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0017U - 一种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0017U
CN217900017U CN202221958299.8U CN202221958299U CN217900017U CN 217900017 U CN217900017 U CN 217900017U CN 202221958299 U CN202221958299 U CN 202221958299U CN 217900017 U CN217900017 U CN 217900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resh air
bypass valve
ai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82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周敏
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82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0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0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0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可以提升新风空调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的加湿效率。新风空调包括新风风道、回风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转轮。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第一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和转轮之间。和/或,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设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和/或,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第三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回风出口之间,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连通。室外旁通阀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和回风进口之间。本申请用于调节室内湿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的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室内设计普遍采用新风空调可以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新风空调可以将室外新鲜气体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污浊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
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全热交换芯体和转轮。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完成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新风依次通过第二换热器、转轮和新风出口流到室内。完成热交换的回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转轮、第三换热器和回风出口流到室外。
但是,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流经转轮的空气的温度低,不能将转轮上吸附的部分水分出来,导致新风的湿度低,从而导致新风空调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加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可以提升新风空调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的加湿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包括新风风道、回风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转轮。新风风道包括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进口与室外连通,新风出口与室内连通。回风风道包括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回风进口与室内连通,回风出口与室外连通。第一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新风风道内,与第一换热器连通。转轮部分位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第二换热器和新风出口之间,部分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第一换热器和回风出口之间。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和/或,电加热装置;和/或,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的情况下,第一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和转轮之间。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电加热装置的情况下,电加热装置设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回风出口之间,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连通。室外旁通阀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和回风进口之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包括新风风道、回风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转轮。在冬季的情况下,室内的空气通过回风进口流进回风风道内,回风风道内的空气和第一换热器(蒸发器)完成热交换,回风风道内的空气的温度降低,使换热后空气的相对湿度高,换热后的空气流经转轮,转轮将换热后空气中的水分吸附。被吸附后的空气通过回风出口流到室外。室外温度低的空气通过新风进口流入新风风道内,新风风道内的空气和第二换热器(冷凝器)完成热交换,换热后的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空气将转轮中大部分水分烘出来,以使新风的湿度高,进而提升室内的湿度,但是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换热后的空气温度不能将转轮上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导致流入室内的空气的绝对湿度低,从而导致新风空调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加湿效率低。
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的情况下,第一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和转轮之间。室内温度高的空气通过第一室内旁通阀流进新风风道内,通过新风进口流入新风风道内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室内旁通阀流入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混合,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流经转轮,从而将转轮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温度升高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的加湿效率。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电加热装置的情况下,电加热装置设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电加热装置可以使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流进转轮,从而将转轮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换热后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的加湿效率。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转轮和回风出口之间,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连通。室外旁通阀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和回风进口之间。第三换热器内冷媒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的温度升高,室外旁通阀可以增加回风风道内的风量,以提高第三换热器中冷媒的温度,第三换热器中的温度升高的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器,这样,可以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温度,第二换热器和新风风道内的空气完成热交换,从而提高新风风道内的空气的温度,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流经转轮,从而将转轮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换热后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的加湿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空调包括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室外旁通阀位于转轮和第三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空调包括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室外旁通阀位于回风出口和第一换热器之间。
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二室内旁通阀,第二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和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转轮和新风出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在新风空调包括第三换热器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第二冷媒口通过第一冷媒阀与第三冷媒口连通,第二冷媒口通过第二冷媒阀与第四冷媒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五冷媒口和第六冷媒口,第五冷媒口和第一冷媒口连通。第六冷媒口通过第二冷媒阀与第二冷媒口连通,第六冷媒口与第四冷媒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还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节流装置。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换向口和第二换向口,第一进口与出气口连通,第一出口与吸气口连通;第一换向口通过第二冷媒阀与第二冷媒口连通,第一换向口与第四冷媒口连通,第二换向口和第二换热器连通。节流装置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冷媒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全热交换芯体部分位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新风进口处,全热交换芯体部分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回风进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还包括新风风机和回风风机。新风风机位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新风出口处。回风风机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回风出口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室内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步骤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室内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室内旁通阀的开度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步骤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步骤图;
图1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旁通阀的开度和流经第二换热器的空气温度对应图;
图1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室内旁通阀和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步骤图;
图1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室内旁通阀和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2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室内旁通阀和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步骤图;
图2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室内旁通阀和室外旁通阀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室内旁通阀的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的”或“比如”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1000。如图1所示,新风空调1000包括新风风道100、回风风道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转轮500、新风风机600、回风风机700和全热交换芯体800。新风空调100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常规空调配合使用,新风空调1000用于净化室内空气与调节室内湿度,常规空调用于维持室内的温度。
新风风道100包括新风进口101和新风出口102,新风进口101与室外连通,新风出口102与室内连通。室外的清新空气可以经新风进口101流入新风风道100内,然后经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
回风风道200包括回风进口201和回风出口202,回风进口201与室内连通,回风出口202与室外连通。室内的污浊空气可以经回风进口201流入回风风道200内,然后经回风出口202流到室外。
第一换热器30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第一换热器300用于与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完成热交换。
在夏季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00为冷凝器,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从第一换热器300中吸收热量,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冷媒释放热量,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冷媒温度降低。在冬季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冷媒从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吸收热量,第一换热器中300的冷媒温度升高。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释放热量,空气的温度降低。
示例性地,第一换热器300可以是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换热器400位于新风风道100内,与第一换热器300连通。第二换热器400用于与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完成热交换。
在夏季的情况下,第二换热器400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冷媒从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吸收热量,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冷媒温度升高,然后流到第一换热器300中,温度升高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0与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完成热交换,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冷媒温度降低,然后流入第二换热器400中,完成一个循环。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释放热量,空气的温度降低,然后通过新风出口102留到室内,以使得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化较小。
在冬季的情况下,第二换热器400为冷凝器,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从第二换热器400中冷媒吸收热量,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然后通过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以使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较小。第二换热器400中的冷媒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中400的冷媒温度降低,然后,流入第一换热器300中,第一换热器300中温度低的冷媒从回风风道200中的空气吸收热量,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冷媒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器400中。完成一个循环。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种类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500部分位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第二换热器400和新风出口102之间,部分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第一换热器3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转轮500用于对流经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和再生。
在夏季的情况下,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和第二换热器400完成热交换,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温度和绝对湿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升高,相对湿度高的空气流经转轮500,转轮500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使空气的绝对湿度进一步下降,经过转轮500的空气然后通过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接着和室内的空气混合,以降低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和第一换热器300完成热交换,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气体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即水分的再生,烘出来的水分和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出口202一起排到室外。
在冬季的情况下,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和第一换热器300完成热交换,回风风道200内空气和第一换热器300完成热交换,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升高,温度降低的气体流经转轮500,转轮500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使空气中绝对湿度下降,经过转轮500的空气然后通过回风出口202流到室外。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和第二换热器400完成热交换,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空气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烘出来的水分和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通过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接着和室内的空气混合,以提高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
示例性地,转轮500的材料可以是固体吸附材料,如硅胶、分子筛、高分子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转轮500的材料可以为高分子,高分子可以更好地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除湿和再生加湿。
新风风机600位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新风出口102处。新风风机600可以提高室外空气流到室内的流动速度。回风风机70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回风出口202处。回风风机700可以提高室内空气流到室外的流动速度。
全热交换芯体800部分位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处,全热交换芯体800部分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回风进口201处。新风进口101处的空气和回风进口201处的空气在全热交换芯体800内完成热交换,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
但是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和第二换热器400换热后的空气不能将转轮500上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导致流入室内的空气的绝对湿度低,从而导致新风空调1000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加湿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和转轮500之间。
示例性地,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位于新风进口101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一温度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旁通阀900流进新风风道100内,第二温度的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口101流入新风风道100内,第一温度的室内空气和第二温度的室外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温度升高,即为第三温度,第三温度的空气和第二换热器400(冷凝器)完成热交换,第三温度的空气变为第四温度,第四温度的空气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第四温度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1000的加湿效率。其中第一温度大于第三温度,第三温度大于第二温度,第四温度大于第三温度。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位于第二换热器400和转轮500之间,第二温度的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口101流入新风风道100内,第二温度的空气和第二换热器(冷凝器)400完成热交换,第二温度的空气变为第五温度,第一温度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室内旁通阀900流进新风风道内,第五温度的空气与第一温度的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温度升高,即为第六温度,第六温度的空气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第六温度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1000的加湿效率。其中第一温度大于第六温度,第六温度大于第五温度,第五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如图3所示,在新风空调1000包括电加热装置10的情况下,电加热装置10设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二温度的室外空气经新风进口101流入新风风道100内,在电加热装置10的作用下,第二温度的空气变为第七温度的空气,第七温度的空气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第四温度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1000的加湿效率。其中,第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示例性地,电加热装置10可以为电加热丝、半导体发热陶瓷或者电加热管,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4所示,在新风空调还包括第三换热器20和室外旁通阀30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2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第三换热器2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均连通。室外旁通阀30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200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进口201之间。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20为蒸发器,第三换热器20内的冷媒从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20的温度升高,室外旁通阀30可以增加回风风道200内的风量,进一步提高第三换热器20中冷媒的温度,第三换热器20中的温度升高的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冷凝器),这样,可以提高第二换热器400的温度,第二换热器400(冷凝器)和第二温度的室外空气完成热交换,第二温度的空气变为第八温度的空气,第八温度的空气流经转轮500,从而将转轮500中吸附的大部分水分烘出来,被烘出来的水分和第八温度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新风出口102流入室内,从而给室内加湿。这样,可以提升新风空调1000的加湿效率。其中,第八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新风空调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和转轮5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0和第三温湿度传感器60,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0位于新风进口101处,用于检测新风进口101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T101为新风进口101处的空气的温度值,D101为新风进口101处的空气的湿度值。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0位于回风进口201处,用于检测回风进口201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T201为回风进口处的空气的温度值,D201为回风进口处的空气的湿度值。第三温湿度传感器60位于新风出口102处,用于检测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T102为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温度值,D102为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湿度值。
在冬季的情况下,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控制方法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新风进口101处的温度值T101和回风进口201处空气的温度值T201,计算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值T400。
设定全热交换芯体800的湿度效率为A%,温度效率为B%,根据公式T400=(1-B%)×T101+T201×B%可以计算出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T400。
S102: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温度值T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和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值T400确定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其中,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为用户输入的数值,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是指:用户需要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值。
若T102-Tset≤0℃或者-15℃≤T400<-10℃成立,第一室内旁通阀900进入间歇运动模式。若不成立,判断T102-Ts≤5℃或者-10℃≤T400≤0℃是否成立,若成立,开启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如图7所示,根据T400的大小调整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若不成立,维持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为当前状态。
S103: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温度值T102、湿度值D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和回风进口201处的空气的湿度值D201调整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
判断T102-Tset>25℃且D102>D201×90%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如图7所示,根据T400的大小调整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每隔5分钟后,再次判断T102-Tset>25℃且D102>D201×90%是否成立,直到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为100%,在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调整为100%的情况下,判断T102-Ts>25℃且D102>D201×90%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第一室内旁通阀900进入间隙运行模式,若成立,维持第一室内旁通阀900为当前状态。
间隙运行模式是指: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为100%和50%交替运行,示例性地,开度为100%的第一室内旁通阀900运行5分钟,接着开度为50%的第一室内旁通阀900运行5分钟。在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为100%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阻力小,新风风道100内的大部分空气为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为50%的情况下,新风风道100内全热交换芯体800和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阻力相差不大,此时新风风道100内室内空气的风量和室外空气的风量相差不大。这样,间歇运行模式可以定时向室内引入少量新风以净化室内空气,从而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还可以降低新风空调1000的负荷,以节约能量。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新风空调1000包括电加热装置10,电加热装置10设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
在冬季的情况下,电加热装置10包括低档和高档两种档位,电加热装置10的控制方法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新风进口101处和回风进口201处空气的温度值,计算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
根据公式T400=(1-B%)×T101+T201×B%可以计算出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T400。
S202: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温度值T102和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空气的温度值T400确定电加热装置10是否开启。
判断T102≤20℃,或者T400≤5℃是否成立,若成立,电加热装置10开启,且电加热装置10处于低档位,若不成立,维持电加热装置10为当前状态。
S203: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湿度值D102和回风进口201处的空气的湿度值D201调整电极热装置10的档位。
判断D102≤D201×75%是否成立,若成立,即转轮500的再生能力下降,将电加热装置10档位由低档调整为高档。根据公式T300=(1-B%)×T201+T101×B%-β计算出流经第一换热器300的空气的温度值T300,其中β为温度的误差值,根据公式D300=(1-A%)×D201+D101×A%-α计算出流经第一换热器300的空气的湿度D300,其中,α为湿度的误差值。根据T300和D300计算出流经第一换热器300的空气的露点温度值TL,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压缩机70,调整压缩机70的频率以使第一换热器300的蒸发温度Tz300>TL+1,这样,可以降低第一换热器300表面出现冷凝水,导致水分流失的风险,若不成立,维持电加热装置10为当前状态。
S204: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温度值T102、湿度值D102和回风进口201处的空气的湿度值D201调整电加热装置10的档位。
判断T102>25℃,且D102≥D201×95%是否成立,若成立,将电加热装置10档位由高档调整为低档,若不成立,维持电加热装置10为当前状态。新风空调1000每隔若干分钟执行S204,示例性地,新风空调1000可以每隔5分钟、10分钟或者15分钟执行S204一次,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新风空调1000每隔5分钟执行S204一次。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新风空调1000包括第三换热器20和室外旁通阀30,第三换热器2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第三换热器2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均连通。室外旁通阀30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200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进口201之间。室外旁通阀30可以位于转轮500和第三换热器20之间,还可以位于回风进口201和第一换热器300之间。
新风进口101处的风量、新风出口102处的风量和回风进口201处的风量相等。回风出口202处的风量等于回风进口201处的风量加上室外旁通阀30的风量。
在室外旁通阀30位于转轮500和第三换热器20之间,且在冬季的情况下,室外旁通阀30的控制方法如图10和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温度和压缩机70的频率确定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与回风风机700的转速。
判断T102≤20℃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压缩机7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在压缩机70的功率小于或等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的情况下,示例性地,第一功率可以为200w(瓦特)、400w或者压缩机70的额定功率,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提高压缩机70的频率,提高压缩机70的频率以后,再次判断T102≤20℃是否成立,直到压缩机70的功率大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在压缩机70的功率大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根据T102调整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并且调整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以使回风出口202处的风量Q202=Q201×150%,其中,Q201为回风出口处的风量。
S302: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温度调整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和确定回风风机700的转速。
判断Tsa≥25℃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室外旁通阀30和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将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增加10%,并且将回风风机700的转速增加10%,新风空调1000可以每隔5分钟、10分钟或者15分钟执行S302一次,直到Tsa≥25℃成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新风空调每隔5分钟执行S204一次。
在室外旁通阀30位于回风进口201和第一换热器300之间的情况下,流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20的风量相等,这样可以降低第一换热器300凝露或者结霜的风险。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新风空调1000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电加热装置1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和转轮500之间。电加热装置10设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新风空调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第三换热器20和室外旁通阀3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和转轮500之间。第三换热器2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第三换热器2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均连通。室外旁通阀30一端和室外连通,室外旁通阀30另一端与回风风道200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进口201之间。新风进口101处的风量、回风进口201处的风量相等。回风出口202处的风量等于回风进口201处的风量加上室外旁通阀30的风量,新风出口102处的风量等于新风进口101处的风量加上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处的风量。
在室外旁通阀30位于转轮500和第三换热器20之间,且在冬季的情况下,室外旁通阀30与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控制方法如图15和图1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401: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值T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和压缩机70的频率确定室外旁通阀3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与回风风机700的转速。
判断T102≤Ts-2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维持压缩机7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室外旁通阀30为当前状态,若成立,在压缩机70的功率小于或等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机70的频率,然后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压缩机7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室外旁通阀3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再次提高压缩机70的频率后,判断T102≥Ts+1是否成立,直到压缩机70的功率大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在压缩机70的功率大于压缩机70的第一功率的情况下,将室外旁通阀30与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均调整为50%,同时调整新风风机600和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以使新风出口102处的风量Q102为新风风机600的额定风量,回风出口202的风量Q202=Q102×150%。
S402: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值T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调整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
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压缩机7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室外旁通阀3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将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增加5%,运行5分钟后,再次判断T≥Ts+1是否成立,直到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开度为100%。
S403: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值T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调整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
在第一室内旁通900的开度为100%的情况下,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压缩机7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室外旁通阀3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将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增加5%,运行5分钟后,再次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直到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为100%。
S404: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值T102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调整新风风机600的转速。
在第一室内旁通900的开度为100%与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为100%情况下,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压缩机7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和室外旁通阀3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将新风风机600的转速降低10%,运行5分钟,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新风风机600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再次将新风风机600的转速降低10%,运行5分钟,判断T102≥Tset+1是否成立,直到T102≥Tset+1成立。
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新风空调1000包括电加热装置10、第三换热器20和室外旁通阀30。电加热装置10设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三换热器2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第三换热器2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均连通。室外旁通阀30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200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进口201之间。
示例性地,如图18所示,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电加热装置10、第三换热器20和室外旁通阀30。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室内旁通阀900的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101和转轮500之间。电加热装置10设于新风风道1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三换热器20位于回风风道200内,且位于转轮500和回风出口202之间,第三换热器20与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均连通。室外旁通阀30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回风风道200连通,且位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进口20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第二室内旁通阀80,第二室内旁通阀80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和新风风道100连通,且位于转轮500和新风出口102之间。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第二室内旁通阀80可以提高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第二室内旁通阀80可以降低新风出口102处空气的温度。
在新风空调1000包括室外旁通阀30、第三换热器20和第二室内旁通阀80,且第二室内旁通阀80位于转轮500和新风出口102之间的情况下,且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室外旁通阀30和第二室内旁通阀80的控制方法如图20和图2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根据新风进口101处的温度值T101和回风进口201处的温度值T201确定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与回风风机700的转速。
判断T103≥43℃或T103>T201+2是否成立,若成立,将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调整为30%,且提高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以使回风风机700的风量为当前风量加上回风风机700的额定风量的50%,若不成立,维持室外旁通阀30与回风风机700为当前状态。
S502:根据新风出口102处的温度值T102和回风进口201处的温度值T201调整室外旁通阀30的开度与回风风机700的转速。
判断T102≤T201-2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室外旁通阀30和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调整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以使回风风机700的风量再加上回风风机700的额定风量的50%。判断T102≤T201-2是否成立,若成立,维持室外旁通阀30和回风风机700的转速为当前状态,若不成立,执行下述步骤。
S503:根据目标送风温度值Tset和回风进口处201的温度值T201,确定第二室内旁通阀80的开启位置。
设第二室内旁通阀80开启之前,新风出口102处的空气的温度为T102’,新风风道100内室外空气的比例为C%,室内的空气比例为1-C%,目标送风温度为Tset=T102’×C%+T201×(1-C%),根据公式Tset≥T+2来计算出室外空气的比例为C%=2/(T102’-T201),如图22所示,根据室内的空气比例为1-C%来确定第二室内旁通阀80的开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包300括第一冷媒口301和第二冷媒口302。在新风空调1000包括第三换热器20的情况下,第三换热器20包括第三冷媒口21和第四冷媒口22,第二冷媒口302通过第一冷媒阀90与第三冷媒口21连通,第二冷媒口302通过第二冷媒阀11与第四冷媒口22连通。
示例性地,第一冷媒阀90和第二冷媒阀11均开启,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20并联。第一冷媒阀90开启,第二冷媒阀11关闭,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20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400包括第五冷媒口401和第六冷媒口402,第五冷媒口401和第一冷媒口301连通。第六冷媒口402通过第二冷媒阀11与第二冷媒口302连通,第六冷媒口402与第四冷媒口2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70包括吸气口71和出气口72。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四通换向阀12和节流装置13。
四通换向阀12包括第一进口121、第一出口122、第一换向口123和第二换向口124,第一进口121与出气口72连通,第一出口122与吸气口71连通。第一换向口123通过第二冷媒阀11与第二冷媒口302连通,第一换向口123通过第二冷媒阀11与第四冷媒口22连通,第二换向口124与第二换热器400连通。在夏季的情况下,第一进口121和第一换向口123连通,第一出口122和第二换向口124连通。在冬季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第一进口121和第二换向口124连通,第一出口122和一换向口123连通。
节流装置13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0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冷媒口301连通,节流装置13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在夏季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出气口72出来,经第一进口121、第一换向口123流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20,第一换热器300与第三换热器20和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产生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流经节流装置13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流到第二换热器400中,第二换热器400从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中吸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从第六冷媒口402、第二换向口124流进四通换向阀12中,再经第一出口122、吸气口71流向压缩机70中。
在冬季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出气口72出来,经第一进口121、第二换向口124流向第二换热器400,第二换热器400和新风风道100内的空气产生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流经节流装置13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流到第一换热器300中和第三换热器20中,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20从回风风道200内的空气中吸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从第二冷媒口302、第四冷媒口22、第一换向口123流进四通换向阀12中,再经第一出口122、吸气口71流向压缩机70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风道,包括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回风风道,包括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
第一换热器,位于回风风道内;
第二换热器,位于新风风道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
转轮,部分位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部分位于回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
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
第一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新风进口和转轮之间;和/或,
电加热装置,设于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和/或,
第三换热器和室外旁通阀,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回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均连通;所述室外旁通阀一端和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回风进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新风空调包括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
所述室外旁通阀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新风空调包括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旁通阀的情况下;
所述室外旁通阀位于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
第二室内旁通阀,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和所述新风风道连通,且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
在所述新风空调包括第三换热器的情况下;
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通过第一冷媒阀与所述第三冷媒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通过第二冷媒阀与所述第四冷媒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五冷媒口和第六冷媒口,所述第五冷媒口和所述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第六冷媒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媒阀与所述第二冷媒口连通,所述第六冷媒口与所述第四冷媒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
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
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换向口和第二换向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媒阀与所述第二冷媒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四冷媒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节流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新风空调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部分位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处,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部分位于所述回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回风进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新风空调还包括:
新风风机,位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新风出口处;
回风风机,位于所述回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回风出口处。
CN202221958299.8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新风空调 Active CN217900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299.8U CN217900017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299.8U CN217900017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0017U true CN217900017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7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8299.8U Active CN217900017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0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2851B (zh) 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2705920B (zh)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CN211041202U (zh)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10715364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JP483568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空調システム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7355954A (zh)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786611A (zh) 燃料电池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联合系统
CN108105919B (zh) 一种干工况制冷的变频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68016A (zh)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102287900A (zh) 一种复合除湿空调系统
CN216347679U (zh)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
CN100451467C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867005U (zh) 一种调温除湿系统
CN217900017U (zh) 一种新风空调
WO2023207222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5111483B2 (ja) 空調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CN201327135Y (zh) 数码涡旋排风冷凝新风机组
CN207881092U (zh)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CN2687551Y (zh) 空调器
CN114353198A (zh) 一种带调温型新风除湿机的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66171U (zh) 一种复合除湿空调系统
CN220707537U (zh) 一种吸附除湿增效空调
CN204404425U (zh)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系统
CN114152045B (zh) 一种烘干装置控制方法、烘干装置及烘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