条直线行程。即0.5模齿轮旋转一圈可带动齿条移动15.700mm,因此每1度对应的周长为15.7/360°=0.043,所以每1mm周长对应的角度=1/0.043=22.929,所以当转动杆401带动齿轮402转动22.929°时,就能够带动对应的第一移动件201或第二移动件301移动1mm;由于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二移动件301的结构为对称关系,所以齿条分度圆移动1mm周长时,通过第一移动件201带动的第一导光筒11与第二移动件301带动的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距离为2mm;
当第一导光筒11和第二导光筒12之间的距离为11*2mm时,则第一移动件201或第二移动件301的移动距离为11mm,则需要齿轮402转动角度为22.929*11=252.229°,平均分为22份后每刻度对应角度=252.229/22=11.464度。刻度盘404上的指向外圆直径为25mm,根据弧长公式:扇形弧长=圆心角度数*π*半径/180=22.929*3.14*(25/2)/180=5.001mm,由于圆心角度数的调整=瞳距*2。自此可以得出:瞳距调整1mm=刻度盘上弧长调整5.001/2=2.500mm(即1:2.500倍的关系),因此,当指针40111指向旋转弧长2.500mm,瞳距实际调整1mm,实现了放大2.500倍的关系,本实用新型内随着指针及刻度盘的尺寸按比例缩放大,倍数也会成比例变化,进而使实际瞳距更加准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本体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项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该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设置在显示装置本体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
第一移动组件(20),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且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与哺光仪上的第一导光筒(11)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导光筒(11)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30),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与哺光仪上的第二导光筒(1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光筒(12)移动;以及
转动组件(40),所述转动组件(4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且所述转动组件(40)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均连接,当所述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和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相互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第一支架(101),所述第一支架(101)的水平板(1011)上设置有第一槽口(10111);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包括第一移动件(201)和第一定位螺杆(202),所述第一移动件(201)和所述第一导光筒(11)对应位于所述水平板(1011)沿竖直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螺杆(20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移动件(201)、所述第一槽口(10111)后与所述第一导光筒(11)连接,所述转动组件(40)与所述第一移动件(201)配合,当所述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件(20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202)在所述第一槽口(10111)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1011)上还设置有第二槽口(10112),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包括第二移动件(301)和第二定位螺杆(302),所述第二移动件(301)和所述第一移动件(201)位于所述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光筒(12)和所述第一导光筒(11)位于所述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定位螺杆(30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移动件(301)、所述第二槽口(10112)后与所述第二导光筒(12)连接,所述转动组件(40)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01)配合,当所述转动组件(40)沿周向转动时,所述第二移动件(301)与所述第一移动件(201)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30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302)在所述第二槽口(10112)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0)包括转动杆(401)和齿轮(402),所述第一移动件(201)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二移动件(301)为第二齿条;所述转动杆(401)连接在所述水平板(1011)上,且所述转动杆(401)能够沿轴向转动,所述齿轮(402)连接在所述转动杆(401)上,所述齿轮(402)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齿轮(402)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0)还包括手轮(4011)和刻度盘(404),所述手轮(4011)设置在所述转动杆(401)远离所述齿轮(402)的一端,且所述手轮(4011)背离所述水平板(1011)的一侧上设置有指针(40111),所述刻度盘(404)设置在哺光仪上,所述指针(40111)的位置与所述刻度盘(404)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组件(50),两个所述限位组件(50)设置在所述水平板(1011)的同一侧,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组件(50)与所述第一移动件(201)背离所述齿轮(402)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所述第一移动件(201)沿预设方向移动,其中另一个所述限位组件(50)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01)背离所述齿轮(402)的一侧抵接,用于限定所述第二移动件(301)沿预设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0)包括齿条限位柱(501)和第三限位螺母(502),所述第三限位螺母(50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
所述齿条限位柱(501)连接在所述水平板(1011)上,且所述第一移动件(201)背离所述齿轮(402)的一侧或所述第二移动件(301)背离所述齿轮(402)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齿条限位柱(501)抵接;所述第三限位螺母(502)连接在所述齿条限位柱(501)远离所述水平板(1011)的一端,用于带动齿条限位柱(50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201)上设置有第一拐角(2011),所述第二移动件(301)上设置有第二拐角(3011);
当所述第一移动件(201)或所述第二移动件(301)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齿条限位柱(50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拐角(2011)或所述第二拐角(301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母(203),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0)还包括第二限位螺母(303),所述第一限位螺母(20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母(303)的一端均为封闭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螺母(203)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202)远离所述第一导光筒(11)的一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202)转动,所述第二限位螺母(303)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302)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定位螺杆(302)转动。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所述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本体上。
CN202221386742.9U 2022-06-06 2022-06-06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908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6742.9U CN217908629U (zh) 2022-06-06 2022-06-06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6742.9U CN217908629U (zh) 2022-06-06 2022-06-06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8629U true CN217908629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6742.9U Active CN217908629U (zh) 2022-06-06 2022-06-06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8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08629U (zh)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US10492677B2 (en) Optometry apparatus, assembly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pparatus
CN104367298A (zh) 一种全自动同视机
CN111768708A (zh) 一种法律案例展示的展示装置
CN114849079A (zh) 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09259991B (zh) 光学训练仪
CN208953776U (zh) 一种微生物显微镜的调节装置
US20100054420A1 (en) Adjusting device for barrier blade of scattered x-ray
CN109643022B (zh) 屈光度调节显示装置及头戴显示装置
WO2019051643A1 (zh) 显示组件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10005787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斑马鱼胚胎观察用显微镜装置
CN211043802U (zh) 一种天文望远镜调焦结构
CN205144591U (zh) 一种放射用体位保持装置
CN209450509U (zh) 一种多功能同视机
CN207752208U (zh) 一种镜头调节组件
CN212879243U (zh) 一种光学内窥镜角度调节固定装置
CN220735473U (zh) 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
CN214806591U (zh)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仪
CN220309131U (zh) 床体组件及x射线摄影设备
CN202974263U (zh) 电子经纬仪调盘装置
CN217686917U (zh) 可更换视角数显卡尺
CN217366458U (zh) 一种瞳距调节结构及护眼仪
CN109330834B (zh) 指示组件、移动调节及指示连动机构以及光学训练仪
CN220872985U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
CN215494371U (zh)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医院影像科用观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