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0426U -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0426U
CN217840426U CN202222058534.2U CN202222058534U CN217840426U CN 217840426 U CN217840426 U CN 217840426U CN 202222058534 U CN202222058534 U CN 202222058534U CN 217840426 U CN217840426 U CN 217840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block
block
auxiliary
cavit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8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李怀阳
刘双吉
郑旭
郭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nu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nu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nu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nu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8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0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0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0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的主体部分填充在立面框架之间,主体部分室外端悬挑于立面框架之外,主体部分的重心垂直于结构梁之上;衔接部分将结构梁室外端及结构柱室外端包裹,衔接部分室外端与主体部分室外端持平;二次结构梁外围由U型空心砌块横向连接砌筑形成横向贯通孔道,构造柱外围由U型空心砌块竖向连接砌筑形成竖向贯通孔道,横向贯通孔道和竖向贯通孔道内部均设有钢筋及混凝土。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次结构梁、构造柱等部位的免支模施工,能够有效节约材料、工时和人力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内置钢筋及混凝土热桥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外墙整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砌块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建筑能耗的迅猛增长对能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加剧。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建筑物的采暖和供冷耗能量约占建筑耗能量的60%。因此,墙体结构保温隔热效果的提升是建筑节能的重点。空心保温砌块是当前我国普及范围最广、施工及造价成本最低的保温材料。空心保温砌块可广泛采用各类建筑垃圾、电厂脱硫石膏、粉煤灰、石英尾砂和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制备,其制造过程较之有机保温材料而言更加低碳环保。因此,空心保温砌块保温效果的提升及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墙体结构保温隔热效果的提升主要从材料及结构两方面推进。在材料方面,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气混凝土来制造空心砌块能够取得不错的保温隔热以及防火效果。而在结构方面,因缺乏针对结构梁、结构柱、二次结构梁、构造柱等墙体节点部位的有效开发,现有技术中空心保温砌块的应用大多局限在砌块与二次结构混合搭配使用,墙体整体保温性下降,局部热桥明显。目前关于将空心保温砌块应用于上述墙体节点部位的案例鲜见报道,而这些节点部位由于层间设置钢筋及混凝土热桥的存在,其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外墙主体,成为建筑墙体保温的薄弱环节。尽管现有技术有针对结构梁、结构柱采用粘贴岩棉、聚苯板等保温材料的方式提升保温性能的施工方法,但由于这些保温材料与作为外墙主体的砌块材质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加之施工队伍交叉作业带来的质量不稳定性因素(尤其是接缝处理)等原因,导致结构梁、结构柱部位的保温层容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水并最终脱落的风险。
因此,如何研究一种能够涵盖结构梁、结构柱、二次结构梁、构造柱等节点部位并由此提升外墙整体保温隔热效果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所述空心保温砌块墙体涵盖结构梁、结构柱、二次结构梁、构造柱等节点部位,能够利用独立密闭空气间层提升外墙整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木工锯切割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方式,使得施工人员至少采用三种砌块块型即可以完成各类常见砌块墙体节点的施工。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所述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包括主体部分、衔接部分、二次结构梁、构造柱;所述主体部分由主块错缝搭接砌筑,所述主块为长方体空心砌块,所述主体部分填充在结构梁与结构柱形成的立面框架之间,所述主体部分室外端悬挑于所述立面框架之外,所述主体部分的重心垂直于所述结构梁之上;所述衔接部分由辅助块一错缝搭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一为长方体空心砌块,所述衔接部分将所述结构梁室外端及所述结构柱室外端包裹,所述衔接部分室外端与所述主体部分室外端持平,所述衔接部分四周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所述二次结构梁外围由辅助块二横向连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二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所述辅助块二的U型槽连通形成横向贯通孔道,所述横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所述构造柱外围由辅助块三竖向连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三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形连通成竖向贯通孔道,所述竖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块内部设有沿砌块厚度方向分布的多组主块空腔,所述主块空腔为长方体盲孔,所述主块空腔包括开口位于所述主块右端的主块空腔一、主块空腔二、主块空腔三,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主块空腔之间为筋肋,所述筋肋的右端为榫头或平头,所述榫头的上下端面与所述主块的上下端面持平,所述主块左端为榫槽或平头,所述榫槽外形与所述榫头匹配。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块空腔还包括开口位于所述主块左端的主块空腔四、主块空腔五、主块空腔六,所述主块空腔一、所述主块空腔二、所述主块空腔三、所述主块空腔四、所述主块空腔五、所述主块空腔六大小不尽相同且错列分布在所述主块内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块一内部设有辅助块一空腔,所述辅助块一空腔为长方体盲孔,所述辅助块一空腔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一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一的长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的长度及高度相同,所述辅助块一的厚度小于所述主块的厚度。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块二由辅助块二左肋、辅助块二底肋、辅助块二右肋围出辅助块二U型槽,所述辅助块二左肋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左肋空腔,所述辅助块二底肋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底肋空腔,所述辅助块二右肋不设空腔,所述助块二左肋空腔及所述辅助块二底肋空腔均为长方体盲孔,所述助块二左肋空腔及所述辅助块二底肋空腔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二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二的长度、厚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的长度、厚度及高度相等;所述二次结构梁的类型包括过梁、系梁、腰梁,在所述二次结构梁中,所述辅助块二U型槽槽口朝上,横向相邻的多个所述辅助块二U型槽连通形成所述横向贯通孔道,所述辅助块二与其上下相邻的所述主块错缝搭接砌筑。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块三由辅助块三左肋、辅助块三底肋、辅助块三右肋围出辅助块三U型槽,所述辅助块三左肋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左肋空腔,所述辅助块三底肋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底肋空腔,所述辅助块三右肋不设空腔,所述助块三左肋空腔及所述辅助块三底肋空腔均为长方体盲孔,所述助块三左肋空腔及所述辅助块三底肋空腔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三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三的厚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的厚度及高度相等,所述辅助块三的长度与高度相等。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块三左肋的厚度与所述辅助块三底肋的厚度相等,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的深度与宽度相等。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块三右肋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为刻度槽或刻度线,所述刻度由上至下包括刻度一、刻度二、刻度三,所述刻度一及所述刻度二将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的深度三等分,所述刻度三与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的底面共面,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沿所述刻度一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一,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沿所述刻度二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二,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沿所述刻度三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三。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构造柱的类型包括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十字墙构造柱,在所述构造柱中,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槽口朝水平方向;
在所述直墙构造柱中:所述直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所述辅助块三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形成“口”型腔;所述直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所述辅助块三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左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左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所述直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直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转角墙构造柱中: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所述辅助块三的右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朝后,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形成“口”型腔;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一个位于左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后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的前端面与右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前端面持平,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的左端面与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左端面持平,左后侧、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以及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的内壁连通形成“L”型腔;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的“L”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丁字墙构造柱中: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所述辅助块三的左端面、右端面及前端面分别与三个所述主块连接,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形成“口”型腔;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一个位于右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以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的左端面、右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的右端面、前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前端面分别与三个所述主块连接,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的U型槽口、右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的U型槽口、前侧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口连通形成“T”型腔;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T”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十字墙构造柱中: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以及一个位于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前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前端面、后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后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前侧及后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I”型腔;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所述辅助块三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左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左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I”型腔及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所述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主块、所述辅助块一、所述辅助块二、所述辅助块三均由加气混凝土制备,在施工过程中可使用木工锯任意切割;
在进行所述主体部分施工时:所述主块的榫头可以切割形成平头,所述主块可以切割为短款,平头及短款的所述主块用于与其他块型或部位连接;
在进行所述衔接部分施工时:在理想状态下,所述结构梁室外端及所述结构柱室外端刚好被整数个所述辅助块一包裹;对于非理想状态下的结构梁部分,其一可以将所述主块切割成室外端下侧带有槽口的主块变型一,使所述辅助块一嵌设于所述主块变型一的槽口内;其二可以在延伸出所述结构梁顶端或底端的所述辅助块一室内侧铺设小砖;其三可以将所述辅助块一切割为高度缩短的辅助块一变型一,使所述延伸部分的顶端或底端与所述结构梁顶端或底端持平;对于非理想状态下的结构柱部分,其一可以将所述主块切割为室外端左侧或右侧带有槽口的主块变型二,使所述辅助块一嵌设于所述主块变型二的槽口内;其二可以将所述主块切割为长度及厚度均缩短的主块变型三,使所述辅助块一嵌设于所述主块变型三及其相邻的所述主块所形成的槽口内;
在进行所述二次结构梁施工时:所述辅助块二可以切割为所述辅助块三或其他规格的短款,短款的所述辅助块二用于与其他块型或部位连接;所述辅助块二可以由所述辅助块三替代;
在进行所述构造柱施工时:所述辅助块三可以由所述辅助块二切割而成,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均可由所述辅助块三切割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墙体过梁、系梁、腰梁、构造柱、抱框等部位的免支模施工,能够有效节约材料、工时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上述部位在灌注混凝土之后仍保留足够的独立密闭空气间层,有效降低内置钢筋及混凝土热桥的影响,由此增强上述部位的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结构梁、结构柱部位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所采用的保温材料,由此形成的外墙保温结构为一体化均质结构,拼缝、防渗处理更简单,质量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防火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至少采用三种砌块块型即可以完成各类常见砌块墙体节点的施工,能够极大程度地简化施工流程、降低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施工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尺寸表达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俯视图一;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右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立体结构图三;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立体结构图四;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立体结构图五;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俯视图二;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俯视图三;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块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一的尺寸表达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一的俯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一的右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一;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二;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三;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四;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五;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六;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部分的示意图七;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尺寸表达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俯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正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二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的尺寸表达图一;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的尺寸表达图二;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的立体结构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的右视图;
图3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变型一的右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变型二的右视图;
图3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块三变型三的右视图;
图3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墙构造柱奇数皮的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墙构造柱偶数皮的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的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的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示意图;
图4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示意图;
图4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示意图;
图4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次结构梁与构造柱连接部位的示意图;
图4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框奇数皮的示意图;
图4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框偶数皮的示意图;
图中:1、主体部分;11、主块;111、主块空腔;1111、主块空腔一;1112、主块空腔二;1113、主块空腔三;1114、主块空腔四;1115、主块空腔五;1116、主块空腔六;112、筋肋;113、榫头;114、榫槽;12、主块变型一;13、主块变型二;14、主块变型三;2、衔接部分;21、辅助块一;211、辅助块一空腔;22、辅助块一变型一;3、二次结构梁;31、辅助块二;311、辅助块二左肋;3111、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2、辅助块二底肋;3121、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3、辅助块二右肋;314、辅助块二U型槽;4、构造柱;41、辅助块三;411、辅助块三左肋;4111、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2、辅助块三底肋;4121、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3、辅助块三右肋;4131、刻度一;4132、刻度二;4133、刻度三;414、辅助块三U型槽;42、辅助块三变型一;43、辅助块三变型二;44、辅助块三变型三;5、结构梁;6、结构柱;7、小砖;8、结构板;9、钢筋及混凝土;101、矩形截面;102、倒角;103、独立密闭空气间层;104、灰缝;105、间隙;106、U型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内容可应用于框架结构建筑及框剪结构建筑外墙填充墙砌筑,亦可应用于其他建筑类型的外墙填充墙、内墙填充墙、承重墙砌筑。为获得轻量化、减薄化以及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加气混凝土制造砌块。在其他应用场景下,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砌块也可选用常规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
如图2~3、15~16、26~27、32~3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图2中L1、B1、H1分别表示主块11的长度、厚度、高度;图15中L2、B2、H2分别表示辅助块21的长度、厚度、高度;图26中L3、B3、H3分别表示辅助块二31的长度、厚度、高度,L3也是辅助块二U型槽314的长度;图32中L4、B4、H4分别表示辅助块三41的长度、厚度、高度,L4也是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长度;图33中B5、H5分别表示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宽度、深度;为便于施工,H1=H2=H3=H4,L1=L2=L3>L4,B1=B3=B4>B2,H4=L4。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包括主体部分1、衔接部分2、二次结构梁3、构造柱4;主体部分1由主块11错缝搭接砌筑,主块11为长方体空心砌块,主体部分1填充在结构梁5与结构柱6形成的立面框架之间,主体部分1室外端悬挑于立面框架之外,主体部分1的重心垂直于结构梁5之上;衔接部分2由辅助块一21错缝搭接砌筑,辅助块一21为长方体空心砌块,衔接部分2将结构梁5室外端及结构柱6室外端包裹,衔接部分2室外端与主体部分1室外端持平,衔接部分2四周与主体部分1连接;二次结构梁3外围由辅助块二31横向连接砌筑,辅助块二31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辅助块二31的U型槽连通形成横向贯通孔道,横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构造柱4外围由辅助块三41竖向连接砌筑,辅助块三41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辅助块三41的U型槽形连通成竖向贯通孔道,竖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对于用水房,与结构梁5连接的第一皮主块11可以由小砖7替代;为提升此处保温效果,可参照图21所示做法在小砖7室外侧设置辅助块一21。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主块11内部设有沿砌块厚度方向分布的多组主块空腔111,主块空腔111为长方体盲孔,主块空腔111包括开口位于主块11右端的主块空腔一1111、主块空腔二1112、主块空腔三1113,任意相邻的两主块空腔111之间为筋肋112,筋肋112的右端为榫头113或平头,榫头113的上下端面与主块11的上下端面持平,主块11左端为榫槽114或平头,榫槽114外形与榫头113匹配。主块11与构造柱4或结构柱6连接位置可采用柔性连接,即主块11与构造柱4或结构柱6之间留20mm宽缝隙,缝隙内填柔性版(模塑聚苯板等),外勾弹性密封材料(聚氨酯胶等);由于柔性连接以及榫头113和榫槽114所形成的连锁结构,因此主体部分1层间无需设置拉结筋。
如图10~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主块空腔111还包括开口位于主块11左端的主块空腔四1114、主块空腔五1115、主块空腔六1116,主块空腔一1111、主块空腔二1112、主块空腔三1113、主块空腔四1114、主块空腔五1115、主块空腔六1116大小可以完全相同且对称分布在主块11内部,也可以大小不尽相同且错列分布在主块11内部。
如图12所示,在主体部分1中,主块11的盲孔空腔能够形成独立密闭空气间层103。
如图13所示,榫头113及榫槽114一方面有助于主块11的辅助定位,另一方面能够使左右相邻主块11间灰缝104的传热距离增长,进而赋予墙体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榫头113外形尺寸略小于榫槽114,使得榫头113与榫槽114契合时能够保留一定的间隙105;一方面间隙105可以作为减压腔来疏解相邻砌块之间的热膨胀;另一方面间隙105能够阻断左右相邻主块11间的灰缝104热桥。但是采用这种设计方式需要注意间隙105不应与主块空腔111连通。
如图2~3、15~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辅助块一21内部设有辅助块一空腔211,辅助块一空腔211为长方体盲孔,辅助块一空腔211的开口位于辅助块一21的左端或右端,辅助块一21的长度及高度分别与主块11的长度及高度相同,辅助块一21的厚度小于主块11的厚度。
如图1~3、26~3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辅助块二31由辅助块二左肋311、辅助块二底肋312、辅助块二右肋313围出辅助块二U型槽314,辅助块二左肋311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辅助块二底肋312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辅助块二右肋313不设空腔,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及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均为长方体盲孔,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及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的开口位于辅助块二31的左端或右端,辅助块二31的长度、厚度及高度分别与主块11的长度、厚度及高度相等;二次结构梁3的类型包括过梁、系梁、腰梁,在二次结构梁3中,辅助块二U型槽314槽口朝上,横向相邻的多个辅助块二U型槽314连通形成横向贯通孔道,辅助块二31与其上下相邻的主块11错缝搭接砌筑。
如图2~3、32~3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辅助块三41由辅助块三左肋411、辅助块三底肋412、辅助块三右肋413围出辅助块三U型槽414,辅助块三左肋411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辅助块三底肋412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辅助块三右肋413不设空腔,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及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均为长方体盲孔,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及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的开口位于辅助块三31的左端或右端,辅助块三31的厚度及高度分别与主块11的厚度及高度相等,辅助块三31的长度与高度相等。辅助块三左肋411的厚度与辅助块三底肋412的厚度相等,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深度与宽度相等。辅助块三右肋413表面设有刻度,刻度为刻度槽或刻度线,刻度由上至下包括刻度一4131、刻度二4132、刻度三4133,刻度一4131及刻度二4132将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深度三等分,刻度三4133与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底面共面,将辅助块三右肋413沿刻度一4131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一42,将辅助块三右肋413沿刻度二4132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二43,将辅助块三右肋413沿刻度三4133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三44。
如图1、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构造柱4的类型包括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十字墙构造柱,在构造柱4中,辅助块三U型槽414槽口朝水平方向。
如图39~40所示,在直墙构造柱中:直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辅助块三41,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主块11形成“口”型腔;直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辅助块三41,左侧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侧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直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直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竖向贯通孔道。
如图41~42所示,在转角墙构造柱中: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辅助块三41,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后,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主块11形成“口”型腔;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前侧的辅助块三变型三44、一个位于左后侧的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辅助块三41,左后侧辅助块三41的后端面、右侧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左前侧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前端面与右侧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持平,左前侧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左端面与左后侧辅助块三41左端面持平,左后侧、右侧两个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以及左前侧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内壁连通形成“L”型腔;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的“L”型腔连通形成竖向贯通孔道。
如图43~44所示,在丁字墙构造柱中: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辅助块三41,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端面及前端面分别与三个主块11连接,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主块11形成“口”型腔;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后侧的辅助块三变型一42、一个位于右后侧的辅助块三变型二43以及一个位于前侧的辅助块三41,左后侧辅助块三变型一42的左端面、右后侧辅助块三变型二43的右端面、前侧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分别与三个主块11连接,左后侧辅助块三变型一42的U型槽口、右后侧辅助块三变型二43的U型槽口、前侧辅助块三41的U型槽口连通形成“T”型腔;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T”型腔连通形成竖向贯通孔道。
如图45~46所示,在十字墙构造柱中: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前侧的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后侧的辅助块三41,前侧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后侧辅助块三41的后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前侧及后侧两个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I”型腔;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辅助块三41,左侧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侧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主块11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I”型腔及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竖向贯通孔道。
如图3、6、16、18、27、34~3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辅助块二U型槽314、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U型截面106均具有R5以上的倒角102;主块空腔111、辅助块一空腔211、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的矩形截面101也均具有R5以上的倒角102;倒角102的存在能够减小U型槽及空腔边缘部位应力集中,从而赋予砌块更高的强度。
具体施工时:
如图3、16、27、34所示,根据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主块11、辅助块一21、辅助块二31、辅助块三41均由加气混凝土制备,在施工过程中可使用木工锯任意切割,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可用于回收或回填。
如图1、3~4、7~9所示,在进行主体部分1施工时:主块11的榫头113可以切割形成平头,主块11可以切割为短款,平头及短款的主块11用于与其他块型或部位连接。
如图1、16~25所示,在进行衔接部分2施工时:在理想状态下,结构梁5室外端及结构柱6室外端刚好被整数个辅助块一21包裹;对于非理想状态下的结构梁部分,其一可以将主块11切割成室外端下侧带有槽口的主块变型一12,使辅助块一21嵌设于主块变型一12的槽口内;其二可以在延伸出结构梁5顶端或底端的辅助块一21室内侧铺设小砖;其三可以将辅助块一21切割为高度缩短的辅助块一变型一22,使延伸部分2的顶端或底端与结构梁5顶端或底端持平;对于非理想状态下的结构柱部分,其一可以将主块11切割为室外端左侧或右侧带有槽口的主块变型二13,使辅助块一21嵌设于主块变型二13的槽口内;其二可以将主块11切割为长度及厚度均缩短的主块变型三14,使辅助块一21嵌设于主块变型三14及其相邻的主块11所形成的槽口内。
如图1、27、34所示,在进行二次结构梁3施工时:辅助块二31可以切割为辅助块三41或其他规格的短款,短款的辅助块二31用于与其他块型或部位连接;辅助块二31可以由辅助块三41替代。
如图1、27、34所示,在进行构造柱4施工时:辅助块三41可以由辅助块二31切割而成,辅助块三变型一42、辅助块三变型二43、辅助块三变型三44均可由辅助块三41切割而成。
如图1、27、30、39~47所示,在进行二次结构梁3与构造柱4连接部位施工时:可以在二次结构梁3的辅助块二U型槽314切出小口,使小口与构造柱4奇数皮或偶数皮的型腔连通。
如图48~49所示,在进行抱框部位施工时:抱框奇数皮参照图48砌筑,抱框偶数皮参照图49砌筑,上下皮之间沿图48~49中的中心线对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次结构梁、构造柱等部位的免支模施工,能够有效节约材料、工时和人力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内置钢筋及混凝土热桥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外墙整体的保温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外墙保温结构为一体化均质结构,拼缝、防渗处理更简单,质量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防火效果更好。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9)

1.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包括主体部分(1)、衔接部分(2)、二次结构梁(3)、构造柱(4);所述主体部分(1)由主块(11)错缝搭接砌筑,所述主块(11)为长方体空心砌块,所述主体部分(1)填充在结构梁(5)与结构柱(6)形成的立面框架之间,所述主体部分(1)室外端悬挑于所述立面框架之外,所述主体部分(1)的重心垂直于所述结构梁(5)之上;所述衔接部分(2)由辅助块一(21)错缝搭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一(21)为长方体空心砌块,所述衔接部分(2)将所述结构梁(5)室外端及所述结构柱(6)室外端包裹,所述衔接部分(2)室外端与所述主体部分(1)室外端持平,所述衔接部分(2)四周与所述主体部分(1)连接;所述二次结构梁(3)外围由辅助块二(31)横向连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二(31)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所述辅助块二(31)的U型槽连通形成横向贯通孔道,所述横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所述构造柱(4)外围由辅助块三(41)竖向连接砌筑,所述辅助块三(41)为U型空心砌块,多个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形连通成竖向贯通孔道,所述竖向贯通孔道内部设有钢筋及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块(11)内部设有沿砌块厚度方向分布的多组主块空腔(111),所述主块空腔(111)为长方体盲孔,所述主块空腔(111)包括开口位于所述主块(11)右端的主块空腔一(1111)、主块空腔二(1112)、主块空腔三(111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主块空腔(111)之间为筋肋(112),所述筋肋(112)的右端为榫头(113)或平头,所述榫头(113)的上下端面与所述主块(11)的上下端面持平,所述主块(11)左端为榫槽(114)或平头,所述榫槽(114)外形与所述榫头(113)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块空腔(111)还包括开口位于所述主块(11)左端的主块空腔四(1114)、主块空腔五(1115)、主块空腔六(1116),所述主块空腔一(1111)、所述主块空腔二(1112)、所述主块空腔三(1113)、所述主块空腔四(1114)、所述主块空腔五(1115)、所述主块空腔六(1116)大小不尽相同且错列分布在所述主块(1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一(21)内部设有辅助块一空腔(211),所述辅助块一空腔(211)为长方体盲孔,所述辅助块一空腔(211)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一(21)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一(21)的长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11)的长度及高度相同,所述辅助块一(21)的厚度小于所述主块(1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二(31)由辅助块二左肋(311)、辅助块二底肋(312)、辅助块二右肋(313)围出辅助块二U型槽(314),所述辅助块二左肋(311)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所述辅助块二底肋(312)内部设有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所述辅助块二右肋(313)不设空腔,所述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及所述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均为长方体盲孔,所述辅助块二左肋空腔(3111)及所述辅助块二底肋空腔(3121)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二(31)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二(31)的长度、厚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11)的长度、厚度及高度相等;所述二次结构梁(3)的类型包括过梁、系梁、腰梁,在所述二次结构梁(3)中,所述辅助块二U型槽(314)槽口朝上,横向相邻的多个所述辅助块二U型槽(314)连通形成所述横向贯通孔道,所述辅助块二(31)与其上下相邻的所述主块(11)错缝搭接砌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三(41)由辅助块三左肋(411)、辅助块三底肋(412)、辅助块三右肋(413)围出辅助块三U型槽(414),所述辅助块三左肋(411)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所述辅助块三底肋(412)内部设有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所述辅助块三右肋(413)不设空腔,所述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及所述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均为长方体盲孔,所述辅助块三左肋空腔(4111)及所述辅助块三底肋空腔(4121)的开口位于所述辅助块三(41)的左端或右端,所述辅助块三(41)的厚度及高度分别与所述主块(11)的厚度及高度相等,所述辅助块三(41)的长度与高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三左肋(411)的厚度与所述辅助块三底肋(412)的厚度相等,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深度与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三右肋(413)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为刻度槽或刻度线,所述刻度由上至下包括刻度一(4131)、刻度二(4132)、刻度三(4133),所述刻度一(4131)及所述刻度二(4132)将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深度三等分,所述刻度三(4133)与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414)的底面共面,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413)沿所述刻度一(4131)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一(42),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413)沿所述刻度二(4132)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二(43),将所述辅助块三右肋(413)沿所述刻度三(4133)切割可形成辅助块三变型三(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4)的类型包括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十字墙构造柱,在所述构造柱(4)中,所述辅助块三U型槽(414)槽口朝水平方向;
在所述直墙构造柱中:所述直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41),所述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及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11)形成“口”型腔;所述直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左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所述直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直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转角墙构造柱中: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41),所述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后,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11)形成“口”型腔;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44)、一个位于左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后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前端面与右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持平,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左端面与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41)左端面持平,左后侧、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以及左前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三(44)的内壁连通形成“L”型腔;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转角墙构造柱偶数皮的“L”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丁字墙构造柱中: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所述辅助块三(41),所述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端面及前端面分别与三个所述主块(11)连接,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朝左或右,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与其横向相邻的所述主块(11)形成“口”型腔;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42)、一个位于右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43)以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42)的左端面、右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43)的右端面、前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分别与三个所述主块(11)连接,左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一(42)的U型槽口、右后侧所述辅助块三变型二(43)的U型槽口、前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口连通形成“T”型腔;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口”型腔及所述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T”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在所述十字墙构造柱中: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前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后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前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前端面、后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后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前侧及后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I”型腔;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包括一个位于左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辅助块三(41),左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左端面、右侧所述辅助块三(41)的右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主块(11)连接,左侧及右侧两个所述辅助块三(41)的U型槽槽口连通形成“一”型腔;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奇数皮的“I”型腔及所述十字墙构造柱偶数皮的“一”型腔连通形成所述竖向贯通孔道。
CN202222058534.2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Active CN217840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8534.2U CN217840426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8534.2U CN217840426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0426U true CN217840426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8534.2U Active CN217840426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0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5611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的拐角单元
CN110607853A (zh) 一种保护建筑的防火复合墙体
CN106930431A (zh) 一种组合式空腔eps模块
CN108130980A (zh) 一种水泥预混料加肋中空轻质隔墙板材及其生产组装方法
CN109057091B (zh)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的装配式空心外墙体及其装配方法
CN217840426U (zh)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
CN208023830U (zh) 一种免抹灰免红砖加肋板
CN115142579A (zh)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09989981U (zh) 复合自保温主砌块、转角砌块及辅助砌块
CN210316179U (zh) 一种装配式砌块及装配式砌块锁锚墙体建筑体系
US2711096A (en) Building block construction
CA1093856A (en) Header for passages, door and window openings
CN217679830U (zh)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主块
CN217679828U (zh) 一种空心保温砌块辅助块
CN204151927U (zh) 新型现浇双排组合型墙体自保温体系
CN108149840A (zh) 一种免抹灰免红砖加肋板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CN220768510U (zh) 装配式复合保温干垒砌块组合、砌块墙体
CN204151946U (zh) 新型现浇双排组合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77U (zh) 现浇双排组合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59U (zh) 现浇组合型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58U (zh) 新型现浇组合型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29U (zh) 用保温砌块砌筑的半内包砌型组合墙体自保温体系
CN204151941U (zh) 一种用复合保温砌块砌筑的双排组砌型墙体保温体系
CN213979446U (zh) 可装配墙体
CN217268298U (zh) 一种防潮建筑预制板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