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0010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0010U
CN217900010U CN202222064057.0U CN202222064057U CN217900010U CN 217900010 U CN217900010 U CN 217900010U CN 202222064057 U CN202222064057 U CN 202222064057U CN 217900010 U CN217900010 U CN 217900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nel
air outlet
sliding portion
outle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40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勇志
李记伟
张凤娇
李云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40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0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0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0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风管机本体,所述风管机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以选择性地伸出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的出风类型不同。通过设置有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均可以伸缩于出风口处,这样可以对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分开控制,这样可以增加出风类型的选择性,例如: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中的一个进行出风,也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中的多个进行出风,从而对风管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于出风类型的多元化选择。

Description

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将设有微孔的导风板、摆叶、电加热件和防直吹导风板集中在一起。但是,出风方式固定,用户不能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可以对风管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于出风类型的多元化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包括:风管机本体,所述风管机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以选择性地伸出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的出风类型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有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均可以伸缩于出风口处,这样可以对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分开控制,这样可以增加出风类型的选择性,例如: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中的一个进行出风,也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中的多个进行出风,从而对风管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于出风类型的多元化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在所述出风口处移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风管机本体在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二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二出风面板、摆叶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相对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移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孔,所述摆叶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四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动部和所述第四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三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三出风面板、电加热件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三出风面板相对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移动,所述第三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孔,所述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五滑动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六滑动部,所述第五滑动部和所述第六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均收缩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伸出,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均收缩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均伸出,第三出风面板组件收缩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均收缩,第二出风面板组件伸出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均伸出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收缩,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均伸出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出风面板组件和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均收缩,第三出风面板组件伸出时风管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管机;
10、风管机本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0、出风面板组件;21、第一出风面板组件;22、第一出风面板;23、第一出风孔;24、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5、第二出风面板;26、摆叶;27、有第二出风孔;28、第三出风面板组件;29、第三出风面板;30、电加热件;31、第三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包括:风管机本体10和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风管机本体10形成风管机1的主体部分,气流可以经过风管机1住本体释放,而且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另外,风管机本体10可以使风管机1的外形结构更加整体简洁,而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则均可以进行出风。
如图1-图7所示,风管机本体10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连通,也就是说,进风口11处可以连接风管,风管与室外连通,这样室外的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风管机本体10内,然后可以通过出风口12从风管机本体10内释放到室内,从而可以实现向室内送风。
如图1-图7所示,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2处,以选择性地伸出出风口12,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的出风类型不同。可以理解地,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可以进行不同的出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出风面板组件20进行出风,当用户选择好后,对应的出风面板组件20可以从出风口12处伸出,这样风管机本体10内的气流就可以通入到伸出的出风面板组件20,并且进行对应类型的出风,同理,当不需要某种出风类型时,对应的出风面板组件20可以通过出风口12收缩至风管机本体10内。
由此,通过设置有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均可以伸缩于出风口12处,这样可以对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分开控制,这样可以增加出风类型的选择性,例如: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中的一个进行出风,也可以选择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中的多个进行出风,从而对风管机1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于出风类型的多元化选择。
其中,如图1-图7所示,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包括:第一出风面板组件21,第一出风面板组件21包括: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之间,以驱动第一出风面板22在出风口12处移动,第一出风面板22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风孔23。
第一出风面板22可以进行出风,第一驱动装置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之间,这样当风管机本体10固定时,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时,第一出风面板22可以相对风管机本体10移动,从而可以在出风口12处伸缩设置。而第一出风面板22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风孔23,这样气流在通入到第一出风面板22后,可以从第一出风孔23处释放,而且第一出风孔23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气流通过第一出风面板22出风时可以均匀出风。其中,第一出风孔23可以为微小的孔,孔径为0.5mm左右,这样第一出风面板22可以为单微孔出风的出风类型。
当然,第一出风面板2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风管机本体10在出风口12设置有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而且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中的另一个为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也就是说,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之间为滑动配合的关系,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另一个为滑块,这样第一出风面板22上可以设置在滑块上,或者第一出风面板22上设置有滑轨,滑块和滑轨的配合可以使第一出风面板22的移动更加简单方便。
此外,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中的一个上,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配合,第一传动机构还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第一驱动电机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一传动机构可以起到传动的作用,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中的一个上,这样可以固定第一驱动电机,使第一驱动电机可以更稳定地工作,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配合,这样第一驱动电机可以驱动第一传动机构运动,又第一传动机构还与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这样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可以使风管机本体10和第一出风面板22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运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出风面板22在出风口12处移动。第一传动机构可以为丝杆结构,也可以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包括: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4,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4包括:第二出风面板25、摆叶26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之间,以驱动第二出风面板25相对第一出风面板22移动,第二出风面板25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孔27,摆叶26设置于第二出风孔。
第二出风面板25可以进行出风,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风面板25设置于第一出风面板22的内部,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之间,这样当第一出风面板22固定时,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时,第二出风面板25可以相对第一出风面板22移动,从而可以在第一出风面板22处伸缩设置。而第二出风面板25设置有第二出风孔27,这样气流在通入到第二出风面板25后,可以从第二出风孔处释放。另外,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4还包括摆叶26,摆叶26可以起到摆动的作用,将摆叶26设置于第二出风孔处,这样摆叶26可以对第二出风孔处的出风进行摆动,从而可以改变第二出风孔处的出风方向,如此,第二出风面板25可以为摆叶26摆风的出风类型。
同样,第二出风面板25上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一出风面板22上设置有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中的另一个为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也就是说,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之间为滑动配合的关系,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另一个为滑块,这样第二出风面板25上可以设置在滑块上,或者第二出风面板25上设置有滑轨,滑块和滑轨的配合可以使第二出风面板25的移动更加简单方便。
另外,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上,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驱动电机传动配合,第二传动机构还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二传动机构可以起到传动的作用,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上,这样可以固定第二驱动电机,使第二驱动电机可以更稳定地工作,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驱动电机传动配合,这样第二驱动电机可以驱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又第二传动机构还与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这样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可以使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运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二出风面板25在第一出风面板22处移动。第二传动机构可以为丝杆结构,也可以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结构。
可选地,如图1-图7所示,多个出风面板组件20包括:第三出风面板组件28,第三出风面板组件28包括:第三出风面板29、电加热件30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之间,以驱动第三出风面板29相对第二出风面板25移动,第三出风面板29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孔31,电加热件30设置于第三出风孔31。
第三出风面板29可以进行出风,第三驱动装置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出风面板29设置于第二出风面板25的内部,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之间,这样当第二出风面板25固定时,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时,第三出风面板29可以相对第二出风面板25移动,从而可以在第二出风面板25处伸缩设置。而第三出风面板29设置有第三出风孔31,这样气流在通入到第三出风面板29后,可以从第三出风孔31处释放。另外,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4还包括电加热件30,电加热件30可以起到加热的作用,将电加热件30设置于第三出风孔31处,这样电加热件30可以对第三出风孔31处的出风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改变第三出风孔31处的出风温度,如此,第三出风面板29可以为电机热件加热的出风类型。
同样,第三出风面板29上设置有第五滑动部,第二出风面板25上设置有第六滑动部,第五滑动部和第六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而且第五滑动部和第六滑动部中的另一个为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上。也就是说,第五滑动部和第六滑动部之间为滑动配合的关系,第五滑动部和第六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另一个为滑块,这样第三出风面板29上可以设置在滑块上,或者第三出风面板29上设置有滑轨,滑块和滑轨的配合可以使第三出风面板29的移动更加简单方便。
除此之外,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上,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配合,第三传动机构还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第三驱动电机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三传动机构可以起到传动的作用,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上,这样可以固定第三驱动电机,使第三驱动电机可以更稳定地工作,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配合,这样第三驱动电机可以驱动第三传动机构运动,又第三传动机构还与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这样通过第三传动机构可以使第三出风面板29和第二出风面板25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运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三出风面板29在第二出风面板25处移动。第三传动机构可以为丝杆结构,也可以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结构。
其中,风阻大小关系为:第一出风面板22>第二出风面板25>第三出风面板29。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风管机1关机时,所有的出风面板组件20全部收缩至风管机本体10内部,以减少灰尘的沾染;
如图2所示,开启单微孔出风模式时,第一出风面板22伸出,第二出风面板组件24的摆叶26达到与第一出风孔23的出风方向平行,以减小送风风阻,由于第一出风面板22风阻比内部的第二出风面板25和第三出风面板29风阻大,所以第二出风面板25和第三出风面板29对风阻降低的比例比第一出风面板22对风阻降低的比例低;
如图3和图4所示,开启摆叶26摆风模式时,将第二出风面板25从第一出风面板22内移动出,摆叶26可以正常摆动,引导第二出风孔的风导向相应位置,风管机1的出风将分为两条路径,一部分通过第一出风面板22,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出风面板25,也可以使第一出风面板22收缩设置,只通过第二出风面板25摆叶26前后左右导风;
如图5-图7所示,在环境温度较低或热泵还未启动,需要对环温提前预热时,开启电机热件加热的出风模式,在安全控制方面,为保证通向电机热件的风量足够,将第二出风面板25进行收缩设置,或通过摆叶26摆动减少第二出风孔的出风面积,当风管机1的换热器还未变热,需要电机热件提供所需的热量时,将会收缩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当风管机1的换热器已对回风空气进行换热,但换热量不够时,可以选择性地伸出第一出风面板22和第二出风面板25,并调整三块面板的各自出风量,以达到混合冷热空气和有差异化的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管机本体,所述风管机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多个出风面板组件,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以选择性地伸出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的出风类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在所述出风口处移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出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风管机本体在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与所述风管机本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二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二出风面板、摆叶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相对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移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孔,所述摆叶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四滑动部,所述第三滑动部和所述第四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三出风面板组件,所述第三出风面板组件包括:第三出风面板、电加热件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三出风面板相对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移动,所述第三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孔,所述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五滑动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六滑动部,所述第五滑动部和所述第六滑动部中的一个为滑轨且另一个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还与所述第三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另一个传动配合。
CN202222064057.0U 2022-08-05 2022-08-05 风管机 Active CN217900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4057.0U CN217900010U (zh) 2022-08-05 2022-08-05 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4057.0U CN217900010U (zh) 2022-08-05 2022-08-05 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0010U true CN217900010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8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4057.0U Active CN217900010U (zh) 2022-08-05 2022-08-05 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0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494B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08151135B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108019899B (zh) 空调器的引风控制方法
CN102135296B (zh) 移动式空气除湿机
CN21640912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84123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352046A (zh) 空调器
CN110578968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900010U (zh) 风管机
CN113701335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9202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0195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156154U (zh) 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191745U (zh) 空调器
US11933504B2 (en) Makeup air 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5191857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205156268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56713U (zh) 热管理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0133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963244U (zh) 一种节流分流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660754A (zh) 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3002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0195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