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2968U -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 Google Patents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2968U
CN217892968U CN202221692037.1U CN202221692037U CN217892968U CN 217892968 U CN217892968 U CN 217892968U CN 202221692037 U CN202221692037 U CN 202221692037U CN 217892968 U CN217892968 U CN 217892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cloth
cloth cover
seat
snap fastene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20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宁
周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20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2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2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2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其中座位包括座位本体、柔性布套、安全带;座位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柔性布套设置于座位本体上,至少部分安全带穿过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座位本体上的座位本体卡扣相连接;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座位本体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柔性布套也与座位本体相分离,安全带与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座位,其柔性布套和安全带能够自座位本体上拆离,拆出的柔性布套和安全带能够组合成婴儿兜供儿童乘坐,不仅保证了儿童的乘坐体验,而且提高了儿童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儿童推车或儿童餐椅上通常都会设置座位供儿童乘坐。座位包括座位本体、柔性布套和安全带,柔性布套设置在座位本体上,儿童乘坐在柔性布套上,安全带用于束缚儿童,保证儿童的安全。
而在家长使用儿童推车或儿童餐椅时,经常会遇到需要抱出儿童的情况。由于座位本体、柔性布套和安全带这三者通常是不可拆分的,因而家长只能徒手抱着或背着儿童,这不仅降低了儿童的乘坐体验,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布套和安全带可相对座兜架拆分的儿童推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布套和安全带可相对椅架拆分的儿童餐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布套和安全带可相对座位本体拆分的座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的推把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座兜架、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兜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兜架上,所述的至少部分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兜架上的座兜架卡扣相连接;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兜架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兜架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兜架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所述的各个相对应的座兜架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兜架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兜架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兜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座兜架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兜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儿童餐椅,包括椅架、设置于所述的椅架上的座椅、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椅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椅上,所述的至少部分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椅上的座椅卡扣相连接;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椅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椅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椅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所述的各个相对应的座椅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椅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椅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椅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座椅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椅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位,包括座位本体、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位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本体上,所述的至少部分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本体上的座位本体卡扣相连接;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位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所述的各个相对应的座位本体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位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婴儿的两腿穿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婴儿兜,包括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婴儿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婴儿兜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座位,其柔性布套和安全带能够自座位本体上拆离,拆出的柔性布套和安全带能够组合成婴儿兜供儿童乘坐。当需要抱出儿童时,家长能够将载有儿童的婴儿兜绑缚在身上,不仅保证了儿童的乘坐体验,而且提高了儿童的安全系数。上述的座位能够应用于儿童推车、儿童餐椅等可供儿童乘坐的儿童用品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座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全带和柔性布套均与座位本体处于连接状态;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座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全带与座位本体处于连接状态,柔性布套与座位本体处于分离状态;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座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全带和柔性布套均与座位本体处于分离状态;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中形成的婴儿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中的座位本体卡扣、座兜架卡扣、座椅卡扣和布套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头与插座处于锁定状态;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中的座位本体卡扣、座兜架卡扣、座椅卡扣和布套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头与插座处于解锁状态;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儿童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的儿童餐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位本体;2、柔性布套;3、安全带;31、左肩带;32、右肩带;33、护胯带;4、座位本体卡扣;5、布套卡扣;6、左上按扣;7、右上按扣;8、左下按扣;9、右下按扣;10、左开孔;11、右开孔;
a、插头;b、插座;c、锁定件;c1、锁扣;c2、锁槽;
100、车架;101、前轮组件;102、后轮组件;103、推把杆;104、座兜架;
200、椅架;201、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3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座位,该座位可应用于儿童推车、儿童餐椅等可供儿童乘坐的儿童用品中,其包括座位本体1、柔性布套2、安全带3。
该座位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柔性布套2设置于座位本体1上,至少部分安全带3穿过柔性布套2后与设置于座位本体1上的座位本体卡扣4相连接。通过该座位本体卡扣4将柔性布套2连接在座位本体1上,并通过该部分安全带3对柔性布套2进行限位,防止其相对座位本体1移动。该座位在使用时,将儿童放置于座位本体1上,使儿童坐在柔性布套2中,通过安全带3将儿童束缚在座位本体1中。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3的上端部穿过柔性布套2与座位本体1连接,安全带3的下端部直接与座位本体1连接。
如图4所示,柔性布套2上设置有布套卡扣5,使上述的座位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穿过柔性布套2的那部分安全带3与座位本体卡扣4处于相分离状态,柔性布套2也与座位本体1相分离,部分安全带3与柔性布套2通过布套卡扣5相连接。
与座位本体1相分离的安全带3能够与柔性布套2组合成婴儿兜供儿童乘坐。当需要抱出儿童时,家长能够将载有儿童的婴儿兜绑缚在身上,不仅保证了儿童的乘坐体验,而且提高了儿童的安全系数。
如图2-3所示,其中示出了座位本体1自第一工作状态向着第二工作状态转换的示意图。具体地,首先将安全带3的上端通过上方的座位本体卡扣4与座位本体1分离,从座位本体1上取下柔性布套2,再将安全带3的下端通过下方的座位本体卡扣4与座位本体1分离,最后将安全带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柔性布套2通过布套卡扣5相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3包括左肩带31、右肩带32和护胯带33。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左肩带31上端、右肩带32上端穿过柔性布套2后分别与各个相对应的座位本体卡扣4相连接,左肩带31下端、右肩带32下端分别直接与各个相对应的座位本体卡扣4相连接,护胯带33的一端部与座位本体1相连接。
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左肩带31两端、右肩带32两端与座位本体卡扣4都处于相分离状态,左肩带31两端、右肩带32两端分别与柔性布套2通过布套卡扣5相连接,护胯带33的一端部继续与座位本体1相连接。
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安全带3与柔性布套2可通过两种方式连接。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左肩带31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柔性布套2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5相连接,右肩带32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柔性布套2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5相连接。
结合图4所示,其中另一种连接方式为:左肩带31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柔性布套2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5相连接,右肩带32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柔性布套2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5相连接,使得左肩带31和右肩带32相交叉设置。
如图5-6所示,座位本体卡扣4或布套卡扣5均包括插头a、与插头a相配合的插座b以及插头a插入插座b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插头a和插座b的锁定件c。
在座位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在左肩带31的一端部和座位本体1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左肩带31的另一端部和座位本体1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右肩带32的一端部和座位本体1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右肩带32的另一端部和座位本体1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
在座位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左肩带31的一端部和柔性布套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左肩带31的另一端部和柔性布套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右肩带32的一端部和柔性布套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在右肩带32的另一端部和柔性布套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头a,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插座b。
在本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5-6所示,锁定件c包括分别设于插头a前端两外侧的两个锁扣c1、设于插座b中部两侧的用于与两个锁扣c1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锁槽c2,其中锁扣c1具有弹性。
插头a与插座b连接时,将两个锁扣c1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并插入插座b中,随后将插头a向着插座b内推动,两个锁扣c1向前移动并到达锁槽c2处,随后两个锁扣c1在弹性作用下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复位并分别对应的嵌入两个锁槽c2中,实现插头a与插座b的锁定;插头a与插座b分离时,将两个锁扣c1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使两个锁扣c1分别脱离对应的锁槽c2,实现插头a与插座b的解锁,随后将插头a向着插座b外拉动,使插头a脱离插座b即可。
如图4所示,柔性布套2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6和右上按扣7,柔性布套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8和右下按扣9。
如此一来,柔性布套2便具有了与座位本体1配合使用的躺姿使用状态和单独使用的坐姿使用状态。在躺姿使用状态下,柔性布套2连接于座位本体1上,此时左上按扣6和左下按扣8相分离,右上按扣7和右下按扣9相分离,便于柔性布套2跟随座位本体1靠背的转动而调整展开角度。在坐姿使用状态下,柔性布套2与座位本体1相分离,或者柔性布套2连接于座位本体1上,此时左上按扣6和左下按扣8相扣接,右上按扣7和右下按扣9相扣接,使得柔性布套2下部的上表面与柔性布套2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柔性布套2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可供儿童乘坐。
进一步地,在柔性布套2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时,座位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2上开有左开孔10和右开孔11,左开孔10和右开孔11用于婴儿的两腿穿过,进一步提升了婴儿的乘坐舒适度。
实施例2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兜。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布套2和安全带3不再与座位本体1连接,两者直接组合成婴儿兜并单独使用。家长在环抱婴儿时,能够将载有儿童的婴儿兜绑缚在身上,不仅保证了儿童的乘坐体验,而且提高了儿童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3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座位具体应用于儿童推车上。该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00、设置于车架100前部下方的前轮组件101、设置于车架100后部下方的后轮组件102、设置于车架100后部的推把杆103、设置于车架100上的座兜架104、柔性布套2、安全带3。
其中,本例的座兜架104即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座位本体1,柔性布套2和安全带3可连接于座兜架104上使用,也可自座兜架104上拆离并组合成婴儿兜使用。
实施例4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餐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座位具体应用于儿童餐椅上。该儿童餐椅包括椅架200、设置于所述的椅架200上的座椅201、柔性布套2、安全带3。
其中,本例的座椅201即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座位本体1,柔性布套2和安全带3可连接于座椅201上使用,也可自座椅201上拆离并组合成婴儿兜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的推把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座兜架、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兜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兜架上,至少部分所述的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兜架上的座兜架卡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兜架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兜架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兜架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各个相对应的所述的座兜架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兜架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兜架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兜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兜架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兜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9.一种儿童餐椅,包括椅架、设置于所述的椅架上的座椅、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椅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椅上,至少部分所述的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椅上的座椅卡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椅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椅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椅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各个相对应的所述的座椅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椅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椅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椅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椅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17.一种座位,包括座位本体、柔性布套、安全带;所述的座位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柔性布套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本体上,至少部分所述的安全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与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本体上的座位本体卡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座位还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穿过柔性布套的那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柔性布套也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分离,所述的部分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和护胯带,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穿过所述的柔性布套后分别与各个相对应的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与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都处于相分离状态,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护胯带的一端部继续与所述的座位本体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本体卡扣或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在所述的座位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在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具有躺姿使用状态和坐姿使用状态,在所述的躺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分离,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分离;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座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柔性布套处于坐姿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座位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婴儿的两腿穿过。
25.一种婴儿兜,包括柔性布套、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设置有布套卡扣,所述的安全带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包括左肩带、右肩带,所述的左肩带、右肩带分别与所述的柔性布套通过布套卡扣相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套卡扣包括插头、与所述的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以及所述的插头插入所述的插座后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插头和插座的锁定件;所述的左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左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在所述的右肩带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的柔性布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头,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的插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左侧上方和背面右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所述的右肩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分布于所述的柔性布套背面右侧上方和背面左侧下方的两个布套卡扣相连接,使得所述的左肩带和所述的右肩带相交叉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按扣和右上按扣,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按扣和右下按扣;所述的左上按扣和所述的左下按扣相扣接,所述的右上按扣和所述的右下按扣相扣接,使得所述的柔性布套下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柔性布套上部的前表面构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的柔性布套的下部上表面构成婴儿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婴儿兜的左右两侧的柔性布套上开有左开孔和右开孔,所述的左开孔和右开孔用于供婴儿的两腿穿过。
CN202221692037.1U 2022-06-30 2022-06-30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Active CN217892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037.1U CN217892968U (zh) 2022-06-30 2022-06-30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037.1U CN217892968U (zh) 2022-06-30 2022-06-30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2968U true CN217892968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2037.1U Active CN217892968U (zh) 2022-06-30 2022-06-30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2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59635C (en) A baby carrier
US10433656B2 (en) Baby carrier
US9357852B2 (en) Infant carrier with expandable seat
US7878587B1 (en) Seat liner for a child's seat
US5505519A (en) Leg rest attachments for child car seats
CN111904214B (zh) 抱婴背带
HU228088B1 (en) Baby harness
US10631664B2 (en) Two-piece baby carrier
US20090302075A1 (en) Child carriers
WO2015003227A1 (en) A combination of child carrier and stroller
US20130305450A1 (en) Multi-purpose blanket and arm pad
JP2014176493A (ja) 子守帯
CN109552394B (zh) 婴儿车
CN217892968U (zh) 婴儿兜、座位、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N212521340U (zh) 一种带婴儿坐垫的背包
CN112278056A (zh) 一种儿童用品的座位组件及儿童用品
JP4159164B2 (ja) 乳幼児用マット
CN213262057U (zh) 儿童安全座椅
KR102040554B1 (ko) 유아용 안전시트의 버클
KR101295873B1 (ko) 유아 수면용 유모차
CN106108320A (zh) 一种可乘坐的多功能行李箱
US20120272926A1 (en) Shopping cart and walking harness
CN219069840U (zh) 儿童背椅外挂机构
CN21642452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8530672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