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4650U -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4650U
CN217864650U CN202222175030.9U CN202222175030U CN217864650U CN 217864650 U CN217864650 U CN 217864650U CN 202222175030 U CN202222175030 U CN 202222175030U CN 217864650 U CN217864650 U CN 217864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bag
adjusting
life buoy
band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50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云
缪晓萍
缪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yi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yi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yi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yi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50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4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4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4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包括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带,所述第一气囊的上侧设置有穿戴结构,所述穿戴结构包括肩带,所述肩带的下侧设置设置有第一调节带,所述肩带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带,所述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与肩带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套环,通过在该双气囊救生圈上设置肩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第一套环、调节扣、弹力带、弹簧锁扣、固定带和第二套环,第一调节带下端的弹簧锁扣与第二套环扣接,使得穿戴结构与第一气囊连接,使得军人在穿戴第一气囊时双手无需托住第一气囊,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气囊滑落,便于军人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背景技术
军用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
现有军用救生圈在使用过程中,救生圈不完全与军人的身体贴合,使得军人在穿戴救生圈移动使,需要双手托住救生圈,导致军人移动较为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对上述问题作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包括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带,所述第一气囊的上侧设置有穿戴结构,所述穿戴结构包括肩带,所述肩带的下侧设置设置有第一调节带,所述肩带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带,所述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与肩带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调节带和第一调节带上均安装有调节扣,所述肩带的外侧连接有弹力带,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下端连接有弹簧锁扣,所述第一气囊的内侧外表面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套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环形连接带与第一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与第一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套环与固定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所述弹簧锁扣与第二套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扣接,所述弹簧锁扣和第二套环的数量均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套环与肩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所述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与第一套环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带的数量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所述第二调节带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扣与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所述弹力带与肩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该双气囊救生圈上设置肩带、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第一套环、调节扣、弹力带、弹簧锁扣、固定带和第二套环,军人将穿戴结构和第一气囊均穿戴在身后,将第一调节带下端的弹簧锁扣与第二套环扣接,使得穿戴结构与第一气囊连接,使得军人在穿戴第一气囊时双手无需托住第一气囊,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气囊滑落,便于军人移动,并且对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的长度可通过调节扣进行调节,使得肩带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与军人贴合,方便不同体型的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救生圈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戴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救生圈与泡沫塑料救生圈的横剖示意图。
图中:1、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环形连接带;4、穿戴结构;401、肩带;402、第一调节带;403、第二调节带;404、第一套环;405、调节扣;406、弹力带;5、弹簧锁扣;6、固定带;7、第二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上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包括第一气囊1,第一气囊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2与第一气囊1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带3,第一气囊1的上侧设置有穿戴结构4,穿戴结构4包括肩带401,肩带401的下侧设置设置有第一调节带402,肩带4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带403,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与肩带40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套环404,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一调节带402上均安装有调节扣405,肩带401的外侧连接有弹力带406;第一套环404与肩带4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与第一套环404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第一套环404便于连接肩带401、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二调节带403;第一调节带402的数量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第二调节带403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排布,第二调节带403能够防止肩带401从肩头滑落;调节扣405与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弹力带406与肩带4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军人首先将穿戴机构穿在上身,通过调节扣405对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二调节带403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肩带401、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二调节带403与军人贴合,方便不同体型的人使用,之后军人穿戴第一气囊1,将弹簧锁扣5与第二套环7扣接,使得穿戴结构4与第一气囊1连接,使得军人在穿戴第一气囊1时双手无需托住第一气囊1,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气囊1滑落,便于军人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第一调节带402的下端连接有弹簧锁扣5,第一气囊1的内侧外表面连接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套环7;第二气囊2通过环形连接带3与第一气囊1固定连接,固定带6与第一气囊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固定带6便于连接第一气囊1和第二套环7;第二套环7与固定带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弹簧锁扣5与第二套环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扣接,弹簧锁扣5和第二套环7的数量均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弹簧锁扣5便于与第二套环7扣接;第一气囊1内通过环形连接带3连接有第二气囊2,首先对第二气囊2充气后在对第一气囊1进行充气,有利于在第一气囊1破损时,第二气囊2任有作用,提高军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该双气囊救生圈时,军人首先将穿戴机构穿在上身,在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与第一套环404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调节扣405与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扣405对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二调节带403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肩带401、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二调节带403与军人贴合,方便不同体型的人使用,之后军人穿戴第一气囊1,在弹簧锁扣5与第二套环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扣接的条件下,将弹簧锁扣5与第二套环7扣接,使得穿戴结构4与第一气囊1连接,使得军人在穿戴第一气囊1时双手无需托住第一气囊1,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气囊1滑落,便于军人移动,第一气囊1内通过环形连接带3连接有第二气囊2,首先对第二气囊2充气后在对第一气囊1进行充气,有利于在第一气囊1破损时,第二气囊2任有作用,提高军人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上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包括第一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囊(2),所述第二气囊(2)与第一气囊(1)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带(3),所述第一气囊(1)的上侧设置有穿戴结构(4),所述穿戴结构(4)包括肩带(401),所述肩带(401)的下侧设置设置有第一调节带(402),所述肩带(4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带(403),所述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与肩带(40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套环(404),所述第一调节带(402)和第一调节带(402)上均安装有调节扣(405),所述肩带(401)的外侧连接有弹力带(406),所述第一调节带(402)的下端连接有弹簧锁扣(5),所述第一气囊(1)的内侧外表面连接有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套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2)通过环形连接带(3)与第一气囊(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6)与第一气囊(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7)与固定带(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所述弹簧锁扣(5)与第二套环(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扣接,所述弹簧锁扣(5)和第二套环(7)的数量均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404)与肩带(4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所述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与第一套环(404)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带(402)的数量为四组,且呈两两对称排布,所述第二调节带(403)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扣(405)与第一调节带(402)、第二调节带(403)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所述弹力带(406)与肩带(4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缝合。
CN202222175030.9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Active CN217864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5030.9U CN217864650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5030.9U CN217864650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4650U true CN217864650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5030.9U Active CN217864650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4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90115A (en) Buoyancy compensator with expandable cummerbund and auxiliary harness
US2784426A (en) Life-saving flotation device
US9789940B2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CN107404992A (zh) 用于携带物体的装置
CN207875945U (zh) 单一大小适合众人的个人漂浮装置
US6478510B1 (en) Dive vest
US2829386A (en) Combined life preserver and cushion
US10092794B2 (en) Buoyancy assistance kit
US3956786A (en) Life preserver vest
US3002203A (en) Inflatable life preserver
CN217864650U (zh) 一种双气囊军用救生圈
US4038713A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EP1457418B1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CN211323120U (zh) 一种可拆分式多功能羽绒服
CN207433813U (zh) 具有水上漂浮功能的救生伞背带
US20180346080A1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US6881011B1 (en) Buoyancy compensator, utility backpack, transport harness or like garment with adjustable one size component for use by a wide range of individuals
WO2020003455A1 (ja) 背負い鞄用救命胴体及び背負い鞄用救命胴体の使用方法
CN220326881U (zh) 一种防溺水快脱式浮力背心
CN207927819U (zh) 一种多功能的儿童简易泳衣
CN212185913U (zh) 一种儿童防走失腰带
CN218338923U (zh) 水上游玩浮具
CN216783814U (zh) 一种快速充气救生衣
CN219361300U (zh) 一种y型救生气囊
US1201556A (en) Life-saving s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