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7270U -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7270U
CN217827270U CN202221656077.0U CN202221656077U CN217827270U CN 217827270 U CN217827270 U CN 217827270U CN 202221656077 U CN202221656077 U CN 202221656077U CN 217827270 U CN217827270 U CN 217827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eat
subassembly
side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60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egal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egal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egal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egal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2216560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7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7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7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包括底座、座椅侧板组件、联动组件一、脚踏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的驱动机构、联动组件二、背靠组件及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驱动杆一,所述驱动杆一的一端依次贯穿座椅侧板组件和联动组件一的一端,所述驱动杆一与座椅侧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组件分别与联动组件一的另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铰接。座椅架的姿态调节方便快捷;座椅侧板组件与联动组件二配合带动背靠组件在展开的同时能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背靠组件在展开或倾倒的过程中不会与墙体产生干涉或抵触,从而实现坐姿状态下的座椅架与墙体无间隙摆放,节约了座椅架的摆放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座椅出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功能性座椅能实现坐姿、躺姿和零重力状态的调节,使得人们坐躺更为舒适。然而现有的座椅从坐姿状态向零重力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座椅的背靠组件容易与墙体发生干涉,为了避免墙体干涉座椅的姿态转换,坐姿状态下的座椅在不能与墙面无间隙摆放,导致座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现有的座椅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座椅在姿态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包括底座、座椅侧板组件、联动组件一、脚踏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的驱动机构、分别与底座和座椅侧板组件铰接的联动组件二、分别与联动组件二和座椅侧板组件铰接的背靠组件及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驱动杆一,所述驱动杆一的一端依次贯穿座椅侧板组件和联动组件一的一端,所述驱动杆一与座椅侧板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组件分别与联动组件一的另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及驱动杆二,所述驱动器包括缸筒、设置于缸筒内的活塞及套设于缸筒外并与缸筒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经由驱动杆二与驱动杆一连接;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内磁铁,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外磁环。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一包括连杆一及连杆二,所述驱动杆一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杆一的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所述驱动杆一与连杆一连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二包括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六及连杆七,所述连杆三的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铰接,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与连杆四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四的另一端与底座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三的中部与连杆五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五的另一端与连杆六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六的一端分别与背靠组件和座椅侧板组件铰接,所述连杆六的另一端与连杆七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七的另一端底座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二还包括连杆八、连杆九及连杆十,所述连杆八的一端与连杆四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八的另一端与连杆九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九的中部与座椅侧板组件铰接,所述连杆九的另一端与连杆十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十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十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连杆三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与弧形导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侧板组件包括座椅侧板一及座椅侧板二,所述座椅侧板二的中部与座椅侧板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背靠组件分别与座椅侧板二的一端和座椅侧板一的一端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二的另一端与连杆六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的中部分别与连杆九和连杆三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铰接,所述驱动杆一贯穿座椅侧板一的中部并与座椅侧板一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侧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座椅侧板一的安装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组件包括转动杆一、转动杆二、转动杆三及转动杆四,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的座椅侧板一铰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另一端与转动杆二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二的中部与转动杆三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三的另一端与联动组件二的连杆六铰接,所述转动杆三的中部与转动杆四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四的另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的座椅侧板二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架还包括连接于连杆八和连杆六的复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能分别为脚踏组件、座椅侧板组件的调节提供动力,节约了座椅架调节所需的动力源,座椅架的姿态调节方便快捷;座椅侧板组件与联动组件二配合带动背靠组件的运动方便,背靠组件在展开的同时能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背靠组件在展开或倾倒的过程中不会与墙体产生干涉或抵触,从而实现坐姿状态下的座椅架与墙体无间隙摆放,节约了座椅架的摆放空间,座椅架的姿态转换方便流畅,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姿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躺靠状态下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躺靠状态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状态下隐藏联动组件一后的局部下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座椅侧板组件;3、背靠组件;4、联动组件一;5、联动组件二;6、驱动机构;7、脚踏组件;21、座椅侧板一;22、座椅侧板二;23、安装组件;31、转动杆一;32、转动杆二;33、转动杆三;34、转动杆四;41、连杆一;42、连杆二;43、连杆三;44、连杆四;45、连杆五;46、连杆六;47、连杆七;48、连杆八;49、连杆九;50、连杆十;51、弧形导向槽;52、限位柱;61、驱动杆一;62、驱动杆二;63、滑块;64、缸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包括底座1、座椅侧板组件2、联动组件一4、脚踏组件7、设置于底座1上的驱动机构6、分别与底座1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的联动组件二5、分别与联动组件二5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的背靠组件3及与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连接的驱动杆一61,所述驱动杆一61的一端依次贯穿联动组件一4的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2,所述驱动杆一61与联动组件一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一61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脚踏组件7分别与联动组件一4的另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6能通过驱动杆一61带动联动组件一4和脚踏组件7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所述驱动结构还能通过驱动杆一61带动座椅侧板组件2、联动组件二5及背靠组件3相对于底座1向远离或靠近背靠组件3的方向运动;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器及驱动杆二62,所述驱动器可采用磁耦式的无杆气缸;所述驱动器包括缸筒64、设置于缸筒64内的活塞(图中未示出)及套设于缸筒64外并与缸筒64滑动连接的滑块63,所述滑块63经由驱动杆二62与驱动杆一61连接;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内磁铁,所述滑块63上设置有外磁环,活塞在缸筒64内滑动并通过内磁铁吸引带有外磁环的滑块63沿缸筒64滑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座椅架位于坐姿状态时,将座椅架的背靠组件3靠墙无间隙摆放,此时脚踏组件7处于收缩状态、座椅侧板组件2处于平放状态、背靠组件3处于收缩或直立状态、滑块63位于缸筒64靠近背靠组件3的一侧;当需要调节座椅架至躺靠状态时,驱动器启动,滑块63沿缸筒64的远离背靠组件3的一侧滑动,滑块63通过驱动杆二62带动驱动杆一61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通过驱动杆一61带动联动组件一4及脚踏组件7转动,联动组件一4与座椅侧板组件2配合以展开脚踏组件7,实现座椅架从坐姿状态到躺靠状态的转换。当座椅架处于躺靠状态时,脚踏组件7完全展开,脚踏组件7不能再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脚踏组件7通过联动组件一4限制驱动杆一61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此时联动组件一4、脚踏组件7和座椅侧板组件2处于锁定状态,当需要继续将座椅架从躺靠状态调节至零重力状态时,驱动器继续驱动滑块63向远离背靠组件3的一侧滑动,驱动杆一61不再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滑块63能通过驱动杆二62和驱动杆一61推动座椅侧板组件2、脚踏组件7和背靠组件3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联动组件二5能分别相对于底座1和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通过联动组件二5和座椅侧板组件2配合带动背靠组件3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并展开;另外,滑块63带动驱动杆一61和驱动杆二62向靠近脚踏组件7的方向运动的同时,驱动杆二62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驱动杆二62将驱动杆一61、座椅侧板组件2和脚踏组件7在竖直方向上不断向上顶起,使得脚踏组件7和座椅侧板组件2靠近脚踏组件7的一端向上倾斜,座椅侧板组件2靠近背靠组件3的一端和背靠组件3向下倾斜,方便躺靠,从而实现座椅架从躺靠状态到零重力状态的转换。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6能分别为脚踏组件7、座椅侧板组件2的调节提供动力,节约了座椅架调节所需的动力源,座椅架的姿态调节方便快捷;座椅侧板组件2与联动组件二5配合带动背靠组件3的运动方便,背靠组件3在展开的同时能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背靠组件3在展开或倾倒的过程中不会与墙体产生干涉或抵触,从而实现坐姿状态下的座椅架与墙体无间隙摆放,节约了座椅架的摆放空间,座椅架的姿态转换方便流畅,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一4包括连杆一41及连杆二42,所述驱动杆一61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杆一41的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2,所述驱动杆一61与连杆一4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41的另一端与连杆二42的一端铰接,连杆二42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
当座椅架从坐姿状态向躺靠状态转换时,滑块63通过驱动杆二62和驱动杆一61带动连杆一41、连杆二42和脚踏组件7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从而展开脚踏组件7。联动组件一4的结构简单,脚踏组件7的展开和收缩方便,脚踏组件7、联动组件一4和座椅侧板组件2的连接方便。
如图3至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二5包括连杆三43、连杆四44、连杆五45、连杆六46及连杆七47,所述连杆三43的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三43的另一端与连杆四44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四44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三43的中部与连杆五45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五45的另一端与连杆六46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六46的一端分别与背靠组件3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六46的另一端与连杆七4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七47的另一端底座1的另一端铰接。
当座椅架从躺靠状态向零重力状态转换时,座椅侧板组件2通过连杆三43带动连杆四44相对于底座1向靠近脚踏组件7的方向转动,同时,连杆三43还能通过连杆五45和连杆六46带动连杆七47相对于底座1向靠近脚踏组件7的方向转动,连杆六46与座椅侧板组件2配合带动背靠组件3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远离并展开。联动组件二5的结构简单、与座椅侧板组件2和底座1的连接方便,不但能为座椅侧板组件2和背靠组件3相对于底座1向远离墙体的移动提供导向,还能与座椅侧板组件2配合展开背靠组件3。背靠组件3的展开和移动方便,有利于坐姿状态下的座椅架靠墙零距离摆放。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二5还包括连杆八48、连杆九49及连杆十50,所述连杆八48的一端与连杆四44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八48的另一端与连杆九49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九49的中部与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九49的另一端与连杆十50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十50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
当座椅架从坐姿状态向躺靠状态转换时,联动组件一4与座椅侧板组件2配合以展开脚踏组件7,脚踏组件7在展开的同时还能带动连杆十50和连杆九49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当脚踏组件7彻底展开后,座椅架转换至躺靠状态,脚踏组件7不能再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脚踏组件7通过连杆十50限制连杆九49相对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即连杆十50、连杆九49、脚踏组件7和座椅侧板组件2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此时脚踏组件7、联动组件一4和座椅侧板组件2也处于锁定状态,当座椅架从躺靠状态继续向零重力状态转换时,座椅架组件能通过连杆九49推动连杆八48和连杆四44相对于底座1向远离背靠组件3的方向转动,使得座椅架的姿态转换更为流畅。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十5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51,所述连杆三43上设置有限位柱52,所述限位柱52能与弧形导向槽51滑动连接。
当座椅架从躺靠状态向零重力状态转换时,连杆十50、连杆九49和脚踏组件7处于锁定状态,连杆三43相对于连杆四44和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连杆三43在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柱52滑动至弧形导向槽51内并能相对于弧形导向槽51向上滑动,由于连杆十50处于锁定状态,弧形导向槽51能对限位柱52和连杆三43的转动进行限制和导向,从而提高连杆三43转动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当座椅架从零重力状态向躺靠状态转换时,连杆三43在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柱52能在弧形导向槽51内向下滑动然后从弧形导向槽51内滑出,座椅架姿态转换的流畅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侧板组件2包括座椅侧板一21及座椅侧板二22,所述座椅侧板二22的中部与座椅侧板一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背靠组件3分别与座椅侧板二22的一端和座椅侧板一21的一端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二22的另一端与连杆六46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21的中部分别与连杆九49和连杆三43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21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所述驱动杆一61贯穿座椅侧板一21的中部并与座椅侧板一21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座椅侧板组件2还包括连接于座椅侧板一21的安装组件23,所述安装组件23可与外部座垫连接,座椅侧板组件2与外部座垫的连接方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座椅侧板一21分别与脚踏组件7、驱动杆一61、联动组件二5的连接,联动组件二5、驱动杆一61和脚踏组件7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或抵触;背靠组件3分别与连杆六46、座椅侧板二22和座椅侧板一21连接,便于座椅侧板组件2带动背靠组件3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座椅侧板组件2的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组件3包括转动杆一31、转动杆二32、转动杆三33及转动杆四34,所述转动杆一31的一端与座椅侧板一21铰接,所述转动杆一3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二32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二32的中部与转动杆三33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三33的另一端与连杆六46铰接,所述转动杆三33的中部与转动杆四34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四34的另一端与座椅侧板二22铰接。
当座椅架从躺靠状态向零重力状态转换时,座椅侧板一21带动背靠组件3整体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并通过连杆六46带动转动杆四34、连杆三43、连杆二42和连杆一41转动,从而实现背靠组件3的展开。背靠组件3的结构简单紧凑,将转动杆四34与连杆六46连接,便于联动组件二5带动背靠组件3相对于座椅侧板一21转动,背靠组件3的展开和收缩方便。将转动杆四34和转动杆一31分别与座椅侧板组件2连接,便于座椅侧板组件2同步带动背靠组件3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运动,便于坐姿状态下的背靠组件3靠墙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架还包括连接于连杆八48和连杆六46的复位件(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所述复位件可采用弹性件,如弹簧、拉簧等。所述连杆八48靠近连杆九49的一端与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六46靠近连杆七47的一端与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当座椅架从躺靠状态向零重力状态转换时,连杆六46与连杆八48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大,复位件被拉伸并储存弹性势能。当座椅架从零重力状态向躺靠状态转变时,复位件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连杆六46和连杆八48相互靠近,通过连杆八48拉动连杆四44相对于底座1向靠近背靠组件3的方向转动,有利于座椅架姿态的迅速转换,提高座椅架姿态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座椅侧板组件(2)、联动组件一(4)、脚踏组件(7)、设置于底座(1)上的驱动机构(6)、分别与底座(1)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的联动组件二(5)、分别与联动组件二(5)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的背靠组件(3)及与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连接的驱动杆一(61),所述驱动杆一(61)的一端依次贯穿座椅侧板组件(2)和联动组件一(4)的一端,所述驱动杆一(61)与座椅侧板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脚踏组件(7)分别与联动组件一(4)的另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器及驱动杆二(62),所述驱动器包括缸筒(64)、设置于缸筒(64)内的活塞及套设于缸筒(64)外并与缸筒(64)滑动连接的滑块(63),所述滑块(63)经由驱动杆二(62)与驱动杆一(61)连接;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内磁铁,所述滑块(63)上设置有外磁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一(4)包括连杆一(41)及连杆二(42),所述驱动杆一(61)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杆一(41)的一端和座椅侧板组件(2),所述驱动杆一(61)与连杆一(41)连接,所述连杆一(41)的另一端与连杆二(42)的一端铰接,连杆二(42)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二(5)包括连杆三(43)、连杆四(44)、连杆五(45)、连杆六(46)及连杆七(47),所述连杆三(43)的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三(43)的另一端与连杆四(44)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四(44)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三(43)的中部与连杆五(45)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五(45)的另一端与连杆六(46)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六(46)的一端分别与背靠组件(3)和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六(46)的另一端与连杆七(4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七(47)的另一端底座(1)的另一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二(5)还包括连杆八(48)、连杆九(49)及连杆十(50),所述连杆八(48)的一端与连杆四(44)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八(48)的另一端与连杆九(49)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九(49)的中部与座椅侧板组件(2)铰接,所述连杆九(49)的另一端与连杆十(50)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十(50)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十(5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51),所述连杆三(43)上设置有限位柱(52),所述限位柱(52)能与弧形导向槽(5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侧板组件(2)包括座椅侧板一(21)及座椅侧板二(22),所述座椅侧板二(22)的中部与座椅侧板一(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背靠组件(3)分别与座椅侧板二(22)的一端和座椅侧板一(21)的一端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二(22)的另一端与连杆六(46)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21)的中部分别与连杆九(49)和连杆三(43)铰接,所述座椅侧板一(21)的另一端与脚踏组件(7)铰接,所述驱动杆一(61)贯穿座椅侧板一(21)的中部并与座椅侧板一(21)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侧板组件(2)还包括连接于座椅侧板一(21)的安装组件(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组件(3)包括转动杆一(31)、转动杆二(32)、转动杆三(33)及转动杆四(34),所述转动杆一(31)的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2)的座椅侧板一(21)铰接,所述转动杆一(3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二(32)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二(32)的中部与转动杆三(33)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三(33)的另一端与联动组件二(5)的连杆六(46)铰接,所述转动杆三(33)的中部与转动杆四(34)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四(34)的另一端与座椅侧板组件(2)的座椅侧板二(22)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还包括连接于连杆八(48)和连杆六(46)的复位件。
CN202221656077.0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Active CN217827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077.0U CN21782727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077.0U CN21782727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7270U true CN217827270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6077.0U Active CN21782727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7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89691A1 (zh) 一种智能升降桌
CN201011969Y (zh) 一种座椅靠背
CN115054079A (zh)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CN217827270U (zh)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CN210748189U (zh)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CN202908240U (zh) 一种座椅伸缩脚垫机构
WO2024078178A1 (zh) 座椅框架和沙发座椅
CN203633787U (zh) 升降式躺椅
CN217471556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座椅架
CN214127770U (zh) 一种功能沙发机械伸展装置
CN212260815U (zh) 一种智能升降桌
CN212014837U (zh) 一种可电动调节的升降桌桌面结构
CN113261806A (zh) 一种支撑性好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
CN110919665B (zh) 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康复机器人
CN220757645U (zh) 可移动辅助站立机械装置
CN220256070U (zh) 一种多功能铁架及坐具
CN217547610U (zh) 一种调节方便的座椅架
CN215993376U (zh) 一种支撑性好的功能沙发伸展装置
WO2023213013A1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座椅架
CN220917010U (zh) 一种座椅的坐垫靠背联动调节机构
CN203777259U (zh) 一种按摩椅机架
CN220898294U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电动座椅支架
CN215738007U (zh) 一种沙发座椅伸展装置
CN217447181U (zh) 一种沙发床
CN21415679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沙发的伸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