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6808U -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6808U
CN217896808U CN202221906067.8U CN202221906067U CN217896808U CN 217896808 U CN217896808 U CN 217896808U CN 202221906067 U CN202221906067 U CN 202221906067U CN 217896808 U CN217896808 U CN 217896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colloid
heated board
spring
boar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60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de Chuangtu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de Chuangtu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de Chuangtu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de Chuangtu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60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6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6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6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本体和卡接在第一保温板本体下端的第二保温板本体,第一保温板本体包括外板和粘附在外板侧壁上的胶体,连接柱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其呈压缩的状态,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卡块的设置,分别对保温海绵和胶体进行一定的限位,当胶体和保温海绵发生松动,对连接柱进行一定的拉伸,连接柱会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此时会带动多个限位框架进行移动,每个限位框架通过限位杆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即可通过限位框架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会对第一弹簧的拉伸受到一定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加强胶体和保温海绵之间的连接性,保证胶体和保温海绵不会发生脱落现象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外墙外保温作为建筑物墙体保温节能的主要技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因为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已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有的保温板内的保温棉一般是通过胶体与其进行粘附,但是在雨水多比较潮湿的季节时,胶水与板和保温棉之间的连接会存在松动,严重时活发生局部脱落,会影响保温板的保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具有可加强胶体和保温海绵之间的连接性,保证胶体和保温海绵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保证其保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本体和卡接在第一保温板本体下端的第二保温板本体,所述第一保温板本体包括外板和粘附在外板侧壁上的胶体,所述胶体的一侧粘附有保温海绵,所述保温海绵的一侧设置有内板,所述保温海绵与内板之间也设置有胶体,所述外板、胶体、保温海绵三者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保温板本体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卡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组件和卡接组件的配合下,可加强胶体、外板、保温海绵和内板之间的连接性,同时也可便捷的对第一保温板本体和第二保温板本体进行卡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外板端的连接柱,所述外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若干个所述连接柱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面板,所述连接柱位于连接槽内的一端与固定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在初始状态下呈压缩状态,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柱穿插于胶体和保温海绵,所述连接柱位于胶体和保温海绵内的轴向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三角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柱、三角卡块、第一弹簧和限位组件的配合下,可保证胶体不会发生松动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连接槽内侧壁上的支撑面板,两个所述支撑面板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顶壁及底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若干个所述限位杆两两对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滑杆上,若干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架,若干个所述限位框架共同卡接在第一弹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面板、限位框架、滑杆、第二弹簧和限位杆的配合下,可对第一弹簧进行一定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接触设置在保温海绵上的L型板,所述L型板与保温海绵之间通过螺纹钉相连接,所述第二保温板本体与第一保温板本体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保温板本体的保温海绵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L型板穿插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L型板、螺纹钉和限位槽的配合下,可便捷的对第二保温板本体与第一保温板本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槽的设置,可以加强内板与水泥之间的连接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有益技术效果:
1.连接柱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其呈压缩的状态,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卡块的设置,分别对保温海绵和胶体进行一定的限位,当胶体和保温海绵发生松动,对连接柱进行一定的拉伸,此时连接柱会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此时会带动多个限位框架进行移动,每个限位框架通过限位杆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即可通过限位框架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会对第一弹簧的拉伸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可加强胶体和保温海绵之间的连接性,保证胶体和保温海绵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保证其保温的效果。
2.将L型板放置在保温海绵上,然后用螺纹钉转动在保温海绵上,当L型板固定好之后,用两个L型板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即可将第二保温板本体与第一保温板本体进连接在一起,随后在其内板上涂抹上水泥,即可粘贴在墙面上,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保温板本体;11、外板;12、胶体;13、保温海绵;14、内板;2、弧形槽;3、连接组件;31、连接柱;32、三角卡块;33、连接槽;34、第一弹簧;35、固定面板;4、限位组件;41、支撑面板;42、安装槽;43、滑杆;44、第二弹簧;45、限位杆;46、限位框架;5、第二保温板本体;51、限位槽;6、卡接组件;61、L型板;62、螺纹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本体1和卡接在第一保温板本体1下端的第二保温板本体5,第一保温板本体1包括外板11和粘附在外板11侧壁上的胶体12,胶体12的一侧粘附有保温海绵13,保温海绵13的一侧设置有内板14,保温海绵13与内板14之间也设置有胶体12,外板11、胶体12、保温海绵13三者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组件3,第一保温板本体1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卡接组件6。在连接组件3和卡接组件6的配合下,可加强胶体12、外板11、保温海绵13和内板14之间的连接性,同时也可便捷的对第一保温板本体1和第二保温板本体5进行卡接。
连接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外板11端的连接柱31,外板1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33,若干个连接柱31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连接槽33内,连接槽33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面板35,连接柱31位于连接槽33内的一端与固定面板3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4,连接槽33内设置有限位组件4,连接柱31穿插于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连接柱31位于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内的轴向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三角卡块32。在连接柱31、三角卡块32、第一弹簧34和限位组件4的配合下,可保证胶体12不会发生松动脱落。
限位组件4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连接槽33内侧壁上的支撑面板41,两个支撑面板4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42,安装槽42的顶壁及底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43,滑杆43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45,若干个限位杆45两两对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4,且第二弹簧44套接在滑杆43上,若干个限位杆4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架46,若干个限位框架46共同卡接在第一弹簧34上。在支撑面板41、限位框架46、滑杆43、第二弹簧44和限位杆45的配合下,可对第一弹簧34进行一定的限位。
卡接组件6包括接触设置在保温海绵13上的L型板61,L型板61与保温海绵13之间通过螺纹钉62相连接,第二保温板本体5与第一保温板本体1结构相同,且第二保温板本体5的保温海绵13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51,两个L型板61穿插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51内。在L型板61、螺纹钉62和限位槽51的配合下,可便捷的对第二保温板本体5与第一保温板本体1进行连接。
内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槽2。通过弧形槽2的设置,可以加强内板14与水泥之间的连接性。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L型板61放置在保温海绵13上,然后用螺纹钉62转动在保温海绵13上,当L型板61固定好之后,用两个L型板61插入对应的限位槽51内,即可将第二保温板本体5与第一保温板本体1进连接在一起,随后在其内板14上涂抹上水泥,即可粘贴在墙面上,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连接柱31通过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其呈压缩的状态,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卡块32的设置,分别对保温海绵13和胶体12进行一定的限位,当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发生松动,对连接柱31进行一定的拉伸,此时连接柱31会对第一弹簧34进行拉伸,此时会带动多个限位框架46进行移动,每个限位框架46通过限位杆45对第二弹簧44进行压缩,即可通过限位框架46和第二弹簧44的作用会对第一弹簧34的拉伸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可加强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之间的连接性,保证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保证其保温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本体(1)和卡接在第一保温板本体(1)下端的第二保温板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本体(1)包括外板(11)和粘附在外板(11)侧壁上的胶体(12),所述胶体(12)的一侧粘附有保温海绵(13),所述保温海绵(13)的一侧设置有内板(14),所述保温海绵(13)与内板(14)之间也设置有胶体(12),所述外板(11)、胶体(12)、保温海绵(13)三者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组件(3),所述第一保温板本体(1)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两个卡接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外板(11)端的连接柱(31),所述外板(1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33),若干个所述连接柱(31)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连接槽(33)内,所述连接槽(33)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面板(35),所述连接柱(31)位于连接槽(33)内的一端与固定面板(3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连接槽(33)内设置有限位组件(4),所述连接柱(31)穿插于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所述连接柱(31)位于胶体(12)和保温海绵(13)内的轴向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三角卡块(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连接槽(33)内侧壁上的支撑面板(41),两个所述支撑面板(4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42),所述安装槽(42)的顶壁及底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43),所述滑杆(43)上滑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45),若干个所述限位杆(45)两两对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4),且所述第二弹簧(44)套接在滑杆(43)上,若干个所述限位杆(4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架(46),若干个所述限位框架(46)共同卡接在第一弹簧(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6)包括接触设置在保温海绵(13)上的L型板(61),所述L型板(61)与保温海绵(13)之间通过螺纹钉(62)相连接,所述第二保温板本体(5)与第一保温板本体(1)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保温板本体(5)的保温海绵(13)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51),两个所述L型板(61)穿插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槽(2)。
CN202221906067.8U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Active CN217896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6067.8U CN217896808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6067.8U CN217896808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6808U true CN217896808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6067.8U Active CN217896808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6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6808U (zh) 一种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
CN203514676U (zh) 一种木塑挂式墙板
CN204691021U (zh) 一种全玻璃幕墙的玻璃肋结构
CN209429343U (zh)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的板块连接结构
CN210507963U (zh) 一种可拆卸面板单元幕墙
CN203160450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
CN217419983U (zh) 一种方形彩钢泛水板及使用其的临时建筑工程施工结构
CN203834870U (zh) 新型节能保温装饰一体板锚固装置
CN201474227U (zh) 具有保温功能内置固定连接件的复合装饰板
CN206053059U (zh) 无玻璃副框隐形玻璃幕墙连接构件及连接结构
CN205369662U (zh) 一种被动式eps墙体模块
CN205171900U (zh) 粘接可靠且便于安装的保温装饰一体板
CN212153845U (zh) 一种幕墙多爪头连接器
CN220808787U (zh) 一种应力双贴木板
CN220644987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龙骨对接结构
CN217897137U (zh) 一种高强度耐热pvc发泡板材
CN213955671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板的内封堵模具
CN217480680U (zh) 一种木饰面板与玻璃饰面转角连接结构
CN204081820U (zh) 一种隔热钢附框
CN220014073U (zh) 一种建筑外墙节能保温结构
CN21712893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装配式建筑模板
CN203878906U (zh) 真空绝热板保温装饰干挂系统
CN217924602U (zh) 一种节能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安装结构
CN218714621U (zh) 一种插接式墙面瓷砖
CN208347193U (zh) 一种石材保温复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