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625U - 一种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625U
CN217907625U CN202220676338.9U CN202220676338U CN217907625U CN 217907625 U CN217907625 U CN 217907625U CN 202220676338 U CN202220676338 U CN 202220676338U CN 217907625 U CN217907625 U CN 217907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luid
assembly
outlet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63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63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62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2324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50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的加热组件进口连通位于下侧的加热腔体,加热组件出口连通位于上侧的加热腔体。由于流体受热后密度减小,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流体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本申请加热组件进口连通的加热腔体位于加热组件出口连通的加热腔体的下方,流体从加热组件的底部输入并向上输送至加热组件出口输出。尤其是当加热组件产生气态流体时,气态流体向上流动而无需通过仍处于液态的流体输出,便于产生干蒸汽。换言之,本申请加热组件内部流体流路的设计匹配受热流体向上流动的趋势,能够便于控制清洁装置所输出流体的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蒸汽具备消毒杀菌、软化污渍、熨烫衣物等功能。高温蒸汽对于人体而言无毒无害、安全环保,其逐渐被应用到日常家居的清洁工作之中。目前,诸如蒸汽洗地机等清洁设备在清洁地面的同时,会辅以高温蒸汽对地面进行消毒杀菌,且能够软化地面污渍以进行高效清洁,有利于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
目前,应用高温蒸汽的清洁设备中通常会设置用于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系统。然而,目前的蒸汽系统由于设计不合理,无法良好地控制其所产生蒸汽的状态,尤其是不利于产生干蒸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能够便于控制清洁装置所输出流体的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清洁组件设于装置主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装置主体。其中,加热组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加热腔体,至少两个加热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依次连通。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进口,加热组件进口设于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下侧的加热腔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出口,加热组件出口设于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上侧的加热腔体。其中,流体自加热组件进口输入,并依次通过各加热腔体,而后从加热组件出口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通加热组件进口的加热腔体的容积大于或等于连通加热组件出口的加热腔体的容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每个加热腔体中均设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均分别连通加热腔体的入口和出口;其中,第一流体通道位于第二流体通道的外侧,自加热腔体的入口输入的流体分别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输送至加热腔体的出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流体通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的长度和第二流体通道的长度均大于加热腔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进口的底部高于与加热组件进口连通的加热腔体的底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三个加热腔体,位于最下方的加热腔体与加热组件进口连通,其余各加热腔体均连通有加热组件出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座体、密封盖、密封件及隔热件;加热座体与密封盖连接以形成加热腔体,密封件设于加热座体与密封盖之间,隔热件设于密封盖远离加热腔体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温控开关;加热组件还包括加热件,相邻两加热腔体之间设有加热件;加热件和温控开关电气连接;其中,温控开关用于在加热腔体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使得加热件形成断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出口用于输出经加热组件加热而产生的蒸汽,装置主体上设有流体出口,流体出口与加热组件出口连通,流体出口用于向清洁组件和/或待清洁表面输出蒸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液体供应室、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液体供应室分别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用于向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输入液态流体;加热组件设于第一流路上,流体出口与第一流路连通,并用于向待清洁表面输出蒸汽;装置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二流路连通的液体出口,液体出口用于向清洁组件提供液态流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包括手持部及地刷壳,地刷壳与手持部转动连接,加热组件及清洁组件均安装在地刷壳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的加热组件进口连通位于下侧的加热腔体,加热组件出口连通位于上侧的加热腔体。由于流体受热后密度减小,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流体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本申请加热组件进口连通的加热腔体位于加热组件出口连通的加热腔体的下方,流体从加热组件的底部输入并向上输送至加热组件出口输出。尤其是当加热组件产生气态流体时,气态流体向上流动而无需通过仍处于液态的流体输出,便于产生干蒸汽。换言之,本申请加热组件内部流体流路的设计匹配受热流体向上流动的趋势,能够便于控制清洁装置所输出流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图1是本申请清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清洁装置的装置主体省去部分壳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清洁装置中装置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盖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清洁装置的装置主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b是本申请清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清洁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加热组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加热腔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加热腔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所示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系统无法良好控制蒸汽状态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清洁组件设于装置主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装置主体。其中,加热组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加热腔体,至少两个加热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依次连通。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进口,加热组件进口设于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下侧的加热腔体。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出口,加热组件出口设于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上侧的加热腔体。其中,流体自加热组件进口输入,并依次通过各加热腔体,而后从加热组件出口输出。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清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清洁装置的装置主体省去部分壳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清洁装置中装置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蒸汽洗地机、蒸汽洗地机、拖地机器人等。下文以清洁装置10具体是蒸汽洗地机为例进行阐述,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具体地,清洁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11。装置主体11设有输出接头17和流体出口143。
对于清洁装置10具体是蒸汽洗地机的情况而言,装置主体11可以包括起到清洁作用的地刷部111及手持部112,地刷部111与手持部112转动连接,用户通过抓持手持部112推动地刷部111移动,进而通过地刷部111进行清洁工作。
清洁装置10还包括清洁组件13。清洁组件13设于装置主体11。进一步地,清洁组件13可以安装于地刷部111。清洁组件13为装置主体11中起到清洁作用的元件,用于对待清洁表面(例如地面等)进行清洁。
可选地,清洁组件13可以包括滚筒、滚刷、拖布、抹布、刮条等清洁件中的至少一种。图2示例性地展示了清洁组件13包括滚筒的情况,在此不做限定。
清洁装置10还包括加热组件20。加热组件20设于装置主体11。进一步地,加热组件20可以安装于地刷部111。加热组件20为装置主体11中用于加热流体的元件。低温的液态流体输入加热组件20,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形成高温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高温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能够软化污渍且起到消毒杀菌等作用,以辅助清洁组件13进行清洁工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所应用的流体可以是水等,具有容易取材、成本低廉等优势。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流体也可以采用其它介质,例如水和清洁液的混合液体等,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通过加热组件20控制流体的温度,使得加热组件20能够按照需求输出高温液态流体及气态流体。
地刷部111包括地刷座111a及与地刷座111a可拆卸连接的盖体141。进一步地,输出接头17、清洁组件13及加热组件20均可以安装于地刷座111a。流体出口143设于盖体141。盖体141能从地刷座111a上拆卸下来,以露出输出接头17。盖体141连接加热组件20,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盖体141输出,以辅助清洁组件13进行清洁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经加热组件20加热产生的高温气态流体(即蒸汽)可以输出至待清洁表面上,高温气态流体能够软化污渍且起到消毒杀菌等作用,之后清洁组件13很容易清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并对待清洁表面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流体出口143可以位于清洁组件13的前侧,且流体出口143以一定压力斜向输出高温气态流体,即输出的高温气态流体呈斜向喷射状。盖体141将高温气态流体喷射于待清洁表面,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被软化后,随用户推动地刷部111移动,清洁组件13将被软化后的污渍清理掉。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盖体141还设有盖体通道(未图示)和盖体入口142。盖体入口142通过盖体通道连通流体出口143。流体自盖体入口142输入至盖体通道中,并通过流体出口143输出。具体地,加热组件20输出的流体通过盖体141的盖体入口142输入至盖体通道中,之后通过流体出口143输出,流体出口143输出的流体用于辅助清洁组件13进行清洁工作。
本实施例装置主体11的输出接头17连通流体出口143。加热组件20连接输出接头17,盖体141通过盖体入口142连通输出接头17。加热组件20输出的流体通过输出接头17输入盖体入口142,进而从流体出口143输出。
更进一步地,盖体141与地刷座111a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盖体141通过滑动锁扣144与地刷座111a可拆卸连接。当盖体141装配于地刷座111a时,盖体141与加热组件20连接。而当盖体141从地刷座111a上拆卸时,盖体141从加热组件20上拆卸下来。
举例而言,图3示例性地展示了盖体141通过两组滑动锁扣144与地刷座111a可拆卸连接。通过图3中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按压该两组滑动锁扣144,使得该两组滑动锁扣144相向运动,进而拆卸盖体141。或者,图5示例性地展示了盖体141通过一组滑动锁扣144与地刷座111a可拆卸连接。通过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按压该滑动锁扣144,进而拆卸盖体141。需要说明的是,滑动锁扣144的工作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盖体141与地刷座111a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滑动锁扣144,例如也可以通过磁吸、卡扣等方式实现盖体141与地刷座111a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液体供应室12,液体供应室12与加热组件20连通,加热组件20用于加热液体供应室12提供的流体,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143输出至待清洁表面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经加热组件20加热产生的高温气态流体(即蒸汽)可以输出至待清洁表面上,高温气态流体能够软化污渍且起到消毒杀菌等作用,之后清洁组件13很容易清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并对待清洁表面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液体流动通道(未图示),装置主体11上还设有液体出口(未图示),液体流动通道的一端连通液体供应室12,液体流动通道的另一端与液体出口连通,液体出口用于向清洁组件13输出液体供应室12提供的流体。液体供应室12向清洁组件13提供流体,能够湿润清洁组件13,有利于提高清洁组件13对于干湿垃圾的清洁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液体流动通道上也可以设置加热组件20,以使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液体出口输出至清洁组件13上。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清洁装置10至少包括两条流路,我们称之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液体供应室12分别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用于向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输入液态流体。加热组件20所在的流路为第一流路,也即加热组件20设于第一流路上,流体出口143与第一流路连通,并用于向待清洁表面输出蒸汽。液体流动通道即为第二流路,液体出口与第二流路连通,液体出口用于向清洁组件13提供液态流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也可以通过流体出口143向清洁组件13提供流体,例如蒸汽,该实施例中,流体出口143可以朝向清洁组件13设置或者可以设置引流结构将流体出口143输出的流体导向至清洁组件1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可以既输出至待清洁表面上,又输出至清洁组件13上。
请一并参阅图6a-6b,图6a-6b是本申请清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清洁装置10的清洁系统还包括功能拓展装置30。输出接头17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功能拓展装置30或流体出口143。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输出接头17流向流体出口143进而输出至清洁组件13和/或待清洁表面上。或者,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输出接头17输出给功能拓展装置30。即当输出接头17与流体出口143连通时,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可以通过流体出口143输出,当输出接头17与功能拓展装置30连通时,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能够通过功能拓展装置30输出。功能拓展装置30利用加热后的流体实现更多功能,其包括但不限于清洁功能。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清洁系统通过清洁装置10实现清洁功能的情况下,还通过功能拓展装置30拓展清洁装置10的功能,使得清洁装置10不单单仅具备清洁功能,因而能够丰富清洁装置10的功能。
可选地,功能拓展装置30包括挂烫机和蒸汽熨斗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在清洁装置10的基础上,通过功能拓展装置30,将清洁装置10拓展出更多功能,例如熨烫衣物及对沙发、床铺进行消毒杀菌等功能。
进一步地,考虑到用户通常不会同时使用清洁组件13和功能拓展装置30,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是盖体141和功能拓展装置30择一与加热组件20连接,即在拆卸盖体141之后,允许功能拓展装置30连接加热组件20。换句话来说,功能拓展装置30和盖体141共用输出接头17,这样简化了清洁装置10的结构,当清洁装置10进行清洁作业时,盖体141与地刷座111a连接,以使输出接头17与流体出口143连通,当清洁装置10需要为功能拓展装置30提供流体时,拆卸盖体141,从而露出输出接头17,以使输出接头17能够与功能拓展装置30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可以包括切换机构(未图示),加热组件20通过切换机构与输出接头17及流体出口143中的一个连通。可选地,切换机构可以为阀门,切换机构能够将加热组件20选择性地与输出接头17及流体出口143中的一个连通,使得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143输出至清洁组件13和/或待清洁表面上,或是使得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输出接头17输出给功能拓展装置30。
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输出管路161,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20通过输出管路161连接输出接头17,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通过输出管路161输送至输出接头17,并从输出接头17输出。
更进一步地,清洁装置10还包括到位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到位检测传感器设于输出接头17的所在位置,用于检测输出接头17是否连接盖体141或功能拓展装置30,以当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输出接头17连接盖体141或功能拓展装置30时,加热组件20才进行加热流体工作。
可选地,到位检测传感器可以是霍尔传感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采用无线式的设计,即清洁装置10自带可充电的电源,当清洁装置10工作时,由清洁装置10自带的电源提供电能,能够方便用户进行清洁工作。具体地,清洁装置10还包括电池(未图示)。电池电气连接加热组件20,用于向加热组件20提供电能,使得加热组件20能够加热流体。
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当用户不使用清洁装置10时,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当用户使用清洁装置10时,电池能够独立提供清洁装置10工作所需的电能,可以避免传统的电源线束缚清洁装置10的移动,能够方便用户进行清洁工作。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清洁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系统还包括流体中转装置31。当功能拓展装置30连接加热组件20时,功能拓展装置30具体是通过流体中转装置31连接加热组件20。流体中转装置31起到中转作用,加热组件20输出的流体先收集于流体中转装置31,而后通过流体中转装置31输出至功能拓展装置30。
通过上述方式,用户在使用功能拓展装置30时,无需移动清洁装置10,取而代之的是携带功能拓展装置30和流体中转装置31,通过流体中转装置31作为中转,能够实现远距离使用清洁装置10产生的高温流体。
进一步地,流体中转装置31中可以设有增压件(未图示)。增压件用于将流体中转装置31中的流体增压后输出至功能拓展装置30,有利于保证流体压力满足功能拓展装置30的使用需求,进而有利于功能拓展装置30的功能实现。
可选地,增压件可以是增压泵或增压叶轮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加热组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下侧11a和上侧11b,如图3所示。清洁组件13用于清洁处于下侧11a的待清洁表面。换言之,本实施例清洁装置10通常用于清洁处于该清洁装置10底部的待清洁表面,即装置主体11的底部朝向该下侧11a,装置主体11的顶部朝向该上侧11b。
加热组件20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输入加热组件20的流体经过加热腔体21而受到加热。其中,该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依次连通,即相邻的加热腔体21彼此连通。
清洁装置10还包括加热组件进口18。加热组件进口18设于加热组件20,且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位于下侧11a的加热腔体21。换言之,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靠近加热组件20底部的加热腔体21。
清洁装置10还包括加热组件出口15。加热组件出口15设于加热组件20,且加热组件出口15连通位于上侧11b的加热腔体21。换言之,加热组件出口15连通靠近加热组件20顶部的加热腔体21。
流体自加热组件进口18输入,并沿下侧11a朝向上侧11b的方向依次通过上述的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而后从加热组件出口15输出。换言之,本实施例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的加热腔体21位于加热组件出口15连通的加热腔体21的下方,流体从加热组件20的底部输入并向上输送至加热组件出口15输出。图9中示例性地展示了加热组件20的该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中流体的流向。
由于流体受热后密度减小,经加热组件20加热后的流体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本实施例流体从加热组件20的底部输入并向上输送至加热组件出口15输出。尤其是当加热组件20产生气态流体时,气态流体向上流动而无需通过仍处于液态的流体输出,能够尽可能避免气态流体和液态流体混合,便于控制清洁装置10所输出流体的状态,例如便于产生干蒸汽等。
在现有技术中,流体从加热组件的顶部输入且向下输送。由于流体受热后密度减小,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流体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现有技术的流体流路无疑会导致气态流体和液态流体混合,不便于控制清洁装置所输出流体的状态。换言之,本实施例加热组件内部流体流路的设计匹配受热流体向上流动的趋势,能够便于控制清洁装置所输出流体的状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通加热组件进口18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等于连通加热组件出口15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优选地,各加热腔体21的容积相等。如此一来,可以方便控制每个加热腔体21提供的热量,进而有利于保证加热组件20按照需求输出高温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
举例而言,图9展示了加热组件20包括两个加热腔体21,即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加热腔体M,加热组件出口15连通加热腔体N。其中,加热腔体M的容积等于加热腔体N的容积。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通加热组件进口18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大于连通加热组件出口15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换言之,靠近加热组件20底部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大于靠近加热组件20顶部的加热腔体21的容积。如此一来,在加热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流体经过靠近上侧11b的加热腔体21,能够加快流体温度上升的速度,使得加热组件20能够更高效地输出所需状态的流体。
举例而言,基于图9所示的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的示例,加热腔体M的容积大于加热腔体N的容积。换言之,加热腔体N的容积较小。在加热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流体经过加热腔体N,能够加快流体温度上升的速度。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申请加热腔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加热腔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加热腔体21中均设有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均分别连通加热腔体21的入口和出口。加热腔体21通过其入口连通上一级加热腔体21的出口,加热腔体21通过其出口连通下一级加热腔体21的入口。
沿下侧11a朝向上侧11b的方向,对于加热组件20底部的加热腔体21而言,加热组件进口18为该加热腔体21的入口,该加热腔体21连通下一级加热腔体21的通道为该加热腔体21的出口;对于加热组件20中部的加热腔体21而言,入口为该加热腔体21连通上一级加热腔体21的通道,出口为该加热腔体21连通下一级加热腔体21的通道;对于加热组件20顶部的加热腔体21而言,入口为该加热腔体21连通上一级加热腔体21的通道,出口即为加热组件出口15。
举例而言,基于图9所示的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的示例,加热组件进口18为加热腔体M的入口,加热组件出口15为加热腔体N的出口,加热腔体M的出口连通加热腔体N的入口。
第一流体通道213位于第二流体通道214的外侧,自加热腔体21的进口输入的流体分别通过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输送至加热腔体21的出口。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增大流体在加热腔体21中的受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流体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流体通道214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流体通道213,自加热腔体21的进口输入的流体至少分为三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二流体通道214输送,剩余两路分别通过第二流体通道214两侧的第一流体通道213输送,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流体的加热效率。
并且,第一流体通道213的长度和第二流体通道214的长度均大于加热腔体21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换言之,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均自入口蜿蜒延伸至出口,进一步增大流体在加热腔体21中的受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流体的加热效率。
举例而言,加热腔体21中可以设置多个引导结构215,该多个引导结构215围设形成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基于图9所示的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的示例,加热腔体M中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及流体流向如图10所示,加热腔体N中第一流体通道213和第二流体通道214及流体流向如图11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的内部设有至少三个加热腔体21位于最下方的加热腔体21与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其余各加热腔体21均连通有加热组件出口15。
换言之,本实施例每一级加热腔体21均可以设置出口,以允许不同级的加热腔体21输出不同状态的流体,例如输出不同温度的液态流体及气态流体。
请继续参阅图9。在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1的下侧11a和上侧11b在预设方向(如图3和图9中箭头X所示,下同)上相对设置。进一步地,预设方向可以为装置主体11的高度方向。加热组件进口18的底部高于与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的加热腔体21的底部。
具体地,加热组件进口18中设有通道181,通道181连通加热腔体21。其中,通道181的底部高于与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加热腔体21的底部。
加热组件20中设有加热件22,用于对加热腔体21中的流体进行加热。优选地,加热件22可以是加热管等加热元件。加热组件进口18的底部与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加热腔体21的底部具有高度差,如此一来水垢优先沉积于与加热组件进口18连通的加热腔体21的底部,能够减缓水垢影响加热件22的加热效率,延长水垢的沉积时间。
并且,加热腔体21中流体通道的拐角处采用大曲面、大圆角设计,有利于流体顺畅通过,降低水垢在拐角处沉积的风险,同样能够减缓水垢影响加热件22的加热效率,延长水垢的沉积时间。此外,加热件22位于相邻两个加热腔体21之间,沉积于加热腔体21底部的水垢对加热件22的加热效率的影响更小。
举例而言,基于图9所示的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的示例,进口通道181的底部与加热腔体M的底部在预设方向上彼此间隔,即进口通道181的底部与加热腔体M的底部具有高度差。加热件22位于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是图8所示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主体23和隔热件24。加热主体23的内部设有上述的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其中,隔热件24贴附于加热主体23的外侧,隔热件24用于减少加热主体23的热量流失,且加热主体23通过隔热件24接触清洁装置10的其他构件以减少加热主体23的热量流失,缓解加热组件20所输出流体冷凝的情况,同时避免加热主体23的高温影响其它构件的结构稳定。
图13示例性地展示了加热主体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隔热件24。可选地,隔热件24可以是隔热硅胶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23包括加热座体231、密封盖(包括下述的第一密封盖2321和第二密封盖2322等)及密封件233。加热座体231的内部设有上述的至少两个加热腔体21。密封件233设于加热座体231和密封盖之间,密封盖将密封件233压合于加热座体231,使得加热腔体21形成密封。隔热件24设于密封盖远离加热腔体21的一侧。
举例而言,基于图9所示的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腔体M和加热腔体N的示例,加热主体23包括第一密封盖2321和第二密封盖2322,第一密封盖2321和第二密封盖2322分别位于加热座体231的顶部和底部。第一密封盖2321将密封件233压合于加热座体231,使得加热腔体M形成密封。第二密封盖2322将密封件233压合于加热座体231,使得加热腔体N形成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温控开关41。温控开关41与加热组件20串联。具体地,温控开关41与加热组件20内的加热件22电气连接。加热件22通过温控开关41串联至外部电源。其中,温控开关41用于在加热腔体21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即第二温度阈值)时使得加热件22形成断路。
第二温度阈值定义为加热组件20安全工作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加热腔体21的温度超过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当前加热腔体21的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此时温控开关41形成断路,进而使得加热件22形成断路,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清洁装置10的安全性能。
举例而言,温控开关41可以是一种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开关。电器正常工作时,双金属片处于自由状态,触点处于闭合/断开状态。而当温度升高至阈值时,双金属元件受热产生内应力而迅速动作,打开/闭合触点,切断/接通电路,从而起到热保护作用。当温度降到重定温度时触点自动闭合/断开,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清洁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和热敏电阻42。热敏电阻42分别与温控开关41和加热件22串联。控制器分别与加热组件20的加热件22和热敏电阻42电气连接。热敏电阻42用于向控制器实时反馈加热组件20的温度,以由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20的温度,保持加热组件20的温度低于上述的第二温度阈值,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清洁装置1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热敏电阻42可以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ositive TemperMtureCoefficient thermistor,PTC),或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Mtive TemperMtureCoefficient thermistor,NTC)等。
在替代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保险丝(未图示)。保险丝分别与温控开关41和加热组件20的加热件22串联。当经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电流阈值时,保险丝形成断路,使得加热件22形成断路。
电流阈值定义为加热件22安全工作所允许的最高电流。当经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电流阈值时,说明当前经过加热件22的电流过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此时保险丝熔断而形成断路,进而使得加热件22形成断路,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清洁装置10的安全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输入管路162。输入管路162连接加热组件20,用于将流体输入加热组件20。进一步地,输入管路162通过上述的加热组件进口连接加热组件20,输入管路162中的流体通过加热组件进口输入至加热组件20中。输入管路162连接上述的液体供应室,液体供应室用于向输入管路162输入液态流体。
清洁装置10还包括输出管路161。输出管路161连接加热组件20,加热组件20中的流体通过输出管路161输出。进一步地,输出管路161通过上述的加热组件出口连接加热组件20,加热组件20中的流体通过加热组件出口输出至输出管路161,而后通过输出管路161输出。输出管路161还连通上述的流体出口。
清洁装置1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51。第一传感器51设于输出管路161,用于检测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
清洁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51的检测结果,判断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当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认为输出管路161中无流体通过,即此时加热组件20由于故障而无法输出流体,加热组件20需要停止工作以进行检修。
换言之,本实施例通过第一传感器51检测输出管路161是否正常输出流体,能够及时反映输出管路161未正常输出流体的情况,进而可以通过及时控制加热组件20停止加热工作等手段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避免加热组件20长时间工作后内部发生水垢堵塞的情况及加热组件20中流体量不足而干烧等危险情况,因而能够改善清洁系统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控制还与加热组件20电气连接。具体地,控制器与加热组件20的加热件22电气连接。当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20停止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由于当输出管路161中有流体通过时,加热后的流体会使得第一传感器51感测到较高的温度,而当输出管路161中无流体通过时,第一传感器51感测到的温度较低。基于此,本实施例第一传感器51可以通过感测输出管路161的温度来检测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
具体地,定义有第一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为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输出管路161的最低温度。当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器判断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而当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则控制器判断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
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也可以为流量传感器,通过第一传感器51直接感测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流量,来检测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
具体地,定义有第一流量阈值,第一流量阈值为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输出管路161中流体的最小流量。当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的流量低于第一流量阈值时,控制器判断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而当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的流量不低于第一流量阈值时,则控制器判断输出管路161中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
并且,根据清洁装置10的具体应用场景,通常对清洁装置10所输出流体的流量有一定要求。有鉴于此,本实施例第一传感器51向控制器实时反馈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51检测到的流量调节输入管路162中流体的流量,进而实现整个清洁装置10流体加热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还包括第二传感器52。第二传感器52设于输入管路162,用于检测输入管路162中的流体,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判断输入管路162中的流体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当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认为输入管路162中无流体通过。
第二传感器52可以与第一传感器51配合进行故障排查。具体地,当输出管路161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而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加热组件20处于异常状态,即加热组件20故障。而当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输入管路162和/或其连接的流体源处于异常状态,即输入管路162和/或其连接的流体源故障。
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52也可以为流量传感器,通过第二传感器52直接感测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流量,并由控制器根据第二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判断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
具体地,定义有第二流量阈值,第二流量阈值为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输入管路162中流体的最小流量。当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的流量低于第二流量阈值时,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低于第一预设值;而当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的流量不低于第二流量阈值时,则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量不低于第一预设值。
第二传感器52向控制器实时反馈输入管路162中通过的流体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二传感器52检测到的流量调节输入管路162中流体的流量,使得输入管路162中流体的流量达到要求,进而实现整个清洁装置10流体加热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清洁组件,设于所述装置主体;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其中,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加热腔体,至少两个所述加热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依次连通;
加热组件进口,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下侧的加热腔体;
加热组件出口,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且连通位于上侧的加热腔体;
其中,流体自所述加热组件进口输入,并依次通过各所述加热腔体,而后从所述加热组件出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通所述加热组件进口的所述加热腔体的容积大于或等于连通所述加热组件出口的所述加热腔体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加热腔体中均设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均分别连通所述加热腔体的入口和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外侧,自所述加热腔体的入口输入的流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输送至所述加热腔体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加热腔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进口的底部高于与所述加热组件进口连通的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三个加热腔体,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加热腔体与所述加热组件进口连通,其余各所述加热腔体均连通有所述加热组件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座体、密封盖、密封件及隔热件;
所述加热座体与所述密封盖连接以形成所述加热腔体,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加热座体与所述密封盖之间,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加热腔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温控开关;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加热件,相邻两所述加热腔体之间设有所述加热件;
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温控开关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温控开关用于在所述加热腔体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使得所述加热件形成断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出口用于输出经所述加热组件加热而产生的蒸汽,所述装置主体上设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出口连通,所述流体出口用于向所述清洁组件和/或待清洁表面输出蒸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液体供应室、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
所述液体供应室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用于向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输入液态流体;
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流路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并用于向待清洁表面输出蒸汽;
所述装置主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用于向所述清洁组件提供液态流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手持部及地刷部,所述地刷部与所述手持部转动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清洁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地刷部上。
CN202220676338.9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清洁装置 Active CN217907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338.9U CN21790762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清洁装置
PCT/CN2023/082324 WO2023179503A1 (zh) 2022-03-24 2023-03-17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338.9U CN21790762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625U true CN21790762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6338.9U Active CN21790762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6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503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503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9844B2 (en) Steam cleaning apparatus
CN217907625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7907626U (zh) 一种清洁装置
US78233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steam
CN111472156A (zh) 蒸汽器具及操作使用方法
CN114711679A (zh)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KR100771514B1 (ko) 축열을 이용한 스팀 청소기의 스팀 발생장치
CN201861426U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电热水壶
WO2023179503A1 (zh)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ATE486247T1 (de) Dampfvorrichtung, besonders für elektrische hausgeräte
CN106983361B (zh) 一种具有多重保险的壶内给水电热水壶
CN217907624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4005197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9034959U (zh) 一种手持式蒸汽清洁机
CN209840764U (zh) 洗碗机热量回收装置及洗碗机
CN114321859B (zh) 蒸汽发生装置、家用器具的主机和家用器具
CN109893043A (zh) 蒸汽发生器及无线蒸汽拖把
CN202619380U (zh) 一种具有熨烫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20557914U (zh) 电器设备
CN201911498U (zh) 头发护理器具
CN220557913U (zh) 电器设备
CN212611569U (zh) 蒸汽器具
CN208404124U (zh) 一种分体式蒸汽锅具
CN220557954U (zh) 电器设备
CN217185729U (zh) 一种水箱结构及厨房电器的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