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0827U - 一种智能手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0827U
CN217880827U CN202123430221.7U CN202123430221U CN217880827U CN 217880827 U CN217880827 U CN 217880827U CN 202123430221 U CN202123430221 U CN 202123430221U CN 217880827 U CN217880827 U CN 217880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olin
circuit board
intelligent
fix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02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s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s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s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s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02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082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375 priority patent/WO2022194046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0796.3A priority patent/CN114902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0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0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琴,所述智能手琴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发声模块、多个音阶按键、控制模块和配重元件,所述音阶按键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所述壳体时操作,且所述音阶按键用于被操作时触发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与发声模块和多个所述音阶按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相应的音阶音;所述配重元件用于防止所述智能手琴翻倒或控制所述智能手琴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较好地避免了智能手琴因容易滚落而造成损坏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智能手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多个音阶按键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也提高了智能手琴的便利性和锻炼针对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手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键盘类电子乐器,体积较大、较为笨重,不便于随身携带。
一种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的智能手琴,其包括多个音阶按键,使用者可单手握持智能手琴,并通过手指按压多个音阶按键进行音乐演奏。然而,智能手琴产品大多以椭球形为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放在桌面上容易滚落,从而造成产品的损害,此外,产品的外观亦受限于此缺乏创意。因此,如何让产品在使用后可以避免滚动而跌落,并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对于产生的使用体验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滚落且兼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智能手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琴,所述智能手琴包括:
壳体;
发声模块,设于所述壳体;
多个音阶按键,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音阶按键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所述壳体时操作,且所述音阶按键用于被操作时触发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发声模块和多个所述音阶按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相应的音阶音;
配重元件,设于所述壳体,用于防止所述智能手琴翻倒或控制所述智能手琴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琴通过增加配重元件,使所述智能手琴实现不倒翁的形态,很好地避免了智能手琴因容易滚落而造成损坏的问题同时所述智能手琴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也增加了智能手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多个所述音阶按键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也提高了智能手琴的便利性和锻炼针对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收纳腔,所述发声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配重元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部,多个所述音阶按键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式依次设置;多个所述音阶按键包括第一按键和多个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表面,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发声孔,所述发声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内侧且对应所述发声孔。
可以理解,所述发声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配重元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可以对三者起到一个很好地保护作用,避免智能手琴元件的损坏,其次,多个所述音阶按键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式依次设置,便于所述用户单手操作,同时,用户手持智能手琴时并不会接触第二端,故而所述发声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能够避免用户手持智能手琴时堵塞发声孔,进而保证发声模块具有较好的发声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或球形型,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环设于所述发声模块外围、或者所述配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按键外围。可以理解,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或棱柱状设置时会存在棱边,当用户握住壳体时,手掌的与棱边接触的部分与棱边的相互作用力大,容易造成手掌疲劳和损伤。而壳体呈椭球型或球形型时,壳体表面形状比较圆滑,能避免上述问题,极大方便用户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椭球型的长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按键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表面,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连接部围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配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中;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配重元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电池用于与所述配重元件共同起到配重调节的作用;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外围,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围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包括朝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弧形表面;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形状适配并对应装设配合的第二弧形表面或者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装设配合的平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还设置凸起部,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缺口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缺口部中;所述配重元件用于沿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电池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所述凸起部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缺口部中;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电池靠近所述配重元件的表面。可以理解,所述配重元件及所述电池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及所述第二收纳空间内,便于所述智能手琴的装配及后期维修,同时有利于智能手琴整体装置的集成性及小型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别夹持在所述配重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开口;所述配重元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滑块用于滑动收纳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第三部分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夹持在所述电池的两侧。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设定,可以更好的将配重元件及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避免智能手琴滚动时滑落,影响其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收纳腔中靠近多个所述音阶按键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一按键部被操作时触产生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侧边;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且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电池一侧的第二侧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键,多个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收纳腔中靠近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触发部,所述控制按键被操作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智能手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按键安装孔,多个所述音阶按键和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按键安装孔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的第三触发部;所述智能手琴包括第五固定部,所述第五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的内表面,所述第五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五固定部具有滑槽,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五固定部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五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截面为U型,且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设置且板面平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分开设置更便利于人体握持,排布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使得用户使用时更加舒适,能够减少用户手指疲劳使得用户在锻炼时动作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智能手琴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智能手琴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智能手琴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智能手琴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变更实施例的智能手琴的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种变更实施例的智能手琴的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智能手琴的爆炸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智能手琴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所示智能手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5所示,所述智能手琴100包括壳体10;设于所述壳体10的发声模块11、多个音阶按键12、控制模块13和配重元件15,所述音阶按键12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所述壳体10时操作,且所述音阶按键12用于被操作时触发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3与发声模块11和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声模块11发出相应的音阶音;所述配重元件15用于防止所述智能手琴100翻倒或控制所述智能手琴100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琴100通过增加配重元件15,使所述智能手琴100实现不倒翁的形态,很好地避免了智能手琴100因容易滚落而造成损坏的问题,同时所述智能手琴100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也增加了智能手琴100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也提高了智能手琴100的便利性和锻炼针对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具有收纳腔101,所述发声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3和/或所述配重元件15位于所述收纳腔101中;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端102、与所述第一端10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03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02和所述第二端103之间的连接部104,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沿所述第一端102至所述第二端103的方式依次设置;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包括第一按键121和多个第二按键122,所述第一按键12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02的表面,所述第二端103设置有发声孔16,所述发声模块1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102的内侧且对应所述发声孔16。
可以理解,所述发声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3和/或所述配重元件15位于所述收纳腔101中,可以对三者起到一个很好地保护作用,避免智能手琴100元件的损坏,其次,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沿所述第一端102至所述第二端103的方式依次设置,便于所述用户单手操作,同时,用户手持智能手琴时并不会接触第二端103,故而所述发声孔16设置于所述第二端103,能够避免用户手持智能手琴时堵塞发声孔16,进而保证发声模块11具有较好的发声效果。其中,所述发声模块11可以为扬声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或球形型,所述配重元件15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02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按键外围。如图6及图7所示,在另两种变更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元件15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所述配重元件15设置于所述第二端103且环设于所述发声模块11外围。可以理解,所述壳体10呈圆柱状或棱柱状设置时会存在棱边,当用户握住壳体10时,手掌的与棱边接触的部分与棱边的相互作用力大,容易造成手掌疲劳和损伤。而壳体10呈椭球型或球形型时,壳体10表面形状比较圆滑,能避免上述问题,极大方便用户使用。同时所述配重元件15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102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按键121外围、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或所述第二端103且环设于所述发声模块11外围,三个位置的选择为智能手琴的生产增加了不同的选择,进一步增加了智能手琴的趣味性和可观赏性。
具体地,所述壳体10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所述第一端102与所述第二端103沿所述椭球型的长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4一侧的表面,所述配重元件15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4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相邻一侧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7,所述第一固定部17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04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17用于与所述连接部104围成第一收纳空间1041,所述配重元件15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041中;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电池18,所述电池18设置于所述配重元件15远离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电池18用于与所述配重元件15共同起到配重调节的作用;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9,所述第二固定部19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04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19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7外围,所述第二固定部19用于与所述连接部104、所述第一固定部17围成第二收纳空间1042,所述电池18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1042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包括朝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弧形表面1043;所述配重元件15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1043形状适配并对应装设配合的第二弧形表面151,如图8所示,在另一种变更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元件15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1043装设配合的平面152。
所述第一弧形表面1043还设置凸起部1044,所述配重元件15包括与所述凸起部1044对应的缺口部153,所述凸起部1044位于所述缺口部153中;所述配重元件15用于沿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041;所述电池18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1042;所述凸起部1044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缺口部153中;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第三固定部20,所述第三固定部2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7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9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电池18靠近所述配重元件15的表面。
可以理解,所述配重元件15及所述电池18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041及所述第二收纳空间1042内,便于所述智能手琴100的装配及后期维修,同时有利于智能手琴100整体装置的集成性及小型性。
如图9及10所示,在另一种变更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17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171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71的第二部分172,所述第二部分172与所述连接部104分别夹持在所述配重元件15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17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17之间形成开口173;所述配重元件15远离所述连接部104的表面形成滑块154,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开口173中,所述滑块154用于滑动收纳在所述开口173中。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17的设定,可以更好的将配重元件15及所述电池18固定在所述壳体10内,避免智能手琴100滚动时滑落,影响其使用。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部19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的第三部分191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三部分191的第四部分192,所述第四部分19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7分别夹持在所述电池18的两侧,以将所述电池18稳靠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第一电路板131,所述第一电路板131位于所述收纳腔101中靠近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一按键部1221和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1上的第一触发部1222,所述第一按键部1221被操作时触产生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二固定部19远离所述电池18的一侧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131的第一侧边;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第四固定部21,所述第四固定部21连接所述连接部104的内表面且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131远离所述电池18一侧的第二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3还包括第二电路板132,所述第二电路板13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131;所述智能手琴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键22,多个所述控制按键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122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位于所述收纳腔101中靠近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22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22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二按键部221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上的第二触发部222,所述控制按键22被操作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3依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智能手琴10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包括多个按键安装孔105,多个所述音阶按键12和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22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按键安装孔105中;所述控制模块13还包括第三电路板133,所述第三电路板13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131,所述第一按键121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三按键部1211和设于所述第三电路板133上的第三触发部1212;所述智能手琴100包括第五固定部23,所述第五固定部23连接在所述第一端102的内表面,所述第五固定部23固定所述第三电路板133;所述第五固定部23具有滑槽231,所述第三电路板133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滑槽231中;所述第五固定部23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五固定部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23包括连接件232和连接所述连接件232的夹持部233,所述夹持部233的截面为U型,且两个所述夹持部233分别夹持所述第三电路板133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路板1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32相对设置且板面平行,所述第三电路板133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32平行。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按键121和所述第二按键122分开设置更便利于人体握持,排布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使得用户使用时更加舒适,能够减少用户手指疲劳使得用户在锻炼时动作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琴包括:
壳体;
发声模块,设于所述壳体;
多个音阶按键,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音阶按键用于供用户单手握持所述壳体时操作,且所述音阶按键用于被操作时触发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发声模块和多个所述音阶按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声模块发出相应的音阶音;
配重元件,设于所述壳体,用于防止所述智能手琴翻倒或控制所述智能手琴在预设平面的预设范围内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收纳腔,所述发声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配重元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部,多个所述音阶按键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式依次设置;多个所述音阶按键包括第一按键和多个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表面,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发声孔,所述发声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内侧且对应所述发声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或球形型,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环设于所述发声模块外围、或者所述配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按键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呈椭球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椭球型的长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按键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表面,所述配重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连接部围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配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中;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配重元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电池用于与所述配重元件共同起到配重调节的作用;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邻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外围,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围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包括朝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弧形表面;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形状适配并对应装设配合的第二弧形表面或者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装设配合的平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还设置凸起部,所述配重元件包括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缺口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缺口部中;所述配重元件用于沿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电池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第二收纳空间;所述凸起部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缺口部中;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电池靠近所述配重元件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别夹持在所述配重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开口;所述配重元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滑块用于滑动收纳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第三部分和弯折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夹持在所述电池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收纳腔中靠近所述多个音阶按键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一按键部被操作时触产生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侧边;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且抵持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电池一侧的第二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智能手琴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键,多个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与多个所述第二按键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收纳腔中靠近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触发部,所述控制按键被操作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智能手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按键安装孔,多个所述音阶按键和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按键安装孔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按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按键部和设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的第三触发部;所述智能手琴包括第五固定部,所述第五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的内表面,所述第五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五固定部具有滑槽,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收纳在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五固定部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五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截面为U型,且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设置且板面平行,所述第三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
CN202123430221.7U 2021-03-18 2021-12-31 一种智能手琴 Active CN217880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0221.7U CN21788082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智能手琴
PCT/CN2022/080375 WO2022194046A1 (zh) 2021-03-18 2022-03-11 智能手琴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80000796.3A CN114902326A (zh) 2021-03-18 2022-03-11 智能手琴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0221.7U CN21788082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智能手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0827U true CN217880827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4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0221.7U Active CN217880827U (zh) 2021-03-18 2021-12-31 一种智能手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0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88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218954B2 (en) Fragrant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205447A1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replaceable modules
US20130028457A1 (en) Portable speaker
US8331107B2 (en) Key button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6226501B1 (en) Radiotelephone having a primary keypad and a movable flip cover that contains a secondary keypad
JP2012226679A (ja) 電子機器
CN217880827U (zh) 一种智能手琴
CN210131324U (zh) 康复电子手琴
CN107016982B (zh) 一种单手琴
KR100830079B1 (ko) 휴대 기기의 거치대 겸용 터치 펜
US7899503B2 (en) Mobile phone with rotat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CN217640153U (zh) 一种竞技游戏用枪形鼠标操作工具
CN112166401A (zh) 输入装置和包括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
JP3755380B2 (ja) 通信装置
WO2019089744A1 (en) Microphone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s
CN217133993U (zh) 智能手琴
CN210804504U (zh) 带节奏念佛计数装置
CN214225881U (zh) 一种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鼠标
CN215868604U (zh) 一种吉他调音夹
CN215342368U (zh) 一种智能语音墙面开关
CN210225519U (zh) 带收纳手机壳
CN220474520U (zh) 按键装置以及游戏掌机
KR100374356B1 (ko) 게임용 단말기
KR200214946Y1 (ko) 신호입력버튼부가 외부로 인출되는 휴대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