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3824U -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3824U
CN217843824U CN202221862985.5U CN202221862985U CN217843824U CN 217843824 U CN217843824 U CN 217843824U CN 202221862985 U CN202221862985 U CN 202221862985U CN 217843824 U CN217843824 U CN 217843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eam outlet
steam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29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昌平
刘文斌
殷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29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3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3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3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出汽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包括汇总管、出汽连管及若干出汽支管;出汽连管连通于汇总管顶部;出汽支管沿汇总管轴线对称布置于两侧,出汽支管一端与汇总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壳体与其中管组件的上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锅炉出汽管组结构中的蒸汽流速难以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出汽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余热锅炉大大地提高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的利用率,所以十分节能。
目前,锅炉中每排管组件仅引出一根出汽支管与汇总管连接,出汽支管竖直设置通入汇总管中,再通过汇总管上的出汽连管排出,这种连接方式,出汽支管中蒸汽直接通入汇总管中聚集,难以实现对经过汇总管的整体蒸汽流速进行控制,而且,由于支管的管径通常较大,导致管组件的上联管也只能相应的选择较大尺寸的钢管,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用于解决锅炉出汽管组结构中的蒸汽流速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应用于锅炉中,所述锅炉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其中的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包括:
汇总管;
出汽连管,连通于所述汇总管顶部;
若干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线对称布置于两侧,所述出汽支管一端与所述汇总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壳体与其中所述管组件的上联管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称设置在汇总管两侧的出汽支管将壳体内的蒸汽依次通过汇总管和出汽连管排出,通过分设两侧的出汽支管,使得出汽支管可以选用较小尺寸的钢管,节省材料,且出汽支管的该分布方式能够利于整个换热管组中蒸汽的流动,相较于以往一股脑将蒸汽通入汇总管,通过两侧的出汽支管将蒸汽从两个方向送入,使得气体送入更加均匀,方便了对蒸汽流速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出汽支管包括:
竖直段,其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弯折段,一端与所述竖直段上端圆滑连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与所述汇总管的两侧连通。
将出汽支管分为竖直段,顺利接受下方上涌的蒸汽,弯折段与竖直段圆滑连接后指向汇总管中心,相较于直连汇总管的支管,能够将蒸汽徐徐送入汇总管,蒸汽送入更加顺畅,减少对汇总管中蒸汽的冲击,方便蒸汽流速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膨胀节,所述出汽支管下端通过所述膨胀节与所述壳体连接。
通过膨胀节连接壳体与出汽支管,避免了热膨胀对整体管组的影响,防止热膨胀导致管组破裂导致整体停工。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汇总管两侧的所述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交替布置。
将两侧的出汽支管交替布置,而不是相对设置,使得两侧的出汽支管中经过的蒸汽进入汇总管时不会产生对冲,更加利于管组内蒸汽的流动。
进一步地,两侧所述出汽支管绕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的夹角为120°至150°之间。
将两侧的出汽支管的夹角设置为在该范围内,使得两侧出汽支管与出汽连管的分布形成绕汇总管轴心方向间隔布置,蒸汽从两侧方向上的出汽支管送入,避免了形成同一方向送入的蒸汽汇聚一起起不到控制流速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侧壁底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盖合有检修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2、汇总管;3、出汽连管;4、出汽支管;
5、竖直段;6、弯折段;
7、膨胀节;
8、检修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应用于锅炉中,所述锅炉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其中的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包括:汇总管、出汽连管及若干出汽支管,壳体中的管组件上连接有上联管,用于与出汽结构中的出汽支管连接。
出汽连管连通于所述汇总管顶部。
若干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线对称布置于两侧,所述出汽支管一端与所述汇总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壳体与其中所述管组件的上联管连接,壳体中每组管组件的上联管与两根对称设置的出汽支管连接。
通过对称设置在汇总管两侧的出汽支管将壳体内的蒸汽依次通过汇总管和出汽连管排出,通过分设两侧的出汽支管,使得出汽支管可以选用较小尺寸的钢管,节省材料,且出汽支管的该分布方式能够利于整个换热管组中蒸汽的流动,相较于以往一股脑将蒸汽通入汇总管,通过两侧的出汽支管将蒸汽从两个方向送入,使得气体送入更加均匀,方便了对蒸汽流速的控制。
其中,所述出汽支管包括:竖直段及弯折段。
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贯穿壳体后伸入其中与对应的管组件中的上联管连接。
弯折段一端与所述竖直段上端圆滑连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与所述汇总管的两侧连通。
将出汽支管分为竖直段,顺利接受下方上涌的蒸汽,弯折段与竖直段圆滑连接后指向汇总管中心,相较于直连汇总管的支管,能够将蒸汽徐徐送入汇总管,蒸汽送入更加顺畅,减少对汇总管中蒸汽的冲击,方便蒸汽流速控制。
其中,两侧所述出汽支管绕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的夹角为120°至150°之间,使得两侧的出汽支管呈八字形分布。
将两侧的出汽支管的夹角设置为在该范围内,使得两侧出汽支管与出汽连管的分布形成绕汇总管轴心方向间隔布置,蒸汽从两侧方向上的出汽支管送入,区别于以往的直接用竖直钢管直接通入汇总管,避免了形成同一方向送入的蒸汽汇聚一起起不到控制流速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膨胀节,所述出汽支管下端通过所述膨胀节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膨胀节连接壳体与出汽支管,避免了热膨胀对整体管组的影响,防止热膨胀导致管组破裂导致整体停工。
如图3所示,位于所述汇总管两侧的所述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交替布置。
将两侧的出汽支管交替布置,而不是相对设置,使得两侧的出汽支管中经过的蒸汽进入汇总管时不会产生对冲,更加利于管组内蒸汽的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壁底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盖合有检修盖,便于对壳体内管组的维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应用于锅炉中,所述锅炉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其中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包括:
汇总管;
出汽连管,连通于所述汇总管顶部;
若干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线对称布置于两侧,所述出汽支管一端与所述汇总管连通,另一端贯穿壳体与其中所述管组件的上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汽支管包括:
竖直段,其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弯折段,一端与所述竖直段上端圆滑连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与所述汇总管的两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节,所述出汽支管下端通过所述膨胀节与所述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汇总管两侧的所述出汽支管沿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出汽支管绕所述汇总管轴心线方向的夹角为120°至1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出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底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盖合有检修盖。
CN202221862985.5U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Active CN217843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2985.5U CN217843824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2985.5U CN217843824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3824U true CN217843824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2985.5U Active CN217843824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3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2386B (zh) 中高压单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
CN217843824U (zh) 一种换热管组出汽结构
CN212537809U (zh) 余热锅炉的多管排过热器
CN21185396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112097242A (zh) 余热锅炉的多管排过热器
WO2015001666A1 (ja) 廃熱ボイラ
CN110822402A (zh) 一种卧式燃气角管锅炉
CN217209297U (zh) 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
CN110207508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1611090U (zh) 一种余热锅炉过热器
CN214384384U (zh) 一种蒸汽发生设备的换热器
CN205137398U (zh) 合成气废热锅炉
CN112268270B (zh) 一种撬装式水管式低氮燃气蒸汽锅炉
CN209652244U (zh) 一种交叉式炼化设备结构
CN102042684A (zh) 自支撑式尾部对流受热面的结构
CN110926026A (zh) 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
CN218480594U (zh) 一种组装式燃气蒸汽锅炉及其供热系统
CN212538288U (zh) 一种冷凝锅炉
CN207455897U (zh) 炉胆上设置有球型封头的三回程卧式内燃锅炉
CN215808591U (zh) 新型立式板式省煤器
CN203629025U (zh) 水套炉
CN218993363U (zh) 一种立式蒸汽发生器
CN218846097U (zh) 一种一体式余热回收装置
CN210198167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换热装置
CN216591665U (zh) 一种耳朵弯的管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