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830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8307U
CN217848307U CN202222200760.XU CN202222200760U CN217848307U CN 217848307 U CN217848307 U CN 217848307U CN 202222200760 U CN202222200760 U CN 202222200760U CN 217848307 U CN217848307 U CN 217848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ng part
hous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07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海兵
陈奕伟
邹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07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8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8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8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的内壁;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本公开的方案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天线组装问题,组装程序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达到了更优的工艺和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天线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领域。天线是能够有效地将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特定方向或者有效地接收来自空间中特定方向的电磁波的设备。
目前相关的天线组装结构方案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形式,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形式,钢片形式等。
但是这些天线设计方案均工艺复杂,且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
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
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的内壁;
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
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金属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弯折角,弯折角适配于壳体的两个相邻侧壁之间的边界;和/或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壳体的底壁平行或近似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金属件装配于第一凹槽内的形变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接近或等于90度,在弹性金属件处于自然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大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导电元件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其中,导电元件用于固定壳体内设置的功能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部件为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导电元件压合设置于第二端上方;和/或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将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和导电元件一同固定于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点连接部和地点连接部连接于天线本体的相对两端;和/或馈点连接部和地点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定天线本体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点连接部的端部设置为平面,主板的馈电部包括金属弹片,馈点连接部的端部压合在金属弹片上;和/或馈点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止口配合部,止口配合部与壳体内设置的止口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金属件的宽度小于2mm;和/或第一凹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穿戴件,穿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综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的内壁;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本公开的方案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天线组装问题,组装程序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达到了更优的工艺和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将本公开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位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钢片在装配前后的形状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装配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装配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天线组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当理解,本公开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公开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天线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领域。天线是能够有效地将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特定方向或者有效地接收来自空间中特定方向的电磁波的设备。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天线组装结构方案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技术,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技术,钢片天线技术等,但是这些天线组装结构方案工艺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在钢片天线技术中,通过将薄钢片热熔或粘贴固定到壳体内部作为天线,但目前钢片天线组装方案存在钢片容易变形,热熔固定工艺复杂,背胶粘贴容易起翘等问题。
本公开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本公开采用具有回弹性能的金属材料作为天线材质,利用金属回弹性能和结构限位实现天线的组装定位。本公开适用于天线走线非直线,具有一定形状,便于实现回弹预紧。基于本公开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市场需求。
参考图1,图1所示为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设置有天线102以及主板10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提供的天线结构,下面参照图2和图3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天线102包括馈点连接部104、地点连接部105以及天线本体106。图3示出了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天线102通过馈点连接部104、地点连接部105以及天线本体106与电子设备壳体的适配从而沿电子设备壳体的内壁装配于电子设备中。该天线102可以布置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或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等,但本公开中不予限制电子设备的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6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107内,如图4所示。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107的内壁,如图3所示。
第一凹槽107为中间固定结构,使钢片天线卡在槽中,在壳体侧壁设置第一凹槽107实现天线内嵌。即在壳体内的两个方向上形成限位凹槽,通过天线钢片的回弹属性,实现天线在壳体内部的卡紧。
本公开中所述的弹性金属件可以是具有回弹性能或一定刚性的金属片,例如钢片,本公开中不予限制天线本体106的材质类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天线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凹槽的适配,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弹性金属件的宽度小于2mm;和/或第一凹槽107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所给出的数值范围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能够实现窄缝天线的安装从而节省电子设备的空间,因此任何较小尺寸的宽度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弯折角,如图2所示。弯折角适配于壳体101的两个相邻侧壁之间的边界,如图3所示。本公开中,第一凹槽107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底壁平行或呈一定角度,只要能够实现天线在壳体内壁凹槽内的卡紧,本公开不限制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7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01的底壁平行或近似平行,如图4所示。
具体地,当天线高度空间小于2mm时,FPC是无法粘贴的,LDS支架在小于2mm时容易出现组装断裂,为使天线组装可以实现窄缝位置的天线走线,如图4所示一种位置走线形式示意图,壳体内壁在如图4所示箭头所指的两个方向存在窄缝凹槽。当需要将天线安装在壳体侧壁的窄缝时,相关技术中FPC天线由于空间受限无法贴合组装,同时又因为造型限制无法实现模内钢片和LDS组装,本公开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凹槽,通过对天线的限位实现安装,满足电子设备狭小空间的天线组装需求。
弹性金属件装配于第一凹槽107内的形变状态下,即,弹性金属件在装配于第一凹槽107时处于非自然状态的形变受力状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接近或等于90度,通常取决于壳体侧壁凹槽107的角度。在弹性金属件处于自然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大于90度。
换言之,弹性金属件在装配于壳体内时弯折角为90度且处于压紧状态,弹性金属件未装配于壳体内时弯折角为大于90度且处于松弛状态,如图5中所示。
图6示出了天线与电子设备中主板的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馈点连接部104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106连接,馈点连接部104的第二端与主板103上的馈电部103a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地点连接部105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106连接,地点连接部105的第二端与主板103上的接地部103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地点连接部105的第二端通过导电元件109与主板103上的接地部连接,其中,导电元件109用于固定壳体101内设置的功能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部件为马达。导电元件109可以是符合当前电子设备规格的,具有导通作用的零件,例如马达钢片,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予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7设置在壳体101的侧壁上,壳体10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8,地点连接部104的第二端与第二凹槽108适配,导电元件109压合设置于第二端上方;和/或还包括:紧固件110,紧固件110将地点连接部105的第二端和导电元件109一同固定于壳体101上。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紧固件可以是螺钉,地点连接部105通过螺钉分别锁紧钢片天线和马达钢片接触面,螺钉锁紧马达钢片和主板实现天线地点和主板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具体如图7所示为一种天线装配细节结构示意图,图7中,设置在壳体底壁上的第二凹槽108与地点连接部105适配,实现钢片尾端的限位以防止天线掉出,同时作为支撑结构与导电元件压合。
在本实施例中,馈点连接部104和地点连接部105连接于天线本体106的相对两端;和/或馈点连接部104和地点连接部105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限位部(在图中未示出),限位部用于限定天线本体106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馈点连接部105、地点连接部106以及天线本体107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以一定的接合方式接合的组装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馈点连接部104的端部设置为平面,主板103的馈电部包括金属弹片,馈点连接部104的端部压合在金属弹片上;和/或馈点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止口配合部113,止口配合部113与壳体101内设置的止口112适配。
如图8中114所示,馈点连接部105设置有主板弹片压合平台114,主板弹片压合平台114用于将天线102与主板103压合。
止口112与壳体上的止口配合部113配合,壳体上的第二凹槽108布置于壳体的相邻的两个平面内,弹性金属件弯折为第一凹槽107的形状并卡紧于第一凹槽107内。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止口112,可以实现对钢片限位,防止钢片掉出,满足天线组装需求,同时将馈点连接部104的端部设置为平面,具体体现为图8所示的主板弹片压合平台114,从而保证钢片位置满足组装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穿戴件,穿戴件与壳体连接。
电子设备可以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件,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的环状连接部分。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天线评估的需求,设计钢片天线位置和形状。根据天线性能要求的天线位置,钢片天线需要在电子设备中,即整机下面位置设计馈点和地点位置,天线走线连接馈点和地点,形成“L”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一种示例,天线在装配到电子设备中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壳体外形,即沿着产品外形布置天线,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形状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其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需要调整钢片形状。为满足天线设计需求,钢片组装前的形状与钢片组装后的最终形状不能设计一样形状,需要对钢片进行反变形设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钢片天线工作状态呈L形90度角,钢片自然状态需要大于90度,以便利用钢片回弹性在放到壳子中时存在,利用钢片反弹力实现钢片天线在壳体中的预紧和组装到位。并且钢片材质需要采用回弹性能好的材质,如弹簧钢,通常是屈服强度非常高的低合金锰、中碳钢或高碳钢。这使弹簧钢制成的物体即使出现明显的挠曲或扭曲也能恢复其原始形状。可以满足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钢片天线在受压变形时,可以回弹到原始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的内壁;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天线组装问题,组装程序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达到了更优的工艺和性能要求。
具体的,将钢片组装到壳体中,如图9、图10、图11所示为一种天线钢片组装至壳体内的过程示意图。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片组装过程步骤如下:
(1)将钢片一端卡入限位结构,即止口112,如图9所示。
(2)按压钢片,即天线本体106,夹角小于90度,将天线本体106中段装入壳体侧壁的第一凹槽,如图10所示。
(3)将天线本体106推入壳体第一凹槽,并将地点连接部卡入壳体上的第二凹槽中,完成钢片天线组装,如图11所示。
上述钢片组装过程,不需要通过背胶,热熔柱对钢片进行固定,只依靠结构限位没有其他零件辅助限位天线。钢片本身的回弹性会让钢片紧贴槽内壁,壳体限位结构可以保证钢片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第一凹槽的内壁;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天线本体连接,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天线组装问题,组装程序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达到了更优的工艺和性能要求。
综上,本公开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组装简便,降低组装成本,不需要热熔,背胶,只靠钢片和结构限位实现组装定位,实际组装效率高于贴FPC和装LDS支架;
2、钢片天线物料成本远低于FPC、LDS、金属支架,加工工艺效率高、稳定性良好;
3、量产组装一致性优于目前FPC天线,不存在起翘不良,贴偏不良等工艺问题,组装后结构稳定高。
4、可以实现窄缝位置天线的走线。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天线以及主板,其中,
所述天线包括馈点连接部、地点连接部以及天线本体,
所述天线本体包括弯曲的弹性金属件,所述弹性金属件形状适配地内嵌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内,所述弹性金属件处于形变状态且紧贴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
所述馈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本体连接,所述馈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的馈电部连接,
所述地点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本体连接,所述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金属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弯折角,所述弯折角适配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邻侧壁之间的边界;和/或
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平行或近似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金属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形变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接近或等于90度,
在所述弹性金属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折角大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导电元件与所述主板上的接地部连接,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用于固定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功能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为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导电元件压合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上方;和/或
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地点连接部的第二端和所述导电元件一同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点连接部和所述地点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天线本体的相对两端;和/或
所述馈点连接部和所述地点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天线本体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点连接部的端部设置为平面,所述主板的馈电部包括金属弹片,所述馈点连接部的端部压合在所述金属弹片上;和/或
所述馈点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止口配合部,所述止口配合部与所述壳体内设置的止口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金属件的宽度小于2mm;和/或
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戴件,所述穿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CN202222200760.XU 2022-08-19 2022-08-19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848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0760.XU CN217848307U (zh) 2022-08-19 2022-08-1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0760.XU CN217848307U (zh) 2022-08-19 2022-08-1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8307U true CN21784830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0760.XU Active CN217848307U (zh) 2022-08-19 2022-08-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8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636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313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mbedded antenna
US2016012662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odule
CN211210044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11585072B (zh) 电子设备
US20070141870A1 (en) Adapter device with resilient conductive means
US20120320551A1 (en) Expansion structure
US7786950B2 (en) Loop antenna and loop antenna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30335276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ntenna structure
CN102834971B (zh) 天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277702B (zh) 电子设备
US82873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7848307U (zh) 电子设备
US11025758B2 (en) 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611571B (zh) 弹性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5297201B (zh) 一种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
US7646350B2 (en) Antenna structure
CN112018505B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US6940459B2 (en) Antenna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11355030B (zh) 移动终端
CN211879615U (zh) 天线组件和通信设备
CN213460129U (zh) 接地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07978882B (zh) 一种终端
CN212434860U (zh) 天线弹片、天线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7522220U (zh) 天线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