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3148U -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3148U
CN217843148U CN202123121262.8U CN202123121262U CN217843148U CN 217843148 U CN217843148 U CN 217843148U CN 202123121262 U CN202123121262 U CN 202123121262U CN 217843148 U CN217843148 U CN 217843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wage
pipeline
medium
waterw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12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服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1212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3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3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3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其中排污结构可设置于水路系统中,该水路系统包括管路及阀门,其中,排污结构包括排污管道,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阻断状态时,水路系统中的介质与排污管道隔绝;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污管道及开关组件,当需要水路系统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开关组件控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水路系统中的杂质在介质的裹挟下排出,从而清理过程中不用关闭水路系统的总阀,维护方便,清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背景技术
在水路系统的末端或用水设备的进液段通过设置有用于过滤管路中杂质的过滤配件如阀门。其中阀门通常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内的过滤件,过滤件对流通介质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由于水质中含有一些物质、泥沙、生料带等小杂质的缘故,这些杂质会残留在过滤件中,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阀门以及内部水管的堵塞,或对后部用水设备上的排气阀、测温测压表等部件的损害,因此需要经常对水路系统中的杂质进行清理。
然而,传统方式中在需要对杂质进行清除前,需要关闭管路中总阀,而总闸通常设置在离阀门较远的地方,维护不便,清理效率低;而即使关闭总闸后,总闸和阀门之间的管路中还是会有水,故而拆卸或拆装阀门上的滤网进行排污时,管路内的水便会由安装过滤件处排出,易造成浪费或导致地面积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污结构,该排污结构可设置于水路系统中,其中水路系统包括管路及阀门,该排污结构包括
排污管道,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
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阻断状态时,水路系统中的介质与排污管道隔绝;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组件包括阀芯,当阀芯向远离所述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当阀芯向靠近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所述阀芯阻断排污管道和水路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道包括设于所述阀体上的阀座及设于阀座上的支管,所述阀座内具有供阀芯活动的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包括阀杆、设于所述阀杆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塞座及套设于所述阀座的阀瓣,所述阀座上设有与阀瓣配合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阀盖,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阀盖且与所述阀盖螺接,所述阀杆远离进液口一端还止转连接有阀帽。
进一步的,所述阀盖内设有活动腔,所述阀杆部分穿设于活动腔且阀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活动腔内壁抵接的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外壁上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齿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角式阀门,包括前述的排污结构,该角式阀门还包括:
阀体,具有供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道,且该阀体具有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
过滤件,设于所述阀体上,介质经过滤件过滤后进入出液通道;
所述排污管道设于所述阀体上,且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于开关组件控制下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阻断状态时,介质流经过滤件而介质中的杂质滞留在过滤件上;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滞留在过滤件上的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中间腔,且所述中间腔分别与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过滤件设为管状滤网结构,且该过滤件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过滤件一端与内腔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流道内壁上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中部具有可供介质流通的中心孔,所述过滤件进液端部分套设于所述凸台;和/或所述凸台外壁设为锥面,且该凸台的外径向远离阀座方向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污管道及开关组件,当需要水路系统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开关组件控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水路系统中的杂质在介质的裹挟下排出,从而清理过程中不用关闭水路系统的总阀,维护方便,清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的正视图。
图8为图7沿E-E剖开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头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三个第二连接头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另一阀体长度的立体图。
图12为图9另一阀体长度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0另一阀体长度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中第二接头设为活接接头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中F处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安装排污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参考图1-5,一种角式阀门,包括阀体10、过滤件20及排污结构;所述阀体10为不锈钢或者是黄铜材质的金属件,该阀体10内形成有可供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道11,所述介质流道11为一通腔,且该阀体具有进液通道111及出液通道 112;所述过滤件20设为管状滤网结构,且至少部分插入至介质流道11内,介质经过滤件20过滤后进入出液通道112;所述排污结构设于所述阀体10上,包括排污管道及开关组件;所述排污管道设于阀体上,该排污管道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 (即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之间不连通)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阻断状态时,介质流经过滤件而介质中的杂质滞留在滤网上;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滞留在过滤件上的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
参考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道包括阀座30及支管31;所述阀座30与阀体10螺接,且阀座30具有与介质流道11连通的内腔32;所述阀座30与阀体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1,提高密封效果;所述支管31设于设于阀座30上,且与内腔32连通,该支管31与阀座30一体成型,所述排污管道至少由内腔与支管配合形成,其中出液口位于支管上;所述开关组件设于阀座 30上,用于控制所述内腔32与介质流道11的连通;当需要对阀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开关组件控制内腔32与介质流道11连通,残留在过滤件20的杂质在介质的冲刷下进入内腔32,进而通过支管31排出;本实用新型清理过程中不用关闭管道的总阀,维护方便,清理效率高;且支管31上可连接外接管路,对由支管31排出的污水进行导流,不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且避免地面积水。
参考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同时经过内腔32的中心线及支管31 的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以支管31的中心线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投影与内腔32的中心线在第一基准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90°≤α≤130°;优选的,α=110°。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减少支管31与阀座30连接处对流通介质的阻力,使得进入内腔32的介质易从支管31导出,从而避免杂质在内腔32 内沉积。
参考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管31外壁上沿支管31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齿部311,该齿部311与支管31一体成型;通过设置齿部311,当支管 31外套接软管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以同时进过第二通道中心线及第一通道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三基准面,以经过支管的中心线与内腔的中心线的平面作为参考面,参考面与第三基准面之间具有夹角;优选的,参考面与第三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90°;通过限定支管的朝向,方便支管与外部管路的连接。
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管31上设有用于封堵出液口的堵盖34,避免排污阀开关组件未完全阻断内腔与介质流道的连通,造成滴漏问题,起到保险作用。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111和出液通道112之间设置有中间腔113,且所述中间腔113分别与进液通道111、出液通道112相互垂直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水阀可适用于多角度安装;其中过滤件20部分插入至中间腔113中,且所述过滤件20的外径小于中间腔113的内径,使得由过滤件 20整圆周方向流出的介质均可通过过滤件20与中间腔113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液通道112,避免杂质堵塞在与出液通道112相对应的过滤件20部分而堵住出液通道112,延长进水阀的维护周期。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20设为管状滤网结构,该过滤件20一端端至少部分插入至阀座30内且与内腔32连通;所述中间腔113 内壁上设置有凸台12,该凸台12中部具有可供介质流通的中心孔,所述过滤件 20进液端部分套设于所述凸台12;从进液通道111进入的介质经过凸台12后进入过滤件20,介质可由过滤件20的网眼中流出并进入出液通道112,而杂质被过滤件20阻挡在过滤件20中;并且凸台12与过滤件20配合提高过滤件20的稳定性,避免过滤件20在高压介质的冲击下移位而影响过滤效果。以经过过滤件中心线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以过滤件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至阀座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距离为L1,以出液通道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至阀座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距离为L2,其中L1>L2,保证介质经过过滤件20过滤后再进入出液通道112。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2外壁设为锥面,且该凸台 12的外径向远离阀座30方向逐渐增大,在过滤件20插入时对过滤件20进行导向,便于过滤件20对准套入凸台12。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112设有多个,且多个出液通道1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该进水阀可同时连接多根管路,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出液通道112,未利用的出液通道112采用堵头封闭,提高本实用新型进水阀的实用性。
参考图9、图10、图14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0的进液端设有第一连接头13,该第一连接头13设为外螺纹接头、内螺纹接头及活接接头的一种;所述阀体10的出液端设有第二连接头14,所述第二连接头14设为外螺纹接头、内螺纹接头及活接接头的一种;并且当阀体10上设置多个出液通道 112时,则对应的第二连接头14同样设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头14可采用外螺纹接头、内螺纹接头及活接接头进行组合使用。如图9所示,第二外接头设有2 个;如10图所示,第二外接头设有3个;其中活接接头包括套设于阀体10进液端或出液端的的外接头15,所述外接头15设有内螺纹,且朝向阀体10一端设有内挡环151;所述外接头15与阀体10出液端通过防脱结构配合,具体的,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出液端的环形卡槽152与设于所述环形卡槽152内的卡圈153,所述卡圈153与内挡环151配合对外接头15限位,使得外接头15不能脱离阀体10。在活接接头与外部管道连接时,转动外接头15使得外接头15 的内螺纹与外部管路螺接,此连接方式无需转动阀体10,便于在狭窄空间处安装。
参考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限位部33、阀盖51、阀芯及阀帽54;所述限位部33设于所述内腔32进液端内壁上,该限位部33由内腔32内壁向内腔32中心延伸形成,且限位部33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阀盖51与阀座30螺接,且阀盖与阀座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19,对阀盖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所述第三密封件19为橡胶圈或硅胶圈;当然,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阀盖与阀座30可设为一体结构;所述阀芯可沿所述内腔轴向相对活动设置于阀盖上,当阀芯向远离阀体方向移动时,内腔与介质流道连通;当阀芯向靠近阀体方向移动至与限位部相抵接时,所述阀芯阻断内腔和介质流道。采用以上形式的阀芯,阀芯远离阀体以使得内腔与介质流道完全连通,相较于诸如球阀、陶瓷阀芯等,杂质不会滞留于阀芯上,清理效果好。
参考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阀杆52、塞座521及阀瓣53;所述阀杆52与阀盖51螺接,所述阀杆52远离阀体10一端还止转连接有阀帽54;当转动阀帽54时,驱动阀杆52相对阀盖51 上下动作;所述塞座521形成于阀杆52靠近阀体10一端,且塞座521上套设有阀瓣53;当转动阀帽54时,阀杆52可推动阀瓣53至与限位部33相抵接,从而隔绝内腔32与介质流道11。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阀杆的移动可采用推拉方式,当阀杆移动到设定位置时,阀杆或阀帽同阀盖卡接以固定。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盖51内设置有活动腔511,所述阀杆 52部分穿设于活动腔511且阀杆52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521,且该限位槽521 内设有与活动腔511内壁抵接的第二密封件55,对阀杆52与阀盖51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防止介质渗漏。
参考图1、图9-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腔113所对应的阀体10部分的长度可设计成多种规格,从而具体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选型。
参考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0上直接连接有排污头61,其中过滤件20一端部分插入排污头61内,所述排污头61的出液端连接有塞头62以封闭排污头61,当需要对排水阀进行清理时,卸下塞头62即可排出带杂质的污水。
当然,上述排污结构可应用于其他具有过滤功能的阀门;另外,该排污结构也并不限制于在阀门上使用,于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排污结构可设置于水路系统中,如排污结构直接与水路系统中的管路连接,对设置于管路中的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简化水路系统结构。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阻断状态时,水路系统中的介质与排污管道隔绝;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当需要水路系统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开关组件控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水路系统中的杂质在介质的裹挟下排出,从而清理过程中不用关闭水路系统的总阀,维护方便,清理效率高。
具体的,当开关组件的阀芯向远离所述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当阀芯向靠近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所述阀芯阻断排污管道和水路系统。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污结构,该排污结构可设置于水路系统中,其中水路系统包括管路及阀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结构包括
排污管道,具有进液口及出液口;
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阻断状态时,水路系统中的介质与排污管道隔绝;当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阀芯,当阀芯向远离所述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排污管道与水路系统连通;当阀芯向靠近进液口方向移动时,所述阀芯阻断排污管道和水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包括设于阀体上的阀座及设于阀座上的支管,所述阀座内具有供阀芯活动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杆、设于所述阀杆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塞座及套设于所述阀座的阀瓣,所述阀座上设有与阀瓣配合的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阀盖,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阀盖且与所述阀盖螺接,所述阀杆远离进液口一端还止转连接有阀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内设有活动腔,所述阀杆部分穿设于活动腔且阀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活动腔内壁抵接的第二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外壁上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齿部。
8.一种角式阀门,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体,具有供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道,且该阀体具有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
过滤件,设于所述阀体上,介质经过滤件过滤后进入出液通道;
所述排污管道设于所述阀体上,且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于开关组件控制下在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之间切换;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阻断状态时,介质流经过滤件而介质中的杂质滞留在过滤件上;当排污管道与介质流道处于连通状态时,至少部分介质裹挟滞留在过滤件上的杂质由排污管道排到外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式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中间腔,且所述中间腔分别与进液通道、出液通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过滤件设为管状滤网结构,且该过滤件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过滤件一端与内腔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式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道内壁上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中部具有可供介质流通的中心孔,所述过滤件进液端部分套设于所述凸台;和/或所述凸台外壁设为锥面,且该凸台的外径向远离阀座方向逐渐增大。
CN202123121262.8U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Active CN217843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1262.8U CN21784314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1262.8U CN21784314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3148U true CN217843148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0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1262.8U Active CN21784314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3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0732A (en) Faucet drain apparatus
CN103906961A (zh) 具有可移除采样阀的管道安装件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US4266576A (en) Flow control device in a protective housing
CN217874386U (zh) 一种用于暖通设备的出水阀
CN217874385U (zh) 一种用于暖通设备的进水阀
CN217843148U (zh) 一种排污结构及采用该排污结构的角式阀门
CN111442109A (zh) 带有过滤功能的高可靠性超低温固定球阀
CN203770791U (zh) 排污过滤器
CN210461843U (zh) 一种角阀
CN114263767A (zh) 一种具有即时排污功能的出水阀
CN114278769A (zh) 一种具有即时排污功能的进水阀
WO2021000368A1 (zh) 软水控制阀带前置过滤的快接接头
CN209196185U (zh) 一种单流阀
CN111603824B (zh) 一种拆卸可自锁式水路过滤器
CN211635518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CN108758011B (zh) 一种新型的进水阀
CN214597565U (zh) 一种过滤器
CN213132233U (zh) 泄水防杂质倒流防止器
CN209791039U (zh) 过滤阀
CN114738521B (zh) 一种单向阀组件及其过滤机构
CN218544844U (zh) 一种多重过滤水接头
CN211624271U (zh) 用于化工设备的自清洁球阀
CN21941367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
CN211174065U (zh) 一种新型阀组间过滤器
CN215654183U (zh) 一种y型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